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对教师教材观的影响

学校对教师教材观的影响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每两周一次的学校科组教研活动中,N教师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观念上的冲击和作出一些行为上的改变。

第三节 学校对教师教材观的影响

“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组织成员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以及稳定的生存方式,它们表现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11],它对学校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学校的组织形式来看,它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学校行政层面、年级组层面、科组层面,非正式组织主要是教师之间所结成的一些比较松散的同辈互助组或者教师之间的一种比较随意的交流与合作组。该校的正式组织主要是学校行政层与科组层,非正式组织则主要是同一个办公室的教师或者几个志趣相投的教师组成的合作小组,下面将主要从学校行政、科组以及非正式教师组织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教师教材观的学校层面因素。

一、学校领导:要出成绩

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于怎样处理教材和怎样上课不怎么关心,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考试成绩,而这个压力主要来自区教育局。为了出成绩,教师在课堂上就会花很多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又往往会牺牲他们的个性发展。

学校领导不关心教材,她更关心考试成绩。至于课上得怎么样,她就不是很关心了,只要成绩好就行。当然成绩好,学生的发展也是好的,我们不能说学生成绩好就一定不好。但是学生发展好了,成绩肯定有进步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学校领导对我的评价,只会影响我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如你要认真一点啰,多训练学生啰。(I-N-3)

N教师认为学校领导主要关心考试成绩,至于其他方面则不太重视。为了不让领导“失望”,你就得给学生“加加码”,多让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这跟她在前面谈到的教材要“落实知识点”、“搞定自己的工作就行”、要“考试成绩”等说法基本一致。

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读读你(教师)自己的平均分,读读区的平均分,然后你(老师)自己去考虑吧。如果自己班考试的成绩差了很多,那肯定要行动啦;如果高过市的平均分就会很高兴啦,就还会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教。就我自己来说,好像现在的这种方法(以知识授受为主)还是能够出成绩的。(I-J-3)

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是J教师一贯坚持的信念和做法。她在对教育局组织的教材分析培训中也谈到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去听听“要考试的内容,对于其他的则没有什么兴趣”。为了考好试,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就要抓教材重难点,教学的依据也就是考试的要求以及教材和教参中的内容。她还认为,从已有的教学和考试来看,教材和教参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校长总会给你压力,例如考试呀你要拿什么样的成绩。像现在四年级的统考试卷要统一拿到教育局去改,校长就开会了,给老师一定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师拼命地去做练习,这样就有点应试教育了,只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影响。(I-M-3)

M教师认为校长对自己的压力就是要考好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堂的探究就会少一些,讲授式教学自然会增多。她在教材结构方面谈到的要“顾及中下生”,在教材教学中讲到的以讲授法为主以及考试“万变不离其宗”其实都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以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不过她也谈到,前半个学期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考试压力主要对自己后半个学期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你要让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二、科组活动:联教

所谓联教,就是同一科组的同年级老师教同一篇课文,大家要进行集体备课,分析课文向大家揭示了什么,要向学生传达什么。在具体联教过程中,首先让任课老师简单写一下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如有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的,还存在哪些不足,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然后把这些材料汇总给其中一位老师去整理,并由他/她负责收集资料,在整理完之后,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拿出来讨论。还有就是找一些其他相关资料,如别人已经上过的范文等,跟同年级老师一起分享,然后再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集体讨论教学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上课老师写教案,进行上课,上完后进行评课。对于教师上课中一些好的经验可以供下一个老师吸取,而对于不足的地方则在下节课中要力求避免。然后在第二节课时看这个老师是否有些改进、改得如何,或者是否有什么创新做法。然后第三个老师接着上……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就基本上能够达成对某一类型的课文应该怎样上、怎么样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怎么样体现以读代讲、怎么样在读中悟等具体做法。那么教师是如何看待联教在理解教材上的作用呢?下面是教师的一些看法。

(一)逼着自己看书与改变

N教师认为,科组的联教活动对自己还是有点帮助。为了联教,你要逼着自己去看书,迫使自己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改变。在看书方面,主要是学科组长把学校订的一些好的杂志、文章等推荐给大家进行学习和讨论,基本上是每周交流一次。但这些都是被逼的,平时根本就不会去看这些书。教学中的改变则主要是在教学方式和内容渗透方面下工夫

譬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吧,当时我是很固执地用了自己的方法来教。其他老师都是通过情感来切入这节课的,我是围绕他们的心理描写和语言动作描写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我自己的设计可能没有做好,所以学生也觉得无聊,没有兴趣。最后学生读也没有读好,学也没有学好,我的课上也没有上好。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会综合一点。在切入点、过渡等方面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到人物的情感方面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一些设计,如进行心理描写、语言动作方面的训练等,因为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还是很重要的。(I-N-3)

N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在科组活动中被逼着去进行学习,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进行一些改变,如情感渗透等。但是她认为要坚持自己的一些观点,如落实语文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前面的访谈中,N教师也提到了现有教材太过重视情感、自我感悟,忽视了对知识、概念的教学,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知识,而且在考试中也容易失败。总的来说,N教师的教学受科组活动的影响不大,因为自己也不是特别愿意改变的人,而且自认为有点“懒惰”。但不管怎么样,在这种每两周一次的学校科组教研活动中,N教师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观念上的冲击和作出一些行为上的改变。

(二)作用不大

语文科组长K教师认为,进行联教的初衷在于加强本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教材,达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能力发展的目的。但是M与J教师认为这种方式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并无多大帮助。一是因为每个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工作,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讨活动中来;另外就是教师们对于这种活动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自己也没有对教学进行过多反思。

作用嘛,也不是太大。因为很多时间大家没有把时间放到教研活动上,主要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可能科组长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会多一点,其他的老师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地去进行这个教研活动,我也一样。(I-M-3)

语文科组讨论一下啦,对每个年级你们认为比较麻烦一些的问题提出来,就这些。有的时候有一点作用,好像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我也很少想这个问题。(I-J-3)

M教师感觉自己没有多余时间来参与这种活动,也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搞好联教,认为这主要是科组长的事情,自己只是为了“应付”。J教师对这种认识比较模糊:感觉联教似乎有一定作用,但又觉得用处不大,自己也未能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

(三)借鉴与挑战

Q教师认为,不管是什么课都会有它的可取之处,只要有机会和时间,她就会去听别人的课,即便不是自己任教年级的课也乐意去听。对于本校科组的教研活动,她认为对自己的教学当然有帮助。

譬如说感觉到他这一种方法对于指导学生还是比较灵活的。我一般都是上四、五、六年级的语文,现在听二年级的识字课,我就回忆起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那个老师怎么教我让学生识字,跟现在这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教学生识字在方法上已经有不同了。但是我在跟现在的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还是向他们提出来怎么扎实地教。他们有些地方、有些花样我以前是没有学到的,他们看到的、学到的比我那个时候丰富多了。譬如说教写字,我以前的老师教我,要求从田字格里面分上中格、下中格,要求学生先用眼看,然后再动笔,一定要保证学生先观察再动笔,然后告诉学生每一笔在格的哪一个部分。以前我教学生写的字还是比较规范。但是现在呢,发现老师们对写字的要求淡化了,所以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觉得这样不太扎实。当然他们有一些识字的方法我还是挺感兴趣的。譬如说,我以前教学生写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要编什么故事和顺口溜,即使编也是以我老师为主,但是现在是以学生为主来编的。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想,这一点是很不错的。(I-Q-3)

借鉴并非照搬,这是Q教师对待学校科组联教的态度。她认为低年级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编故事、顺口溜等做法值得借鉴。她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教师忽视笔画与笔顺的教学,Q教师持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识字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按照规范的顺序写规范的汉字,这是学生的基本功问题,万万不可忽视。

除了借鉴之外,Q教师认为联教也是对自己的挑战,特别是最后一位上同一课的老师,压力特别大。由于自己经常是最后一个去进行联教,她不但没有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反而觉得是对自己的挑战与最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你不能再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要自己去寻求“新意”,并给其他老师以启发。

在这种活动中我们是经常互动的。有时候老师们因为对教材的理解不一样,经常争论得很激烈,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上过以后才知道哪种教材的处理方式更好。所以上联教的话,第三个(即最后一个)老师的压力最大,因为其他方法在前面几个老师身上都试过了。某种方法在课堂中有什么不足、有什么优点,都已经尝试和分析了,最后一个老师怎么样把前面老师的教法进行融会贯通就比较难了。(I-Q-3)

不管是逼着自己改变,还是觉得有一点点作用,或者对自己是一个挑战,说明教师在这种联教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转变自己静态的教材观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教师对教材与教学的认识程度不一,有些教师会更为积极主动去改变自己的教材观,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惰性以及学校事务的繁杂,而无暇顾及或不太愿意去尝试改变。

富兰(M.Fullan)认为,教师改变有三个维度,它们是课程材料、教学实践和教师对改革的信念与理解。在这三个维度中,后两个维度分别指涉教师外部的行为变化和内部的心理变化,而第一个维度则是教师改变的延伸和物化形态。[12]而教师最难改变的是信念,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人的头脑中,长期受到个人成长中的社会文化、制度文化、风俗习惯、非正式组织等影响。

三、非正式组织

除了上述学校领导、科组活动对教师教材观产生影响外,教师之间的那种非定期的、比较随意的相互交谈,同年级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看法以及处理方式。下面主要从集体备课和非正式交谈两方面来描述它们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教材观的。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要是指在开学初,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坐下来讨论本学期这一册教学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老师们提出各自的见解,达成共识的大家会坚持做下去,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则各自保留。例如Q教师谈到的识字量是怎么样的、阅读量要过多少篇,等等,还有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总之,集体备课对于教师解决一些教法上的问题还是有些帮助,但要对教材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要个人的学习与钻研。

(二)非正式交谈

教师在课堂中碰到一些问题,有时会在办公室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一些交流。如有时老师们在办公室聊一些教材与教学方面的问题,例如这篇课文怎么这么长、生字怎么这么多、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如K教师就经常跟他们聊“长文短教”,要多让学生去感悟,这样才能抽出时间进行课外延伸。L教师也同意K教师的做法,但是由于担心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材处理上总有些放不开,几种不同的观念总是冲击着L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最后,教师只能进行一些渐进式改革,课堂上只放开一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一些课外资料,大部分时间还是由教师按照教材和教参的教学要求一步步加以落实。老师们认为,教师之间的聊天式交谈有时会给教材处理带来一些启发,它能带给教师瞬间的灵感。当前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教师之间愿意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智慧,发表自己对教材内容、结构、目标以及教学的看法,只是对于这些非正式交谈的系统研究还相对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