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简介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简介

时间:2022-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的前面几章里,我们讨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要素供应者的行为理论等。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还简要地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一般均衡理论是洛桑学派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系统创立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实质是说明市场经济可以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价格决定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阐述的。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

微观经济学的前面几章里,我们讨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要素供应者的行为理论等。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单一产品市场和单一要素市场的讨论。在讨论单一商品市场时,假定商品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仅仅决定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不考虑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换言之,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讨论事实上忽略了其他商品价格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仅仅探讨需求和供给是如何受我们所考察的特定商品的价格的影响,这种分析我们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本章将讨论几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条件是如何相互影响及多个商品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即一般均衡问题。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还简要地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洛桑学派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系统创立的。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数量。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一般均衡理论的实质是说明市场经济可以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效用,企业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得到最大报酬。

瓦尔拉斯还是边际效用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价格理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他认为价格或价值达成均衡的过程是一致的,因此,价格决定和价值决定是一回事。他用“稀少性”说明价格决定的最终原因,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联系的,一种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可引起其他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所以,不能仅研究一种商品、一个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必须同时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场供求的变化。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价格决定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阐述的。他假定社会上有若干种资源生产若干种商品。社会上每个人都持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或生产要素,即他的分析以既定的收入分配方式为前提。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力图取得最大效用,企业家力图获得最大利润,资源所有者力图获取最多的报酬。通过对方程求解,瓦尔拉斯证明了在市场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这些价格和数量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能使每个消费者﹑企业家和资源所有者达到各自的目的,从而社会可以和谐而稳定地存在下去。

瓦尔拉斯还认为,方程所决定的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即一旦经济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地使经济制度调整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的核心是四组代数方程式人民出版社,2001:112~115." class="italic">[1]。第一组表示消费者需求的每种商品的数量,第二组描述决定家庭购买各种商品的价格因素,第三组表示提供给商品生产的投入或要素的数量(土地、资本和劳动),最后一组方程则表述厂商希望购买的投入或生产要素的数量。至此我们可以得到四组方程:一组表示商品需求量,一组把价格与生产成本联系起来,一组揭示了投入要素的供给数量,一组显示投入要素的需求量。根据四组方程要求出四组未知数:①每种商品的价格;②每种最终产品的购销数量;③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④供给和购买每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路线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首先撇开生产、资本积累和货币流通等复杂因素,集中考察所谓交换的一般均衡。在解决了交换的一般均衡之后,他加入更现实的一些假定——商品是生产出来的,从而讨论了生产以及交换的一般均衡。但是,生产的一般均衡仍然不够“一般”,它只考虑了消费品的生产而忽略了资本品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瓦尔拉斯进一步提出其关于“资本积累”的第三个一般均衡。他的最后一个模型是“货币和流通理论”,考虑了货币交换和货币窖藏的作用,从而把一般均衡理论从实物经济推广到了货币经济。另外,瓦尔拉斯还大胆地假设,只要系统中代表均衡的联立方程组中独立方程式的个数等于未知数的个数,则此联立方程式系统就可解。因此,各个市场可以出清,且市场可同时达到均衡。事实证明,他当初的论断是错误的。经济学家亚伯拉罕•沃德(Abraham Wald)曾经举出一个反例,证明瓦尔拉斯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该反例是:

x2+y2=0

x2-y2=0

以上两个独立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

一般均衡理论在20世纪曾经有过两次伟大的应用。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试图将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各种生产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应用到经济计划中去,由此便产生了“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 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1936年,列昂剔夫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接着在1941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列昂剔夫提出了投入—产出方法。列昂剔夫的投入—产出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数理经济学派瓦尔拉斯(Walras,1834—1910)和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构成了列昂剔夫体系的基础。列昂剔夫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这一古典经济理论的具体延伸”。投入—产出分析表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经济计划的编制,但由于信息不完全以及编制周期太长等缺陷的存在,到20世纪70年代,投入—产出分析就停滞不前了。一般均衡理论的第二次重大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把一般均衡的思想运用到金融活动分析,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在这次应用中,经济活动的规模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对被假设为无限远或无穷维,这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特点一致。目前,该理论仍然处在发展之中。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后来由帕累托、希克斯、诺伊曼、萨缪尔森、阿罗、德步鲁及麦肯齐等人加以改进和发展。经济学家利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在相当严格的假定条件之下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存在着均衡解,而且,这种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并同时满足经济效率的要求。这些假设条件有:

(1)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2)每一种商品的生产至少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

(3)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

(4)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

(5)每个消费者的序数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

(6)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等等。

总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

注释

[1][美] 史蒂文•普雷斯曼. 思想者的足迹:五十位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12~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