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变迁,人口起伏

社会变迁,人口起伏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生活平稳时,人口必然增长;若战争频仍、灾害频发、社会动荡时,人口自然消减。专家根据所辖区域测算北地郡面积约4992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22人/平方公里,环地时为方渠县,其面积约为今县域一半,有人口约21000人。唐、宋以后直至中华民国时期亦如此,社会安定时环县人口保持在5万上下,动荡时就急剧下降。
社会变迁,人口起伏_环县人口志

一、社会变迁,人口起伏

安定与否,是影响人口变动的社会根源,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当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生活平稳时,人口必然增长;若战争频仍、灾害频发、社会动荡时,人口自然消减。环县古时处于华夏西北边陲之地,自然条件严酷。在秦统一之后的二千多年里,受自然条件制约和境外势力入侵、骚扰的威胁,致使人口长期处于起伏不定的缓慢发展状态,只是在某些年代出现过较快发展之势。据《汉书·地理志》和《庆阳地区志·人口志》载:公元2年,北地郡(包括今庆阳地区全境,环为所属11县之一)“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这是最早记载北地郡人口的数据。专家根据所辖区域测算北地郡面积约4992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22人/平方公里,环地时为方渠县,其面积约为今县域一半,有人口约21000人。东汉中期(公元140年),由于残酷的统治,民族斗争激烈,加之灾荒严重,瘟疫流行,境内人口骤减,人口密度降到0.37人/平方公里,出现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急剧下降。公元581—618年隋一统期间,隋王朝推行乡里建置(500户为1乡,100户为1里),“轻徭薄赋”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出现了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人口增长旺盛期,弘化郡人口总数达271285人,密度达13.5人/平方公里,按此密度测算,时环县境域约有人4万余口。

唐、宋以后直至中华民国时期亦如此,社会安定时环县人口保持在5万上下,动荡时就急剧下降。据《甘肃省志·人口志》载:金代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环州(今环县)户9504,口56644,人口密度7.4人/平方公里。但经元、明较长时期的争斗动荡,人口很快下降,明初时仅有1万人左右。后经400余年的恢复发展,到同治元年初,人口逾5万,可紧接着长达10余年的战乱,人口消减惊人,至同治十三年(1873年)战争平息时,全县不足1万人。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4年间人口才恢复到15830人,其原因,一是战争创伤,短期内难以恢复;二是经济发展滞缓,人民生活贫困。民国初期,由于军阀混战,加之灾害频发,瘟疫流行,致使人口不但得不到休养生息和恢复,而且骤然下降,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环县人口降到5570人(《甘肃历史人口资料汇编》)。

1936年至1948年解放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发展,境内由1936的86896人(包括原曲子县)上升到1948年106282人,10余年增加近2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