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总体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如果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总体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如果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所谓的“货币供求相等”用公式表示,即:

Ms=Md

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实际货币需求量。必须指出,绝对的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相等是不可能的。货币均衡的实际意义应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相适应,各自变动着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只要在客观存在的一定弹性区间内,都属于均衡之列。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货币的运动,社会需求都表现为拥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即需求都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因此,货币供求均衡,也可以说是由货币的收支与它们所反映的国民收入及社会产品运动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

货币均衡既包括静态上的均衡,又包括动态上的均衡。静态均衡是指某一时点上的均衡,它只是动态中的一个特例,均衡往往是在不断运动过程中达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它并不是要求在每一时点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完全相适应,它承认短期内货币供求间的不一致状态,但长期内货币供求之间大体上应是相互适应的。

二、货币供给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

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所谓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的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是一定时期全社会有支付能力的全部购买支出。总需求分为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现实需求是指有现实购买力的需求,即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市场上按一定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货币量,以及人们为持有一定的其他金融资产所支付的货币量;而潜在的需求,是社会节余的购买力,即尚未实现的需求或将要实现的需求。

所谓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也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总供给也有现实的总供给和潜在的总供给之分,前者是指现实中社会各生产部门所提供的商品量,后者则是指一国的生产能力,即可能提供给市场的能力。

在理解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时,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①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它既包括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包括商品市场的平衡,是两者的统一。③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动态的均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现实的社会总需求与短期内可能形成的总供给的平衡,而不是现实的总需求与现实的总供给的平衡。总需求与总供给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加以研究。

2.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任何需求的实现,都表现为支付货币。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因此,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总供求平衡在市场上包含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平衡,是两者的统一。第一,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主要是商品需求的变动,首先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社会总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需要以货币形式体现),但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且,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变动在时间上也不一致。弗里德曼研究发现,货币供给量变动后要经过6~9个月才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而引起实际经济情况的变动,则需18个月左右的时间。第二,商品需求的变动又会引起商品供给发生变动(生产总是为消费服务的),当然,商品供给对需求也有制约作用(供给创造需求)。第三,商品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因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都需要货币来表现或衡量,其价值量的大小,通过与货币的交换实现其价值,因此,有多少商品供给,必然就需要相应的货币量与之相对应。第四,货币需求的变动,又决定了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是受客观经济发展制约的,它必须以货币的需求为基础。当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有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改变货币需求。

以上探讨了货币供求和商品供求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2-1来简要描述:

图12-1 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图

在这个关系图中,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货币供求不平衡,整个宏观经济的均衡就不可能实现。而要货币供求保持均衡,就需要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供给,使货币的供给与客观的货币需求经常保持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以保证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模型

为了说明货币供求的均衡关系,经济学家提出了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的对比对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对于货币需求,如果供给偏多,利率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同时,利率对于货币供求也具有调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给,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给,抑制货币需求。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见图12-2)。但事实上均衡利率很难求出,故只能用经验进行判断。

图12-2中,设货币供给Ms为内生变量,其含义是:货币供给的变动,总是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而不是货币管理当局。图中,i*为货币供给Ms等于货币需求Md时的均衡利率,此时的货币需求是由一定的收入水平所决定的。

图12-2 货币供求均衡图(货币供给内生时)

如果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即完全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而不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所决定,并且货币当局不是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来调节货币供给,那么货币供给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12-3所示。

图12-3 货币供求均衡图(货币供给外生时)

此时,如果货币需求增大,Md将沿Ms曲线向上移动,利率均衡点会由i*上升至i1;如果货币需求减少,Md则沿Ms曲线向下移动,利率均衡点会由i*下降至i2。也就是说,货币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利率水平的升降,而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

四、一般经济均衡——IS—LM模型

为了说明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复杂关系,新古典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著名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模型,即IS—LM模型。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经济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实质上反映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在利率与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下实现的(见图12-4)。

图12-4 IS—LM模型图

图12-4中,IS为投资与储蓄曲线,它代表了在不同的收入和利率组合条件下商品市场所有均衡点的轨迹,又被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该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不在该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该曲线左侧的点表示总需求不足或总供给过剩,该曲线右侧的点表示总需求过剩或总供给不足。LM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它代表了在不同收入和利率组合条件下货币市场所有均衡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不在该曲线上的点则表示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该曲线左侧的点表示货币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该曲线右侧的点表示货币供给不足或需求过剩。

将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E点。在该点上的收入Y*和利率i*,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也就是广义社会总供求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

根据LS—LM模型,当经济处于非均衡点A点和B点时,政府可以通过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剩,使经济趋于均衡。但是如果经济处于C点和D点,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紧或同松,而应根据经济不均衡的具体情况采取松财政、紧货币或松货币、紧财政的搭配方法,才能使经济趋于均衡。

除了利率之外,价格也是货币供求的均衡的一个关键性标识。货币供给增加的一种表现就是物价上涨,这是货币流通规律的体现。当然,在经济发展中,还有其他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所以,除了在价格水平的波动极其剧烈的情况下可以断定货币供求失衡外,在价格波动幅度不太大的情况下,很难做出货币供求正常与否的判断。

价格变动与货币均衡的相关关系,是通过商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这一环节连接起来的,因为价格水平的涨跌也是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直接较量中形成的。因此,货币均衡与否并不能直接决定价格。这是因为:

(1)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只有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即现实流通的货币才形成市场需求,而作为价值储藏的不流通的货币则不构成市场需求,或者说它只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当期的需求。

(2)供给要通过货币来实现,但由此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并非是货币需求的全部内容。保存财富所需的价值储藏手段并不单纯取决于市场供给,因为用于保存财富的货币中有很大部分是多年的积累。

所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总供求的均衡关系是与处在现实流通状态的货币的供求均衡关系一一对应的。例如,现实流通的货币与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且事实上也是在不断转化的。这就意味着,先前不流通的货币对这个均衡也有作用。所以,就表面和静态看,货币供求似乎已均衡,但如果考虑到现实流通的货币和现实不流通的货币的转化,则已经被认为是均衡的局面可能或多或少地被这种转化的程度所打破。所以,在考察市场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紧密关系时,必须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真正把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