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

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看来,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内容,无疑就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在一定的世界观、艺术观指导下,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再现和表现在电视剧作品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社会生活及其所显示的思想意义。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这都是就一部电视剧作品所讲述的生活现象的范围和性质而言的。

第一节 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

我在本章开头的“小引”里说到,电视剧的艺术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在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的主观头脑里能动的形象的反映的产物,那就意味着,电视剧的内容,一不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表现,二不是所谓“绝对理念”的体现,三也不只是客观存在着的现实或历史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前者,所谓“自我意识的表现”,乃是文艺思想史上包括康德、厨川白村等人在内的主观唯心主义在文艺作品的内容上的一种见解。比如,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就说:“文艺是纯然的生命的表现;是能够全然离开外界的压抑和强制,站在绝对自由的心境上表现出个性来的唯一的世界。”

其次,那所谓的“绝对理念的体现”,乃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在文艺作品的内容上的一种表现。比如,黑格尔的《美学》就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后者,所谓的“现实或历史生活的摹仿和再现”,则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文艺观点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的战斗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亚里士多德把艺术看作仅仅是现实生活的摹仿。车尔尼雪夫斯基激烈地反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以艺术从生活出发的原则代替从理念出发的原则,来研究文艺问题,虽然提供了唯物主义文艺思想的新成果,却又只是宣扬“美是生活”,只是认定“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结果,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也就只是“摹本”对“蓝本”的关系。就电视剧作品来说,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我们的任何一部、一集的电视剧艺术作品和现实或历史生活的关系,就都只是“摹本”对“蓝本”的关系,而且,作为“摹本”的电视剧艺术作品所再现的,不但不会多于作为“蓝本”的现实生活或历史生活,还会远远低于作为“蓝本”的现实生活或历史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往往都“具有艺术的完美和完全”,电视剧艺术不过是现实或历史的“抄本”,现实或历史的“代替品”。这样,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就被混淆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我们说电视剧艺术作品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的主观头脑里能动的形象的反映的产物,就说明了,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内容,应该包蕴着如下的两个侧面:

一方面,是客观的现实或历史的社会生活。这是基础,是作品内容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另一方面,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在自己的头脑里对这种客观的现实或历史的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加工。这种加工,是要按照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自己的观点和审美理想来说明和评价生活,显示出生活中什么是美好的,应当热爱的,什么是丑恶的,应当憎恨的。这种说明和评价,这种有意的显示,都渗透着,甚至是鲜明而又强烈地充溢着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的。

这样看来,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内容,无疑就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在一定的世界观、艺术观指导下,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再现和表现在电视剧作品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社会生活及其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它既包括客观的现实的或历史的社会生活,也包括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的主观评价和思想感情。所以,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体。

这样一种内容的构成要素,当然首先是题材。

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

关于题材,有一种广泛的含义,指的是作为创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如《烧锅屯的钟声》、《希望的田野》表现的农村题材,《汽车城》、《世纪之约》涉及的工业题材,《商界》、《金融潮》涉及的商业题材,《DA师》、《导弹旅长》涉及的军事题材,《半边楼》、《命运的承诺》涉及的教育题材,《我们的世界》、《我不是差等生》涉及的儿童题材,《英雄无悔》、《荣誉》涉及的公安题材或者现在所说的涉案题材,《大雪无痕》、《绝对权力》涉及的反腐题材,《咱爸咱妈》、《今生是亲人》涉及的亲情伦理题材,《牵手》、《空镜子》涉及的都市婚恋题材,《白领公寓》、《爱情白皮书》涉及的所谓“青春偶像”题材,《画魂》、《半生缘》涉及的民国史题材,《非常公民》、《走向共和》涉及的近代史题材,《汉武大帝》、《大明宫词》涉及的古代历史题材,《长征》、《延安颂》涉及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此外,还可以说到妇女生活题材、市民生活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乃至旅居异国生活题材,等等。这都是就一部电视剧作品所讲述的生活现象的范围和性质而言的。

我在这里讲电视剧艺术作品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所说的题材,则不是这种广泛含义上的题材,而是狭义的题材。狭义的题材是具体表现在一部作品里的题材。它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对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动,从而有意识地选取、提炼、加工过了的生活,是经过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心灵化了的东西”。所以,这狭义的题材,就是指的构成电视剧作品内容的因素,是电视剧作品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也就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从现实的或历史的客观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虚构而成为电视剧作品的材料的一组生活现象。

这就不同于广义的题材了。

比如,8集电视连续剧《烧锅屯的钟声》,从广义上说,是中国农村生活题材,人们一般叫它农村题材。从狭义上讲,它是东北一个小山村农民集体抗税抗法和政府工作队进村通过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复了民心的故事。天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天虹,一上任,就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带领副乡长宋一民、县干部于强组成工作队,进驻烧锅屯,解决十年抗税抗法的老大难问题。没想到,工作队的小面包车一到村口就被拦住了。原来,一阵钟声响过,烧锅屯的农民,男女老少全都集合起来,堵住了进村的路。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想干什么?你听那赵“铁嘴”说的:“烧锅屯乃是弹丸之地,养了一群乌合之众,不敢劳动朝廷大员屈尊,我看三位官人还是打道回府吧!”跟着,是“酒懵子”李来福和他妈“老菜包子”等一阵起哄,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贺“铁腿”横眉冷对!这些农民“闭门谢客”了!你说他们老实巴交,可他们偏偏胆大包天,竟敢聚众“闹事”,竟敢不准党和政府派来的工作队进村!两军对垒,相持不下,多少有点剑拔弩张,你能不说这场面惊心动魄?21世纪了,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怎么办?像工作队的于强说的,请求上级支援,派执法队来开道,那也未尝不可,于法于理都无可厚非。然而,杨天虹制止了于强。面对这种“无法无天”却又事出有因的局面,掷地有声,出口惊人,她随后说出的一句话竟是:“我们不能再做伤害老百姓感情的事了!”杨天虹和她工作队的同事们只好住进村口的小旅馆,不料又被小老板好言“劝”了出来。于是,无奈之余,只好在村口搭起帐篷来。不久,又从县糖厂找来工人夏雷鸣,说服他住在屯子里的妈妈和妹妹,以夏家来客的身份,才冒险闯过拦截的村民进了村。等到杨天虹他们收复了民心,全剧收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又是一场村口的戏。那是工作队的宋一民颅内肿瘤痛得昏倒后,上级领导和医院救护车来接他进医院抢救的一场戏。正要上救护车时,宋一民提出了要求,想到村头看看那口钟。接着,“老铁腿”抱着杨天虹的小儿子毛毛敲响了钟声,烧锅屯的男女老少又聚集到了村口。然而,今非昔比了。这里,再也没有了对立和抗拒。蓝天下,大地上,空气中,人群里,汇聚的全是感念,亲情,依恋不舍,还有对于工作队员、党和国家干部宋一民的祝福,对于党和国家的感激和忠诚。临别,宋一民说的也是他“舍不得烧锅屯”,他“要回来”!就在这鱼水相依的动人情景里,竟然还有了一队小学生在“宋爷爷我们想您”的情思支配下长跪送别的画面。也许,从文化价值观念上,这一“跪”,会遭来非议,也确实值得商榷,但是,要是我们只从传统文化中民族感情抒发的习惯方式上加以理解,看到的,也还是这种依恋不舍,这种感激和忠诚。这样,回头再听“老铁腿”高呼的“烧锅屯醒啦!”我们就真的理解了,就真觉得这故事扣人心弦撼人心魄了!

又比如,18集电视连续剧《导弹旅长》从广义上说,是中国军事生活题材,人们一般叫它军事题材。从狭义上讲,《导弹旅长》把镜头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火箭部队“二炮”,让世人知道这些手握“倚天长剑”——导弹的英雄们是怎样成为威慑侵略者、保卫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一直发挥着不同凡响的作用的。看那古溶洞中部队训练的情景,你就会顿生别有洞天之感。画面上,只见一艘小艇沿着洞底蜿蜒的河水快速驶来,古、奇、幽、深的溶洞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丛中,梦幻大厅的进口处,一个指令发出,两扇迷彩色电子密码程控门徐徐打开,小艇就这样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导弹军人生活的新天地。洞府里的导弹发射计算机仿真训练让人大开眼界。丛林中的装备拉动训练更是让人心潮起伏,兴奋不已。随着各种装备车引擎的轰鸣声,一辆辆装备车缓缓驶出隐蔽得绝无踪影的洞巢,庞大威武的导弹之师,就这样身披雄风锐气向着我们走来。车队翻过了一座座大山,穿越了一条条隧道,钻进了一道道丛林,又驶过了一条条战备公路,来到发射阵地,又只见导弹昂首竖起,翘指蓝天,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让人惊诧不已。再看那华夏-08号新型导弹实弹运送的情景,试飞前检测的情景,试飞发射的情景,发射失败后搜集残骸检测的情景,也都一一蔚为奇观,也都让人感到神秘和新奇。还有东方旅营区、整个南方基地里的军旅生活,也真的让人洞察了一个以往十分陌生的世界。它所展示的崭新的导弹部队生活中,构成这生活图景的主体的是一群全新的导弹军人。曾几何时,谁能想象,这支部队总部的仲副司令员,在导弹旅长江昊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师生之间竟用英文聊起天来!还有那位基地的陈司令员,也是从军事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岗位上调任过来!而东方旅旅长江昊,不仅自己是博士,他带队训练的50名候补干部中竟还有3名博士、l8名硕士和29名学士!从这50人里选拔出来的10名营、连军官中,营长石志雄、杜长河等人是硕士,连长曾雪飞等人起码也是学士!东方旅的那位政委刘传山大校,开起旅党委常委会来,桌子上,眼面前,摆的竟也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副旅长宋雨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虎将”、“一介武夫”,硬是顽强地通过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等到晋升为旅长时,他在会议桌上也摆上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还有冯媛媛和何涛,分别担任先进导弹华夏-08和华夏-09的总设计师,冯媛媛后来还出任设计院副院长,也都是博士、硕士的,他们甚至年轻到还在谈婚论嫁的年龄!就连江昊的夫人、女子花样游泳队的教练林静,跟她的同事鲁教练一起设计表现火箭兵的水上芭蕾动作和队形,也是在笔记本电脑上操作!这样一个高智力的人群在为建设国家、保卫国家而奋斗,这对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电视剧艺术作品的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来说,甚至都是具有“地标”和“界碑”性意义的!依靠这些人物扬军威,振国威,复兴我们伟大的民族,还有谁能怀疑它无往而不胜?

既然我说到的题材,指的是构成电视剧作品内容的因素,是电视剧作品所描写的具体事物,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从现实的或历史的客观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虚构而成为电视剧作品的材料的一组生活现象,这选择、集中、提炼、虚构的过程就意味着题材有一个生成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人们通常要说到的题材与素材的关系的问题了。

什么是素材?

素材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性的材料,可以是现实生活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生活的,还可以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承下来的,甚至是一切原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下来的,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一切领域。这是题材的来源和基础。从素材到题材,还需要经过“塑形”。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外在于艺术作品的元素,只有在“诗化”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比如《烧锅屯的钟声》,它的素材就是东北一个小山村里的农民集体抗税抗法的事件,政府工作队进村被挡驾的事件,工作队给农民做工作的事件,做工作后收复了民心的事件。这些事件真有其事,时间、地点、人物都有原型,但是,这些事件在创作电视剧之前,都还不是这部电视剧作品的一部分,都还只是素材。又比如《导弹旅长》,在进入电视剧创作的艺术文本之前,那古溶洞中的部队训练,丛林中的装备拉动训练,华夏-08号新型导弹实弹的运送,试飞前的检测,试飞发射和发射失败后搜集残骸检测,还有东方旅营区、整个南方基地里的军旅生活,以及这支部队总部的仲副司令员,基地的陈司令员,东方旅旅长江昊,他带队训练的博士、硕士、学士,所有的营、连军官,还有总设计师冯媛媛和何涛,江昊的夫人、女子花样游泳队的教练林静,跟她的同事鲁教练,种种的人物的原型,种种的故事的原型,所有的事件,也都只是一些素材。这些素材,都是创作者们在深入这支部队生活时积累起来的。

这样的素材怎么样转化为题材呢?或者说,怎么样从这些素材里形成题材呢?

一般说来,素材形成为题材,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对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虚构的过程,这个选择、集中、提炼、虚构的过程就是题材的生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着素材生成为题材,生成为电视剧作品直接讲述的对象。

一个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即创作者的社会实践

另一个是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即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意识。

就创作者的社会实践因素而言,倒不是说,对于他们所要创作的电视剧作品包蕴的素材所显示的生活,一定都要自己亲身经历。事实上,也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能够做到参与、熟悉、学习、接受、体验、感悟,做到感同身受,也就可以了。这种参与、熟悉、学习、接受、体验、感悟,这种感同身受,这种社会实践,可以积累两种生活素材。一种是直接的素材,一种是间接的素材。直接素材是创作者亲自实践过的,经历过的,体验过、感受过的。间接素材是创作者通过别人或别的媒体传播,其中包括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传播得到的。通常,这两种素材在形成为题材的过程中往往是互补的。间接素材往往又都会经过创作者其他方面的生活实践和亲身经历来加以消化,转化为可用的素材。比如20集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那题材的原本素材是,某地一个女人被人砍了好几刀还坚持不屈,最后告倒了132人,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者是间接获取这些素材的。只是,奉献过著名的电视剧《苍天在上》的陆天明和他的创作集体的艺术家们,经由他们对中国社会生活中腐败和反腐败斗争的感受和体验,把间接素材转化为可用的素材进而形成为《大雪无痕》的题材了。随后,创作者们又对这一题材加以审美化,敷演成了松江市一个连环大案中某些党政官员近百人群体腐败和公安纪检干部与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故事。这样的间接素材的提升,在反映历史上的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作品里,更为普遍。比如20集电视连续剧《文成公主》。这部电视剧的总体的艺术目标,是要再现历史的真实,把1300多年前唐蕃和亲中古人的真实的人生境况和历史经验告诉今天的人们,给人们以种种的人生的认识、感悟和启示。但是,这一段往事,毕竟已经逝去1300多年了。它实际上已经不可能重复再现。而当时人们留下的资料、文物尽管还算丰富,实际上也都残缺不全了。史志记载也都过于简略。再加上,研究这段往事的人们,世界观、史学观不同,立场、观点、方法不同,价值观和利益不同,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不同,对这段唐蕃和亲的爱情故事的观察、记载就会不尽相同,甚至相互抵牾。这样看来,研究唐史、藏史的史学家们,也是难以确证已经逝去的那段历史中有关这个故事的全部的人和事的。何况,史学家们也有自己的种种局限,真正的、绝对的客观性研究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完整地、彻底地再现历史真实,根本就无法做到。顶多,只能是利用间接获取的素材,尽可能多、尽可能真地接近历史真实。对此,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是心明眼亮、自觉自主的。编剧谭力、黄志龙就不说了,导演蔡晓晴也是如此。比如,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陈林在2000年第49期《中国电视报》上的报道,面对史书记载非常简单而民间传说却非常丰富的情况,为了把握好自己的再度创作,蔡晓晴两上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选景,查阅资料,探访民情民风。参观藏族服装展览,访问藏学专家,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她还专门去泰国考察,感受那里的佛教氛围。这,为她和她的创作集体在《文成公主》一剧中将素材转化为题材,致力于唐蕃和亲的历史与电视剧艺术的尽可能完美的结合,致力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尽可能和谐的统一,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

就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意识因素而言,我要指出的是,在电视剧创作的过程中,生活素材形成为作品的题材,一定是要经过创作者选择、集中、提炼、虚构,即诗化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意识一定会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的作用是在于,它会决定创作者对已经积累下来的生活素材所蕴含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发掘,加深、提高对于这种意义的感悟、认识和理解,会决定在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时的方向和深广程度,会决定进一步虚构、丰富、诗意化的指向,等等。尤其是,当着生活素材显得杂乱无章、平淡无奇,或者其中蕴含的生活现象复杂、社会矛盾尖锐时,怎么样才能够从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独特的作品题材来,往往都会决定于创作者的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观和敏锐的审美意识,实际上,这里也包括了创作者们对生活的热爱,认识生活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反映生活的胆识和勇气,阐释生活的卓尔不群的见解。

比如21集电视连续剧《有泪尽情流》的创作。作品说的是下岗女工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些年说得很多很多了。这部戏怎么接着再说一遍,显然有一个对生活中的素材怎么处理的问题。这部戏的编剧倪学礼,从1995年开始,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又留校任教,已经在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度过了9年。即以学术背景、专业出身而论,他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当今我国学院派电视剧艺术理论重镇之所在的系统的教育。就像他本人所说的,是老师们的培养引领他走上了这样的创作道路。创作这部电视剧的剧本的时候,他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养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意识一定会发生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第3期的《中国电视》杂志发表了倪学礼和研究生郑丹琪合写的文章《电视剧创作:呼唤良知,呼唤现实主义》,4月号的《当代电视》杂志发表了倪学礼的文章《诗意的叙述——我写电视剧〈有泪尽情流〉》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这两篇文章里,有感于一些电视剧“被商业利益收编”,让人们“看到太多的无聊与尴尬,全然没有崇高与美,只有欲望。人物的欲望已经突破道德的底线,剧作家的欲望昭然若揭”,倪学礼认为:“一个有责任的编剧在创作中关注的应该是:我给了观众什么,给了社会什么?”由此,他态度鲜明地呼唤作家的良知,认为剧作家“不该抛弃‘良知’,模糊应有的道德倾向和价值判断、树立无意义的典型、宣扬无价值的生活。”“收看者的文化层次、判断力有高有低,这就要求剧本的价值判断、道德取向应当是明朗积极的,艺术家应给这些普通人以文化滋养、思想支撑、精神动力,让他们看完电视剧后觉得生活很美好、人活着很有意义。”正是从这样的感悟出发,倪学礼为《有泪尽情流》这部电视剧定下的情感基调就是“热爱生活,歌颂生活,执著认真地生活”。你看他写马小霜这个人物。他总是让她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岗,丧夫,丧夫之后婆婆的嫌恶和猜疑,等等,几乎是置之死地,而后,却又让她看到并且抓住绝处逢生的希望,重新抖擞精神,好好开始又一种新的生活。在马小霜这个人物身上,他是在“试图塑造出中华民族的柔韧与刚强”,试图形象地昭告世人:“这种民族性格的确是能够支撑着人活下去的力量,是改变命运的惟一希望。”倪学礼说,《有泪尽情流》里,他“不写完人,也不写角落里的人”,他写的是“活生生的人”,“完整的人”,然而,他写这些小人物,是“想通过这些小人物触动”观众“柔软和善良的心”,他要做的是“从形而下的生活里挖掘形而上的人生意蕴和人类情感”,借以抒写他的生活感悟,表达他的社会理想。他说,他的创作动机和社会责任感就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这样感悟人生,说明他从下岗这样的生活素材里选择、集中、提炼出了有意义的电视剧创作的题材。这真是很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