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学界的大咖,你知道几个?

中国文学界的大咖,你知道几个?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省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和同盟会会员方君瑛的妹妹。他热心教育事业,曾捐资中国大陆兴建多个学校。归国后任四川大学教授直至逝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学术顾问,当选为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荷兰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大陆名人_方姓简史

方觉慧(1886—1958)

湖北蕲春人。字子樵。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留学日本。1927年任国民党上海工统会常务委员兼调解部长。1928年后,历任立法委员兼国民党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五、六届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中央党部训练部部长、鲁豫监察使兼河南省党部特派员、中央党政委员会党务组长、中央党政考核委员会陕豫区考核团团长、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著有《明太祖武功记》、《每子绎义》、《孔子编年纪》、《周秦学案》、《两汉学案》、《孔子仁道哲学》、《孔子论礼辑要》等。

方勇(1895—1956)

字景略。安徽寿县人。幼时勤奋求学,孜孜不倦,常常夏夜看书,为避蚊咬,双足伸于凉水盆中,久之引起关节炎发作,五旬后下肢瘫痪。

方勇专心研究文字学,博览史书,考证精详,曾与国学著名人士易白沙等交游。历任安徽大学讲师、教授,安徽临时通志馆编纂、国立编译馆编译、安徽政治学院教授。抗战后,历任省立、县立中学国文教员。每每学生质疑问难,他都立即解答,并指明出处,学生尊称其为“掉页辞源”。著作有:《太誓答问》、《平箴膏盲》、《详订春秋名字解诂》、《补正尔雅释地》、《考唐写本说文》、《订字字形体学》、《说文重文考》、《说文读若考》、《古韵通论》、《声韵学》、《训诂学》等。

方君璧(1897—?)

著名女画家。福建省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和同盟会会员方君瑛的妹妹。1915年赴法国巴黎高等美专学习,擅长山水、人物肖像,曾多次在日本、香港、意大利、法国、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回国后任广东国大学教授,后定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她1971年回国举办画展,曾将藏书及画册一万余册捐献给国家。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她在美国作画《黄花冈公祭》一幅,以示纪念。1984年巴黎东方博物馆为她举办60年回顾画展。

方孝岳(1897—1973)

安徽桐城人。名时乔,字孝岳,别名乘。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24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商务印书馆编辑,华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从事汉语、经学和佛学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汉语语音史概要》等。

方与严(1889—1968)

教育学家。安徽歙县人。1928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晓庄学校代校长、生活教育社主编、重庆北碚育才学校教导主任,上海育才学校校务主任,香港九龙中华业余学院院务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初教司副司长、民族教育司副司长。著有:《新教育史》、《乡村教育》、《教育创造风》等。

方乘(1897—1968)

化学教育家。湖南新化人。1919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获格罗卜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教授,广州黄埔军校普通学(数、理、化)主任教官,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劳动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上海中法大学、四川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大学、西北农学院和西北大学等校化学教授和生物化学教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30年代初,研究用酒精代替汽油开车,影响颇大。发表的论文有:《丙酮丁醇简化工艺》、《西凤酒分析的食用菌》等。专著有:《农产酿造》、《饮料水标准检验法》、《毒瓦斯》等;写了多部讲义如《生物化学》、《化学工艺学》、《制糖工艺》、《发酵学》、《造纸纤维学》等。

方令孺(1897—1977)

女翻译家、散文家。安徽桐城人。1923年留学美国。1929年回国后,先后任重庆国立剧专教授,国立编译馆编审,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出席第一次文代会。曾被选为上海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曾任浙江省文联主席。主要作品有:译文集《钟》、《方令孺散文集》等。

方光焘(1898—1964)

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原名曙光。浙江衢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参加创造社,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29年在法国里昂大学专攻语言学,1931年辍学回国。曾任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一生致力于语言和文学的教研工作。提倡新文学,进行语法学的革新。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在语言研究中区分共时与历时,区分语言与言语,以及语言的体系性。强调研究语法不能完全根据意义,首创汉语语法学的“广义形态说”。认为词与词的相互关系,词与词的结合,是一种广义的形态,并认为意义部与形态部相结合的结构、构造叫形态,这种广义的形态应该是划分词类的唯一标准。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并兼任江苏省文化局局长、江苏省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主要著作有:《论语言的人工性》、《体系与方法》、《要素交替与文法体系》、《语言与言语问题讨论现阶段》、《汉语词类研究中的几个根本问题》、《试论语言的研究方法》等21篇。还有小说、文艺作品、译文40多篇。

方树泉(1898—1987)

广东东莞人。1927年赴香港。1947年创办协成行,经营工业原料地产和建筑业等。后任协成行有限公司、锦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仔街坊福利会理事长、会长、永远会长,香港东莞同乡总会会长,香港商业通济工会名誉会长和香港东莞工商总会荣誉会长。他热心教育事业,曾捐资中国大陆兴建多个学校。是香港“六桂堂宗亲会”的发起和组织人之一。

方文培(1899—1983)

当代植物学家。四川忠县(今属重庆)人。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后赴英国留学。归国后任四川大学教授直至逝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学术顾问,当选为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荷兰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毕生从事植物学教学和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在植物分类学上造诣很深,是槭树科、杜鹃花科分类学专家。先后发表新种近二百个。主要著作有《近时采集之中国杜鹃》、《峨眉植物图志》、《中国芍药属的研究》及《中国植物志》等四十六卷。

方连元(1900—1981)

京剧演员。北京人。9岁学艺,1918年出科后长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曾搭班于程砚秋、尚小云等。塑造了杨排风(《演火棍》)、鲍金花(《四杰村》)、陈秀英(《英杰烈》)、刘夫人(《南界关》)等多位英武飒爽的古代妇女形象。1950年在中国戏曲学校任京剧武旦教师。所授京剧《扈家庄》与王瑶卿所授《三击掌》,并列为戏曲学校旦行学生必修的一武一文“校戏”。

方人定(1901—1975)

广东中山人。原名士钦。1921年入广州法政学校学习,并开始师从高剑文学习绘画。1928年作品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1929年秋去日本,入日本美术学校研究部。学习期间多次在日本和欧洲参加中国画展。1935年毕业回国。1941年至1945年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与同人共同组织再选社,提倡国画改革。1950年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1964年任广东画院副院长。作品以人物画为主。代表作有《踏雪》、《归猎》、《琵琶行》组画、《西厢记》组画等。

方向明(1902—?)

教育管理专家。安徽桐城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五卅”运动和上海文化界反日救国会。曾任中共青阳县工委书记,皖南特委秘书长,皖江公署文教处长,皖江联中副校长兼教育长,山东大学专科部主任,华东局上海工作组组长。建国后,历任芜湖市文教局长,皖南公署文教处长,安徽省教育厅第一副厅长,安徽大学副校长,安徽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对皖南地区人民教育事业和安徽高等师范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方翰周(1902—1966)

又名藩。安徽歙县人。1920年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毕业。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攻研制茶技术。1923年学成回国,任教于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后调上海、武汉、青岛等地商品检验局任技正,负责茶叶出口质量的检验。1935年,到江西省修水县和婺源县创办茶叶改良场,并兼任主任。1940年创建江西省婺源茶叶职业学校并任校长。1949年后,赴汉口筹建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及所属各省公司。随后调北京中国茶叶公司任茶叶产制处处长、农产品采购部茶叶局技术室主任、商业部茶叶局处长、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总技师等职。

方翰周长期担任茶叶加工技术领导工作,主持制订了“各类茶叶的毛茶收购样、价、品质系数”、“各类茶的精制成品茶标准样、花色等级、品质系数”、“国营初、精制茶厂建设方案”、“红、绿、花、乌龙等类茶的精制技术规程和精制茶厂管理8项制度”,为茶叶品质标准化和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他还曾主编《江西茶讯》,组织编写了《红茶绿茶初制机械》、《制茶先进经验汇编》等著作。

方壮猷(1902—1970)

湖南湘潭人,原名彰修,字欣安。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6年毕业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任教。后赴日本、法国留学。1936年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代理文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图书馆馆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是全国人大代表。病逝于武昌。著有《中国史学概要》、《宋史类编及宋史校注》等。

方重(1902—?)

英语语言文学家。江苏常州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外文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译有:[英]《乔叟全集》(上、下)、《陶渊明诗文选译》(汉译英)、《理查三世》等。

方炳文(1903—1944)

字质之。安徽歙县人。高小毕业后奉父命到屯溪万隆衣庄当学徒,后继续求学。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被聘为南京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从事动物学研究。1938年,接受法国巴黎博物馆聘请,去巴黎从事鱼类研究。1944年8月26日晚,在巴黎空袭中罹难。

方炳文在鱼类形态结构学、分类系统学研究方面多有创见,如纠正鱼类学权威、大英博物馆馆长莱格对居氏银鱼命名的错误;通过对巴黎博物馆藏中国鱼类模式标本的清理核对,澄清了中国鱼类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其发表的41篇动物学论文中有研究鱼类的34篇,记述鱼类新属14个,新种44个,新亚种5个。其中对平鳍鳅科鱼类的研究成果显著,共发现6个新属,11个新种,其中的“方氏密鲴”和“方氏拟腹吸鳅”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

方君灶(1904—1981)

广东普宁人。1919年曾参加五四运动。1924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读书。1926年回潮汕地区投身农民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澄海县委宣传部委员、农会顾问、国民党澄海县党部宣传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与中共组织失掉联系,被迫流亡香港,转赴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任《苏门答腊民报》编辑、代主笔,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29年转赴马来亚槟城任小学校长。1932年回国,在汕头任教。1937年复赴马来亚,任槟城《现代日报》总编辑,被推举为槟城华侨救国会宣传部长、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1941年去新加坡抗敌总会保卫总部任秘书长。日本侵占新加坡时,他随胡愈之等一批进步文化人避居苏门答腊。这期间,他与友人合作生产肥皂,将所得作为难友的生活费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返槟城,复任《现代日报》总编辑,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委员,并被推举为槟城华人记者公会会长。1951年,因遭英国殖民当局的迫害、驱逐,方君灶回到祖国,应邀列席了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曾代表华侨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历任全国和广州市的人大代表,全国侨联委员、广东省侨联常委和广州市侨联主席,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侨务局副局长,以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方俊(1904—?)

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苏武进人。1923年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学习,1926年该校本科肄业。先后在华北水利委员会测量队作练习生,地质调查所当制图员等。1937年在德国耶那地震研究所进修重力测量学。1941年后历任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中央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大地测量组主任,兼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1951年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大地测量室主任。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专长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尤其在地图投影学、大地重力学、地球形状学方面造诣很深。他参加编纂的《中华民国地形挂图》,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地形图。他所开展的对地球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研究,在国内属首创。主要论著有:《应用中的兰勃脱投影》、《地球投影学》、《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等。

方先之(1906—1968)

骨科专家。浙江诸暨人。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入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1939年回国,曾任天津天和医院、天津骨科医院院长。1956年,任天津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46年在国内首次施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系统阐述了肌纤维对骨关节结核发病的影响。提出了临床X线表现和病理三结合的骨肿瘤分类法和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法。著有:《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中西结合治疗骨折》等。

方心芳(1907—1992)

当代工业微生物学家。河南临颍人。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比利时卢汶大学、荷兰菌种保藏中心、法国巴黎大学、丹麦卡斯堡研究所从事研究与进修。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是中国工业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对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事业、创建中国的菌种保藏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开创了五倍子酸发酵、长链二元酸发酵等新型发酵工业,促进了中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著有《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法》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方豪(1910—1980)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字杰人,笔名茅庐、绝尘、圣老。天主教徒。1922年入杭州天主教修道院。1929年入宁波圣保禄神哲学院。后在平湖天主堂服务,并从事宋史的研究。1941年起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并从事宗教活动。曾任台湾“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国立”政治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等职,并多次应邀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1974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外文化交通史论丛》、《中国天主教史论丛》等书。

方福森(1910—?)

道路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38年获波兰华沙工业大学技术科学博土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公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公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波兰道路建筑研究院荣誉学术委员。专长道路工程,在高速公路及路面工程技术方面造诣较深。著有:《高等公路工程学》、《道路建筑技术及组织计划》、《路面工程》。

方宗熙(1912—1987)

海洋生物学和遗传学家。福建云霄人。1936年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8年任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中华学校教员,兼任教务主任。1945年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教员兼图书馆主任。1947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专攻遗传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任国家出版署编审,不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编辑室主任。1959年起,先后任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教授兼遗传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和副院长。还曾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海藻遗传育种研究。他成功地育成一、二、三号海带新品种;进行了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及海带孢子体组织培养工作等,成绩卓越。主要著作有:《生物学引论》、《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生命的进化》等。

方亮(1913—?)

医学微生物学家。生于朝鲜平安南道江西群。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助教、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西安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副院长。1939年参加中华医学会,1940年参加美国生物与医学学会、194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中国微生物学会。任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抗美援朝反细菌战检验队副队长,卫生部东北克山病调查团团长。发表40多篇论文。

方弘(1912—?)

摄影家。山东掖县人。1929年至1944年间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本斯等地以照相馆工作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44年后任晋察冀军区政工部干事。1945年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晋察冀画报》社通讯联络资料组组长。1947年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政治部特派摄影记者。解放后历任中国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四届摄影展览及天津市历届摄影展览。1982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老战士摄影展览。摄影作品发表于报纸的4000余幅。主要摄影作品有:《钢花四溅》、《牧羊娃》、《太湖夕阳》、《太湖帆影》。

方君翩(1914—?)

著名女画家。又名方君摩。江苏无锡人。1914年出生。20世纪30年代曾师从钱松岩、陈旧村学习山水花鸟。1933年参加画家杨建民主办的白浪画会,1937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在香港师从岭南画师赵少昂学习花卉翎毛,1953年拜张大千为师,1954年考入香港大学学习欧洲哲学史,1955年毕业,1961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院深造,并加入英国籍。1965年由她接洽,在伦敦举办张大千作品展览,将中国艺术介绍给西欧人民。其主要作品有:《长江大水》、《越南船民流亡图》、《寄哀思》等,曾在日、英、新加坡等国和北京、南京、无锡、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不少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英格兰美术馆、德勤姆大学博物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以及美国旧金山杨氏博物馆、奥地利大学博物馆、香港艺术馆等处收藏。日本、英国、香港、上海等地分别为她出版了作品集。

方冰(1914—?)

诗人。原名张世方。安徽淮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到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到晋察冀解放区,先后在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西北战地服务团及京西游击区工作,并开始写作。1944年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发表反映敌后艰苦斗争生活的长篇叙事诗《柴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旅大市文教局长、文化局长兼文联主席。1956年到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专门从事文艺写作,后任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战斗的乡村》、《飞》。还写了一些反映社会主义农村的新人新事的短篇小说。

方中达(1916—?)

植物病理学家。江苏常州人。1948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被选聘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中国理事。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植物病原细菌、水稻白叶枯病研究方面作出显著成绩。鉴定了近百种植物细菌病害,发表了不少植物病原细菌新种。在细菌青枯、软腐、冠瘿等植物细菌病害研究领域有许多突破。在植物病理学学科体系与学术梯队建设上作出了贡献。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论著主要有:《植病研究方法》、《水稻白叶枯病和链霉菌的噬菌体》、《普通植物病理学》(主编)等。

方成(1918—?)

漫画家。原名孙顺潮,曾用笔名利巴尔、华山、张化。原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入重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辞去科研职务去上海,以漫画和任家庭教师为生,不久应聘任《观察》杂志画页编辑和特约撰稿人。1949年到北京,次年任北京《新民报》美术编辑。经常发表政治讽刺画和歌颂性漫画,并画有儿童连环画《王小青》。1951年起任《人民日报》编辑。为中国美协理事兼漫画组副组长。1980年在北京举办个人漫画展览,后在济南、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广州等地巡回展出。其作品曾参加过历届全国美展。出版的作品有:《方成漫画选》、《幽默集》、《方成、钟灵政治讽刺画选》、《漫画入门》等。

方有清(1918—?)

林业遥感专家。江苏南京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测量学校。曾任国民政府测量总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中央测量学校助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林业部森林经理司、森林调查设计局、森林航测队工程师,兼任过北京林学院讲师。1961年后,任南京林学院(现称南京林业大学)教员、副教授、教授。从1985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地理系副教授、教授。被选聘为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常务理事兼遥感学科组组长。较长时期从事林业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所参加的“陆地卫星象片太原幅农业自然条件目视解译系列图”项目,获农牧渔业部1981年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论著主要有:《航空象片和陆地卫星图象在中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遥感国家分析方法及其在林业中应用的研究》等。

方诗铭(1919—?)

历史学家。四川简阳人。194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系,后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副教授。1952年起,参加整理收集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古物整理部副主任。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工作(该所1959年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后任上海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校委员会副主任、古代史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上海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等。

方崇智(1919—?)

自动控制学家。安徽安庆人。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高等学校仪器或仪表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工业工程自动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代为在我国创办过程控制方面的专业,培养出第一批过程控制方面的专门人才。80年代致力于工业过程故障诊断的研究。著有:《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过程辨识》。

方俊鑫(1920—1988)

固体物理学家。江西婺源人。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6—1950年任上海交大助教,1950—1952年任讲师。1952—1956年任复旦大学物理系讲师,1956—1980年任该系副教授,1980—1981年任教授。1981—1988年任上海交大应用物理系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同济大学和南京工学院兼任教授,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技术物理所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发光学学报》副主编。从事固体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高真空技术(与蔡祖泉合作)和医用X光管的研制方面做出贡献,对激光、电介质物理等方面做过研究。共发表论文约60篇,代表论文有:《无序系统中电磁耦合场量子基本理论》(合著1987)。专著有:《固体物理学》(1980,主编,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电介质物理学》(1989,合著)。

方药中(1921—?)

中医学家。四川重庆人。早年拜名师陈逊斋学中医,1944年在重庆行医。1957年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到中医研究院工作至今。40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对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如整体恒动观、气化论、脏象论、病因学说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在研究运气学说、辩证论治规律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国内外瞩目。在临床上,擅长肝肾病的诊治。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医学三字经浅说》、《辩证论治研究七讲》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约300万字。

方华(1923—?)

逻辑学家。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人。曾用名包儒、任之。1941年入燕京大学政治系学习,1945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1945—1948年在燕京大学政治系学习。后任华北大学政治班班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副主任、马列主义研究班哲学班班主任、逻辑教研室主任。哲学系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逻辑学会会长。学术专长: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主要著作有:《形式逻辑》(合著)、《形式逻辑》、《方法学辞典》(合著)。主要论文有:《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论真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谈谈关于逻辑发展的问题》、《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等。

方济众(1923—?)

国画家。字雪农。陕西勉县人。1946年从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学画。1950年前任中小学美术教师。1950年后,在陕甘宁边区,西北文化部美术科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并在《人民画报》、《美术》等刊物上发表。曾任《西北画报》编辑主任、西安美术协会创作委员会业务秘书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篆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常务委员。

方蒙(1923—?)

记者和新闻史专家。江西景德镇人。194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贵阳《力报》记者、南京《大刚报》编辑、《大公报》记者和编辑。解放后任《大公报》所属《青年群》周刊主编、《大公报》编辑、组长、主编等职。1978年起从事新闻史学研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报刊史研究室主任、《新闻研究资料》主编、《新闻丛书》主编。1986年离休。著有:《范长江传》(1989)。现还担任香港《大公报》驻京特约记者。

方言(1923—?)

记者和新闻学者。原名方祚德,笔名方言、方兴等。安徽桐城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从事新闻工作。最初在《抗敌报》江北版及新四军军内报纸任编辑、记者、主编。1945年起历任东北《西满日报》编委、《嫩江新报》副总编辑。1949年起历任新华社东北总分社编委、总社国内部副主任、山西分社社长。1980年任新华社新闻研究部副主任,1983年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他还主编过《新闻业务》杂志,担任过首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现已离休。近10年来致力于新闻学研究,写有较多的新闻学文章。著有:《新闻初探》。

方润华(1914—?)

1924年生于广东省东莞市。方树泉之子。1927年随父移居香港谋生。任香港协成行集团、锦华置业有限公司主席、方润华基金会主席等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方润华即由香港率先到内地兴教助学,到目前为止,他和他的家人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捐建的“希望”中小学已达40多所。近几年来,他对中国内地的科技、天文、航空、医疗、文化及其他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捐款支持。1994年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提名,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5198号行星以“方润华星”命名。1997年,方润华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和大奖。此外,他还获得十几项国内外大奖和荣誉称号。1998年12月20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颁授方润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方润华寻根意识很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多次致函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协助考证方姓祖根在河南的情况。其后,他又多次书信来往确认了方氏的祖根在河南禹州方山,并从1997年开始陆续捐资,在河南建了“方肇彝小学”、“方树泉中学”、“方润华小学”、“树华电子智源中心”。

方晓天(1925—?)

女歌剧表演艺术家,导演。山东晋城人。13岁参加抗日演剧活动。1946年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中央歌剧院前身)。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为中国剧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因扮演《赤叶河》中的燕燕,主演大型歌剧《刘胡兰》、《茶花女》轰动歌坛。主演的歌剧还有:《王贵与李香香》、《春雷》、《夺印》、《新来的党委书记》,苏联现代歌剧《青年近卫军》等。导演的主要剧目有《刘胡兰》、《南海长城》等。

方生(1925—?)

经济学家。福建连江人。1946—1949年在台湾大学农学院攻读农业经济学。1950—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1986年任深圳大学副校长兼特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委员。是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经济科学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促进会理事。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主编和参加编写的著作14本,主要有《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合著,获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二等奖),《中国经济改革》(以英文在美国出版),《深圳特区经济研究》(主编),《深圳特区经济考察》(主编)等。发表论文70篇。

方至(1925—?)

心理声学家。北京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1964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78年任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会理事和言语、听觉、音乐分会副主任,中国声学标准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委员。一直从事听觉或心理声学的研究:纯音气导和骨导听觉感觉性和频率选择性的测度研究并参与某些国家听力标准的编制,对汉语普通话声调知觉的实验研究。在听力防护问题上曾对工业、交通和航空噪声的容许限度提供依据。主要论文有:《普通话听力估计》、《人的听觉调谐曲线》、《普通话某些塞音的知觉》、《交通和脉冲噪声的烦恼度和对言语干扰》等。

方汉奇(1926—?)

新闻教育家和新闻学者。原名方汉迁。广东普宁人。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在上海新闻图书馆整理《申报》史料,同时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1953年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工作,1958年随该专业转到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讲师、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新闻史教研究室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和学术委员。他研究中国新闻史40年,为新闻学界公认的中国新闻史最权威的专家。1983年发表的《从新发现的敦煌邸报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一文,论证了现存最早的邸报为公元887年的进奏院状,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发表新闻史论文近百篇,著有:《中国古代的报纸》(1980)、《中国近代报刊史》(1981,上下册)等数种专著。《中国近代报刊史》获吴玉章奖一等奖(1987)。

方道霖(1928—?)

德育教育专家。湖北武汉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学政治教师、党支部书记、校长。1960年调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任政治教研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1984年任副教授,1988年任教授。还任全国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理事长。1988年获全国教育学会“金钥匙”奖。从事中学德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研、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工作4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政治课教学法、中学政治课教材建设。主编有:《辩证唯物主义常识》(1980)、《中共党史》、《中学政治课教学法》、《对祖国前途的思考》。还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中学六个年级全套政治课改革教材、受原教育部委托主编教师进修院校政教专业本科和专科全套教学大纲。发表论文40余篇。

方掬芬(1929—?)

女儿童话剧表演艺术家。湖北广济人。1949年到北平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1952年加入中国儿童剧团。195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毕业后参加中国儿童剧院的筹建工作。1982年任中国儿童剧院副院长。扮演的主要角色有:《小市民》中的茨薇达耶娃,《暴风骤雨》中的小英子,《马申卡》中的马申卡,《马兰花》中的小鸟,《一个大南瓜》中的铁杆,《飞向星星的世界》中的何梅梅,《革命一家》中的毛三宝,《双双和姥姥》中的大双双,《青年近卫军》中的克拉瓦,《以革命的名义》中的别佳等,1976年10月后,演出了《心连心》、《喝延河水长大的》、《万卡》、《卖火柴的小女孩》、《报童》、《喜哥》等。在《马申卡》中扮演的马申卡,在《以革命的名义》中扮演的别佳和在《报童》中扮演的蛐蛐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三次重要实践。

方之(1930—1979)

作家。原名韩建国。湖南湘潭人。在南京市第一中学读高中学时,接受进步思想和党的教育,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南京解放后党组织调他去做青年团工作,先后任过南京市郊燕子矶区、汤山区、栖霞区团委书记,南京团市委宣传部长。1955年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后,先后在江苏省文联、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泉边》、中篇小说《浪头与石头》。其他短篇小说,如《出山》、《阁楼上》和《内奸》等,得到读者好评。后者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方增先(1931—?)

画家。浙江省蓝溪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又师从王个簃先生学习花鸟画、师从潘天寿先生学习中国画论,而后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为“浙派”人物画有成就的画家之一。1954年发表的《粒粒皆辛苦》,成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初步形成的规范标志,被画界公认为50年代创新人物画的代表作。1955年起,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64年创作的《说红书》在中国《美术》刊物做过专题评述,标志着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趋于成熟阶段。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出版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中国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结构素描》、《人物水墨写生教学笔记》等。其代表作品还有:《艳阳天插图》、《鲁迅先生像》、水墨连环画《孔乙己》等。

方崇桂(1931—?)

经济学家。浙江黄岩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55—1956年任复旦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1959年至今在复旦大学经济系任教。现任复旦大学经济系外国经济学说史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外国经济学说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经济学说史教程》(主编,1989)、《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副主编,1989)等。译著有:《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社会经济因素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论文主要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研究》。

方守贤(1932—?)

加速器物理学家。上海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55年至今先后在中科院原子能所,高能所工作。1957—1960年在苏联列别捷夫研究所和联合核子所实习与研究。1982—1983年在欧洲联合核子中心工作。1978年任研究员;1984年任高能所副所长,北京电子对撞机工程副经理,经理;1988年任高能所所长。从事加速器的研究与设计。60年代初研究国际上一种新型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若干理论问题,指出设计中的错误。领导研制了50GeV质子同步加速器,2GeV增强器等的设计。领导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代表论文有:Compensation of the Space Charge Force in a Synchrotron by means of RF Quachropole、Chromaticity in Strong Focusing Accelerators and Storage Rings、The Application of Adiabatic Theorem to the Beam Dynamics in An Accelerator。因《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不等时现象》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方立天(1933—?)

中国哲学史家。浙江永康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分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兼职教授、宗教研究室主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研究》主编,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中外文化-哲学交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五台山研究》顾问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华严金师子章校释》、《慧远及其佛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与人合编的著作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国古代哲学家评传》、《中国哲学通史》等,发表的主要论文有:《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论竺道生的佛学思想》等。

方永祥(1933—?)

哲学家。山东寿光人。1954年毕业于山东政治学校,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研究班。后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干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原理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学术专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要著作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教程》(主编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撰稿人、副主编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教程》(撰稿人、副主编)。主要论文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论矛盾的统一性》、《实事求是的本质和实际运用》、《改革是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等。

方恭温(1933—?)

经济学家。曾用名方维道,笔名宫文。浙江宁波人。1950年参加浙江干校学习,后参加鄞县土改工作队。1951—1955年在浙江省总工会工作。1955—195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又入经济系研究生班学习,1962年毕业。1962—1974年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74年起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理论部经济学组组长、理论部副主任、《文摘报》主编、理论部主任、《光明日报》编委。1987年起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现兼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学会理事、中国生产力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等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有深入研究。主要论著有:《包干到户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获1984年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1989年中国农村十年改革好新闻特别荣誉奖)、《利润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获1988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1991年起任《中国财经报》社长,高级编辑。

方民生(1934—?)

经济学家。浙江淳安人。1954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政治专修科。1957年在复旦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在杭州大学任教,在省委机关从事理论工作。1978年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任经济学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政协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对再生产理论有深入研究。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论著有:《现代旅游经济》、《论劳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985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再生产公式探讨三则》等多篇。

方福康(1935—?)

理论物理学家。浙江定海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后留校工作。现任物理系教授,北师大校长。从事理论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系统理论的研究,代表作有《耗散结构理论》等。

方佩华(1936—?)

女核医学专家。天津宝坻人。196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现任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核医学的研究工作。对地方性甲状腺肿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甲状腺轴系有关激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来研究各种生理及疾病状态下甲状腺轴系的功能状态。其科研成果“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获卫生部1979年医药卫生科技甲级成果奖:“甲状腺轴系有关放免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研究中的价值”,获1985年国家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6年度被国家科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方睿才(1936—?)

骨外科专家。云南保山人。1961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现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云南省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省骨科学会副主委,《云南医药》编委、省第六届政协委员。1978年对一例亚热带地区离体28小时完全性断掌,实行再植手术成功,1979年获云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了《亚热带地区长时限断掌再植实践》的论文,被收入《中法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1984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云南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中年专家称号。著作有《手术失误及处理》(1989)、《骨科正误》(1989)。论文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某些问题》、《自制解剖型人工全肱骨置换术》等。

方成(1938—?)

太阳物理学家。江苏江阴人。1959年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2专业委员会(太阳大气辐射和结构)组织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太阳物理与日地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天文和天体物理分中心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主要从事太阳物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0—1982年间曾到法国巴黎天文台进修和工作。主持了我国第一座太阳塔的研制工作,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他主持的“太阳耀斑和日珥大气模型的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有:《宁静日珥物理参数的二维分布》、《1982年12月2日耀斑随时间变化的半经典模型》等,著有《天体物理方法》(合著)。

方克立(1938—?)

中国哲学史家。湖南湘潭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同年留校任助教,1973年调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4年特批为教授、博土生指导教师。现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获天津市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哲学小史》(主编)、《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第一、二、三册(合编)、《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第一集(主编)。主要论文有:《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获天津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等。

方祖祥(1938—?)

生物电子学专家。浙江杭州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届副理事会长,中国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无线电电子学的研究和教学。专长心脏起搏器的设计和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研制成“集成化按需埋藏式心脏起搏器”、“FD—1程控心脏刺激仪”获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铜质奖。撰有论文:《多功能起搏器》、《多功能程控刺激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方国洪(1939—?)

物理海洋学家。浙江瑞安人。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物理海洋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潮汐与海平面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大河口海岸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潮和海洋环流研究,侧重海洋环流研究。在潮汐潮流的分析预报方法,潮汐摩擦的非线性效应,潮流垂直结构及中国近海潮波数值模型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他主持的两项成果“中国近海潮流大面预报”和“陆架海潮波动力学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他主持的“东中国海潮波数值模型和分布特征”与“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分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和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著作有:《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预报》(1986)。主要论文有:《关于均匀海中潮流的垂直结构》(1983,英文)、《关于中国东南外海海流的驱动力》(1988,英文)等。

方品宝(1940—?)

跳伞运动健将。浙江慈溪人。1958年参加跳伞运动。1959年选入国家跳伞队。1964年与其他队员合作,打破男子1000米集体定点跳伞世界纪录。1965年又先后两次打破男子1000米集体综合、1500米集体定点跳伞的世界纪录。1965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3年获国际级跳伞裁判员称号。

方光明(194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曾用名方惠斋。浙江绍兴人。1963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1963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攻读法语。1968年回杭大任教至今。期间,1973—1975年到阿尔及尔大学任汉语教师。回国后,转入杭大政治学系任教,现任该系副教授。兼任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学会会长,是中国亚太学会筹备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共运史,近年侧重于国际政治及中国文化。主要著作有:《国际共运史话》(主编之一)、《亚非国家对外开放》(主编之一)、《历史必由之路》(合著)等。主要译著有:克劳丁著《共产主义运动》(主要译者,获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斯大林现象史》(1986)、《法国工人党的诞生》(1986)。主要论文有:《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1984)、《论法国1968年的五月运动》(1986)等。

方开泰(1940—?)

数学家。江苏扬州人。1967年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应用数学学报》副主编。及国外6份杂志的编委。1985—1986年任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ETH)客座教授,1988年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访问教授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教授。主要从事多元分析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特别是将多元分析的基础假定从多元正态分布推广到椭球等高分布族,发展了一套崭新的广义多元分析理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地用条件分布理论计算和制定了中国服装标准,获轻工业部特别奖;用统一的方法解决了占有问题分布,获中国科学院1984年科技二等奖。和数学家王元合作,1952年起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研究,在平面定性理论(特别是二次多项式微分系统)与曲面动力系统方面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有《极限环论》和《常微分方程讲义》等。

方方(1955—?)

女作家。曾用名汪芳。江西彭泽人。1982年由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至湖北电视台当编辑。1989年4月调入湖北省作协为专业作家。二级创作员。系中国作协会员,湖北作协理事,武汉市青年作协主席。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中篇小说《风景》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大篷车”上》、《江那一岸》,中篇小说集《十八岁进行曲》等。

方舒(1959—?)

女电影演员。北京人。6岁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小萝卜头,成为引人瞩目的童星。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二年级时就参加了电视剧《有一个青年》的拍摄,此剧获中央电视台1981年首次电视剧评选一等奖。在校期间还在话剧《骆驼祥子》中扮演了泼辣、爽快的虎妞。1982年毕业后,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在电影《勿忘我》中饰雯雯、《赤橙黄绿青蓝紫》中饰解净、《花园街五号》中饰莎莎,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青年妇女形象。1985年在曹禺名作《日出》影片中扮演女主角交际花陈白露。获第九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我国当代影坛著名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