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埃及自亚细亚腓尼基的历史

埃及自亚细亚腓尼基的历史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叙利亚恰正居处于埃及和巴比伦之间,因而在政治经济上与这两大国有密切的关系。而埃及、巴比伦两地皆极缺乏木材,一向要靠此地供给,故当地在政治上能独立时,即以这种杉木为其与两大国通商的重要产品。第一阶段——埃及时代。由于埃及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后开始衰败,在政治上不再能够控制腓尼基地方,因而给予了腓尼基充分自由发展的机会。后几种手工艺品最初都是自埃及学来的,但后来腓尼基人在制作技术上反超过了埃及。

  小亚细亚以南、西乃半岛以北的整个地中海东岸与东边的沙漠地带之间的一块狭长条的地方,希腊人称之为叙利亚,但“叙利亚”一字又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是指上述的全部地区;狭义的则系专指上述地区的北部。犹太人又称狭义的叙利亚为“亚兰米”,意即“高地”。不过“亚兰米”一名有时又包括有两河上游地方——亚述本部。因亚述地方亦多山之故。

大叙利亚恰正居处于埃及和巴比伦之间,因而在政治经济上与这两大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这两大国之间交通必经的桥梁,也是这两大势力角逐的战场。

这个地区的地理形势很特殊,黎巴嫩山是其东部的自然边界,此山自南而北与海岸平行,山以东即为沙漠,山海之间的地方就是叙利亚本部。叙利亚靠海的地方多是峭壁,一般说很少自然海港。就地势说,北部多山,为一高原。中部只沿海岸处有一狭条平地。南部则略有平原。在平原地带可以经营农业,不过可耕地的总面积是很少的,所以这个地方的农业的发展有一定限度。在山区则主要经营畜牧业。黎巴嫩山盛产杉木,这里杉木自古以来就是很名贵的木料。而埃及、巴比伦两地皆极缺乏木材,一向要靠此地供给,故当地在政治上能独立时,即以这种杉木为其与两大国通商的重要产品。在进入历史时代——公元前三〇〇〇年后,特别是二〇〇〇年时,此地区已分为了三个重要部分:腓尼基、叙利亚(狭义的叙利亚)与迦南(后称巴勒斯坦)。

腓尼基(Phoenike),即是这个地区中部沿海的那块狭长条地方,大致相当于今日的黎巴嫩国境,此地自海岸距内地不远即为黎巴嫩山所阻隔,山以东则是叙利亚沙漠,故可资耕种的地方只是海与山之间的一条平原,因此农业在此地不可能居于重要地位。相反地,海岸却很曲折,有一些自然的良港,可以作为向海上发展的优良基地。加以黎巴嫩山多森林,名贵的杉木是腓尼基人取用不竭的造船材料,故此地很早就已成为东地中海的商业中心之一,并且很早就发展了手工业。此外,天然的良港也便利于训练大批的水手和渔民,所以渔业在此地也很发达,海产是这里的重要副食品。腓尼基人除向海上发展外,还能向东越过沙漠与巴比伦等地通商,运输工具主要是驼队,所以腓尼基人在陆地上也曾有过相当重要的活动。

腓尼基人对文字虽有很大的贡献,但有关他们本身历史的文字材料却未保存下来,今日仅能根据某些和它发生过商业或政治关系的国家的记载来了解其历史,腓尼基的历史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埃及时代,约当公元前二八〇〇年至公元前一二〇〇年;第二阶段是腓尼基本身的昌盛时代,约自公元前一二〇〇年至公元前八〇〇年。

第一阶段——埃及时代。在这个时期中,腓尼基在政治上主要受埃及的控制,在某些时候——埃及新王国时期且正式成为了埃及帝国之一部分,然而尽管如此,在此时期中腓尼基各城仍有自己的政府和独当一面的商业活动,并且无论是在其受外力控制之时或其独立自主之时,腓尼基地方始终未能统一,而是城邦分立的局面。

在埃及时代,此地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是腓尼基海岸北部的杰巴尔城(Gebal)。到公元前二〇〇〇年后,中部之西顿城(Sidon)兴起,取代了杰巴尔城的地位。西顿城后在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前不久时候受到了一批自爱琴海上来的人的攻击,城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后乃衰败下来,附近的推罗城(Tyrus)因之得以强大起来。至此,腓尼基也开始进入了它的第二历史阶段——昌盛时代。

第二阶段——昌盛时代。由于埃及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后开始衰败,在政治上不再能够控制腓尼基地方,因而给予了腓尼基充分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时过去在东地中海上作为腓尼基商业活动上最大劲敌的克里特,在此时也已败亡,故腓尼基得以利用其原有之基础突飞猛进地发展其商业活动。公元前一二〇〇年至公元前八〇〇年间是腓尼基独霸地中海的时期。

腓尼基人,主要是推罗人,在这四百年间在地中海东部和印度以西的亚洲区域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在其间进行贩买贩卖。在亚洲方面,它控制了海陆两方面的大交通路线,特别是通往印度的交通线:通过红海和波斯湾至印度的海上航线,并通过经叙利亚沙漠和阿拉帕沙漠以到达波斯湾和红海海口的陆上驼队,腓尼基人将西方货物由驼队运至波斯湾口或红海岸边,再从海上转运到印度。东方货物亦经由此路运至推罗,再转贩往西方各地。就今日所知,当时腓尼基人主要是自印度运入象牙、乌木、棉布、亮铁等。此外,他们在亚洲地区还控制着两条陆路交通线:一条是向北经叙利亚至亚述和亚美尼亚的交通线;一条是往东经叙利亚沙漠至巴比伦、伊朗,甚至深入中亚的交通线。

在欧洲方面,腓尼基人将欧洲内地的一些产品用种种方法先运至地中海沿岸各港口,然后再由海路转运到各地。其中主要是贩运两种物品,其一是琥珀,出自波罗的海沿岸一带,腓尼基人将其自波罗的海经今日之德国(在古代此地完全是一片森林)运至今意大利北部的波(Po)河河口,再转运往各地。另一种物品是锡。古代最大最易开采的锡矿不列颠西南部,腓尼基人将此处之锡经高卢从陆路运至地中海沿岸,再从海路转运至其他地方。

当时地中海沿岸布满了推罗的商港和堆栈。在整个地中海岸上和海中各岛屿上——地中海东岸克里特岛上、其浦娄岛上、爱琴海西岸及其海岛上、小亚细亚海岸、西西里岛、撒丁尼亚岛上、北非海岸与西班牙海岸上,皆有腓尼基之殖民地或商站。公元前九世纪时推罗人在北非海岸中部所建立的殖民地迦太基城后且独立发展起来,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商业中心。

因西班牙亦产锡,所以腓尼基人很早就来到这里活动。其后腓尼基人更绕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至大西洋上向西北方面活动。公元前一一〇〇年腓尼基人在西班牙西南的大西洋岸上建立了一个殖民地戛底斯(Cades)。此后乃经此直接从海上运输不列颠的锡矿到各地,而不再从陆上运输了。腓尼基人也曾航往非洲西岸一带活动,从事经商或捕捉当地土人作贩奴生意。

腓尼基人最初的商业活动还是以自己的手工业为基础的,成为完全依靠贩买贩卖的一个真正的商业国则是较晚阶段的事。其向外输出的产品和手工艺品主要是金属器物、象牙装饰品、玻璃器具和纺织品等。后几种手工艺品最初都是自埃及学来的,但后来腓尼基人在制作技术上反超过了埃及。此外腓尼基还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特产品,即紫色绒和紫色布,因为在腓尼基海岸附近深海中出产一种软体动物(murex),其壳中有紫色,可作染料,染成的绛紫色绒与布色彩特别鲜艳,大受地中海世界各地之统治者的欢迎,视之为最贵重的衣料。

腓尼基是古代国家中最突出的一个奴隶国家。其国内奴隶人数非常多,并且大部分被使用在生产上,不但在手工业生产上绝大部分是靠奴隶劳动,并且在商业活动上,除少数领导人外,也都靠奴隶劳动:从摇桨水手、海船上的服役人员,甚至做生意都是奴隶。一些为主人所信任的奴隶和被委托以重要事务的奴隶所受到的待遇很好,他们可以享用自己的财产和积蓄。可以这样说,腓尼基的全部经济生活都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不但如此,腓尼基还是最早从事贩卖奴隶的国家。当时地中海世界各奴隶国家其奴隶的大量来源主要是靠战争,而经常的来源则靠买卖,腓尼基就是这些国家的主要的奴隶供给者。腓尼基人在与北非沿岸和黑海沿岸(特别是黑海北部沿岸)许多尚处在氏族社会阶段的地方进行贸易之同时,还在这里大量捉捕土人,贩往各地为奴。

腓尼基地方的每一个城市即为一个独立的小国,其国家政权则完全操在奴隶主阶级手中。各城皆有王,这个王无例外地都是最大的商人,也就是最大的奴隶主。此外还有一个议会。议会如何产生尚不能知,但其性质却很明显,就是代表大商人大奴隶主利益的。这个由大商人或其代理人所组成的议会对王权起着限制作用,国家一切大事皆须取决于议会,王只是执行议会的决议而已。故其政体不是个人的君主专制,而是大商人、大奴隶主的集体统治。自由民中的农民在政治上则毫无地位。

除大商人、大奴隶主外还有一批教士也在社会上占居有很高地位。腓尼基人自有其宗教,他们最崇拜的大神名摩烈苛(Molek)。他们铸造摩烈苛神的巨大铜像,像形是蹲坐着,两手盘托于胸腹间的样子,像中间是挖空的。因为传说摩烈苛神最喜欢吃人,特别是婴儿,故祭祀此神时皆用婴儿为牺牲。祭时将婴儿放在神像手上,在像下架火焚烧,直到此婴儿被烤焦为止。平时一般的祭祀只用一个婴儿,如举行重要的大祭祀或发生一件大事须祭祀时,往往要用几十至几百婴儿。祭祀之牺牲一定要自由人,而且最好是用出身贵族门弟的婴儿,这种迷信风习从未引起过腓尼基贵族的反抗,从这里可以看出除迷信思想已深入人心外,教士阶级在社会上的地位必然极高,并且他们必然控制有相当大量的财富,否则将不可能维持这种宗教仪式。同时在这种宗教仪式的实施中也反映了腓尼基统治阶级——教士与大商人、大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腓尼基人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是腓尼基字母的创造。腓尼基人很早就从巴比伦学来了楔形字母,并用以书写出自己的语言。但这种文字用在商业上很不方便,大约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时,腓尼基人在西乃半岛发现了当地人所使用的一种简化了的埃及字母,于是将这种字母再加简化,写成二十二个字母(都是子音字母),用以拼写出自己的语言。后这种字母传播范围极广,今日所有欧洲各国、印度、伊朗和阿拉伯字母皆系由此变化出来的。

公元前八〇〇年后腓尼基开始衰败,此后亚述、迦勒底、波斯、希腊与罗马都曾经相继征服和控制过这块地方。腓尼基地方在此后一千余年间始终未能再独立自主。只有推罗城最初并未为外力所屈服,如亚述和迦勒底曾两次围攻此城,但均未达到目的。直到公元前三三二年,此城始为亚历山大所攻陷。

公元前八〇〇年后,腓尼基人不但在政治上沦为了外国的附庸,更重要的是其商业优势也逐渐衰颓了,这一变化并不是由于它政治上失去了独立地位所致,而是因为在公元前八〇〇年后希腊各城邦渐渐强大起来。这个新兴的地中海上的强大商业航海势力与腓尼基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逐渐夺取地中海上的各海岛与沿地中海的许多城市。到公元前五〇〇年时希腊人已在东地中海占了上风。在公元前三三二年推罗城陷落后,腓尼基之名乃随其商业霸权之消失而不再见于历史。

古代之叙利亚地方大致相当于今日叙利亚国。这个地方在公元前一四〇〇年左右时为来自阿拉伯沙漠的一种闪人——亚兰米人所占据。亚兰米人在此地建立了许多城市,每一城市实即一个小国,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马士革。大马士革靠近幼发拉底河,沿两河顺流而下与两河流域各地区贸易甚为便利,故在公元前一四〇〇年后的几百年间,大马士革乃成为了两河流域与东地中海商业贸易的中间人。他们与腓尼基人竞争内陆的商业霸权,曾控制了自两河流域直到伊朗的商业通路。叙利亚人亦自腓尼基人那里学来了腓尼基字母,以之拼写出本地的方言,历史上称此种语言为亚兰米语。亚洲西部各地方的语言本很复杂,后因叙利亚人在此地区内的商业活动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所以亚兰米语逐渐成为了亚洲西部的商业通行语,先在城市中开始普遍应用起来。同时又因当地多为闪人,在农村中亚兰米语亦逐渐流行,日后亚洲西部各地以及犹太地方都使用了亚兰米语。

到公元前八世纪末,此地为亚述所征服,且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之后又为新巴比伦、波斯、希腊等国相继征服。但亚兰米人在内陆商业地位上的衰落则是叙利亚被希腊征服以后的事。

迦南(Canaan),地在大叙利亚南部。在公元前二〇〇〇年左右时此地已出现了许多小国,后埃及势力自西乃半岛向此伸入,这些小国乃渐被埃及所控制。公元前十六世纪埃及帝国成立之时,此地又成为了埃及的一部分。但到公元前一四〇〇年后有一支自称为希伯来人(Habiru Hibhri)的闪人自阿拉伯沙漠地带进入这里,与当地的土著迦南人(也是一种闪人)不断地进行斗争,以期使自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下来。不久,另一支希伯来人在埃及活动了一个时期后也进入了迦南。这两支希伯来人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都很近似,故很快就混合起来。合流后的希伯来人以后乃自称为以色列人(Yisrael lsrael)。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左右以色列人已最后征服迦南人,占领了迦南的大部分土地。但在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后不久,即有匹利士提人自海上袭来。这些人实是公元前一四〇〇年时被阿卡亚人所迫逃亡出来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上的人,他们在小亚细亚南部定居了一个时期后,此时又从海上侵入了迦南。匹利士提人已知使用铁兵,他们很快就征服了迦南沿海各城市,此后又以这些城市为其根据地向内地深入发展,和以色列人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在匹利士提人入侵以前,以色列人尚处在由氏族社会转入奴隶社会的过程中,还没有完整的国家的形态出现。因其所占据的地方主要是山地,故其生产以畜牧为主,农业则居于附属地位。此时以色列人内部已有奴隶出现,除役所征服的迦南人为奴外,其本族人亦有沦为奴隶者,但奴隶数目并不多。以色列人在抵抗匹利士提人威胁的同时也加速了其国家出现的过程。传说在公元前一〇二八年,以色列即组成了统一的王国。

以色列第一个统一的王名沙乌尔(Sha’ul,公元前一〇二八—公元前一〇一三年),他是以色列人选举出来的王。他在位的十五年期间主要任务就是领导以色列人抵抗匹利士提人的侵略,收复以色列人已丧失了的土地,但当其任务尚未完成时本人即战死。

沙乌尔死,大卫(David,公元前一〇一三—公元前九七三年)继承王位,曾屡次打败匹利士提人,解除了匹利士提人对以色列的威胁,并乘机征服了全部迦南。大卫建都于耶路撒冷(Jerushalaim)。以色列王国至此始真正统一和强大起来。此后以色列开始向外拓土,向南扩张到了埃及边境,向北征服了叙利亚南部地方的一些城市,包括大马士革在内,向东北势力达到了幼发拉底河岸,建立起了一个小以色列帝国。

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Shelomoh,公元前九七三—公元前九三三年)继位为王。其对以色列在表面上虽仍能维持着帝国局面,但实际上由于以王室为首的统治阶级极力摹仿埃及、巴比伦等大国贵族的享受,大肆铺张浪费,因而加紧了对国内人民的残酷榨取,从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社会内部骚动不安。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亦存在有矛盾,国内渐趋于分裂,所以帝国此时已经在动摇了。传说公元前九三三年所罗门死后,以色列的南部与北部即正式分裂而成为两国。

以色列分裂后,北部仍称以色列,首都设在撒马利亚(Samaria),其人大体上是公元前一四〇〇年时自沙漠地带进入迦南的希伯来人。南部称犹太,仍都耶路撒冷,其人大体上是公元前一四〇〇年以后自埃及进入迦南之希伯来人。但南北两国之分立并不是由于这两种希伯来人因种族不同的关系而造成的,分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南北两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当时南部因多山,以畜牧业为其主要生产,农业极少,交换很不发达,手工业也还处在原始状态,经济非常落后,只有耶路撒冷一座城市。北部经济发展则较高,不但农业比南部发达,而且手工业生产也较高,城市不止一座,人民生活也较为富庶。所以过去南北两部在经济上并未形成为一个统一体,加以统一国家的统治者——所罗门主要是对富裕的北部加紧榨取,而首都却设在南部,因而引起了北部统治者对南部统治者的不满,加深了分裂的趋势。所罗门死后,其子即位,仍对北部征重税,北部统治者乃另选立了一个王,正式与南部分离。

公元前九三三年以色列犹太两国正式分立后,即不断发生着内战,因而削弱了两国势力。此后两国不但不能继续维持以色列帝国强盛之局面,而且渐渐连独立自主的局面也难维持了。

公元前七二二年以色列国为亚述所灭。亚述将绝大部分以色列人俘迁分散到两河流域各地区,故此后以色列人在历史上渐消灭,而为其他种族所同化。犹太至公元前五八六年亦为新巴比伦所灭,其居民被俘虏到巴比伦城及其附近地方。故犹太人此后在思想、宗教信仰、文学方面皆受巴比伦的影响,而巴比伦的文化因素又经由他们而影响了全世界。

犹太人的命运与以色列人不同,在其亡国六十年后又得以复国。因为波斯灭掉新巴比伦帝国后,一反新巴比伦之措施,对各被征服种族采取怀柔政策,准许被俘之各族人民迁回其本国。公元前五二六年一部分犹太人乃自巴比伦回到了耶路撒冷,重建了犹太国,但仍然是在波斯控制之下。而大部分的犹太人或因自己已在外地安家立业,或因本来就出生在巴比伦,其生活反与自己的故乡毫无联系,所以都不愿回国,仍散居在各地过着流亡生活。进入希腊化时代后,分散于亚洲西部及欧洲各地之犹太人大多将希腊语作为自己的语言,他们以希腊名词自称为“Diaspora”,意即“流亡人”。

犹太人在被俘往巴比伦后,在其所过的一段被奴役的生活中,宗教生活开始居于空前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当时情况下,加强原来犹太教的宗教信仰,是使生活在异国身受异族压迫的犹太人加强自己内部团结,以及为抵制外族文化的影响以免同化于外族的唯一手段。而与此同时,犹太人内部也就出现了一批在犹太人中间极有权威的教士阶级。公元前六二五年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复国后,这些犹太教士就变成了国家的统治阶级,在犹太人居住在巴比伦时期中所形成的强烈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他们建立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们将犹太教原有的和以后接受自巴比伦宗教的许多观念、礼节、制度,形成为一整套的繁文缛礼,将之灌输入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去,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每一件事几乎都被赋予了一种宗教上的说法。宗教不但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支配着人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复国后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中表现得和以前不同的最突出的一点,以及最被强调的一点就是此时犹太教的一神信仰与“选民”思想。他们所信的神亚伟本为部族的地方神——后演变为世界群神最高最大的神,最后又成为宇宙唯一的主宰,而这个唯一大神对犹太人特别照顾,看犹太人为“上帝的选民”,赋予他们特别的使命,这是结合整个民族经验的一种民族自卫的精神武器。蕞尔小国的犹太,除短期的独立外,一直在受压迫,被征服,遭奴役,而对于种种过度强大的外来压力,他们在政治上及军事上又根本莫可奈何。为了在精神上团结内部及抵御外侮,他们于是幻想亚伟为最大的神,必可战胜信仰他神的民族。等到这种想法失败,犹太人国家被亡,人民被掳后,他们又进一步幻想亚伟为宇宙的唯一主宰,掌握全世界及全人类,其他的神明均属虚伪,这个宇宙间唯一真神又特别宠爱犹太人,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选民”,即上帝所特别排选出来完成特殊使命的人。这个“选民”因为犯罪而受真神的惩罚,亡国被掳。但真神必不放弃他们,他们将来必可复国,只要虔诚敬神,依靠神力必可成为世界的主人,不仅不再受压迫,耶路撒冷并将成为全世界所景仰的宗教中心与政治中心。犹太人就是靠这种精神上的幻想维系自己的生存。这种迷信思想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不能说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安慰,而是反映了犹太人对自己不幸命运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在犹太国家政治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这种思想在团结内部坚定忍苦地抵抗外来势力的威胁,以争取自己种族国家的生存方面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表现在三类书籍中。第一类是历史作品,是犹太人所写的自己过去的历史和他们四周的大小国家的历史。第二类是民法、刑法与宗教法的书籍,其中也夹杂着许多抄袭自巴比伦的法典条文。第三类则是预言书、诗集以及哲学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是以“上帝选民”的观点来解释当时所发生的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说明上帝交给了犹太人特殊的使命,从而预言着犹太人的光荣未来。后这些书籍被集合成为犹太教的《圣经》,也就是后来基督教的《旧约圣经》,它在今日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我们研究亚洲西部各国历史的重要材料,可以之与今日考古发现的地下材料互相印证。不过,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巴比伦宗教的迷信观念后来也经由基督教之传播影响了全世界,就中毒素最大的就是悔罪文——罪恶观念。

犹太在公元前五二六年复国后仍继续受波斯控制。波斯亡后,犹太即为亚历山大所征服,在公元前三三二—公元前三二三年间成为亚历山大帝国之一部分,公元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帝国破裂,犹太与埃及两地同时为亚历山大部将托勒密所统治,但到公元前一九八年至公元前一六八年间时,犹太又变为亚历山大另一部将西路科(Seleucos)所建之条支国(叙利亚国)的一部分。公元前一六八年犹太人在马卡比(Maccabaeus)家族领导下起义推翻了条支的统治,一度恢复了独立,在公元前一六八年至公元前六三年间犹太国大体上维持着独立自主的局面。公元前六三年后始为罗马所征服,长期被罗马控制。公元七〇年时犹太人曾起义反抗罗马的统治,但被罗马所征服,犹太人大部被屠杀。到公元前七世纪时犹太地方为阿拉伯人所征服后,犹太人迅速地阿拉伯化了。除少数人仍维持原有的宗教信仰始终未变外,此后犹太地方的犹太人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都已与阿拉伯人无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