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市报头版的比较研究

都市报头版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都市报头版的比较研究郭阳,1986年生,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期间有丰富的媒体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如5月29日,报道了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新京报》一般刊登版面数量、分类及新闻热线等。

都市报头版的比较研究

img12

郭阳,1986年生,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期间有丰富的媒体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奥组委,现在政府机关工作。曾编辑出版《在首都聆听“好运北京”奥运培训大讲堂》,参与策划编辑新华社《瞭望》杂志奥运培训专刊等。

摘 要:头版历来是报纸工作的焦点,读者关注的重点和新闻竞争的关键点,本文对《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和《北京晚报》等三份报纸在2010年5月29日至6月4日这7天的头版内容和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总结三份报纸各自的特色及优劣,并对如何做好都市报头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都市报 头版 形式内容 比较研究

都市类报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受众的综合新闻性报纸。它以广大市民为受众群体,进行市场化运作,竞争激烈。头版历来是报纸工作的重点,它是报纸的旗帜,这个寸金之地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直观地反映报纸定位、办报风格和报社的综合水平。

一、报纸定位

对一份报纸的分析,首先要看报纸的定位,报纸的定位决定了新闻选题、报道内容和报道深度等。

《北京晚报》于1958年3月创刊,1964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头。是北京的老牌都市报,贴近百姓生活,多报道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大事小情,文字和版式风格也较为平实,易读性强,主要服务于北京的一般市民。

《北京青年报》创刊于1949年3月,经历过三次停刊、复刊,1981年第三次复刊至今。作为北京团市委的机关报,它兼具党报与都市报的性质,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青年视角反映时代,面向社会最活跃人群的综合性日报,定位是主要面对“高收入、高学历、高素质”人群。

《新京报》是由光明日报集团和南方日报集团在2003年共同创刊的一份新兴的报纸,它主要面对社会主流人群,定位既传承了传统都市报贴近实际、关注民生、注重文本、强调视觉冲击力的特点,又借鉴了传统党报注重权威性和建设性的特点。

二、内容比较

一份报纸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是报纸的血与肉,新闻选题的种类、报道的角度和深度等都与报纸的定位一脉相承,也直接决定了它的受众人群,更能体现出办报质量和水平。

(一)从头版承载的信息量上看

1.报头、报眼、报眉等内容。《新京报》报头两侧大量留白,只在报眉位置刊登日期、Logo、网址等。《北京青年报》在报眉位置刊登本期版数、日期、期数、统一刊号、发行代号等。在报头两边的报眼位置,左侧是当日和次日天气预报,右侧是新闻热线号码和网址,在周二至周六,右侧还有北青股票行情。《北京晚报》在报眉位置刊登日期、出版集团、天气预报等。在报头右侧的报眼位置会编排比较重要的新闻标题作为导读,有时也会刊登广告,这7天中有1天在报眉刊登了广告。

2.新闻量。从文字量上看,《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内容要远远多于其他两份报纸。《北京青年报》一般会刊登12~14条新闻,其中,7~9条新闻会刊登一段话的摘 要或开头,在其他版面刊登全文或接转;有5条左右会在“今日看点”栏目刊登,只配有标题和链接的版面作为导读,有时会在标题下配有1张图片。《新京报》头版一般刊登5~9条新闻,多用“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全文在其他版面。《北京晚报》头版一般刊登11~15条新闻,也多用“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有时还加有引题,全文刊登在其他版面;其中有8条左右新闻会刊登在右侧导读栏内,导读栏内的新闻一般只刊登标题和链接版面,有时配有1~2张小图片。由于它的头版一般只刊登题目,因此,尽管《北京青年报》头版的文字量大,但是在有限的版面内,《北京晚报》头版的新闻条数却是最多的。从图片量上看,三份报纸在头版大都有3幅左右图片,一般情况下,其中一张为大图,其余为小图,均配有简要文字说明及详见其他版面的引导性文字。此外,与其他两份报纸不同的是,《北京青年报》会在头版头条旁开辟“重要新闻”栏目,通过摘 要的方式报道时政要闻。如5月29日,报道了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

3.广告及其他。三份报纸的头版都或多或少地刊登广告,其中《北京青年报》广告量最大,《新京报》广告量最少。从选取的7天报纸来看,《北京青年报》有6天刊登了广告,其中最多的一天刊登5条,广告均位于头版下方位置。《新京报》刊登广告的位置比较规律,只在周六时在头版下方用约1/4版面刊登一则广告。《北京晚报》有5天刊登了广告,每天1~3条不等,大部分在头版下方位置,有时也在报眼的位置刊登。此外,在报纸头版底端,《北京青年报》一般刊登主办单位、出版社联系方式、定价、发行热线等。《新京报》一般刊登版面数量、分类及新闻热线等。《北京晚报》一般刊登网址、责编人员、定价等。值得一提的是,《新京报》还在一处细节上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它在每个链接其他版面的新闻标题旁,不仅会标注版面序号,还注明版面主题,使读者可以迅速知道报道的地域性区别,从而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入阅读。否则,笔者在阅读其他两份报纸中的头版时都会出现了因为标题过于简化,而无法识别报道内容地域性的问题。

(二)从新闻选题地域性上看

新闻选题的地域性是体现都市报的亲和力和市场定位的重要因素。

表1 5月29日~6月4日三份报纸头版新闻地域性比较(条)

img13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三份报纸作为北京的都市报,其头版新闻选题地域性的结构大体相似,都将报道重点放在本市新闻上,来增加与本市读者的接近性和亲和力。再联系到三份报纸选题的内容来看,它们对同一新闻主题的报道比比皆是,都市报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同题竞争”的时代,甚至安排的位置都不谋而合。

表2 5月29日~6月4日三份报纸头版各类新闻所占比重(%)

img14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单从三份报纸头版各类新闻所占比重的角度看,《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地域色彩相对较弱,《新京报》头版对国内新闻关注度较高,《北京晚报》头版涵盖的国际新闻条数较多。然而,尽管《北京晚报》头版的国际新闻条数较多,但其内容大多围绕相对更生活化的主题,如5月29日头版大幅照片即报道国际新闻,题为“柬埔寨‘女野人’又逃走”,而《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则对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更为关注,符合它们各自的受众定位。

(三)从报道内容的延续性上看

延续性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的跟踪调查、连续报道,它一直是都市类报纸吸引读者的有效手段。通过三份报纸头版在这7天内对同一主题事件报道的分析得出,《新京报》的头版在连续报道上做得较好,追踪报道涉及的内容范围广,对同一件事连续报道次数多,以“悟本堂”事件为例,7天内,《新京报》有4天对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北京青年报》报道了3次,而《北京晚报》只报道了1次。读者通过对《新京报》头版中该新闻题目的阅读,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效满足了读者对事件发展的关切和深入了解内情的需要。《北京青年报》在连续报道时还注意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相比之下,《北京晚报》在这方面显得有些美中不足,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追踪报道。

(四)从报道内容的深度上看

尽管三份报纸头版的内容存在着大量“同题竞争”的情况,但仍能见水平之高下,新闻价值的开掘和表现仍能分出“先手”与“后手”,仍有“视角”与“观点”的独家。由于头版内容大多是“读题”,因此对于报道内容的深度比较,笔者将选取头版头条的内容(包括其他版面的链接内容)来进行分析。因为如果说头版是一份报纸中最重要的版面,那么头版头条则是重中之重,它的新闻价值最大,也历来是报纸竞争的制高点。

如6月3日《北京晚报》的头版头条以北京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主题。第二天,另两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也以此为主题。《北京晚报》尽管在报道时效性上略胜一筹,但对于报道的深度和延伸性上,《新京报》做得更好,《北京青年报》介于二者之间。《新京报》在该新闻的链接中,利用A06整版进行全文报道,同时,还设置“解读”和“相关新闻”专栏,对相关政策及市民可能产生疑问的环节进行重点解读,并配有“北京近年最低工资标准变化示意图”和“北京市2010年失业保险金标准”等进行图示讲解,实现了对于一个新闻主题深度和广度的二维延展。而《北京青年报》尽管也增加了“相关新闻”的链接,但与《新京报》的深入分析相比,则浅显和窄了许多。

同样,5月29日《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头版头条也都报道保障性住房核查的新闻事件。《新京报》依然在全文后增设“追访”和“相关新闻”板块,在“追访”中更提出“检查不涉及入住后致富”这一可能令市民关心的话题,而这一点是《北京青年报》没有体现的。

三、形式比较

一份报纸的内容固然重要,特色鲜明的表现形式也必不可少,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丰富的时代,除了某些报纸特定的受众人群外,更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通过对某份报纸头版的第一感觉来决定是否购买它,因而头版新闻信息的编排和版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视野空间

三份报纸各具特色,《北京青年报》的头版显得最“满”,除报头两侧,几乎没有留白,而其他两份报纸则均有大量留白。《新京报》和《北京晚报》的头版均倾向于封面化设计,相对于《北京青年报》,它们虽然减少了对于某一则新闻报道的详细程度,但可以腾出位置放更多的标题,为读者通过头版提炼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

(二)图片比例

三份报纸都充分体现着报纸的“读图时代”,头版中均在头条标题下放置大幅图片,只是在图片大小上略有差别,其中《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的大图尺寸相对固定,且前者略大于后者,而《新京报》大都在头条下面放置约占整个版面1/3的大图,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时也会依据新闻内容,适当缩小大图,增加其他图片。

(三)标题设计

标题设计也是夺人眼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头版头条的标题设计。三份报纸的头条标题均横排,大于其他新闻标题。其中,《新京报》的头条标题采用宋体字,简洁明了,整体搭配风格协调统一,清新自然;《北京晚报》的头条标题采用粗黑体字,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北京青年报》的头条标题也是黑体加粗,相对于前两者字号略小,但在整个版面来看,已足以令人醒目。总体来说,三份报纸给人的第一视觉感觉是《新京报》更清新,《北京晚报》更浓重,《北京青年报》更丰富。

(四)栏目编排

三份报纸中,《北京晚报》头版的栏目编排位置相对固定,大都是报头下方为头条,头条下方为大图,大图下方横纵相间的方式排列几则新闻,这些新闻的刊登形式以“题目+链接其他版面”为主,常带有副标题或引题,有时会加入图片。而版面右侧约1/4处,则是一栏到底的导读栏,导读栏内的新闻以两行字的题目为主,偶尔会插入小图或简短文字说明。《北京青年报》的头版大都按照左右1/3+2/3或2/3+1/3的结构编排,头条放置在2/3的空间里,头条下方是大图新闻,1/3的导读栏里在顺次排列一些引导读者阅读的重要新闻,前面提过该报头版的新闻大都刊登摘 要,只是在“今日看点”栏目里的被导读内容只出现标题,而该栏目一般放置于导读栏的下方。《新京报》头版的编排方式在三者中最为灵活,除头条为通栏横排外,其他新闻会根据大图比例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放置下端或环于四周,尽管它的排版方式灵活多样,但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却一直贯穿始终,做到了变与不变的完美结合。

四、分析结论

通过对三份报纸头版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发现都市报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竞争也愈加激烈,三家报纸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同求异,突出特色与创新,彰显各自的办报风格。

(一)定位相似,却有细分

三份报纸在定位上非常明确,都是都市报、市民报,而且都不是单一的市民生活报,而是主流都市报。但三者又有所区别,与《晚报》相比,《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更加新锐。在受众定位上,《北京晚报》更侧重服务一般市民,其他二者更加面向“高收入、高学历、高素质”群体。

(二)同题竞争,视角取胜

同为一个区域的都市报,选题范围几乎相同,难免出现同题竞争的局面。面对同一个新闻选题时,三者的表现又有所不同,《晚报》更侧重对基本事实的描述,给读者形成“知道这件事了”的印象;而其他两者更侧重对新闻事件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报道,满足读者更多的求知需求和引发更深的思考,而两者间在这点上似乎《新京报》又略胜一筹。

(三)图文并茂,重在特色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读者,一直是报纸关注的问题,其实无非是文与图的结合,但如何结合则是各具特色的创意体现。三份报纸对于大图的重视、导读栏的设置等似乎成了共同特征,但无论是《新京报》的清新、《北京晚报》的厚重还是《北青报》的丰富,都会让人们牢牢记住它们各自的特色,相信常读报纸的人,即使不看名称也依然可以清晰地识别。

五、对如何做好都市报头版的建议

进行比较与分析是为了进一步办好报纸而提供参考,对于如何做好都市报的头版,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定位是前提

一份报纸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受众人群、新闻选题、语言风格和报道深度等。作为报纸中最重要的内容,头版要充分体现报纸定位,突出报纸特色和风格,更好地服务受众群体。在这个市场化的时代,首先要站在受众群体的角度考虑如何做好一份报纸,要明确主要为哪类群体服务,他们需要什么,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实现后会有什么效果;其次,要结合报纸本身的优劣势,找准擅长哪个领域的报道以及与同类报纸竞争的差异化空间何在,进行这两项内容的细致分析后,报纸的定位自然就明确了。

(二)新闻价值是核心

头版是报纸的窗口,能够充分反映办报的综合水平,头版的新闻内容必须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而有没有新闻价值,则是判断头版内容的“试金石”。它可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也可以是百姓生活中的身边事,但必须要给人以期待,党和政府重视什么,百姓关注什么,要提供读者最想看的内容,要集中其他版面所涉及的各领域中当日最重要的新闻,它的分量要能够统领全报。此外,新闻的时效性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尤其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尽管报纸很难做到即时报道,但不断提高时效性是报纸弥补这一劣势的关键所在。

(三)版面特色是关键

在头版封面化越来越盛行的今天,如何通过版式设计同中求异,突出自己的风格变得尤为重要。要注重新闻标题的设计,做到准确精炼、生动传神;要注重图文的搭配,坚持图片新闻价值与视觉美感并重;要注重导读的合理应用,让它成为“厚报纸”时代一道醒目的丝带,将各版面内容顺畅连接。

(四)报道视角是亮点

如果说对于一份都市报“报道什么”可供选择的范围相对集中的话,那么“怎么报道”则是体现特色与水平的重点,是大可作为的空间。一名报纸人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告诉读者新闻事实的真相,还要服务于读者对事件相关知识了解的需求,更要担负起文化引领的重任,通过独特的视角,引发读者对新闻事件深层次的思考,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盛龙.新京报的视觉传播模式:2005(6).中国记者

[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6

[3]赵曙,禹建明,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新华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