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住空间变迁(社区空间的生态学变迁)

居住空间变迁(社区空间的生态学变迁)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的集中反应在区位上必然呈现出社区空间的集中与扩张。张鸿雁指出,“城市积聚与分散、集中与离散是在同一时空发生的往复过程”。目前已全部售罄和交付使用。
居住空间变迁(社区空间的生态学变迁)_城市角落与记忆Ⅰ———社会生态视角

四、居住空间变迁(社区空间的生态学变迁)

虹镇老街与其社区内仅一墙之隔的高档住宅区瑞虹新城在新旧和高低上形成强烈对比,连老街居民自己都感叹生活的差异是如此之大。

img102

img103

1.集中与扩张:移民区的形成及向传统式街坊社区的转变

布隆亨斯(Brunhes)说,人类社区的形成有三大要素:房屋、道路、水源(10)。从虹镇老街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发现虹镇老街棚户区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从访谈中得知,最早的时候大家是在主要的几条马路边(虹镇老街、天宝路、瑞虹路、飞虹路)、小泾边上(靠近水源)搭建自己的茅棚,随着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搭建自己的房子,从“滚地龙”改建成泥墙草屋;20世纪60年代,改建成砖木瓦房;70年代末,翻建成2~3层的钢筋水泥楼房。居民在不断扩展并巩固自己的居住空间,棚户区的面积也越来越大,70年代就初具规模,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虹镇老街完成其由移民区向传统式街坊社区转变的标志在于市民身份的确认——上海户口的获得。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对棚户区的居民重新登记户口,上海户口的确立使得虹镇老街居民获得了城市人的合法身份。我们从访谈中得知,当年户口的申报比较容易,只要去街道报一下就可以了。市民身份的获得也使其进入工厂工作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同类人口的不断聚集使得虹镇老街慢慢转变成传统街坊式社区。而同类人口的聚集,主要来自该区域的社会空间就业机会对人口的吸引。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中小型工厂开始重新建设生产,吸纳了大量人口。1960年,地境有工厂98家。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街道创办16家工厂和89个生产加工组、11个综合服务站(11)。以下是《虹口志》有关该地区工厂变迁的记载(12)

img104

虹镇街道:20世纪初,陶家湾路、飞虹路、岳州路等路段有弹花工厂、毛巾厂、铁匠铺、翻砂厂等30余家;周家嘴路出现南洋铁工厂、沈富昌翻砂厂、永固橡胶厂等。20年代初,创办经纬纱厂(今上海毛毯厂)、福庆机器厂(今上海挤出机械厂)等。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后期,出现天福染织厂(今上海第二十漂染厂)、中华冷热气机器厂(今上海制冷设备厂)、申联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今上海胶带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型工厂。

新港路街道:地境早期有铁铺、木桶行、染坊等。民国23年,有时钟厂、冷藏公司各1家,制革厂2家,缫丝厂7家,织绸厂、织带厂各1家,翻砂厂、机器铁工厂28家。沦陷时期,日本人开设田所伸铜厂(今上海铜管总厂)和长江铁工厂(今上海工具厂),并将华南美锦蜡光纸厂改为日本上海加工纸厂(今华丽铜版纸厂),在周家嘴路设落棉商第一组合工场(今高压容器厂)。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珐琅厂(今上海搪瓷五厂)迁入境内,虹口盲聋福利工厂(今上海低压电器四厂)开办。20世纪70年代末,又有天宝铜厂、新沪钢窗厂、申江工具厂等市属集体企业开办。

从中可见,虹镇地区经济主要是工业经济,工厂主要都是工业类工厂,集中在纺织、机械、电子、冶金钢铁、化工、港运、印刷等工业制造行业。对于没有很高技能的难民们来说,能谋到一份机械或者劳动力类的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人口的集中反应在区位上必然呈现出社区空间的集中与扩张。张鸿雁指出,“城市积聚与分散、集中与离散是在同一时空发生的往复过程”。(13)

img105

20世纪90年代经过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城市经济的调整,该地区的工业经济出现衰退。后经调整、合并、搬迁,工厂渐少。1993年底,该地区有工厂15家,其中上海毛毯厂、上海胶带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都在千人以上。另有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铜带分公司等30余家工厂的车间、仓库和沪东汽车运输公司一车队等(14)

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许多人下岗后开始打零工。经济上的窘迫和1996年户口的冻结,自身的因素加上结构上的限制使他们无力也无心离开虹镇老街,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该地域在该阶段的扩散或离散是不明显的。

2.侵入与接替:瑞虹新城的到来

R.D.麦肯齐在其文章《人类社区研究的生态学方法》中指出,“社区范围内的侵入现象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由于土地利用形式而引起,另一类只是由于土地占有者的更迭”。瑞虹新城对虹镇老街的侵入属于后者——土地主人的变化,而土地主人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为资本的入侵。

img106

虹镇老街从来都不缺乏人气,正是因为它的人气被瑞安房地产老板看中而成为虹镇老街社区居住空间变迁的开始。1996年,香港瑞安房地产公司老板罗康瑞取得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瑞虹新城的发展权。瑞虹新城一期只用了68个工作日完成了从项目谈判到领取营业执照的全过程。又用了100天动迁了近2 000户居民,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动迁,当年开工”的目标。于1999年,瑞安公司推出了瑞虹新城一期。整个一期占地面积约为42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包括10栋高层住宅1 717个单元,逾万平方米的中央绿化、康体会所、商场、幼儿园、地下车库等设施,瑞虹新城房型布局合理,舒适大方,部分得房率高达80%,所有单元都带精美厨卫装修。目前小区智能化服务有:24小时保安及各项管理设施监控,入口大堂及电梯厅设置闭路电视,住房单位装置传呼对讲电话及紧急报警系统等。目前已全部售罄和交付使用。瑞虹新城一期的侵入,将原先棚户区的一部分居民移出。

瑞虹一期业主组成结构描述(15)

八成以上的业主为大专以上学历,文化层次较高,业主年龄为20~40岁的占68%,以年轻人为主,从事的职业以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为主,质素较高。

img107

瑞虹新城一期业主文化层次比例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实际抽样调查数据)

img108

瑞虹新城一期业主年龄构成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实际抽样调查数据)

瑞虹新城的侵入明显是一种资本的侵入而引发的空间变革,瑞安公司将香港的资本转移到上海进行投资。随着瑞虹一期的成功,瑞虹二期也紧跟着开始开发兴建,于2005年7月竣工。瑞虹新城二期“优贤生活”位于临平路、瑞虹路和天虹路间,位于建设中的地铁明珠二号线临平路站上。“优贤生活”总占地面积约45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规划有13栋高层住宅、社区商业中心以及康体会所、绿地景观等配套设施。从瑞安集团的进入来看,政府的放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棚户区,政府早有改造的打算,瑞安集团的到来正好符合了其实际的期望。侵入事件发生后,虹镇老街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区隔,任何一个人经过时都会感叹社会的差距是如此的大:瑞虹新城现代、时尚、门卫森严;虹镇老街陈旧、破败、嘈杂。而虹镇老街的地价也因为瑞虹新城高档住宅的品质而得到了提升,从三四千上升为现在的1.5万。入侵并未停止,旧区改造全面的启动标志着社区空间更替的开始,整个老区的拆迁将持续3年,共有10个地块,分为10期,并且地铁四号线将从瑞虹新城穿过,为临平路站(见图)。至2008年入侵将达到最高峰,这里将全部是高档住宅区,交通便捷、生活设施齐全,整个社区的新一轮更替也就完成。一位拆迁户对我说:“他们盼望着地铁能来,可是地铁来了,我们却不得不走了!”

img109

img110

拆迁事件的发生,同时开启了新一轮的集中与扩散,原先的人口被迫迁出,使该地区的人口呈现扩散的趋势,居住空间向郊区化发展,而瑞虹新城将会吸引新的人口来到虹镇过着“悠闲生活”,R.D.麦肯齐在其《人类社区研究的生态学方法》中指出,“这样,一个社区内的各个生态学组织,或称构造,便作为一种选择力量,或者磁体,将适合需要的人口因素吸引到自身来,同时又排斥那些不适合的因素,这样就逐渐地对一个城市的人口按照生物学和文化的原则进行了细分”。(16)这个趋势已经在瑞虹新城一期中得到印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