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人口角度对日本二战”后年社会变迁的基本判断

从人口角度对日本二战”后年社会变迁的基本判断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前述分析,对于如何从人口角度认识日本战后70年的社会变迁,笔者给出了如下四点基本判断。在理解人口变化同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技术革新等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上,“二战”后至今70年的日本提供了一个相当完美的诠释案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正在日益凸显。

基于前述分析,对于如何从人口角度认识日本战后70年的社会变迁,笔者给出了如下四点基本判断。

第一,人口变化为理解日本“二战”后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提供了基本解释。一方面,不同时期所发生的人口变化,可以从当时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中寻找原因;另一方面,人口变化的发生,也直接影响了当时和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在理解人口变化同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技术革新等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上,“二战”后至今70年的日本提供了一个相当完美的诠释案例。

第二,战后至今70年日本的人口演变历程,依据时期特征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其中,自1950年代开始至1970年代中期的人口结构,为高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相对,1980年代中期之后日趋严峻的少子老龄化,则构成了自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停滞的根本原因。

第三,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少子老龄化问题仍将成为困扰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由于人口发展的惯性,这一问题并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如何扭转低生育水平、克服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将成为日本未来各领域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第四,日本人口转变的发生轨迹,以及其对经济社会产生作用的影响机制,可以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和政策制定中的有益参考。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年底,65岁以上人口的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已经高达10.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经济上的“未富先老”、制度上的“未备先老”以及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重叠加,使得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中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发生机制和具体特点有所不同,但日本在应对人口少子老龄化中的经验和教训,无疑能为我国未来的发展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作者简介:冯文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

[2] 在日本,关于人口最早的国家层面的调查,是1899年开始的人口动态调查。这项调查,涵盖了出生、死亡结婚和离婚等方面内容。而日本的人口普查(在日本国内称为“国势调查”),则从1920年开始实施,迄今为止,除1945年外,每五年实施一次。同时,作为对1945年人口普查的替代,日本于1947年实施了临时人口普查。

[3] 森田優三『人口增加の分析』、日本評論社、1944年。

[4] UN(2012),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2012Revision.

[5] 数据为2010—2015年的数据,来源为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2012Revision

[6] 人口转变理论,是根据人类社会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特征提出的。从大的特征而言,人类人口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多产多死”阶段。第二时期,随着医疗技术和卫生环境的改善,死亡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时期的人口特征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即“多产少死”的阶段。第三时期,随着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个人观念的变化等带来的出生率的明显下降,这一时期的人口特征即表现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即“少产少死”阶段。这种三个阶段的顺序变化,被称为“人口转换”。近些年,在日本随着出生率的低下,老年人口的增加,在到达一定时点之后,会出现死亡率上升,从而超过出生率,导致人口开始下降的情况。日本于2010年开始人口下降,进入了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呈现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人口负增长的局面。因此,也有学者将日本人口的这种变化称为“第二次人口转变”。

[7] 日本在战后第一次出现的婴儿潮于1947—1949年出现,其中,1949年的出生人口达到了2696638人。

[8] “团块的世代”,是基于这三年中出生人口的规模远大于此前和此后出生人口的规模,因此在绘制人口金字塔时,这时期出生的人口会形成一个突出的“团块”所做的形象比喻,该用语直接源自堺屋太一先生在1976年中出版的以描述这一时期的出生人口为主题的题为『団塊の世帯』一书。

[9] 新生活运动,是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合力进行推广的国民运动,通过引入家庭计划和家庭记账等方式,倡导更为合理、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这项运动持续了十几年,使得日本国民的生活行动中的计划性大大增强。

[10] 这种有利性主要考虑被抚养的儿童人口数量的减少,但却造成了之后老龄化的迅速发生和这一时期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应不足。

[11] エイジング総合研究センター『大転換期日本の人口事情』、中央法规、2014年。

[12] 日本1970年的总和生育率(TFR)依然维持在2.1的更替水平上。

[13] 1981年降至1.74后,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水平分别为1.77、1.80和1.81,但在1985年时又开始下降,跌至1.76。

[14] 泡沫经济发生于1988年至199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出现了异常发展的势头,因为经济发展形态和泡沫迅速膨胀类似,因此被称为“泡沫经济”。

[15] 根据目前的测算,如果能够通过提升年青一代的结婚和育儿意愿,总和生育率有望回升至1.6的水平。联合国对日本总和生育率的测算,提出的基本判断为2030年之后会达到1.6—1.9的水平(UN,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