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视听语言的综合性_中央电视剧《微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视听语言的综合性_中央电视剧《微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表中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作品的景别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特写与近景镜头在微电影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统计的这7部影片中,有4部影片的近景和特写镜头都超过了50%,近景和特写成为微电影最主要的景别类型。很多微电影中,特写镜头既可以承担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又能承担抒情蒙太奇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微电影《老男孩》片长42分钟,以开头2分钟为例。

微电影是一种在新媒体语境下诞生的新型的电影艺术形态,它继承了传统电影美学的基本规律。传统电影美学中关于镜头、光影、景别剪辑等方面的基本经验在微电影中同样发挥着作用。为了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微电影在镜头、色彩、剪辑、音效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传统电影不同的风格与诉求。

(一)镜头的运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大银幕电影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比较重视叙事的清晰与完整性,所以在景别的选取上经常采用大、中、小景别逐步推进的方法,一般先是利用比较大的景别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再逐步推进。这是由于传统电影是在影院播放,它有着超大银幕,画面的清晰度也远远高于移动显示屏幕。大景别不仅比较容易展现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可以产生比较震撼的视觉效果,配合音乐营造奇特的视听奇观。而微电影收看终端多为笔记本电脑、手机、PSP等小屏幕移动终端,这些终端画面面积和清晰度远不如大银幕,并且还有网速的限制,因此,微电影在景别方面表现出了与传统电影不同的艺术追求。私人化的小屏幕观影使观众很容易忽略画面中的细节元素,尤其是大景别画面中的细节元素。观众主要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对故事内容的把握上,所以传统电影中的那种宏大场面就不太适合在微电影中表现。因此,相对于注重给观众营造视觉奇观的银幕大片来讲,微电影的画面一般没有大全景和大场面,也不刻意追求画面的信息量和纵深感,而是更多地利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注重利用近景、特写镜头来迅速将观众带入情境,反映剧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从表中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作品的景别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特写与近景镜头在微电影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统计的这7部影片中,有4部影片的近景和特写镜头都超过了50%,近景和特写成为微电影最主要的景别类型。在近景、特写画面中,屏幕的大部分区域被主体占据,观众很容易被画面的主体吸引,而不用费神关注屏幕上的小细节。笔者认为,微电影重特写和近景,一方面是囿于移动小屏幕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微电影偏爱特写的美学倾向。这种美学倾向试图通过特写镜头来超越真实的现实空间,产生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很多微电影中,特写镜头既可以承担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又能承担抒情蒙太奇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巴拉兹曾说过:“一部优秀影片可以通过它的特写来揭示我们的多音部生活中最隐蔽的细节……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们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特写镜头抒发的感情是浓缩的、含蓄的、真切动人的,某些精心设置的特写镜头仿佛可以脱离具体的叙事链条而单独跳出来,唤起观众独特的审美感受,使人物形象走进观众的内心,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微电影《老男孩》片长42分钟,以开头2分钟为例。

全景:两位男主角站在“欢乐男声”舞台中央。

近景:台下评委向台上的两位男主角提问。

近景:男主角之一肖大宝以往主持婚礼时的场景。

特写:另一男主人公王小帅以往给人理发时的面部表情。

近景:回到“欢乐男声”的舞台,评委继续提问。

特写:一张名片的特写镜头。

特写:肖大宝和王小帅准备参加比赛之前,两人商量时各自的面部表情。

近景:评委的提问。

近景:肖大宝和王小帅面对评委提问时的表情。

伴随着音乐响起,片名出现。

特写:耳机播放音乐。

之后,伴随着音乐响起,镜头回到两位男主角中学时期。导演用40秒钟的时间快速剪辑的13个镜头,全是近景和特写的交替,展现的是那个时期同学们相互恶作剧、相互打闹的场景。通过人物各种表情的变化和演员略显夸张的表演,导演在片子开场两分钟的时间内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奥利奥亲子系列“微电影是奥利奥公司投资拍摄的表现亲子关系的一系列微电影,该系列目前一共有8部,在优酷网上已播放1亿3千万次。其中“奥利奥亲子系列”1号作品《摇滚童年》讲述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摇滚乐的过程中,自己和孩子均收获了快乐。片长2分57秒,一共72个镜头,其中全景13个,中景15个,近景21个,特写23个。全景多是展现孩子们参加音乐节时的场景,而剩下的大量中景、近景、特写均是表现孩子们和家长在享受音乐、享受亲子时光时的快乐场景。这些细腻的表情、动作捕捉,让观众倍感温馨与愉悦。

(二)善用长焦镜头与“蒙太奇”

根据安德烈·巴赞的理论,我们可以从对长镜头和景深的态度中,看出创作者对于银幕空间与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倾向。越重视长镜头与景深镜头的导演,他的影片风格越具有写实主义倾向;比较弱化景深而更注重蒙太奇的导演,其影片的主观意图就会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多部微电影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微电影受自身硬件条件限制以及在其独特的美学追求的影响,弱化了对长镜头与景深镜头的追求,而更多地利用蒙太奇剪辑,积极探索新的剪辑技巧,依托于比较复杂的蒙太奇剪辑展现深层次的影像意义。的确,对于面积较小的显示屏幕来讲,复杂、丰富的画面信息很难被观众感知,不如使用长焦镜头压缩景深,配以精心选择的角度,形成某种装饰性很强的画面,带给观众的印象更深。

(三)快节奏、高频率的剪辑策略

由于观影环境和观影心态的不同,微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剪辑上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追求。传统电影的观众在漆黑封闭的电影院内,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说是被强制性地聚焦于银幕上,而微电影的观影环境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网络化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观众的注意力呈现出扁平化的趋势,并且很难被传播者引导聚焦,对微电影的收看也是比较主动和随机的。若是整部影片的节奏过于拖沓冗长,观众很容易会拖动进度条或者直接失去继续观看的兴趣。因此,微电影首要的剪辑策略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收看心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所以很多微电影都在开头做足了文章,例如,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中,开篇就是绑架现场的跟拍镜头,干净利落的快节奏剪辑,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让观众跟着紧张起来,深入剧情,也为影片整体的荒诞风格奠定了基调。

(四)多种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

由于萌芽于网络文化,微电影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网络文化的烙印,呈现出鲜明的网络文化特征。简便的数字化制作方式使文字、手绘图形、动画、影视特技等很多网络时尚元素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微电影的创作中,产生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的影像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相对传统的影像表达更灵活,更有趣,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兴趣。大量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丰富了微电影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画面的可看性与表现力,是一种新颖的思维形式和创新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微电影的艺术魅力。随着影视动漫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很多微电影大胆采用了真人表演与影视动漫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产生了一种时尚的混搭效果,幽默诙谐,轻松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微电影的视觉表达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如年轻新锐导演李阳创作的《坏未来》大胆采用真人加动画的艺术手法,使影片中很多打斗的场面看起来很热血、激烈而又不会太过暴力血腥。穿插在其中的一些细节特效处理更是给影片带来了不错的幽默效果。

(五)色彩的运用

电影镜头语言中,色彩是最富有情感和情绪的镜头语言,在影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色彩与光影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时空环境、文化差异甚至人物命运,对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传统的电影相比,由于微电影制作相对比较简单,投资较少,在色彩的变化上,除了特殊的剧情需要,一般不追求复杂多变的方案,并且在具体的画面形式上,比较倾向于一种单纯的、表现力和装饰性都很强的色彩与光影方案。

除此之外,随着影视后期技术的进步,微电影后期的调色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通过后期处理尽量呈现出一种低反差、低饱和度的令人舒适的视觉特征。

色彩能够强调镜头画面的语义重点,为影像营造符合故事情感的氛围。中国传统艺术对于色彩的运用有“随类赋彩”的说法,根据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地域、意识形态、思想主题和文化品格等赋予不同的类型色彩。“随类赋彩”的色彩意识好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渗透着东方哲理的根深蒂固的色彩观念。色彩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往往与一定的历史时代、民族特征等信息联系在一起,代表某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从而蕴涵了超出一般心理意义的文化内容,承担起积极的表意功能。例如,重视色彩艺术的导演张艺谋,其作品《红高粱》中对红色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西北汉子的热情和豪迈,更彰显了生命的洒脱和神圣。在微电影创作中,画面色调并不追求考究的光影层次和复杂的画面配色,而是营造出更贴近百姓生活的简单美。同时,微电影由于时长的限制,无法通过扎实的叙事铺垫来营造感情氛围,而借助画面色调,可以补充微电影在叙事上的不足,直接将要传达的情感通过相应的色调诉诸观众感官,以达到叙事的意图。

微电影《老男孩》在前半段展现主人公校园生活的时候,画面采用泛黄的色调处理。像是被浸上了一层岁月的象牙黄,不仅凸显了镜头的时间感,并且和成长后社会上灯红酒绿的生活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怀旧情愫,向往过去的单纯生活,达到叙事意图。

微电影《秀金》讲述了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少妇,带着腹中胎儿来到川北小镇豆腐巷独自经营一家寿衣店,和街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部电影的画面色调采用低饱和度处理,十分简单素雅,而几近黑白的画面让人自然地感受到地震的悲痛和生活重建的压力。主人公秀金失去双亲,怀有身孕,在此地初来乍到,配合昏暗的画面色调来展现生活的沉重和秀金隐忍的个性

《秀金》还充分运用了色彩在叙事中的表意功能。影片通过人物衣着颜色来定位人物性格。例如强拆秀金店铺的村支书、彼此间矛盾重重的邻居三妹,均是一身红衣。红色在淡雅的画面中尤为显眼,使人不禁感受到压力。另外,秀金从刚来小镇的一袭严肃压抑的黑色外套,到影片中段时配上的淡蓝色马甲,再到影片结尾和邻里化干戈为玉帛后的一身红衣,从黑色到淡蓝色再到红色的变化,寄寓了秀金心情的改变,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声音和画面的结合

在电影史上,当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时,声音就成为镜头空间里重要的构成元素。电影从画面的艺术发展成为视听的艺术。电影中诙谐逗趣的人物对话,使得观众捧腹大笑;或激昂或哀怨的配乐和人物独白,使得观众随着电影情节热血沸腾或泪水涟涟。一首契合影片主题的电影主题曲不仅有利于电影的推广,更能将电影表达的主题高度提炼并升华。在微电影作品中,声音的创作拥有其独特的特征。

微电影中,对白要清晰、简单。这是由微电影移动嘈杂的观赏环境决定的。微电影讲述的故事比较简单,但含义深刻,难懂的对白往往会对观众理解剧情产生困扰,所以微电影的对白大都比较简单通俗,在简单之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和质朴的情感诉求,抒情性的内心独白更能抒发人物的激情与思想。观众可以通过内心独白迅速理解镜头画面,了解人物身份,故事发生的环境,从而快速进入故事世界。

如五百导演的作品《刷车》中的开头段落,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我在干什么?刷车。废话。我当然在刷车,因为我就是个刷车工……我工作一向仔细认真,从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而且会悄无声息地把它们处理掉。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喜欢来我这刷车。我自然就成为了这几条街上最有名的刷车工。再后来,我就成了这间洗车店的老板。

这段叙述型的内心独白用于揭示主人公的身份、所处的环境,呈现出人物严谨、认真甚至有些固执的性格特征。通过主人公低沉的叙述语调,让观众在了解故事人物的同时,提前进入故事将要营造的压抑紧张的氛围,对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期待。在交代完背景后,《刷车》再次通过刷车工的内心独白,推动叙事,进入故事的叙述主体:

再过25分钟,我将迎来我人生的第一次约会。可现在我还在刷车。是我爱这辆车吗?我当然爱,我爱每一辆车。但,这根本不是原因。

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段落,刷车工有一段抒情性的内心独白:

有人说害怕的原因,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安静。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刷好眼前这辆车,安静地冲掉这一切。这是我们最近的距离,我从未想象过的距离。这距离让这一切在我手中,柔软得如同你的皮肤,你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起伏,都如此的温顺、美好。你将和这辆车一起,在我的面前褪去污迹,焕然一新。就像一个故事,重新开始。然后我要走出去,闻一闻阳光的味道,因为我还记得,我是这条街上最牛逼的刷车工。

这段独白充满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因素,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揭示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对约会充满期待,到后来被歹徒劫持的恐惧,一直到最后终于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微电影作品中的这些独白契合人物性格,强化了影片的叙事进程,并且为叙事提供注解。

在电影中融入原创配乐,能有力地辅助视觉形象,触动受众的审美心理,大大增强电影的情感渲染力。例如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其开篇的大提琴演奏奠定了整部电影忧伤深沉的主题。谭盾为其原创的电影配乐,延续并强化了电影舒缓和忧伤的基调。电影原创配乐能够在电影结束后延续其生命力,正所谓“余音绕梁”,电影原声大碟的发行受到影迷的追捧,极具收藏价值。由于微电影的创作者中普通大众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微电影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有限,无能力如传统电影那样为电影量身定做配乐。因此,采用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片段作为电影配乐,是大多数微电影采用的音乐表现方式。如微电影《老男孩》中,配合剧情需要,使用了《十六岁》、《粉红色的回忆》、《对你爱不完》、《小芳》、《花仙子》、《星星点灯》、《敖包相会》、《水手》、《青春舞曲》等经典流行歌曲。这些歌曲虽非原创,却让银幕和观众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影片极具亲和力。

另外,微电影对流行歌曲或经典音乐的采用并无太多隐喻,歌词简单直白,似乎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人物内心独白,不需要观众进行深层次的内心感知,具有直接表意的特征。如微电影《李雷和韩梅梅》,当李雷幻想韩梅梅的形象时,背景音乐响起“当你要看过来/冬天的花也会开/藏不住心中的爱/不小心说出来”;李雷跑至火车站寻觅韩梅梅的身影时,背景歌曲的歌词为“我爱你亲爱的姑娘/见到你心就慌张/风吹着修长的头发/轻抚着我那已迷醉的眼”。歌曲代表故事人物来间接抒情,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人们喜爱一部电影,除了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往往还会对电影的主题曲印象深刻。电影主题曲是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或概括基本内容的歌曲,是全片音乐的中心。歌曲旋律有时还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加以发展。在一部影片中,主题曲可以反复出现,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演唱不同的歌词,或在旋律上作某些变化。电影主题曲渲染故事情节,提炼并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增强受众的审美体验,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电影《保镖》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已经成为电影的经典标识,每当歌曲响起的时候,便能让受众回忆起电影中保镖以身挡弹的画面。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与电影的意境完美融合,成为传唱度极高的电影歌曲。

在微电影创作中,原创电影主题曲的情况并不多见,然而,一首与微电影情节相契合的主题曲,能和微电影一起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典型的例子便是微电影《老男孩》的同名主题曲《老男孩》,两位主演甚至以电影中“筷子兄弟”的组合形式走出电影,登上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的舞台。主题曲《老男孩》一时间成为大众争相传唱的歌曲,掀起了一股对过往学生时代的追忆风潮。另外,一些明星主演的微电影往往会选择与歌手合作,使用歌手的新歌作为微电影主题曲。例如微电影作品《夜天使》和其同名主题曲《夜天使》。不仅借助了歌手的公众影响力为微电影做宣传,同时歌手也利用微电影进行歌曲推广。有些微电影作品即是变相的新歌加长版MTV。这种合作方式互利双赢是今后微电影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