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猿的迁徙和进化

古猿的迁徙和进化

时间:2022-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猿的迁徙和进化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动物中,凡是体内有一根由一块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椎的动物,称脊椎动物。古猿到树下来生活地形的变化必然造成气候的变化,原来一些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逐渐被干燥寒冷而取代。现代类人猿属于灵长类,主要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他们都是热带森林动物,前二者是生活在亚洲,后两者生活在非洲。
古猿的迁徙和进化_生命的探索

古猿的迁徙和进化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说人是古猿进化来的?古猿又是怎样进化为人类的呢?这对弄清人类的起源十分重要。

一、古猿是灵长类的高级哺乳动物

人体结构和动物有相同的地方,更近似猿类。人体和其他动物身体一样都是由动物细胞组成的,细胞分化成很多组织,例如表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血球等。由这些组织构成许多器官,例如消化器官、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生殖器官等等。这些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都是一样的。

动植物最显著的区别是,植物直接利用无机物的原料来合成营养物质,而动物则必须以有机物为食料来维持生命。而人也是以有机物作为食物。

所以说,人是一种动物,只不过是更高级动物。人是一种什么样动物呢?

在动物中,凡是体内有一根由一块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椎的动物,称脊椎动物。人体的背部也有一条脊椎,因而人是一种脊椎动物。

人又是什么样的脊椎动物呢?

脊椎动物有许多类,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人与哺乳类基本特征都很相同。如人也是胎生,而且在胚胎时,胎儿与哺乳类动物胎儿非常相似。幼体都是由母亲用乳汁喂养。所以说人是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又分许多类,人属其中最高级的灵长类,灵长类是动物界最聪明的动物,另外像猴子、猩猩、狒狒都属于灵长类。

综上所述,人是一种动物,他是脊椎动物里的哺乳类,跟灵长类关系更近,如人和灵长类中的大猩猩或黑猩猩所含蛋白质相同之处高达98%~99%,这表明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近亲。

二、地球的演变和古猿的迁徙

我们居住的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历史,科学家把地球的历史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太古代(46亿年前~25亿年前)

元古代(约25亿年前~6亿年前)

古生代(约6亿年前~2.25亿年前)

中生代(约2.25亿年前~7000万年前)

新生代(7000万年前~今)

其中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在第三纪时,哺乳动物兴起,哺乳动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到距今6000万年时,出现了灵长类,到距今3000万年左右,灵长类中出现了猿类,这是我们人类和今天类人猿的祖先。它们当时生活在树上,主要靠吃嫩叶和果实为生,非常兴旺。

然而到了距今1500万年左右,猿遇到了灾难,猿被迫从树上爬下来了。这是什么灾难呢?这就是地球的瘟疫带来的猿生活环境的改变。

地球自其产生起,自身就在不断变化着,如距今5亿年前,我国西藏和其周围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到了距今6000万年,这块地方才逐渐上升,变成陆地。大约在25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一带还是比较低洼的地方。气候温暖,森林茂密,但是,在第三纪中期后,世界范围造山运动又一次活跃起来,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在非洲出现了断层。

img68

古猿到树下来生活

地形的变化必然造成气候的变化,原来一些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逐渐被干燥寒冷而取代。随着气候的变化,地面上植物也发生了变化,像亚洲和非洲本有茂密的热带雨林,这时由于不能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树木开始逐渐消亡,地面变成了草原。

森林的消失给生活在树上的猿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选择,成为猿下树的一个推动力。

随着树木的逐渐减少,树上的猿面临“物竞天择”的选择,出现了三种情况。

一种是衰落、灭绝。这类猿特别适应树上的生活,前肢粗壮有力,后肢退化得着地后无法行动,所以当树木越来越少,果子也越来越难寻时,它们就饿死在树上。例如巨猿,身高2米,体重有几百斤,胃口很大,随着树木的减少,它们每天到处觅食,勉强糊口,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找不到食物,就成批地饿死,最终灭亡。

另一种是继续生活在树上。当原来生活的森林变稀时,它们就到有树的地方,因为森林被草原取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完全有时间去寻找新的森林。这一类直到今天依然生活在树上,这就是类人猿,如长臂猿、黑猩猩、猩猩等。

还有一些古猿,从树上下来,到地面上生活,这一类就向人类方向进化了。

随着树木减少,古猿原来的食物嫩叶、果实逐渐减少,这一批古猿就到地面上寻找食物,为了不致于饿死。刚开始时,它们还是白天在地面觅食,晚上到树上睡觉。随着树木越来越少,为了吃饱肚子,过去,刨根块吃是偶然的,现在成了经常性的,过去为了吃坚硬的果实,偶尔用石头砸一下,现在,为了生存,也成了经常性动作了。在新的环境——开阔的地面上,古猿逐渐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改变着自身的结构,适应着新的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流逝,森林越来越少,这些古猿在地面上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适应地面生活,晚上也不再上树睡觉了。

它们和大自然搏斗着,艰难地生活着,越来越近地向人类方向进化。

三、人类的近亲——现代类人猿

从上面所讲内容,我们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从古猿发展来的,有着血缘关系,所以说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亲近。人是由古猿变化而来的,那么我们人类在古猿时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今天的类人猿——人类的近亲,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

现代类人猿属于灵长类,主要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

他们都是热带森林动物,前二者是生活在亚洲,后两者生活在非洲。

长臂猿是比较低级的猿类,个体是类人猿中最小的,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脑量也很小,平均只有100~200毫升。可见其和人类亲缘关系比较远。

长臂猿完全过着树上的生活,善于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也能用两脚走路。主要吃野果、嫩芽、昆虫等。

猩猩是一种大型的类人猿,毛多而密,呈红褐色,雄的体重可达80公斤,体高可达1.4米。

猩猩头尖,眼和耳都小,颌部发达,犬齿大而尖锐,便于对付敌人。

猩猩生活在树上,还有在树上筑巢的习性,很少下树,和长臂猿一样主要吃树上果实、嫩叶及昆虫、鸟蛋等。

猩猩到地面上,用四肢走路,但走得一点也不自然,也能勉强站立。

猩猩的脑量达410毫升,智力很发达,能模仿人的动作。猩猩和人较为相似。

黑猩猩因毛色乌黑而得名,它们个子比猩猩小一点。头比较圆,鼻子小,耳朵很大,犬齿也发达。

黑猩猩有许多习性和猩猩是一样的,例如都善于在树上活动,也好筑巢,每次产仔一只,妊期大约9个月。

但黑猩猩也有许多不同于猩猩的地方,如黑猩猩喜欢群居,除了吃树上果实、嫩叶外,还吃小鸟,甚至吃猴子这么大的动物。

黑猩猩智力比猩猩高,非常善于模仿人。

img69

大猩猩

大猩猩是类人猿中个体大猩猩最大的,雄的平均体重约200公斤,高达1.6米以上。

它们在森林中过群居生活,由于身体很重,所以只有幼年时在树上,成年的都在地面上生活。它们也能勉强直立行走。

它们只吃果实、嫩叶等植物,不吃动物。

它们的智力也非常高,脑量平均达500~600毫升,脑的结构跟人脑也很相似。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黑猩猩和大猩猩与人最相似,关系最近,长臂猿和人的相似程度差。

类人猿与人的亲缘程度的不同说明了类人猿的一个进化过程,长臂猿最早和其他类人猿分支发展,接着分化出去的是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与人最相似,说明它们和人类分支发展时间不会太久远,据最新化石等资料证明,它们是在距今四五百万年前才开始和人分支发展的。现代类人猿和人之间进化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显示:

img70

四、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相同点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所以它们和人类除了拥有灵长类共同之处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同之处,尤其是黑猩猩和大猩猩与人类相似之处更多。

首先,现代类人猿有和人相似的“手”。

img71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代类人猿的“手”和人手一样都是由五个指头组成,并且是大拇指独立一组,另外四个并排在一起组成另外一组和大拇指对立。所以类人猿手和人手都能握住物体。

其次,现代类人猿前后肢有初步分工。

现代类人猿生活在森林中,除了成年的大猩猩外都喜欢生活在树上,攀援树木或从一棵树上荡到另一棵树上时多用前肢,采果子、摘嫩叶、抓昆虫、抓鸟蛋也多是用前肢。

当它们从树上到地下时,能用后肢支撑身体直立,并勉强行走。

所以说类人猿的前后肢是有点分工的,当然是很轻微的。

第三,现代类人猿能使用和制造“工具”进行“劳动”。

它们有了初步的手,又有动物界除人之外最发达的脑子,这二者结合,就使得它们某些活动和人类的劳动有点相似。

如生物学家曾在野外观察到:黑猩猩会用石头砸开坚硬的果壳以便吃到果实;遇到野兽,他们会挥舞树枝,向野兽投掷石块,大喊大叫把野兽赶跑;它们甚至会把一根树枝的叉枝和树叶剥掉制成一件“工具”——细枝条,把它插入白蚁穴里钓白蚁吃。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具有原始“手”的类人猿例如黑猩猩,它们已能利用一些天然“工具”或制造一些“工具”,进行某种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

它们这些活动可以看成是原始的劳动吧!

当然,那些活动和人的劳动相比差远了。那么,类人猿的“劳动”怎样发展为人的劳动呢?这是古猿变人的历史。

五、劳动创造了人

从上面所讲,我们已知道人类起源于一种动物,这种动物就是和现代类人猿有血缘关系的古猿。

通过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古猿作为人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生活方式和智力一定和现代类人猿很相似。

古猿怎么变成人的呢?

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最本质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那么,古猿是怎么开始制造工具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的呢?

从内因来看,古猿和现代类人猿一样具备了最原始的“劳动”的能力。

古猿能进化为人最关键的还是外因。

我们在前面讲过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古猿中的一支从树上到了地面。在新的生存环境里,古猿喜食的果实、嫩叶越来越少,就逐渐把根块作为主食,而刨根块却不是靠其“手”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的,所以开始越来越多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棍等。古猿使用自然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某些天然物的性能作用,这为古猿以后制造工具积累了认识,作好了准备。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古猿对天然“工具”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增长,特别是它们因食物不足而越来越多地觅肉食时,它们需要各种形状和功能的石器,尤其是有棱有角的石块、石片和大木棍。

而自然界现成的如愿的“工具”是有限的。

怎么办?要真正满足所需,唯一的办法是古猿自己动手,加工制造工具。

在生存斗争中,最初,古猿仿照用石头砸坚实果壳的办法拿一块石头敲打另一块石头,一次又一次,大石头终于被砸成有棱有角的石块、石片或较小的石块。这样,第一件工具就诞生了,距今约300万年。

第一件工具——石器的出现也标志着人类的诞生。人类的历史也就从此开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