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的案例

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的案例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道德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灵的成长和道德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师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教师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人”之前所直接接触的、除父母之外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尊敬的人。

教师职业伦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

有人曾比喻说,学生好比洁白无瑕的银幕,教师好似清晰的拷贝,拷贝上的各种形象总是要无可掩饰地投映到洁白无瑕的银幕上去。这句话就深刻地提示出: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而又十分重要的教育影响。而这种教育影响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人格。正如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颁发给校长的委任状上写着:“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道德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灵的成长和道德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教育影响,正如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乌申斯基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道德人格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影响道德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在学生成长过程,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影响力。每个学生无不处在教师道德人格的影响下,教师的道德人格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了学生的思想,在学生思想上无不打上教师道德人格的印记。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远。教师道德人格的影响,使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中外教育史上不乏其例。“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杨怀中先生和“救亡曾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徐特立先生,对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蔡和森的政治成长道路不无影响;伟大的俄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赫尔岑反沙皇专制的民主意识,是受益于老师布梭的教育;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爱国主义举动熏陶影响了一大批像许德珩这样的学生;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影响下,新安旅行团的小学生们走上了宣传抗日救亡的道路。由此可见,教师道德人格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教师要教育别人,自己要先受教育;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心中要有火种。教师的教育影响因素中,道德人格是重要的、强有力的教育因素。荣格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说明,教师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精神和道德人格的个性化发生着最大的影响。教师道德人格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能够起到培育、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

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的道德人格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过程中,教师道德人格的力量主要通过示范体现出来,即教师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品质、表现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教师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人”之前所直接接触的、除父母之外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尊敬的人。学生区别于成年人的特点在于道德人格未定型,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立德志、塑人格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道德人格都尚未健全;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等问题还缺乏切身的体验和成熟的看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面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往往浮于表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他们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得不断地向他人学习。而教师的道德人格面貌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摄入学生眼里,印在学生心中,都会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有人就比喻说学生的眼睛像“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息,经过储存和处理,就会指导他们的行动。天天与学生接触相处的教师,必然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可谓是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自己的老师。如同植物具有“向阳性”和“向水性”一样,学生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思想、品德、感情、意志、日常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琢磨着和模仿着。这特别表现在那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更是照着教师的样子行事,把教师的言行敬奉为准则,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又是“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他不一定听从父母的话,对老师的话却唯命是从。可以说,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接物等,都会给学生以影响,甚至连教师的日常板书、服饰、发型、语言举止,学生都爱模仿。

可见,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所效仿;同样,教师不好的习惯,也会被学生所效仿。因此说,教师不仅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灵魂去“传授”品格。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一定不要做。

教师的行为作风、处世方法,乃至气质、性格、习惯,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熏陶或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然地影响着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长篇大套的演说好得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道德人格品质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生道德人格品质的“基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基因”(道德人格意识)就会成长为理想情感,在教师的培养和熏陶下成熟为意志和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人格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道德品格水准。因此,教师的道德人格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仅教书,而且重在教人。只有注重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道德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心中的火种。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道德人格对学生教育作用常常通过熏染和督促两种作用方式进行。

师生接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品行怎样,生活态度怎样,治学是否严谨,上课是否认真,要求是否严格,对学生是否真诚爱护和关心,诸如此类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影响。这便是教师道德人格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寓身教于无形之中的这种熏染,在学生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个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

教师道德人格的督促作用主要表现在言教身教上,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注重思想修养,加强身体锻炼,遵纪守法,等等。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督促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易于接受。

教师的熏染作用和督促作用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有熏染而无督促,学生不知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有督促而无熏染,学生面前缺少榜样的力量。熏染和督促都很重要,并不等于说它们同等重要,平分秋色。熏染的力量更大、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教师的熏染宣传实质上就是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做好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督促则没有那么大的力量。第二,熏染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熏染的影响是持久的,而督促的影响则不然。第三,熏染是一种学生自觉自愿接受的影响,学生心悦诚服地去仿效教师的行为,这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而督促多少带有强制性,学生在接受督促时往往是被动的。因此熏染比督促效果更好。陶行知先生说过:“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是熏染最为重要。”但是,这决不是说,我们只要熏染,不要督促。有时候督促可以起到熏染所起不到的作用,督促作用常常也不能为熏染作用所取代。

总之,教师道德人格中的熏染作用和督促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都不可偏废,不能因强调这一方面丢弃了另一方面。

教师道德人格对学生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平时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自己行为不端,言行不一,他自己不良的道德人格素质使得说教空洞无味,虚伪无力,缺乏说服力,反而产生不良影响。而相反,许多教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地为学生热心工作,没有喋喋不休地大讲什么大道理,但他却以实际行动、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力量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具有高尚健全道德人格的教师,他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思想作风,把正直诚实、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传授给学生。通过这种每日每时的现实关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可以渐渐学到良好的素养、高尚的情操等道德人格品质。教师道德人格的这种教育影响,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任何的其他手段替代不了的,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的,也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高度重视教师道德人格的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蔡元培曾经说过:“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师的榜样。”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不仅重视言教,而且尤其注重身教。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以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由此类推,教师应该首先拥有完善的道德人格,才能影响、示范学生。教师的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教师的威信就完全建立在教师自身高尚道德人格的基础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写道:“与其他人比较,人们更相信完善的人,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是这样,当一个问题有意见分歧而不能确切断定时,更是这样。”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事物问题,必然是相信具有完善道德人格的教师。在道德人格影响上,教师的道德人格要比其他人员(除父母外)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教师道德人格不仅深刻地影响学习期间的学生,而且会继续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心灵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高尚道德人格的学生。诸如教师的思想观点、治学精神、品德修养、仪表风度……都对学生起着示范影响,也都受着最严格的监督。这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可以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直的性情、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充分发挥教师的综合教育效应。可以说,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是处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最“前沿”,教师自身道德人格风范的折射驱动学生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可见,教师的道德人格素质并不只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人格修养问题,而是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这颗种子一旦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必将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和感化学生,用教师自身个体和群体的道德人格力量为青少年一代树立榜样,照亮青少年一代蓬勃向上的人生道路。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讲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看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心理上多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1957:177)。“时刻检点自己”,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座右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去影响和教育青年。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医生的道德是治好每一个病人,教师的道德是教好每一个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