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趋势

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趋势

时间:2022-1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呈现转移速度慢的特点。所以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随产值增长上升的速度过于偏低。为了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应该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劳动力投入年均增长率低于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保持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2]

从表5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04年的40.4%上升到2013年的46.1%,而就业比重则在同期从30.6%上升到了38.5%。就业比重增幅比增加值比重增幅高出7.9个百分点,从2004年以来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上、劳动力就业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平均每单位产值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绝对值来看,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22725万人,到2013年为29636万人,增幅为30.41%,并以年平均3%的增速增加。

表6 我国三大产业占GDP和就业比重[23]

表6同表5相比,即使是在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构成与2005年韩国、奥地利、瑞士、加拿大、美国相比分别低了18.3,21.6,26.5,32.3,28.9个百分点,其差距非常之大,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还须提高32.2%—46.2%。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劳动力总量,我国需要从第一、二产业转移2.5—3.5亿劳动力到第三产业。另外,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呈现转移速度慢的特点。钱纳里和赛尔奎因(1988)的研究认为人均GDP从3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时,人均GDP增长12.3倍带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31.2个百分点。[24]而从1978—2002年间中国的人均GDP从12336元上升到41908元,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从40.4%上升到46.1%,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了2.4倍仅仅带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了5.7个百分点。所以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随产值增长上升的速度过于偏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决定第三产业将在今后承担起接受新增和从其他产业中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的任务。

1.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特点

为了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应该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步伐。但第三产业包括的部门繁多,并且各个部门之间要素密集程度差异显著,因而还要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特点作进一步分析。

表7 我国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万人)[25]

(3)社区和个人生活服务业。这类行业专门为居民生活消费提供服务,包括旅游、文化、娱乐、日常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等等。它们提供的服务收入弹性都比较大,并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行业会得到快速发展,其吸收劳动力的比重也会快速提高。目前发达国家在这类行业的就业比重一般在10%左右。我国对这类行业的统计是分散地包含在了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里面。但是能看出,目前我国在这类行业的就业比重仍然很低。可以预测,这类行业也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一个主要行业。

(4)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服务业。这些行业关系居民思想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这些行业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加。发达国家仅教育一项的就业比重就占到了20%左右,卫生与社会工作(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就业比重一般在30%左右。而2013年中国的教育加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就业比重仅为10.13%,卫生和社会工作加上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就业比重仅为12.9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和卫生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也显示了这些行业发展的落后,其中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长期由政府免费和以福利的形式提供,而由于财力所限,制约着这些行业的发展。今后,随着教育和医疗卫生业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可以预测,今后这些行业将获得快速发展,因而其就业比重也会快速提高。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到2013年该行业占我国就业的比重为4.67%,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就业比重仍然偏低。但是从上表看出,2004年以来该行业比重一直在4%左右,增长趋势不够明显。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该行业就业比重原来就相对偏高;另一方面是这类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本和技术来推动的,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不高。因此,可以判断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对我国劳动力的需求不会很高。

2.第三产业各个行业的就业变动规律

从表7及就业趋势图1可以看出我国2004年到2013年各年第三产业各个部门就业人数,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1)虽然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是不同行业增长速度不一。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004年的22725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9636万人,总计增加6911万人,增长率为30.41%,超过同期全社会劳动者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率。这显示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态势和对劳动力的强吸纳能力。第三产业内部,又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表现最为突出,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5.78%,年均增长率超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率的行业依次还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教育等行业。劳动力投入年均增长率低于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增长速度趋缓。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房地产部门外,第三产业各个部门劳动者人数的年均增长率普遍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劳动力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已经低于社会总劳动者人数的增长水平,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劳动力出现了负增长,由绝对数的增加变为绝对数的减少。这使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弱化。这反映出我国第三产业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在2004年后发展速度已经趋缓。

第三产业劳动力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态势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开始展示出强大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尤其是“欠帐”比较多的部门如商业饮食、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等表现的最为明显。这种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改革释放的制度生产力和低起点提供的巨大增长空间,但就个别产业来看,这种快速发展的条件已有所改变。

3.我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分析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是指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人员的构成及相互比例关系。随着第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应该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具体的说,就是传统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下降,新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稳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对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分析,揭示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从而指出目前我国应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的哪些行业,以便扩大就业,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总体上,传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

在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同时,一些新兴的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其他部门的劳动力也不断上升。在这期间,其他部门就业比重上升最大,接近7个百分点,因此它对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作用也最大。其次,传统的服务业劳动力人数在这期间占到42%以上,其中商业饮食业的就业比重较大,其余的传统行业和新兴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就业比重上升幅度不大,对服务业就业比重增加的贡献小于其他服务业。

从就业结构上看,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对它的要求还很不协调,仍然在传统的、层次较低的水平上发展。代表现代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方向和市场机制发育要求的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部门发展程度很低,所占比重很小;而在服务业中占比重高的主要是传统服务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