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策略

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策略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中国电影太过于本土化,这不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观众理解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电影人才,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导演、美工等方面的电影专业人才,但是,适应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却十分缺乏。杨静:《试论中国电影参与全球化的策略》,《思想战线》,2004年第3期。

四、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策略

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其电影的主题思想应是本民族所独具,而又能为其他民族所理解和接受。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只有精美的制作还不够,还必须在开掘人类永恒的主题方面下大工夫,要进一步展示和挖掘无限丰富的人性,要真正表现出使世界各民族观众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的东西,要有浓烈的批判意识,要表现出对于民族历史与今天的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与忏悔,昭示出更加成熟与伟大的民族风貌。同时,还必须以自己所独有的个性色调来参与世界各民族的大合唱——一切文学艺术都讲求个性,既有文学艺术家的个性,也有民族的个性。近两年张艺谋的一些大制作屡屡与世界大奖失之交臂,个中因由值得探究。《英雄》也好,《十面埋伏》也罢,可以说是按照国际大奖量身制作的,其演员阵容庞大,场面恢弘,微观景象精致,画面美轮美奂,构成了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唯美艺术世界,正像张艺谋自己所坦言:因为我要表现的是我的一个功夫电影的梦和视觉的梦,所以我把人物处理得较为简单。我主打的是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漂亮的画面、华丽的动作和美轮美奂的色彩等等。正因如此,电影缺失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故事,亦缺失了批判性的意蕴,或者说启发观众的批判性思考,结果,电影在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乃至听觉享受的同时,却难以给人留下更多的回味和启迪。

曾六次问鼎奥斯卡,享誉国际影坛的独立电影制片人阿瑟·科恩,对于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发表看法,他指出他所看到的中国导演的作品都非常优秀。但是中国电影太过于本土化,这不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观众理解和交流。他说,一部好的影片要能够表达人类普遍关心的感情,这样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看得懂。

要和世界接轨,中国影视要走向世界,就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电影人才,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导演、美工等方面的电影专业人才,但是,适应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却十分缺乏。

另外,要完善电影发行体制,建立多种海外市场通道。国产电影之所以不能进入西方国家的主流院线,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还没有建立直接的海外发行渠道,依赖有限的专门销售亚洲影片的中介公司,不但难以进入主流发行,还会形成新的垄断和屏障,所以影视业亟待完善体制。因此,中国电影面向海外市场将不仅仅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层次上,加强商业属性,尽快打入西方主流院线,让中国电影真正拥有海外市场,进入良性循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注释】

(1)赵实:《崭新的历史起点 蓬勃的中国电影》,《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9日。

(2)章慧霞、黄群飞:《中国电影产业漫谈之二:中国电影放映市场到底有多大(上)》,《产业化论坛》,2005年第12期。

(3)本部分内容参见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 向兵:《中国电影的崭新风景》,《人民日报》,2005年1月6日。

(5)苗春:《盘点2005 年国产电影》,《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28日,第7版。

(6) 苗春:《盘点2005年国产电影》,《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28日,第7版。

(7)赵子忠:《2003: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

(8)苗春:《盘点2005年国产电影》,《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28日,第7版。

(9)杨静:《试论中国电影参与全球化的策略》,《思想战线》,2004年第3期。

(10)参见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2007年6月版。

(11)本部分内容参见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勾晓峰、侯璐:《中国电视剧海外市场愈走愈窄》,《经济参考报》,2005年11月21日,第6版。

(13)胡嵘:《国产剧力辟海外市场 “中国潮”奇袭世界荧屏》,《中国电影报》,2006年3月16日,第22版。

(14)尹兆熊:《海外发行3000万美元国产剧东南亚压“韩流”》,《江南时报》,2005年4月22日。

(15)甘文瑾:《2005电视剧如何“走出去”?》,《中国电影报》,2005年3月31日,第22版。

(16)《中国电影年鉴1999》,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17)汪晓志:《从统计数字看90年代的日本电影产业》,《当代电影》,2001年第3期。

(18)何斌:《机遇来自正确地应对挑战》,《中国电影市场》,2002年第11期。

(19)尹鸿:《盘点2004年中国电影业》,《中国文化报》,2005年1月7日,第4期。

(20)张震钦,杨远婴:《WTO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21)周福铭:《对我国加入WTO后影视业发展的思考(上)》,《中国电影市场》,2000年10月第14期。

(22)谭丽丽:《大连电影市场进口分账影片调查报告(1995~200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3)参见王文渊、连子强:《进口大片十年征程:从“风光无限”到“楚汉相争”》,《中国电影报》,2005年1月7日,第16版。

(24)孙丽萍:《进口好莱坞大片开始避让国产电影》,《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月12日,第7版。

(25)单金良:《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本月挂牌,与中影形成竞争局面》,《北京青年报》,2003年6月5日。

(26)《香港电影:下半年复苏无望》,见《电影双周刊》,第609期,2002年8月15日。

(27)参见朱玉卿:《新世纪以来内地与香港合拍影片的发展与渐变》,《中国电影市场》, 2006年第1期。

(28)参见陈飞宝:《台湾电影危机、发行、放映的转型(上)》,《中国电影市场》,2004年第3期。

(29)参见陈飞宝:《台湾电影危机、发行、放映的转型(上)》,《中国电影市场》,2004年第3期。

(30)周新军:《外资媒体登陆中国利与弊》,《中国外资》,2003年第6期。

(31)参见邵一乙:《外资巧入中国文化产业路线图》,《国际金融报》,2005年9月2日,第5版。

(32)瞿晓林:《中国入世电影面临难关》,《市场报》,2001年11月19日,第4版。

(33)姜泓冰:《我国电影市场将更开放中外合拍片票房飙升》,《人民日报》,2006年6月21日,第11版。

(34)丁一岚:《外资冲动:酝酿电影市场新变局》,《中国电影报》,2005年1月7日,第9版。

(35)石剑飞:《海外卫视争夺中国电视市场》,《中国产经新闻报》,2003年2月25日,第B14版。

(36)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页。

(37) 洪伟成等:《外国资金走进来中国电影走出去》,《解放日报》,2005年6月14日。

(38)洪伟成等:《外国资金走进来中国电影走出去》,《解放日报》,2005年6月14日。

(39)参见姚定康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演讲《文化产品出口与国际市场开拓》一文。

(40)约翰·菲力普·琼斯:《广告与品牌策划》,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41)参见《好莱坞影片的续集攻略》,《中国电影报》,2005年1月20日,第30版。

(42)本节描述的影片的票房数据都来源于www.boxofficemojo.com,另外一些信息则来自互联网电影数据库(www.imdb.com)。

(43)《张艺谋专访:评判〈英雄〉的是票房》,《南方周末》,2002年12月20日。

(44)颜慧:《“中国电影一定要竞争国际市场”——导演唐季礼访谈》,《文艺报》,2005年7月30日,第4版。

(45)李亦中:《竞争性合作:“入世”后中美电影业的交互态势》,《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46)任月:《中国电影如何依托市场导向走向世界——“走出去”的思考》,《中国电影报》, 2006年5月18日,第1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