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有效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我国有效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有效劳动力变动预测1.1982—2010年有效劳动力的变动根据第三、四部分对1982—2010年我国劳动力素质、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的分析,本书应用公式,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有效劳动力变动情况进行推算。方案2和方案9的有效劳动力上升幅度介于方案1和方案3之间。从劳动者数量上看,由于人口转变后的低生育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随着社会发展而下降,经济活动人口必然会明显减少。
我国有效劳动力的变动趋势_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

(一)有效劳动力的概念

如上文所述,目前讨论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的文献大都忽略了劳动力素质在劳动力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综合考虑劳动者数量、劳动者素质和实际劳动参与程度等因素,才能对劳动力资源总体状况作出科学、全面的估计。因此,本书将有效劳动力界定为:综合考虑劳动者数量、劳动者素质和实际劳动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劳动力资源衡量指标。

本书在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劳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因素,而且将劳动力素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同时,本书结合第四章的人口预测结果,应用有效劳动力模型分析了1982—2010年中国有效劳动力的变化情况,并对2010—2100年有效劳动力的变动作出预测。

1.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的有效劳动力描述

卢卡斯(Lucas)[46]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纳入总量生产函数。假定劳动者技能水平h的取值范围为从零至无穷大,则劳动者总量N为:其中,N(h)为技能水平为h的劳动者数量。他用投入当期生产的、以技能水平为权重的工时总数量来表示生产中的有效劳动力。生产中的有效劳动力总量Ne为:

其中,u(h)为技能水平,即h的劳动者用于当期生产的时间占其非闲暇时间的比例,而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则为1-u(h)。若假定t时刻所有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均为h,即平均技能水平ha为h,而其用于当期生产的时间占非闲暇时间的比例均为u,则有效劳动力为:

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就可表示为:其中,ha(t)Ψ表示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技术水平A被假设为固定不变。

2.有效劳动力模型的构建

本书采用公式(5.12)对有效劳动力的描述,即:

其中,用t时刻的劳动参与率rt来代表比例u(t),用t时刻的劳动力素质代表h(t),用t时刻的劳动年龄人口代表N(t)。如果考虑到劳动者的年龄结构,有效劳动力可表示为:

其中,y(t)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γ为受教育年限的年增加比例,Pt(x)为t时刻年龄组x的人口数量,rt(x)为t时刻年龄组x的劳动参与率。本书借鉴李发昇[47]2011年的研究成果,将劳动生产率随受教育年限的年增加比例γ设定为1.46。

因此,利用公式(5.14)就可以对有效劳动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有效劳动力变动预测

1.1982—2010年有效劳动力的变动

根据第三、四部分对1982—2010年我国劳动力素质、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的分析,本书应用公式(5.14),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有效劳动力变动情况进行推算。其中,2010年分性别、分年龄劳动年龄人口数据采用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2012版[48]的预测结果。如图5.5所示,这一时期我国的有效劳动力迅速上升。2010年的我国有效劳动力水平是1982年的4.6倍。

图5.5 我国的有效劳动力变动(1982—2010年)

2.2010—2100年有效劳动力变动趋势预测

结合第四章20个人口预测方案的结果,并根据本节第三、四部分对2010—2100年我国劳动力素质、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等参数的设定,本书应用公式(5.14),对我国这一时期的有效劳动力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在此,本书仍选取第四章人口预测方案中比较典型的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9和方案20来说明2010—2100年我国有效劳动力的变动趋势,如图5.6所示。

图5.6 我国有效劳动力变动预测(2010—2100年)

在2010—2039年期间,每个预测方案得出的有效劳动力变动情况几乎完全一致。如图5.6所示,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9和方案20的有效劳动力从2010—2014年期间的320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分别上升至2035—2039年期间的734亿、790亿、751亿、739亿和777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根据公式(5.14),这一预测结果主要是由于目前的生育率对2010—2039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影响很小。

在2040—2100年期间,除了方案20以外,各方案预测得出的2010—2100年有效劳动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由于方案3的生育率上升至更替水平的时间最早,其有效劳动力上升幅度最大,从2040—2044年的832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上升至2100年的1750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方案1得出的有效劳动力水平则趋于稳定,先从2040—2044年的785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上升至最高值,即2045—2049年的839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然后逐渐降至一个较低点,即2055—2065年的812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随后缓慢上升至2100年的837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方案2和方案9的有效劳动力上升幅度介于方案1和方案3之间。而方案20的有效劳动力水平上升至2045—2049年的874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后,就开始下降,但2075年以后下降幅度趋缓,到2100年降至718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

通过上述对2010—2100年经济人口和有效劳动力变动趋势的预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体水平在人口转变完成后仍能保持稳定,甚至逐渐上升。从劳动者数量上看,由于人口转变后的低生育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随着社会发展而下降,经济活动人口必然会明显减少。但是,从劳动者素质上看,人口转变后的低死亡率不仅使劳动参与率可能处于较高水平,而且使劳动力素质显著提升。从综合考虑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的有效劳动力变动趋势看,我国劳动力资源在本世纪内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除非实行“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49]

3.2100年有效劳动力预测

结合第四章20个人口预测方案的结果,并根据本节第三、四部分对2010—2100年我国劳动力素质、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等参数的设定,本书应用公式(5.14),对2100年我国有效劳动力状况进行预测。各方案得出的预测结果如表5.6所示。从表5.6可以看出,2100年的有效劳动力水平与各方案设定的2010—2100年的生育率水平正相关。在20个人口预测方案中,生育率水平一直较高的方案3在2100年的有效劳动力水平最高,为1811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生育率水平一直较低的方案20在2100年的有效劳动力水平最低,为718亿个有效劳动力单位。

表5.6 2100年的我国有效劳动力预测

注:(1)表中各预测方案即第四章人口预测方案;
(2)方案名称后的括号内数字表示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的年份;
(3)方案编号后的括号内文字为该方案的简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