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你去过几个?

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你去过几个?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建筑角度来看,半坡仰韶文化的房屋奠定了中国建筑的基础,并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建筑的原始状貌实证。尽管远古中国的建筑序幕是原始人类在求生欲望驱动下拉开的,但这种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框架式的土木结构体系,从而指引了后世中国人的建筑方向。

建筑的序幕

人类最早的建筑跟艺术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它只不过是我们的祖先用以遮蔽风雨、防御野兽袭击的栖身之地而已。这种简陋的“建筑”,许多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主要有两种:一为“巢居”,即在树上搭巢居住;一为“穴居”,即利用天然山洞或掘土穴藏身。《易·系辞》中的“上古穴居而野外”,所记载的正是这个历史阶段。当时,山洞高于河面,是理想的藏身和保存火种的地方。在许多天然洞穴中发现的曾使用过的火和粗制石器的遗迹,便能够说明这一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口店“北京人”居住的洞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该山布满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其中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即是“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俗称“猿人洞”。1929年,首次在此洞发现古代人类遗存,此洞后被称为“周口店第一地点”。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厚度达4~6米、色彩鲜艳的灰烬,这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保存火种的方法,证明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原始的工具从事劳动,从而揭开了人类的序幕。“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的发现以来科学界争论了近半个世纪的“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问题,为人类起源提供了大量富有说服力的证据。大量事实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到20万年之间,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的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到目前为止,直立人的典型形态仍然是周口店“北京人”,周口店遗址依然是世界同期古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一个,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正是因为其独特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Ⅲ、Ⅵ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处,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公元前11000年的新人类的遗迹。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img2

“北京猿人”洞遗址

我国是世界上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洞穴往往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为古人提供了天然的巢居。随着洞穴探险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洞穴被发现、探测、开发。许多洞穴中有巨大的洞穴厅堂,全世界已知平面面积大于30000平方米的单个厅堂共有个,我国就占了7个。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是:织金洞(贵州毕节)、芙蓉洞(重庆武隆)、黄龙洞(湖南张家界)、腾龙洞(湖北利川)、雪玉洞(重庆丰都)、水洞(辽宁本溪)。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新的洞穴还在不断地被发现,尤其是人工开凿的洞穴,更多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有意义的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进步,巢居逐渐从树上下落到地面,而穴居也渐渐从地下上升到地面,于是,有基础、有墙壁、有屋顶等结构的地面建筑形成了。当然,这一变化过程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十万年的漫长岁月。

许多学者向来不认为中华文明仅仅发源于黄河,他们的意见是,长江、珠江及其他伟大的河流同样应该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没有确证的假说。1973年夏天,浙江省余姚县罗江人民公社社员在河姆渡村建造排灌站时,意外地为上述假说找到了一条相对来讲颇有说服力的证据。考古家们异常兴奋地宣布:河姆渡农民发现了一处可能有7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这里向人们展示的不可思议的原始文化现象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其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保存了许多源于巢居的干阑式建筑遗迹。建筑学上所说的“干阑”,是用桩木架空地板的一种木结构房屋。据河姆渡遗址发掘报告称,这里至少有3排(栋)建筑,一般是下部打木桩,形成架空的房基;桩上为横木,铺有木板,即居住面;其上为立柱,有大小梁。这种干阑式房屋曾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至今仍可见其遗风。

在西安市东6公里处的浐河东岸半坡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属著名的仰韶文化类型,其时间比河姆渡文化略晚,因此,它的建筑技术和规模显得更加进步。半坡遗址分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3部分。居住区内密集而有条不紊地排列着数十座氏族成员住房。其中心部分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方形大房屋,可能是氏族举行集会所用的公共活动场所;居住区周围有深宽各约五六米的壕沟,应该是防卫设施。氏族成员的住房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均为伞架式结构的尖顶独间小屋,以密排的小柱构成墙体的骨架,屋中央立若干木柱用以斜搭椽木,屋面和墙壁敷有厚厚的草泥,木料之间用藤条绑扎,屋内有火塘供熟食、取暖和照明。从建筑角度来看,半坡仰韶文化的房屋奠定了中国建筑的基础,并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建筑的原始状貌实证。

中国原始建筑遗迹远不止上述两例,这已经被发达的现代考古学所证实了,而且,由于考古学家们仍在不懈地进行着艰难但十分有趣的考古工作,他们的成果必将为后人勾勒更清晰的原始建筑面貌提供科学依据。尽管远古中国的建筑序幕是原始人类在求生欲望驱动下拉开的,但这种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框架式的土木结构体系,从而指引了后世中国人的建筑方向。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现代各种框架结构的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比之那些茅棚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其结构原理却毫无二致,现代建筑只是由于技术先进和材料优越才使得古人的杰作显得不免逊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