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部门理论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冲突

两部门理论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冲突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安市在江西的城市化水平来看,是属于中等城市,但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则属于中小城市。其实,据我们的调查和掌握的相关资料来看,在整个吉安市中心城区,农业人口比重是很高的。[1]农村劳动力迁移入城市的直接原因是增加收入。
两部门理论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冲突_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

3.1.1 两部门理论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冲突

城市化发展对于地区经济来说有什么样的益处?大致情况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城市具有比较成本优势与生产的专业化。由于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使得某些产品的生产在具有所需要资源优势的地区可以较其他地区为低的成本进行。这些地区就是比较成本优势的地区,从而吸引该类产品的生产向这种地区集中。当一种生产在一个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时,结果常常导致生产的专业化。

其次,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空间聚集的原因。如果不存在规模经济,生产就只会发生在有限的规模上,在空间上就呈现出一种均衡分布。但这种分布是很少见的,因为规模经济确实存在,规模经济导致了空间集聚,形成了城市经济。

再次,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工业所增长或城市的扩大可看作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个阶段。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一种原因开始于某个地方,就会通过一个循环累积过程而不断增长。一种原因带来另一种发展,并形成一系列的发展循环。发展的动力的循环过程中互为因果。工业与城市规模也就在这个循环和积累过程中不断扩大,这种循环不仅具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使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加快。

人口的高度集中是城市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城市的经济结构特点、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等与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密切相关。人口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既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城市人口是居住于城市和在城市中从事各项职业活动的人口及其被抚养人口。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可以把城市人口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参加工作与否,城市人口可以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按居住地有无常住户口,城市人口可以分为常住人口与非常住人口。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实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地区居住并在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为城市人口;没有在城市户籍管理机关进行常住户口登记,而在城市居住的为流动人口,其中滞留时间为半年以上的为暂住人口。

城市人口具有与农村人口不同的社会经济特性,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市人口的非农性。在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重高;在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在小城市非农业区划人口占多数;在小城镇非农业人口占相当的比例。因此,在我国大中城市的人口非农性强,而小城镇人口的非农性特点不够突出。吉安市在江西的城市化水平来看,是属于中等城市,但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则属于中小城市。其实,据我们的调查和掌握的相关资料来看,在整个吉安市中心城区,农业人口比重是很高的。

第二,城市人口的集聚性,这是城市人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如何发挥人口的集聚功能,这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内容。

第三,城市人口的经济主导性,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在空间上的聚集,聚集所带来的不仅是人口的聚集,也带来国民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这绝大部分可以说是城市人口或者说城市劳动力所创造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达到80%~90%,城市劳动力创造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国民收入的税收,在我国也同样如此。1995年,全国640个城市以占总人口16%的城市人口创造了全国77%的非农业产值和工业税收,完成了全国72%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城市人口的数量反映了当前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因此,大力加强城市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般认为的城市人口增长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人口的自然变动。这是人口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的生理过程,当然,这也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及医疗卫生水平高,女性生育水平低,婴儿死亡率低,平均寿命长,因而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人口的未来发展呈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迁移变动。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变动不同,人口的自然变动引起人口的自然增殖,而人口的迁移变动,迁出与迁入是相对的,它只会造成一个国家或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动,不会引起总量的增减。城市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受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开发程度的制约。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建设和城市旧城改造速度越快,城市人口的迁移量就大,反之就小。当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因此人口的相对增长量是在逐年下降的。城市要发挥人口聚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要增强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1]

农村劳动力迁移入城市的直接原因是增加收入。农村的经济收入特别是传统农业收益低下,是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在社会的实际生活中,农民的收入和开销情况是依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不平而各不相同的,由于地区差异大,无论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都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情形。当然,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单靠传统的农业经济来维持生计,在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困难甚至是不可能了。有限的土地是给予他们进入城市的推动力。实际上,把越来越多的农民推向非农业行业的更深刻的根源,还是在于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我们可以认为资源的限制与经济的原因一样大。推力不仅来自缺乏现金,更为重要的是,也来自于有限的土地。因此,种地没有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农民放弃农业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人多地少的矛盾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对于日益增长的农村人口来说,土地越来越显得不够种,其不仅不能提供必要的现金收入,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不足以提供全年所需要的口粮。因此,农民现在不是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增加自己的耕地和土地的收入,而是想办法外出寻找非农工作。

此外,农村劳动力迁移入城市还不仅仅是出于乡村本身的问题,而且在于城市对农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在这里特别要提一句的是,电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仅仅从每天的电视节目里,既欣喜地看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也间接告诉偏远地区乡村年轻人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选择到城市生活是明智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