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树种植及管理

茶树种植及管理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公害茶叶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指标,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的优质茶的总称。有机茶对茶叶中污染物的要求很严,也是一种无公害茶,与我国绿色食品中的AA级相仿。目前,四川省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88.37万亩,比上年增加138.37万亩。因此,必须根据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种性要求,选择适宜于茶树生长发育的地方建立茶园,才能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实现高产优质。

第一节 无公害茶园种植

一、无公害茶(低残留茶)的内涵

无公害茶叶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指标,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的优质茶的总称。其科学含义是指这类茶叶基本上没有污染、包括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放射污染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污染。或者即使含有极微量的有害物质,其检出成分含量也符合我国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茶的国家行业标准。

无公害茶叶的外延应该包括我国现行的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A级和AA级以及有机茶这四类茶叶。前三种茶叶都有行业标准,有机产品(茶)有国家标准(GB/T 19630.1~4)。“无公害茶”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指标的茶叶总称,其科学含义是指这种茶叶基本没有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放射污染等)或者即使有微量污染,也低于我国食品安全规定的标准。因此“无公害食品(茶)”是符合食品安全规则的食品的总称。

绿色食品(茶)是我国对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总称。1990年5月15日,农业部第一次召开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绿色食品开始起步,1991年颁布“绿色产品管理暂行办法”,1993年颁布“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同年,在北京成立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是我国特有的名称,也属于无公害食品的范畴,根据食品质量分为A级和AA级。

有机茶是有机食品中的一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在国际市场上出现,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立,该会明确规定“有机食品是依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产品,并持有国际有机食品组织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供人们食用的食品”。有机茶对茶叶中污染物的要求很严,也是一种无公害茶,与我国绿色食品中的AA级相仿。

二、无公害茶叶的产生及现状

无公害茶于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当时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农业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用8~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其中,无公害茶叶就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后农业部进一步将无公害茶的生产定位为政府行为,已于2010年6月初开始实行,凡是从事茶叶生产的企业必须取得QS(质量安全)认证,否则产品不能进入市场。

目前,四川省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88.37万亩,比上年增加138.37万亩。全省有60多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有275.9万亩茶园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比上年增加40.9万亩,占全省面积的60.17%,占投产茶园的85.0%,峨眉山市、洪雅县、名山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全省有21家企业的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有40余家600多吨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8.0万余亩(含转换面积),其中马边县有机茶认证面积达3万余亩,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有机茶第一县。竹叶青、绿昌茗、嘉竹等3家企业通过了全国茶叶GAP一级认证,这为推动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实施,促进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雅安、乐山、宜宾、成都、眉山等地建立了10个茶叶出口原料基地,面积达30万亩。四川已成为全国的茶叶优势产区和茶叶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集约化的重点示范区。

第二节 宜茶地的选择与规划

茶树一经种植,数十年不会轻易变动,因此,建立新茶园时,应有长远考虑。首先要选好宜茶地,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合理垦殖土地,科学种植茶树,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证茶园建设质量,以达到迅速投产、持续丰产的目的。

一、宜茶地的选择

茶树原产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森林覆盖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同化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和酸性土壤而怕寒冻、干旱和碱性土壤等习性。这些习性传给后代,成为种性。种性经个体发育的世代交替,比较稳定,虽经历代劳动者长期培育,进行人工选择和气候驯化,茶树被迫同化某些可以接受的变化了的环境条件,逐渐产生了新的适应性或变异,但如果外界环境变化过大或过于突然,超过了茶树能接受的范围,它就不能适应,茶树就会生长发育不良或趋于死亡。因此,必须根据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种性要求,选择适宜于茶树生长发育的地方建立茶园,才能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实现高产优质。

宜茶地依面积大小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面积数十亩、数百亩乃至数千亩的大片荒地和森林异地,宜于建立较大规模的茶场;一种是农民房前屋后或自留山林隙地,面积较小,宜于建立精耕细作的小茶园。无论规模大小,均应根据土壤、气候、地势等条件来选定。

(一)土壤条件

茶树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最为敏感,pH值在4.0~6.8的范围内,茶树均能生长,而以pH值4.0~5.5最为适宜,国内高产茶园的pH值都出现在这种酸度范围内(如表5)。

表5 土壤酸度与产量关系

茶树在pH值7.0的中性土中生长差,超过7.0的碱性土不能生长,主要是体内的矿质营养受阻,但pH值在4.0以下生长也不太好,主要是土中代换性钙、镁缺乏。因此,选择宜茶地,首先要测定土壤酸碱度。茶树对土壤pH值的严格要求是由于:遗传赋予后代的种性,上述酸度的土壤中所含钙和铝的活性强度最适于茶树生长和根系吸收,在上述酸度范围内,与茶树根群共生的菌根菌活性较好,茶树根液的酸度在此阀限内最利于离子交换等。

测定土壤酸碱度的办法,可用PH指示剂比色法或石蕊试纸测定土壤溶液的呈色反应,也可用1%盐酸溶液滴在土壤上,如立即有气泡发生,说明正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土壤为碱性土,不起泡则为酸性土。测定时,必须从点采取样土,不同土色、土类,表土、底土分别测定,以免产生误差。如无上述设备,亦可根据地面植被有无酸性土指示植物来辨别。比较常见的指示植物有杜鹃(映山红)、铁芒萁(大蕨萁草)、油茶树、杉树等,凡是生长这些植物的是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有些植物,既能生长于酸性土壤,也能生长于碱性土壤,如柏树、水竹等,不能作为指示植物。

茶树是忌钙植物,如果土壤中含有的石灰质(碳酸钙)超过0.5%,茶树生长发育就有危害。所以石灰质母岩形成的土壤,特别要注意岩层情况,如果属石灰岩风化而成的石灰性紫色土或石灰性冲积土,不宜种茶;但四川雨量较多,石灰的淋溶较剧,成土母质虽为石灰岩,而表土、底土均呈酸性反应的,也可种茶。重庆市南桐区青年乡的茶园就是实例。

选择宜茶地的第二个要求是土壤土层必须深厚。因为茶树是深根性植物,在根系发育中又有层性现象,为了保证多层次根系能够充分伸展发育,土层厚度必须达到80厘米以上,其中活土层至少应有50厘米深,土层浅薄的不宜种茶。如果土层深度达不到要求,可进行深翻改土,加厚土层。另外,土壤结构要求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容重较低,底土保水保肥性较好,一般以砂质壤土为宜。黏土、砂土、地下水位高或低洼积水的地方,茶树生长不良。茶树对土壤质地和物理性能的要求是:孔隙度在50%左右,其中有60%~70%的液相,容重为1.0~1.2克/平方厘米。

宜茶地土壤的第三个要求是,土壤化学性能好,即有机质含量多,肥力高。一般要求有机质不低于1.5%,并富含可给态的氮磷钾元素。这种条件在四川新开荒地中不多见,如果达不到要求,可用重施有机肥和补足速效肥逐步加以改良。各地能够种茶的荒地,一般很难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只能相对地选择比较适宜的土壤,加以改良,使其达到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其中改造较为困难的是土壤酸碱度,由于土壤的缓冲性,改变酸碱度需要很长时间,往往赶不上茶树生育的速度。因此,选择种茶土地时,一定要尽可能选择最佳酸度的土壤,至于其他条件,如深度、物理性、化学性等,均能用人工方法尽快加以改良。

(二)气候条件

茶树适栽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要求在13℃以上,最好在15℃以上。四川大部分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于茶树生长。

茶树新梢伸育和根系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0℃,通过10℃以上的年积温(即茶树年生长周期内达到10℃以上的日温的总和)最低限为3500~4000℃,最适为4000~6000℃。有效积温高,则新梢伸育最大,育芽轮次多,产量亦高。但茶树在气温升高至35℃以上时生长停滞,当连续高温干旱,土壤供水不足时,幼芽萎蔫,新梢弯垂,甚至出现严重灼伤,所以日平均气温过高也不利于茶树生长。茶树的耐寒性较差,一般最低临界低温为-8~-10℃(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如连续低临界线以下,茶树就会冻害。早春发芽而寒潮骤临,会使新芽冻伤。

四川茶区的有效积温一般均在5000℃以上,少数地方达6000℃;亦有少数高山茶区只有4000~5000℃,这些地带,茶树新梢生长量较少。四川超过30℃以上的高温日数和临界低温日数均很少,对茶树影响不大。当然,开辟新茶园宜选择在有效积温较高的地方。

水分对茶树生长发育十分重要,茶树要求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生长期月平均降雨量都在100毫米左右的最好。空气湿度较干燥的地方种茶生长不良,以相对湿度80%左右为好。四川许多茶区雨量分布不平衡,如川东早春干旱,川西夏多暴雨,对茶树生长不利,所以开辟新茶园最注意修建蓄水池,以利干旱灌溉,或用江河埝渠之水提灌,尽可能满足茶树生长期的用水量。

光照对茶树生长影响很大。四川多数茶区的低辐射和散、温射光对茶树生长发育有利。但也有一些地方,夏日光辐射过强。为了调节光量和光质,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可以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树木,密度不要过大;也可茶园间种高秆夏季绿肥,增加茶园隐蔽度。

(三)地势、地形

地势、地形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园水土保持、机械耕作以及交通运输都有一定影响。

在海拔高,气温低,云雾多,湿度大的地方,虽然茶树生长量较小,不利于高产,但由于漫射光好,含氮化合物积累多,新梢持嫩性强,制成绿茶,香气高、滋味好;另一方面,高山环境的茶树碳代谢积累较差,单宁物质含量低,制红茶往往浓强度不足。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日平均气温下降0.5~0.6℃,生长期也随之缩短,发芽轮次减少,单位产量赶不上低海拔茶园。如名山县蒙山茶场,海拔1200米的茶园,一年自然生长只能育成两轮半新梢。同县双河公社,海拔660米的茶园,一年自然生长可育成3轮新梢。蒙山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和,而双河的绿茶香气滋味均不及蒙山,但单产比蒙山高。再从社会条件看,高山茶区,往往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茶叶采制运输都不便利,这是应该考虑的。必须指出的是,茶叶品质的好坏,自然因素固然重要,但可通过人为措施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茶叶的天然品质。因此,从大面积发展和集约经营的角度考虑,今后发展茶园的重点应在浅山、丘陵地带,高山区只在有条件的地方才可适当发展。

所谓“高山出好茶”并不是绝对的,更非山越高茶越好。四川地形多变,海拔差异很大,适宜茶生长的海拔高度有一定的限制。根据四川茶区以往的经验,最高种茶区域不宜超过海拔1500米,超过此限度,茶树年生长期极短,产量很低,经济价值很低。一般来说,茶园的高度应选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南方引进的品种如云南大叶种,宜于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以免受冻。

荒山坡度太大,开垦后,水土易流失,而修筑梯地工量大,土地利用率不高,且易垮塌,所以一般应选择坡度在30°以下的地方开垦茶园,30°以上的地方植树造林。

山坡的坡向,对茶树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向阳山坡,温度高,湿度小,光照强;阴山坡则相反。所以高海拔低气温的地方,应选择阳坡种茶;低海拔高气温的地方,宜选择阴山坡植茶。

为了便于管理、采茶、运输和逐步采用机械耕作,应选择成片集中,坡向较一致,并考虑邻水源和公路的地方建立茶园。

二、茶园规划设计

(一)整体规划

在开垦之前,对所选择的基地进行整体规划时,如果是山地,首先要考虑到植茶地块的坡度宜超过25°,可以规划为防护林或用于建设蓄水池、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池等用途,而且山顶上应该留有一定的林地。植茶地块以每块3~7公顷为宜。面积太小,容易造成道路分布过密,导致土地利用率低,而且行道树之间距离太近,遮阴率偏高,不利于茶树生长,同时也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但面积过大,也不利于茶叶生产资料和茶树鲜叶的运输。规划的植茶地块,以正方形或矩形为好,长、宽度要适合茶行的安排。植茶地块划分后,接着合理布局道路网络和排灌网络。每块茶地之间布置支道,以便茶园耕作机械和采茶机械等进出。若干块茶地之间应该设置干道与通向茶叶加工厂和办公所在地的主道相连,用于生产资料和鲜叶运输。在考虑道路网络的同时,还要把行道树、排灌系统的用地留出。

(二)土地规划

山地地形复杂的,应根据山势高矮、坡度大小、土壤条件的差异,合理规划利用。凡坡度在30°以内的,土层深厚,土壤酸性,比较成片集中的地方,可建立连片式的长条形茶园;坡度陡的山顶、山脊可划为间隙林带,沟边、路旁密植行道林。茶场土地面积很大的,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应根据地形、地势划分片段,种植不同品种的茶树,以调节采摘期和改善品质。从建园起就要分地块制订茶园技术管理方案。地形适中、地势较平坦的地方,修建制茶厂房仓库和居住房舍。居住点附近地块,可种植蔬菜、饲料草,修建牲畜圈栏。修建房屋要节约利用土地。

(三)道路网

大片茶园的道路分为干道、支道和步道,互相连接,组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生产区、制茶厂和场外公路相通的主道,要求能通行汽车和拖拉机。公路路面应符合乡村六级公路标准,坡降不能太大,以保障运输安全。支道是茶园区、片的分界线,其宽度应能通行小马力手扶式拖拉机和耕耘机、采摘机,路面要求平坦。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联系道,宽40~60厘米。实行机耕的茶园要预留车辆回头道和田间通道。一般规模不大的茶园可以只设道、步道,不设干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地势起伏不平的,可沿分水岭修筑干道。山势较陡的,可在山腰偏下部修筑干道,路面应中间略高,两边有排水沟,水沟经过山谷处修涵洞,以免山洪冲刷路面。坡度大的茶园支道,步道应修成“之”字形,迂回而上,以减少水土冲刷。为了少占土地,可以路沟结合,以排水沟的堤坎作为道路。

茶园垦殖之前应先划定支道、步道的位置,然后边开垦土地,边筑路基。如果修好梯地再筑路,容易打乱茶行,毁坏茶地;如果先修路后筑梯地,则损毁路面,所以宜同时进行。

(四)排蓄水系统

掌握排蓄兼顾扩散工艺原则,建立一套由隔离沟、纵沟、横沟、沉沙凼(亦称鱼鳞坑)、蓄水池组成扩散工艺排水蓄水系统,既可防止丽水径流冲刷茶园,又可蓄水抗旱和解决施肥、喷药用水,变水害为水利。

隔离沟 又称横山埝。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或森林交界处,其作用是隔绝山坡上雨水径流,使之不能侵入茶园,冲刷土壤。隔离沟深厚度为100厘米×66厘米,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山沟相连,或开人造堰渠,使水流排入蓄水埝塘,以免山洪冲毁农田和茶园。

纵沟顺坡向设置,用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应尽量利用原来的山溪沟加以改建或修补。纵沟可沿茶园步道两侧设置,要求迂回曲折,避免直上直下。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开成梯级纵沟,以减缓水势,防止径流冲毁茶园梯坎和道路。纵沟大小视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能排水畅通为准。沟壁可蓄留草皮,或植蓄根性植物,以防水沟垮陷。纵沟应连接水池或埝塘,以便蓄水。

横沟 又叫背沟,在茶地内与茶行平行设置,与纵沟相通,其作用是少量蓄留梯地上的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的水入纵沟。坡地茶园每隔10行左右开一条横沟,梯式茶园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沟深20厘米,宽33厘米。在较长横沟内每隔2~3米筑一小埂或挖一小坑,以便蓄留部分雨水,使之渗入茶园,供茶树吸收利用,并可减少水土流失。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刷。

沉沙凼 纵沟内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个沉沙凼,深宽各为50厘米,长60~70厘米,其作用是走水沉沙,并可减缓流速。如果当地坡陡、土松,则应每隔2~3米挖一个沉沙凼。在横沟和纵沟交接处,以及梯级纵沟的流水降落处,都要挖沉沙凼。道路两旁纵沟中的沉沙凼宜交错设置,以免影响路基。大雨后,要经常挖出沉沙凼中的泥沙,挑回茶园培土。

蓄水池 茶园施肥、灌溉、除虫都要用水,一般每5~10亩茶园应建一个蓄水池。水池与排水沟相连,进水口设滤网和沉沙凼,以免泥沙淤积于池内。也可在水池附近修一个粪池,便于取水泡沤青肥。池壁要用黏土、石灰修砌,并经常检查修补,以防渗漏。规模较大的茶场,可修建一些山弯水库,蓄水用于生产和生活。水库应建于茶园上方,以利自流灌溉。

排蓄水系统要作整体规划,使各部分互相协调,联系贯通,能蓄、能排、能灌溉。有条件的还可修建地下管道,做灌溉或滴灌之用。

(五)防护林

茶园种植防护林可以保持水土,改善茶区气候,冬季减轻严寒和大风的侵袭,夏季增加空气温度,减少茶地水分的蒸发,以利于茶树生长。

防护林一般种在茶园周围的路旁、沟边、山顶以及垭口迎风的地方。防护林的树种最好是高干树和矮干树相搭配,选择生长较快,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木。四川省宜选用杉树、桉树、油茶、油桐、乌桕、女贞、香樟、棕榈等树种。

川东南夏季日照较强烈,常有伏旱发生,最好在茶园梯坎和人行道上适当种植一些高干遮荫树,但不宜过密,更不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于地面3米以上,以免过多荫蔽,妨碍茶树生长。

三、茶园垦殖

(一)开垦季节的选择

由于园地开垦时破坏了地面原有的植被和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开垦工作应该避开雨季,选择秋冬季开垦,这样可以缓和开垦工作与农作物争劳动力的矛盾。

(二)地面清理

地面清理是将地面原来生长的杂草、树木、乱石和坟堆等加以清除,以利于开垦工作进行。

首先,按照规划要求,将道路两旁可以用于行道树的树木做好标记,留出不砍,直接作为行道树使用。这样,既可减少砍伐树木,保护生态,又可减少种植行道树所需要的树苗和培育工作,节省开支。此外,规划中作为防护林带的地段,要保留全部植被,其他树木和杂草可以全部刈除。操作时,先刈除植株高大、可以作为建筑板材利用的乔木,然后刈除矮小的树木和灌木。刈除后,杂草可以作为堆肥或烧焦泥灰的材料,充作茶园肥料,如果杂草数量不多,可以在开垦时将其翻入土层深处,用以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肥力。

其次,刈除植被后,还必须将园地内部的石块和坟堆等清除干净。石块可以作为道路、水池、水沟等的建材;迁移和清理坟堆时,应该尽可能把坟堆的砖块、石灰等彻底清除出园,清理的深度应该达到离地面1米以下。如果经检验,坟堆附近的土壤pH值大于6.5,应该适量施用硫黄粉,降低土壤pH值,以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另外,如果发现园地内有白蚁,必须采取相应的灭蚁措施,以免茶树受到白蚁危害。

(三)测量等高线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称为等高线。测量等高线的工具有经纬仪、罗盘仪、平板仪等。我省茶区群众常用的简易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等高线测量器”,用以测定坡度和等高线。可用一块木板或纸板,做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33厘米,在底边的中心挖一个小孔,小孔内拴一根绳,垂直通过对角,下端悬一小锤体。三角板的两边,用量角器划出刻度,再在底边两端等距离开2个小孔,穿上两根线,将此二线系于一根长18~20厘米的绳上,使三角悬于绳的中腰部。再将绳系于两根同等长度的竹竿上即成。另一种简易工具是等腰直角两脚规。用两根2米长的木条,把一端连接成直角,再用一块横木板固定于两木条之间,然后在直角的顶端系一长绳,悬一锤体,使之通过横木的中心点,然后用量角器刻出度数即可。

测定坡度时,先将等高器一端的一根竹竿竖立在坡地上方,另一竿竖立在坡地下方,拉直绳子,看三角板两腰上的度数,即为这一地段的坡度。测量等高线时,一般从山坡上方开始测量。将坡度比较复杂的一段作为始测段,选定一点将等高器一竿固定于始测点,另一竿立于另一方向,上下移动,直到垂线对准三角板中心“0°”时,表示两点在同一高度上,插上木桩作为标记,然后用两脚规测定两点间各小段的等高点,插上小木桩,以便在起伏地形测量时能基本上在一条等高点上连接成线,随后再用等高器移动找出更长的延伸等高线,如此反复测量,即可划出第一条等高线。这两种工具结合使用可使划出的等高线比较准确,工效亦快。

第一条等高线称为基线,缓坡地等高种植的茶园,可以基线为准等距离地按一定的种植行距划出其他各条等高线。但在测量梯式茶园等高线时,必须以所要求的梯面宽度,加上梯壁的倾斜度投影的宽度,作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如此,修筑的梯面才能达到预期宽度。具体方法是:如要求梯面宽度为2米,则可用一根2米长的竹竿,一端放在基线上,使呈水平状,另一端吊一锤体,垂线投指的点即为第二条等高线的始测点,然后按第一条线的测法定了第二线。坡度越大,梯壁所占土地越宽,投影所指越远,二线间的实际距离超出2米就更多。这样,才能确保坡度最陡的地方开出的梯地也符合2米的宽度。

同一梯面有的地段坡度大,梯面只有2米,有的地方坡度小,梯面宽于2米,这是复杂地形的必然现象。可以在较宽处加种一小行茶树,以节约利用土地。

大片荒地地形常不规则,测量时应先纵观地貌,然后确定始测点,分区段测量等高线。最好边测线,边筑梯,以便宽窄相差过大时,随时调整。

(四)修筑梯地

山地茶园开垦时,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凡是坡度在10°以内的,可以不修梯地,但必须实行等高条植,每隔10行左右可修一台小梯地,以使地面趋于平坦。坡度在10°以上的坡地,必须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梯地,建立梯式茶园,以免水土冲刷,影响茶园建设。

修筑梯地的材料用石块、草皮,或黏土块均可。用石块或条石砌坎,整洁牢固持久,但投资大,费工多;用泥土夯砌梯坎,暴雨时难免崩塌。四川省许多地方用草皮砖砌坎,投资小,花工少,只要砌得好,也较牢固。有连根性杂草植被的地方,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修筑梯地时,先用锄头沿等高线挖好梯坎基脚,要求挖平并有一定宽度,然后用片石、块石混合草皮砖一层层垒砌,草皮要翻在下面,土在上,草在下,草皮砖大小约30厘米×25厘米×15厘米。上下层的草皮砖或石块要交错堆积成“品”字形,坚实而不露缝。一面砌坎,一面将坡地上方的泥土翻切下来填平梯面。附近的小三石块,可填在梯坎基脚内侧,以巩固梯坎。草皮砖砌坎时必须有一定的坡度,倾斜成坎,不能过陡。

肥沃的表土,应尽可能保留在梯面或符号分析沟内,因此,修筑梯地时最好从下而上,先将下一台梯面修平,然后将上一梯的表土翻下来填入种植沟内或平铺于梯面,如此,梯面层层向上修筑,表土层层向下翻移,就可使大部分表皮不致翻入下层。有的地方,如果必须从上而下施工的,可先将表土翻堆在一边,待梯面修好,随即深翻种植行约50厘米,再将表土填在播种沟内,这种方法,群众叫做“表土回沟”,这样对茶苗生长是有利的。

各层梯地修好后,再将规划好的排蓄水系统和道路联结起来。

修筑梯地,应注意几项质量要求:

(1)梯面要求尽可能达到等高、基本等宽,但在地形、坡度极不一致的情况下,做到等高就很难做到等宽,所以要求以等高为主,适当照顾等宽,依山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2)梯面宽度,如种植1行茶树,应达到170厘米,(因为除支内壁沟和边坎,实际上只有130厘米左右),如种植两行应加倍。

(3)为使梯坎牢固,除保持梯壁60°~70°的倾斜外,还应在梯坎上种植一些宿根植物,如血皮菜、紫穗槐、金针菜等。梯坎上的杂草只能用刀割,不能用锄铲。

(4)必须同时修好茶园道路和排蓄水系统,做到梯梯接路,沟凼相通。

(五)园地开垦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条件,开垦时无论坡地状况和土壤性质如何,必须实施深翻,以促进土壤风化,改善底层土壤结构,提高其通气透水性能,加速土壤熟化。无论是大片荒地建茶园或户办小茶园,均应搞好此项基础工作。园地开垦一般分初垦和复垦,梯式茶园初垦在修梯后随即进行,要求全面垦翻50厘米以上,并将土内的石块、竹根、草根、树根全部清除。初垦翻起的大块土饼不必打碎,让其任意风化。梯式茶园初垦时尤其注意梯面内侧挖土的深度,因为筑梯时从内侧挖土填于外侧,所以内侧土层薄,生土多,尤宜深耕以使底土熟化。复垦时,要求将土块打碎,避免下层土壤形成空洞而影响茶树吸收水分,导致茶树生长不良。复垦深度25~30厘米,但要进一步清除前期未能除去的草根和树根。

在播种茶籽或种植茶苗前,要将种植行(宽50厘米以上)进行一次复垦,要求深度80厘米,同时尽量多施有机肥料,俟土块和肥料自然风化腐熟后,打碎土块,耙平地面。

新垦土地,常缺乏有机质,最好先种一季绿肥等短期作物,以加速土壤熟化,培养地力。如果开垦后立即播种,则宜于种植前施用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施肥层与种苗之间用土隔开),并在空行播种绿肥。

开垦深度依土壤性质和开垦工具而有所不同。土壤质地疏松、深厚的地段,人工用锄头翻锄时,开垦深度40厘米左右;土层较浅而土壤地结实的地段,用挖掘机挖掘时,开垦深度应该达到50厘米或更深。

计划留出作为干道和支道的部分,可以不必开垦。一方面,可以减少开垦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让这部分土壤保持比较结实,避免挖掘后土壤疏松引起道路塌陷,有利于今后道路建设。

在原来种植其他作物的耕地改为茶园时,可以在翻垦时平整并开种植沟,用于种植茶园。坡度大于25°的地段一般采取单行种茶的技术措施,所以开垦成小梯田或植茶时采用沿坡等高布置茶行。

第三节 茶苗栽种

一、良种苗木的标准及选择

茶树一经种植,多年不变,所以选用优良品种十分重要。四川省以前发展的茶园,良种不多,今后在新建茶园时,应尽可能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茶类布局的无性系良种苗木;较大规模的茶场,应考虑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的比例,以调节采摘洪峰,并便于拼和成茶,提升品质。

茶苗质量,首先取决于茶苗生长是否健壮,还与起苗作业有关。茶苗的大小在起苗时已经无法改变,但起苗作业时带土多少则是可以控制的。在苗圃中,茶苗根系与土壤形成紧密接触,如果起苗不带土,会造成吸收根断裂脱落,影响茶苗生长。为了达到起苗带土、少伤根系的目的,起苗时间最好在雨后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这时土壤湿润,阳光较弱,可以减少茶苗的流水损失,保持茶苗的鲜活度,有利于移栽成活。如果移栽时是无雨天气,应该在起苗前一天进行灌水,使土壤湿润。起苗时,如果发现有严重病虫害、品种变异不纯的劣苗,应及时弃去,避免与正常茶苗一起被移栽到新茶园中。如果茶苗需要经过长途运输,这时候很难做到大量带土,起苗时要注意尽量少伤根,并用黄泥浆蘸根,再用湿草包捆。运输过程要防止苗木堆积过厚,否则容易发热造成落叶伤苗,影响成活。苗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必须及时栽种定植,否则就要在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进行假植保苗。

茶树品种的选择,一定要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和适制茶类。种植前必须按GB11767—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多抗性的品种。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四川省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应选择发芽早、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特早213、名山131和311、天府茶11号和28号、龙井43等。

不同品种搭配可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促进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不同品种要合理搭配,一般特早生品种应占50%以上,早生和中生品种占40%,晚生品种占10%左右。

二、种植规格和茶行布置

(一)种植规格

(1)单行条植法:行距150厘米,株(丛)距33厘米,每穴栽3株,每亩需茶苗量4000株左右。

(2)双行双株错窝条栽: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3~40厘米,株距20~33厘米,每穴栽2株,每亩栽6000~8000株。

(二)茶行布置

进行茶行布置时,首先要确定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茶树对光能的利用率,加速茶树封行成园,提早进入投产期。研究证明,双行双株错窝条栽可以实现“第一年种植,第二年开采,第三年达到高产”的目标。双条植茶园可以在种植后的第三年开始采收茶叶,比单条植的常规茶园提早一年开采,这是目前新开垦茶园采用最多的一种种植规格。为了使茶树在茶园中形成更为均匀的空间分布,双条植茶园的排列方式,应该使两小行的茶丛间形成“品”字交错排列。

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确定以后,接着要确定茶行在园地中的具体布置方式。茶行的布置,既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又要考虑适合机械化作业;既要便于经常性的田间作业,又要能使茶树充分利用土地的营养面积,以利于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获得常年高产优质。通常情况下,坡地茶园的茶行应按等高线排列,有利于减少幼龄期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布置时,一般以横向排列的道路作为布置茶行的基线。茶行的长度按规划中的地块而定,原则上每块茶园应整行排列,中间不断行。

三、开沟施肥

肥料是茶树赖以生存的营养来源。茶树成活以后,生长的好坏受到土壤肥料的影响,但园地一旦确定,土壤肥力的基础也随之确定,肥力的改进主要取决于施肥水平的高低。施肥水平高,土壤肥力提高也快。所以,基肥对新建茶园茶树的生长,尤其是幼龄茶树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基肥之前,应该先开好种植沟,把基肥施于沟底,上面再覆上一层土,然后种植茶树。种植沟沿茶行布置的位置挖掘,沟深40~50厘米,宽50厘米,然后将基肥施于沟底,再覆土10厘米左右,避免种植茶苗时茶树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造成根系腐烂而影响茶苗成活率。基肥的种类依当地的肥料来源而定,原则上以有机肥为主,如果施用厩肥或堆肥等农家肥,每667平方米茶园用量3000千克以上;如果使用饼肥,数量250~300千克/667平方米,并与25~30千克的磷肥(如煅烧磷酸盐等)拌和后施入。

四、种植方法

(一)茶籽直播

茶籽冬播或春播均可。如种子质量较差,应进行选择。春播茶籽应进行冬季贮藏,到了早春,用水选法淘汰浮于水面的干瘪籽和轻飘籽,并浸种4天以上,每天换水,最好选沉下的先播种。为使茶籽顺利发芽出土,生长健壮,在播种过程中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第一,在深耕基础上施足底肥,可使茶苗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为高产奠定基础。茶园土地经深挖细掘后,划好播种行(梯式茶园播种行略偏向于内侧),然后沿播种行开播种沟,深宽各为40厘米左右,将底肥填入沟内,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底肥施下后,填入细土,使土和肥充分拌匀,再盖细土。

第二,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密度。密度不同则投产速度和投产后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树冠基础也不同。由于地势、海拔、气候各异,应选用当地最适宜的密度,就一般而言,高山宜密,浅丘宜稀,温低宜密,温高宜稀;中小叶种宜密,大叶种宜稀。

在计划播种量时,应扣除不能发芽种子的比例,如发芽率只有85%,则播种量应增加15%。

第三,播种深度和盖土厚度要适当。播种深浅对茶籽发芽率、出苗期和幼苗生长好坏关系较大。播种过深,盖土过厚,茶苗出土迟,顶土力弱的茶籽甚至不能出苗。反之,播种过浅,盖土过薄,经过雨水冲刷,茶籽易裸露于地面,降低发芽率。播种时应挖浅窝,窝大底平,铺好细土,播种后再盖细土,一般盖土3.3~4.95厘米,冬播时略厚一些,但也不要超过8.25厘米;黏土可盖薄一些。

第四,播种后能否全苗、壮苗,关键在于保苗工作。如冬播要过5~6个月,春播也要1~2个月才能出苗,应注意防止人畜践踏、雨水冲刷和兽害,播种后应在4月间仔细检查播种行,如果播种行土壤板结,可用竹签轻轻松土;茶籽裸露的要盖上细土;被野兽吃掉的,要补种。

幼苗抗逆性弱,出土后正值高温季节,幼茎、叶表皮细胞角质层尚未形成,极易过度蒸腾失水,或受烈日曝晒而萎蔫,甚至死亡。因此应注意防旱、保苗,主要办法有:

第一,浅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面蒸发,并铲除杂草和提高土壤透性,以利茶苗根系发育。锄草要在干旱之前进行,锄早,锄小,锄净。如锄得过迟,茶苗骤然曝晒于烈日之下,容易枯死,造成缺株断行。最好在雨后初晴时进行锄草。茶苗过小时要用手轻轻拔除杂草,不可用锄头。

第二,就地采取蕨箕草或松杉枝叶插在茶苗旁边,减少日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另外,可在行间适当种植豆科绿肥,既可增养地力,又能遮荫。

第三,在茶苗行间铺盖山草或藁杆,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避名杂草丛生。夏季还可降低地温,冬季可保苗过冬,杂草腐烂后可作肥料。铺草离茶苗16.5厘米左右,厚6.6~9.9厘米,草腐烂后翻埋入土。

第四,干旱严重时,应浇水抗旱保苗。可使用少量化肥或低浓度畜肥混入水中,既供水又施肥。有喷灌条件的地区,在干旱高温季节,可采用喷灌供水。

第五,匀苗补苗。茶苗长到一年后,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拔除同窝过多的苗并补植缺株,使茶行中的茶苗分布均匀。间苗时应注意淘汰细弱苗、病虫苗,并从预备圃中选取优良壮苗作补植用,使整个茶园的茶苗生长整齐一致。

(二)茶苗移栽

影响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移栽的季节,二是茶苗质量,三是移栽技术。

茶苗移栽的适宜季节,最好是茶树地上部生长休止,地下部根生长相对旺盛的时期进行。这样有利于根系迅速恢复,提高移栽成活率。秋冬季节是茶树地上部生长相对休止,地下部生长相对活跃的时期,是移栽茶苗的适宜季节。但不同地区的最适宜移栽季节也有所差异。冬季气温较温暖,茶树不会出现冻害的地区,最好在秋末冬初的10月底至11月初移栽种植。定植以后,在冬季,茶苗根系有足够的时间得以恢复,待春季来临,茶苗即可进入正常的生长期。由于次年的生长期较长,年末时,茶苗已经形成较健壮的幼龄茶树。但冬季气温低的北部茶区、高山茶区,如果在秋冬季移栽,茶苗容易在冬季受到冻害,轻则生长延缓,重则成活率降低。这些地区必须在冬末初春的2月底至3月初移栽,虽然当年的生长量不如前一年秋冬季移栽的茶苗的生长量,但成活率容易得到保障。

栽植茶苗时,在施好基肥并覆土的种植沟放置茶苗,使根系能自由伸展,深度以每株茶苗的根颈部与地面持平或略低于地面为宜。过深则引起茶苗的颈上方生长不定根,不利于下部根系生长;过浅又会导致根颈外露,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而且容易被太阳晒干而影响成活率。栽植时,先按要求的每丛株数将茶苗放入窝内,每株苗之间应有一定间距,一手轻提茶苗,一手填入细土,边填边压紧,使根系伸展并与土壤结合。填土后,浇灌定根水,待水渗入土中,再盖上一层细土。移栽的深度应适当,栽到根颈处即可,不可过深、过浅。最好于浇水后在茶园铺一层干草、稻草或秸秆等,提高保水效果。

一年生茶苗移栽时较方便。二年生茶苗移栽前可先剪去地上部过高部分,以减少移栽后过多枝叶蒸腾水分,待剪口愈合后移栽。移栽时应保护根系,尽可能带土移栽,如主根太长,可剪去一部分。起苗后要及时栽植,不能放置太久,来不及移栽的茶苗,应进行假植。

移栽后的苗期根据天气情况每隔3~10天浇水一次。夏季,特别是7~8月份的高温天气,更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茶苗成活后,应及时施肥,以经过熟化的稀薄人粪尿为好,最好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浇施一次。茶苗种植后的第一个秋季(9~10月份)就要开始施基肥,施肥沟距茶树20厘米,深度20厘米以上,亩施茶树专用肥25~30千克。杂草容易与茶树争水、争肥、争光,影响茶苗的正常生长。因此,要做好除草工作。出现缺丛断行要及时补缺。

第四节 茶园管理

一、幼龄茶园的管理

幼龄茶园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基础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茶树的产量和茶园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龄茶园的管理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一)茶园覆草

目前,我国大多数茶园还不具备完善的灌溉条件,铺草对提高茶园的抗旱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措施。茶园铺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抑制杂草生长;二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保水;三是铺草可以减少土壤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四是草腐烂以后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图16 茶园覆草

(1)草的来源。茶园用的草,应该就地取材,如稻草、麦秆、茶园周围或梯坎上刈割的杂草。但要注意的是,刈割的杂草最好先晒干后铺入茶园,而且不应该夹杂有含刺或坚硬枝干的杂草和树枝,以免影响今后的田间作业。

(2)铺草的数量。铺草效果的好坏,与铺草数量有直接关系,铺草数量过少,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合理的铺草数量应该是铺草后土面不外露,厚度约10厘米;按重量计算,大概每667平方米需要铺草2000千克为宜。如果草的来源数量一时不能满足茶园的全面铺草,应该选择最迫切需要铺草的茶园,如高山坡陡的茶园、土壤比较瘠薄的茶园和容易出现干旱的茶园。不宜采取减少单位面积铺草量进行全面铺草,以免影响效果。

(3)铺草时间。幼龄茶园应该在移栽后进行铺草,因为秋季移栽的茶园有利于冬季保温增湿;春季移栽的茶园,由于春季即是茶园杂草生长的旺季之一,也是干旱的主要季节,这时铺草对于抑制杂草生长和预防干旱都有良好效果。

(4)铺草的方法。平地茶园和梯级茶园,可以随意铺散,厚度均匀即可;坡地茶园应该顺着坡向自上而下,将草横铺,为了减少雨季地面水对铺草的冲刷,可以在铺草后用土块稍加压盖。铺草以后,每年进行秋冬深耕时,将草深埋土中,加速其降解,释放营养成分并改良土壤结构。

(二)茶园耕作

幼龄茶园行间空隙大,不仅易生杂草,土壤水分蒸发量也大,加之幼苗抗逆性弱,易受草害、旱害。所以每年要进行多次除草松土。5~6月茶苗出土前后,可用小手锄或竹签在播种行仔细松土,助苗出土,并用手轻轻拔除嫩草。7~8月茶苗出土后,可在行间浅锄6~8厘米深度,并仔细拔除茶行里的杂草,不能用锄铲草,以免损伤根系,更要防止铲断植株。9~10月杂草结籽前,再锄草松土1~2次。如遇天旱,还要增加松土次数。第二年以后,为了诱导茶苗根系向四周土壤深层发展,应当逐年增加耕锄深度,行间可锄到15厘米深度,但茶苗附近只能浅锄3~6厘米深,尽量避免损伤根系。第三年,行间耕锄仍维持15厘米左右。锄草松土宜在雨后初晴、土不黏锄时进行,以利保蓄水分,并便于拔除杂草。

幼龄茶园,深耕时间不受限制,但以地上部休眠时进行为宜。幼龄茶园深耕的深度,在离茶苗较远的地方可深耕30厘米或略深一些。管理较好的茶园,三年以后,根系分布已较宽较密,深耕部位应离开茶树根颈20厘米以上。五年以后,应离开根颈30厘米以上,一般可每年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根颈附近则应浅锄3~5厘米深。

如果在种植前未进行深翻改土的,应抓紧在苗期1~2年内进行翻耕,深度50厘米,并施入有机蒿肥。如种植前深耕过的,以后每年一次深耕,深度可以逐次浅一些。

(三)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1.定型修剪的原理

自然生长的茶树幼苗,主干明显,分枝较短,第三年以后才有比较粗壮的分枝出现,其生长形态是以主轴生长为主的递增,是一种单轴分枝形式,只有少数枝条是复式递增。(见表6)

表6 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级数和树高、树幅

五年以后,主枝逐渐被侧枝取代,形成合轴分枝状态,枝型由伞状向圆锥状过渡,但其树型仍然高耸,幅度狭窄,分枝稀疏,育芽较少,因而鲜叶产量较低。以后生殖生长越来越旺,茶树经济寿命不长。这种自然生长的树型是不可能达到高产优质的。

茶树原产于亚热带森林,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茶树为了向森林空隙夺取阳光空气,所以伸出的分枝是细长的,无规则的;随着年龄增长,分枝级数不断增加,根系远距离运送水分、养料发生困难,加之顶芽受到病虫害或其他损伤,便从下部枝条萌发新枝,这种综合因素世代相传,形成了茶树的分枝习性。这种分枝习性为我们使用修剪措施塑造理想的树冠提供了可能,这就是茶树修剪的生物学原理。

2.定型修剪的生理作用

定型修剪的生理作用是调节顶端生长优势。顶端生长优势的形成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激素观点,另一种是营养观点。激素观点认为:茶树的顶芽与侧芽由于发育早晚和所处位置的不同,在生长上有互相制约的关系,当顶芽生长时,侧芽即处于受抑制的状态,呈现明显的顶端生长优势,这是由于植物体内有一种数量甚微而功能巨大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顶端形成,以极度性运输方式向下输送到各个侧芽。这种生长素是吲哚乙酸的衍生物,生长素在低浓度情况下刺激生长。生长素下输后,侧芽积累浓度大于顶芽,加之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强,所以侧芽受压抑而生长缓慢,顶芽受刺激而生长旺盛。试验证明,用生长素的对抗物如2、3、5一三碘、苯甲酸或整形素加到植物顶芽上,生长素的极度性运输被破坏,顶端优势随之消失。近几年,发现一种细胞分裂素(六苄腺嘌呤)也可以解除顶端优势,这种物质的结构式是: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上输到地上产生长点顶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维管束的发育,促进顶芽发育。当剪除顶芽后,腋芽成为植物新的顶端,顶端生长素的浓度因下输而降低,细胞分裂素继续上输顶端而浓度增加,于是腋芽出现了顶端生长优势。

形成茶树顶端优势的另一种解释是,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间接的,而主要是营养物质优先向顶芽运输,顶芽在一定程度上夺取了侧芽的养料,造成侧芽营养不足,生育缓慢。顶端优势也是森林覆盖植物的遗传习性,所以野生型乔木茶树的顶端优势较强,灌木茶树为栽培型,其顶端优势较弱。

茶树顶端优势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一个水平枝梢,向上的芽比向下的芽生长势强;下垂枝梢,基部的芽比上部的芽生长势强。如果将直立枝梢弯下来,其顶芽生长势即由强转弱,较高处的芽生长势加强,所以有人称顶端优势为“极性生长”,而用弯枝法代替定型修剪以扩大树冠。

3.定型修剪的生理效应

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后,打破了主枝的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了新枝的萌发生长,从而获得下述几项生理效应:

(1)扩展树幅,增大叶面积,主枝增粗。实验证明,二年生不修剪的茶树,主枝粗0.66~0.68厘米,修剪后增加0.71厘米;高度、幅度由79.1厘米×72.0厘米,改变为72.1厘米×84.3厘米;叶面积由7474.5平方厘米上升为10278.8厘米。

(2)长枝数增加,地下部干物重增大。二年生不修剪的茶树,枝长18.8厘米,修剪后增加26.8厘米,地下部干物重由183.68克上升为252.02克。

(3)定型修剪后,初期根系生长量下降,以后逐渐恢复,根重增加。以三年生不修剪的茶树与修剪的相比,前者的主根长为62.3厘米,后者为54.9厘米;前者的根幅为79.1厘米,后者为72.1厘米。但前者的根重为174.13克/株,后者为231.44克/株,其中吸收根前者为14.91克/株,后者为21.09克/株,说明修剪后的茶树根重大大超过未剪的。

4.定型修剪的方法

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和枝条粗度,对以后分枝强弱、多少关系很大,一般要求在苗高33厘米以上,剪位枝粗0.3~0.4厘米时进行。剪位较高的分枝多,但由于养分分散,形成分枝较为细弱;剪位较低的,养分集中,形成分枝较为粗壮。但也有一定限度,如剪位过低,则分枝太少,抑制了茶苗向上生长。一般对灌木型茶树采用离地面13~20厘米处修剪为宜。(如图17所示)。第一次修剪宜精细进行,要用整枝剪逐枝进行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位应离下位叶较近,不要留桩太长。剪口向内侧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芽位。剪口要光滑,不能破损,以免雨水浸渍,常用修剪工具如图18所示。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次剪后一年进行,修剪高度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3~16.5厘米(即离地高30~37厘米),这次修剪可用篱剪实施平剪,然后再用修枝剪修整,剪去过长的桩头和不应保留的枝条,促进分枝向外侧发展。(如图19-图20所示)。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剪后一年进行,如果茶苗生长旺盛,也可提前在地上部休止期进行修剪。这次剪位在第二次修剪剪口上提高6.6~10厘米(即离地40~50厘米),用篱剪剪平即可。

图17 茶园定型修剪1

图18 茶园定型修剪2

图19 茶园定型修剪3

图20 茶园定型修剪4

三次定型修剪都是为了培养茶树的层次骨架枝,每次修剪后发出的新梢,都是将来的骨干枝条,所以未完成三剪以前要严禁采摘。

乔木型茶树的定型修剪,如用一般的三次定型剪法,应特别注意抑制其顶枝,有意识的扶持侧枝,诱育成分枝骨架较为平衡的冠面。

如种植大叶种,可运用精细的分段修剪法。四川种植云南大叶种的地区甚广,过去对这个品种的特性了解不够,采用一般的定型剪法,形成的树冠不够理想。今后应该尽可能采用分段修剪的方法。

分段修剪法是:第一次定型修剪仍在苗高30厘米左右、枝粗0.4厘米以上时,从离地面12~18厘米处剪去。第一次剪后,长到枝长20厘米以上,茎粗0.4厘米以上、有2~3个分枝时,开始实行分段修剪,每隔20~40天剪一次,一年内剪5~7次(实际上同一枝条可达2~3剪次)。

分段剪的枝条对象,必须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①茎粗4~5米,长度20厘米以上;②具有7~8片叶片;③枝条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每次只剪符合条件的枝条数1/3~1/2修剪枝留桩长度从分枝叉口延长8~12厘米,中心枝要强剪,只留8~10厘米,旁侧枝要轻剪留10~12厘米,压主扶侧,剪强养弱。如此进行两年,每株茶树已有枝条数40~60枝,离地高度达60厘米左右,这时再剪一次,剪平冠面。此后只剪顶端优势特强的枝条,并做到早剪、嫩剪、低剪;对个别突出枝条(霸王枝)要压低段位深剪;同时结合留叶采摘,清理无效枝,养成平衡、较密的蓬面生产枝层。

分段修剪的优点是:①克服云南大叶种顶端优势特强的性状,塑造分枝较均衡的骨架;②塑造成低位树冠;③相比一年一度的修剪方式,增加了同等高度的分枝级数,形成上层生产枝较为密集。

5.修剪的时期、高度和应注意的问题

(1)定型修剪的留桩高度应依据以下原则确定:①乔木型品种,侧重于抑制顶端生长,增加生产枝数量,所以剪位宜矮,剪次宜多;灌木型品种,一般发芽较密,侧重于培育壮枝,所以剪位宜略高。②温暖地区生长量大,如水肥充足,生长势旺,剪位宜矮;水肥不足、生长势弱的,剪位宜略高。寒冷地区生长量较小,但培育较矮树冠,有利于越冬,所以剪位也要矮一些。③按所要求的成型茶树树冠高度决定剪位高低,如要求成型后树高80厘米,则剪位宜矮;要求树高100厘米,剪位可略高。

(2)定型修剪的开剪时期应根据茶苗枝条粗壮度而定,不能只看茶苗高度。只有达到一定的粗度时下剪,才能保证骨架枝的质量,否则,分枝数量虽多,但很细弱,不能形成健壮的骨架枝。所以中小叶种开剪时的枝条粗度不低于0.3厘米,大叶种的枝粗不低于0.4厘米,而且要在枝条已经木质化时才开剪。如果苗高已达33厘米以上而枝粗尚未达到标准,则应加强肥水管理,推迟剪期,待枝粗达到标准后再剪。

(3)定型修剪不能以采代剪。采摘和修剪从表面上看都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生长,但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因为采摘是摘除幼嫩新梢,而修剪是剪除部分木质枝条。修剪剪位较深,从剪口以下木质枝发生的新枝比较粗壮,能形成壮实的骨架,分枝等级混乱,不能形成有层次的壮实骨架和理想的树冠,势必影响将来的产量。

6.定型修剪的培养

定剪三次后,树高可达50厘米左右,此时尚属幼龄,在两年内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每次采茶留真叶1~2片。这样,可使分枝密度适中,分枝强壮。待冠面生产枝逐渐形成后,再正式投产。

(四)幼年期各年度茶园管理

1.移栽后第一年或当年的田间管理

(1)铺草。秋冬季移栽的茶园,为种植后第一年,春季移栽的茶园则为种植当年。本年度茶苗根系没有充分恢复和生长发育,主要管理任务是保证移栽茶苗的根系恢复并成活。这时茶苗还幼小,茶行间土壤疏松而且裸露,为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雨季土壤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最好的方法是在茶行间铺草。

(2)施肥。适时施肥,促进成活茶苗迅速成长。秋冬季移栽的茶园在第二年5月份和7月份进行施肥;初春移栽的茶园在当年7~8月份,各施稀薄人粪尿溶液1次,肥料用量掌握在每667平方米约500升左右;对于定向培植有机茶的茶园和AA级绿色食品的茶园,不宜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只能施用有机肥。通过施肥,既可以预防干旱,又能及时补充幼龄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对于移栽成活后茶苗的健壮生长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到秋末冬初茶苗生长停止时,施基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堆肥或厩肥等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者将饼肥100千克拌以15~20千克的磷肥(如煅烧磷酸盐等)拌和后施入。

(3)除草。茶园开垦过程中难免有一些草根等残留在土壤中,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这些草根会重新再生长出杂草,第一年必须把这部分杂草及其草根进一步根除,以免留下后患;除草作业可以与施肥作业结合进行,即先除草,后施肥。

(4)定型修剪。这一年的树冠管理主要是进行合理的定型修剪。本年度有两次定型修剪工作,第一次是移栽后立即进行,即在离地20厘米左右的地方用整枝剪将主干上部的枝梢剪除,留出侧枝不剪。第二次定型修剪是在茶树新梢全年生长休止时(即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在前一次定型修剪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即在离地30~35厘米处用篱剪剪平。

2.移栽后第二年的田间管理

(1)施肥和除草。经过前面一年的恢复和生长,茶苗的成活率已经稳定;这一年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补充肥料,使幼龄茶树得到快速生长,加速成园。本年度的施肥分3次进行,即2次追肥1次基肥。第一次追肥是在春茶萌发之前的2月底或3月初进行,每667平方米施纯氮3千克的绿色食品茶园规定允许使用的农家肥或商品肥;第二次追肥时间在5月底至6月初,每667平方米施纯氮2千克的绿色食品茶园规定允许使用的农家肥或商品肥。第三次施肥为基肥,施肥时间、肥料种类可参照前一年,用量比前一年增加30%左右。本年度土壤管理的第二项内容是除草。除草应该与每次施肥结合进行,即开沟施肥前先将杂草清除,再行开沟施肥。

(2)补苗。对于茶苗死亡造成缺株的地方要用同一茶树品种的茶苗及时补苗。

(3)定型修剪。本年度树冠管理包括打顶和第三次定型修剪。如果施肥水平较高,茶树在4~6月份得到快速生长。为了抑制茶树的顶端优势,加速下部分枝形成宽广的树冠,在7~8月份应该进行一次打顶,将离地45厘米以上的新梢摘除,促进下部分枝。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前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处提高10~15厘米,即在离地40~45厘米处用篱剪剪平。

3.移栽后第三年的田间管理

移栽后第三年的田间管理可以参照第二年进行,区别在于追肥和基肥的用量应该比第二年增加20%~30%。因为茶树已经逐步成园,营养吸收量相应增加,需要增加施肥量。这一年有一部分茶树已经可以开采少量茶叶,但此时养树仍然是最主要的,必须以养树为主,采收茶叶为辅;采摘的目的除了收获部分茶叶增加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打顶采摘,促进茶树分枝,提高分枝密度。采摘应该在每轮新梢生长即将停止时进行,即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份进行4次打顶。10月底至11月初全年茶树新梢生长停止时,进行第四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以离地55~66厘米为宜。

4.移栽后第四年的田间管理

这一年茶树已经进入正常采摘年份,所以茶园田间管理可以参照成龄茶园进行。施肥分3次追肥和1次基肥,第一次追肥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视茶树品种的春茶萌发期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在春茶萌发开采前20~30天追施催芽肥,肥料用量每667平方米面积约施4.5千克纯氮的绿色食品茶园规定允许使用的农家肥或商品肥。第二次追肥于第二轮新梢生长休止后、第二轮新梢萌发前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追肥量约为3千克纯氮的绿色食品茶园规定允许使用的农家肥或商品肥。第三次追肥时间在第二轮新梢生长休止的7月中旬前后,肥料用量与第二次追肥相当。追肥方法可以采取开沟追肥法,开沟深度和宽度各10~15厘米,施入肥料后覆土一层,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并保持肥料在比较湿润的环境被微生物作用分解,同时有利于茶树的吸收。秋茶结束施150~200千克饼肥拌20~30千克绿色食品茶园规定允许使用的磷肥。无施肥沟深20~25厘米,宽20厘米,施肥后用土将施肥沟填平。

由于茶树已经进入采摘阶段,树冠管理也以采收茶树新梢为主。为了协调好养树与采茶的关系,应该注意留叶标准。名优茶生产一般要求嫩采,春茶后期和夏茶期间,光照充分,降雨也比较均匀,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强,是茶树生长旺盛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多留叶。在名优茶花区,可以在春茶初期按名优茶的标准要求,采收1~2批名优茶原料。以后按春茶留1叶,夏茶留1~2叶,秋茶前期留1叶、后期留1叶的留叶标准进行留叶。具体实施时,尽量将树冠面上的新梢先采,使树冠面的高度得到合理控制;采摘时还可以根据茶树的分枝状况有所区别,如树冠上突出的枝条或下垂过长的分枝,要多采少留,采摘控制在树冠采摘面平齐为度;相反,如果树冠面局部分枝太稀,这些部位应该少采多留或者不采,以促进生产枝数量密度的增加。秋季后期茶树新梢生长休止时,用篱剪将树冠面修剪平整,高度控制在70厘米左右,修剪方法可以参照轻修剪方法进行。

二、成年茶园的管理

成年茶园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与其茶园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成年茶园的质量高低除了土壤、品种、气候等因素以外,还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成年茶园管理优劣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加以判断。首先,在园相方面,管理优良的茶园,茶树不缺株,各株茶树生长茂盛而且整齐一致,分枝密而均匀,树冠的覆盖度大,新梢密度高、嫩度好;其次,在土壤方面,酸度适宜,在pH值4~6之间,土壤有机质尤其是腐殖质含量高,氮、磷、钾营养三要素和其他茶树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第三,在抗灾能力方面,表现为没有严重的土壤冲刷,水土保持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在严重干旱时能合理灌溉,能有效防止严重干旱导致的茶树枯死;茶园生态条件良好,没有严重的病、虫和杂草危害;第四,在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符合加工要求的茶树鲜叶原料产量高,而且不同年份之间的产量比较平衡,不因气候条件变化而产生大的波动;茶树鲜叶原料的茶类适制性较强,高级茶比例高。欲达到这些要求,茶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成年茶园的管理主要有耕作、施肥、灌溉、修剪、采摘、防冻、抗旱等。

(一)茶园耕作

1.茶园耕作

(1)耕作的意义

①增厚活土层,降低土壤容重,使土质由紧实变得疏松。四川省茶区土壤在成土过程中,由于雨量多,淋溶强,在土壤剖面上常有明显的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之分。淀积层紧实粘硬,有的还有粘盘、结核等,通透性差。母质层常呈母岩状态,尚未发育成熟,土性僵硬,肥力极差。这种土壤不深翻改良,就不能使茶树生长良好,而深翻则有明显的效果。从表7第1区组材料可以明显看出,未耕翻到的地方,土壤容重较高,孔隙率低;耕到期土层,则容重下降,孔隙率增大;第2区组材料也说明凡是深耕过的,在第4年测定时,25~50厘米土层的容重减少017~1.23克/立方厘米,孔隙率增大7.23%;50~80厘米土层的容重减少0.2克/立方厘米,孔隙率增加6.80%。由此可见深耕对疏松土质、增厚土层的效果。

表7 深耕的效应(一)

②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蓄水能力。从表8可见随着垦殖深度的增加,茶园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渗吸速度提高,因而土壤内总蓄水量增加,行间饱和持水量也上升,有利于茶树需水量较大的特性的发挥。

表8 深耕的效应(二)

③土壤中微生物量上升,养分转化为可给态(见表9和表10)。

表9 深耕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单位:1000个/克

表10 深耕与土壤氮、磷、钾的关系

深耕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发展,由于微生物量增加,土壤中不可给态的物质逐渐矿解,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含量上升,可源源不断的供给茶树生长发育之需。如果在深耕同时采用施肥补给的办法,就可使土壤微生物繁衍更多,大大提高土壤的化学性能,使茶园土壤肥力大为提高。

总之,合理耕作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厚土层,调节土壤三相比,使容重下降,孔隙率提高,还可促进微生物群落发展,增强其活性,从而使土壤有机物矿解,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有杀灭越冬虫卵和除草的作用。

2.耕作的类别

(1)浅耕。浅耕的主要目的是除草。茶园杂草种类很多,夏秋高温季节繁殖很快,与茶树争水争肥,影响茶树生长发育。杂草又是隐藏病虫的场所或中间寄主,锄去杂草,才能减少土壤中养分无效消耗和病虫为害的概率,使茶树生长良好。浅耕还可疏松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抗旱。

成龄茶园的浅耕次数应根据冠覆盖度和杂草生长情况而定。投产不久的茶园,覆盖度小,行间空隙大,杂草容易繁殖生长,要求耕锄次数多一些。以后树冠逐年扩大,行间荫蔽面渐宽,杂草生长受抑制,耕锄次数可少一些。土壤黏重的茶园,表土易于板结,耕锄次数应适当增加。一般而言,成龄茶园每年应耕锄3次以上,第一次在早春2~3月春茶萌发前,与施催芽肥结合进行,耕深6~10厘米,其作用是疏松土壤,清除杂草,还可提高土温,促进春茶萌发。第二次宜在5月上旬进行,结合施夏肥。这时正值春茶采摘结束,行间表土层经采茶人员多次踩踏之后,形成紧实的板结层,阻碍雨水或空气进入土壤,使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减弱,对茶树生长不利。所以必须进行一次浅耕松土,深度为6~8厘米。第三次浅耕宜在夏茶结束后施秋茶肥时进行。此时气温甚高,雨量较集中,杂草生长很快,土壤水分蒸发量和茶树本身的蒸腾作用都加大,土壤水分不足,所以,这次浅耕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旱抗旱,保蓄水份;浅耕深度为3~5厘米即可。第四次浅耕在秋茶生长季节。这时气温尚高,杂草繁茂,又临近结籽,所以要增加一次浅耕,铲除杂草于结籽之前,以免传播,同时也可保蓄土壤水分。此次耕锄深度以3~5厘米深为宜。

浅耕应注意几点:第一,夏秋耕锄宜浅不宜深,过深不仅会损伤茶根,而且天旱时容易损失水分,大雨时又会加重表土冲刷;坡地茶园和沙质土茶园,尤其需要注意此点。第二,耕锄范围行间可略深,根系密布地带宜浅。树冠幅度和根系幅度有一种对应生长的关系,所以树冠覆盖范围内根群较多,必须注意。第三,如果草嫩,可将草全部埋入土中,但不能露出茎叶,以免再长。雨水较多的地方,杂草容易滋长,不宜埋入土中,可用来沤肥。第四,梯式茶园梯坎上的杂草,宜用镰刀刈割,不能用锄铲,以免损坏梯壁,引起垮塌。第五,茶园附近的杂草也应铲除,以免隐藏病虫害。

(2)深耕。深耕的目的在于改良土壤和消灭深根性杂草。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使活土层加厚,茶树根系得以向纵深发展,提高茶树抗旱、抗寒和吸收能力。通过深耕,使土壤上下层翻动,加速底土熟化,同时可将杂草,落叶翻埋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深耕还可以消灭越冬虫卵、虫蛹和宿根性杂草,以减少来年的虫害和草害。

深耕时难免切断茶树部分根系,如果深耕不当,切断根系太多,势必影响茶树生长势,减少投产茶园的产量。另一方面,适当切断一些细根,又能促进根系的再生,尤其是较衰老的茶树,根系活力衰退,用深耕的办法还能促进根系更新。为了发挥深耕的优点,减少缺陷,使之既改良土壤,又不过多伤及根群,必须注意深耕的时间和深耕的范围和深度。

深耕时期:已投产的茶园,一般只能在采茶结束后进行,因为在采茶季节,新梢伸育靠根系提供水分和矿质营养,如果在生长期内深耕,难免切断一些根系,而且切断的多数为分布较广的吸收根,这将会减少水、肥的吸收,影响新梢伸育。而在茶季结束后,根系向地上部输送水肥的作用暂时减缓,切断一些根系,影响不大,同时还能用地上部输送的碳水化合物促使根部再生一些新根。据杭州研究,深耕时间不同,根的愈合和新根的再生是不一样的(见表11)。8月上旬深耕的根系愈合最快,12月上旬深耕的根系,虽同样历时2个月却尚未愈合。又据四川茶科所观察,在川东,10月上旬切断的根,至12月上旬开始愈合,12月上旬深耕的,到次年2月开始愈合,这是因为四川冬暖,愈事比浙江快,但深耕迟毕竟不利于冬季养分的积累和根系的再生,所以10月深耕的茶园比12月深耕的茶园吸收根重增加15.2%,输导根重增加5%。

表11 深耕对根系再生力的影响

根据四川省情况,采割边茶的茶园应提早深耕,一般在8~9月即可进行,以利于采割后新生枝叶制造的养料向根系运送,刺激根的再生。采摘细茶的幼龄茶园,宜于在8~9月进行深耕,因为幼茶树冠小,根系分布不宽,不会过多切断根系,早耕可使冬前新枝生长旺盛。采摘细茶的壮龄茶园,宜在10月上旬进行,当时秋茶已接近尾声,不会影响当年产量,深耕时间略早,可使断根愈合快,第二年新根萌生早,吸收力强。以往实行冬季深耕的习惯应予以纠正。

深耕的范围和深度:幼龄茶园多数是利用荒山坡开辟的,土壤肥力很低,有些茶园的土壤又是生土,理化,性状也很差。所以幼龄茶园行间深耕,主要是加速土壤熟化,并使施入的有机肥、绿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形成团粒结构。据日本研究,茶园耕与不耕的土壤性状对比如表12。

表12 深耕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茶树长到六七年投产后,即进入成年茶园阶段。成年茶园根系分布更宽更密,深耕必然会切断根系,影响产量,而影响大小又为断根数量和恢复的快慢所左右。根据茶树根系生长的分布规律,产量高的茶园,根系延伸较远,深耕时伤根较多;多条种植的茶园,行间根群密布,深耕伤根更多;深耕越接近植株根颈部的,伤断根越多;深耕深度越深,伤断根也越多。据福建茶科所研究,若年年深耕,深度较深的还会导致减产(表13)。

表13 深耕与产量的关系

依照四川茶树种植情况,如果种植较密,茶树生长势旺,土壤深层结构较好,并不需要每年深耕,甚至可隔3~5年深耕一次,深度在30厘米左右即可。如果茶树尚未封行,土壤结构较好的,可隔年深耕一次,20厘米深度即可;以后间隔1~2年耕一次。如果是衰老茶园,则可年年深耕,以激发其根系更新。

为加速改良土壤,应在深耕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和磷肥,促使根系迅速恢复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深耕的作用。

深耕时要把地面杂草、落叶、蒿秆等翻埋入土,以增加有机质;并把深根性杂草如茅草、莠竹、蕨类等拣出园外,以免第二年再发芽。茶丛里的杂草也要清除干净。梯式茶园深耕时靠近外侧梯坎处宜浅,以免损坏梯坎。同时还应结合茶园具体部局进行深耕,清理茶园排水蓄水系统和茶园道路,把水沟、沉沙内的淤泥挑回茶园,加厚土层。

(3)深翻改土。深翻改土是比深耕更进一步的改良土壤措施,是培养高产茶园的基础工作。一般在茶园种植前进行,将土地深翻80厘米以上。也有在种植一年时进行的,在离茶苗20厘米的行间深翻80厘米以上,目的是完全翻出深层土壤并施入大量有机肥、饼肥和磷肥,使茶园活土层增加到50厘米以上,为茶根的广布深扎打下基础。这种耕作工程量大,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以培养产茶园。深翻时应深度均匀,土面不要凹凸不平。

(二)茶园除草

茶园杂草对茶树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影响,如果杂草高度超过了茶树,或是攀附缠绕于茶树上,还会遮蔽阳光,削弱茶树的光合作用,并阻碍茶树枝体向空间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茶园杂草种类约有一百多种,其中尤以一些宿根性杂草占优势,如禾本科的马唐(Panicum sanguinal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禾本科的狗尾草(Selariavisidis)、白茅(Imperate arundinacea),旋花科的菟丝子(Cuocuta jiponica),蕨类的大蕨箕(Pteris)、莠竹(Pollinic imberbis),莎草科的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等;其他还有爬地草、浆草、地黄瓜、半夏、艾草、鱼鳅串等多种杂草。

杂草对周围环境具有顽强的适应能力,常常锄而不尽,有些恶性杂草,繁殖很快,常因锄不及时而造成茶园荒芜。

杂草的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因各地地理条件不同而杂草的优势种群有所变化,在一年中也有季节导致的变化。新建茶园,则因开垦前的杂草遗留下来发展成为优势草类。开始对肥力要求不高的狗牙根、蓼草等常为新建茶园的优势草类,以后茶园土壤肥力提高,喜肥性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等常大量发生。

杂草虽然生长力顽强,但也有其弱点,如:杂草种子小,入土深就不能发芽;多数杂草喜光而不耐荫;杂草幼苗阶段株小根弱,容易防除;花期比较集中;地域性强等。因此,可以利用杂草的这些弱点,采取有效措施,从栽培措施上防除杂草。

①深耕时注意把杂草种子深埋入土,使其不能发芽,同时要把宿根性杂草的残根清除干净。

②杂草初发生时,结合浅耕及时铲除。

③使用腐熟堆肥。堆肥腐熟过程中可以发热,杀灭草籽;腐熟堆肥还可释放有机酸,不利于草籽发芽。

④茶行间种绿肥或铺草,杂草得不到充足阳光就不能生存。

⑤增加茶园种植密度,使树冠尽快覆盖茶行。

⑥梯式茶园梯坎上的杂草,要经常刈割,使杂草不能结籽繁衍。

茶园行间土壤耕锄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从幼苗出土开始,直到茶树衰老死亡,年年都要做好这项工作。种植前的深耕能够打造疏松深厚的土层,为茶树的良好发育和今后丰产奠定基础。种植后的耕耘有利于加速土壤熟化,协调水、肥、气、热状况,并除去杂草,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

耕作、除草是成年茶园土壤管理中经常性的田间作业。耕作有浅耕、中耕和深耕之分。中耕应用比较多。浅耕主要是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的目的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积蓄能力,并改善土壤结构;深耕除了疏松土壤,还能营养的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茶树生长发育,提高施肥效果;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及时补充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新梢生长和增加新梢的持嫩度,提高产量和品质。耕作、除草和施肥三者在目的上虽然有所区别,但实施时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耕作、除草、施肥的次数和时间,因不同地区和茶园状况有所区别。树冠覆盖度高、杂草数量少,耕锄次数可以少一些;坡地茶园由于容易引起土壤冲刷,如果土壤结构比较疏松,耕锄次数不宜太频繁;杂草生长密度大,土壤板结程度高的平地茶园,耕锄次数要求多一些。大多数茶园,由于每年施肥实行“3追1基”的施肥制度,即追肥3次,施基肥1次,可以结合施肥全年进行4次耕锄。

(1)早春耕锄。由于杂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多数在春季,早春中耕除草并与施肥结合,其目的是在杂草萌发之前将杂草的草根削除,避免春季来临杂草与茶树竞争土壤养分。这种作业,在抑制杂草生长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病虫害滋生;通过耕锄和施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土壤积蓄水分、养分和热量,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茶树新梢萌发和快速生长都有积极作用。

早春耕锄和施肥的时间,根据各地气候回升情况和茶树萌发期决定。春季发芽早的品种和气候温暖的地区,耕锄施肥的时间宜早些,这样有利于提早春茶萌发,而且能使茶树发芽整齐,提早春茶开采时间,对于生产名优茶的绿色食品茶基地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有效;这些地区如果耕锄时间过迟,茶树根系受损后不容易恢复,对春茶生产不利。而冬季气候寒冷、春季气温回升慢的地区,耕锄施肥时间不宜太早,否则茶树萌发后遇到寒潮,新梢容易受冻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各地经验表明,根据当地春茶开采时间决定早春耕锄施肥时间,即第一批春茶开采前20~30天进行,效果较好。我国多数茶区的早春耕锄和施肥时间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

早春耕锄的深度,由于上一年秋冬季施基肥时已经进行全面的深耕,所以本次耕锄主要是进一步清除杂草草根,并配合早春施催芽肥,深度不需要过深,以5~7厘米为宜,同时开施肥沟,结合施肥。

(2)初夏耕锄。茶树经过春季的生长和鲜叶的生产,被采收大量鲜叶的同时,带走了相当一部分茶树从土壤吸收的营养成分;而且,经过春季的采摘作业,茶园土壤也被踏实而形成板结;夏季也是杂草生长的主要季节。所以,初夏要结合追肥进行合理的耕锄,这样既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在雨季中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又能及时补充茶树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是改良土壤、抗旱保湿、增加养分的有效措施。

初夏耕锄的时间应该在春茶生产结束、夏茶萌发前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前后进行;耕锄的深度以7~10厘米左右为宜。

(3)伏天耕锄。传统观念认为,伏天耕锄有多种作用。第一,能有效根除恶性杂草。因为秋天是这些杂草开花结籽的季节,在秋季来临前的伏天进行耕锄,可以抑制杂草开花结籽,减少翌年杂草数量;而且,伏天阳光充足,耕锄时将杂草埋入土中,让其干枯腐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一举两得;第二,伏天气温高,经过耕锄,有利于茶垦茶园土壤风化,加速土壤熟化过程。所以,有“七挖金,八挖银”之说。但是,在管理水平高的现代化绿色食品茶园中,有机肥用量充足,土壤一般较为疏松,而且很多茶园还实行铺草覆盖等措施,伏天耕锄(尤其是深耕20~30厘米的作业)对茶树根系损失较明显,对茶树抵抗干旱有不良影响。所以,这些优质茶园一般不提倡伏耕。只需在夏茶结束的7月上旬前后追施秋肥时进行适当除草即可。

(4)秋冬深耕。秋冬深耕是在晚秋初冬茶树封园以后的10月底至11月中旬之间进行,其作用主要是深翻土壤并结合施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深耕的深度一般掌握在20~30厘米,视茶园土壤不同而略有差异。即茶园树龄较长、土壤黏重板结时,耕作要深一些,约30厘米;土壤比较疏松的茶园,耕作深度20厘米即可。

但是,由于秋冬深耕翻锄深度大,对茶树根系的损伤也相对比较严重,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翌年茶树的生长和产量。所以,秋冬深耕应该掌握以下几条原则:第一,时间要在茶树地上部生长休止、茶树封园后立即进行,不宜太迟,否则对茶树根系恢复不利;第二,翻耕的深度因位置不同应该有所差异,即远离茶树根茎的茶行间可以深一些,茶树根茎附近,由于根系分布密集,翻锄的深度要浅一些,这样既可以达到深耕的目的,又尽可能减少茶树根系的损伤;第三,耕锄深度依土壤状况不同而不同,如果土壤严重板结,耕锄要深一些,反之要浅一些;第四,秋冬深耕必须与施基肥相结合。

(三)茶园施肥

茶树一生除光合作用所需氢、氧、碳来自水分和空气,其他生理代谢中所需矿元素都取自土壤。特别是投产茶园,由于不断摘取幼嫩芽叶,带走了大量矿质元素,新梢的萌发生长又需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于是土壤中的矿质元素越来越少,不能适应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必须经常施肥,补充土壤中不足的矿质元素,才能使茶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旺盛生长。

同时,茶树所需各种矿质元素只有在水溶状态下,根系才能吸收;而且茶树的蒸腾作用也需要大量水分,所以给茶园土壤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十分重要的栽培措施。

1.主要矿质营养对茶树的生理作用

茶树体内的矿质营养元素种类很多,其基本功能各异,已发现茶树中含有矿质元素30多种,能测出其量值的有20多种(见表14)。另外,还有极微量(或痕迹量)的元素如碘、锡、铅、铍、钛、钡、钴、铬、铋等。

表14 矿质元素的含量

氮、磷、钾、钠、镍、钼等元素,随叶片老化,含量逐渐减少。这些元素,一般是可以再利用的,随着茶芽萌动,新梢伸育,老叶中含量较多的锕、钙、氟、锰等元素,一般是固定于老叶中不能再利用。

茶树对碳、氢、氧、氮、磷、钾、钙、镁九种元素消耗最多,其中碳、氢、氧从水和空气中得到,其余的都需从土壤中吸取。由于消耗量大,这些元素称为大量元素;对锰、铜、锌、钼、硼等元素也不能缺少,但耗量较少,称为微量或痕量元素,也从土壤中吸入。现将主要元素对茶树生长的作用分述如下:

(1)氮(N)。氮是三要素中对茶树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元素,大多存在于幼嫩芽叶中,氮元素充足,营养生长旺盛。氮是茶树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酶、叶绿体、咖啡碱、核酸、维生素的成分,缺少氮素,这些物质就能合成。如果氮素充足,就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促进新梢伸育,增加分枝,着叶数多,节间长,而且相应地抑制生殖生长。如果氮素缺乏,则茶树新梢发育慢,伸展迟,芽少叶小,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积累少,生长差(见表15)。每公顷使用尿素6.25mM时,新梢中可溶性蛋白质可达4.49毫克/克干物,蛋白氮达870毫克/克干物;使用量不同,植株各部位干物重也有差异。但是,氮素使用量并非越多越好,达到一定用量以上,肥效指标反而参差不齐。

表15 氮素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茶树叶片含氮量一般为4.5%,其中老叶为3.5%。当茶树新梢和老叶含氮量低于此水平时,可视为茶树缺氮的指标线,需要增施氮素营养。

(2)磷(P)。磷元素是构成茶树细胞内核酸、核蛋白、磷脂和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核酸、核蛋白是含氮化合物,磷脂则为原生质膜的构成元素,核苷酸中的磷酸是三要素之一,所以磷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细胞分裂包括核内染色体的分裂和核的一分为二,所以在细胞分裂旺盛的幼年茶树的新梢和生殖细胞中,含磷素较多。同时,磷还能促进叶片制造的有机化合物向根系和生殖器官转移,所以磷素充足时,幼树生长快,根系发育好。磷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嫩梢中为0.5%~1.0%,老叶中为0.4%,低于此数,即为缺磷象征。缺磷时,老叶呈暗褐色,失去光泽,萎黄脱落,根带黑褐色,植株生长差。施用磷肥后,茶树各器官均有明显增长(见表16)。但也并非施磷越多施越好,据试验,每公顷施用40公斤为最好,多施的有些指标反而下降。

表16 施用磷肥对茶树各器官的影响

(3)钾(K)。钾素并不参与茶树体内有机物的合成,而以溶解的钾盐(无机盐)形式或钾离子形态存在于茶树体内;特别在幼嫩细胞内含量丰富。钾能加强茶树光合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孔的开张度,受保卫细胞的膨压变化和细胞膜上的钾离子泵和钾盐所调节,从而控制二氧化碳进入气孔的量而影响光合作用。钾还能促进茶树体内物质的运输和酶活力的增强,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生长点、根尖、形成层等生命力旺盛的部位含钾较多,说明钾对茶树生长的积极作用。据国外研究,缺钾不仅影响茶树生长,还会影响茶叶品质。表17说明,施用NPK区比无K区品质审评得分高。钾还能促进维管束机械组织和植株厚角组织的发育,所以钾素充足时,茶树的抗逆性较强,修剪、采摘后的伤口愈合较快。钾在茶树叶片内的含量为0.8%~1.7%,在根部为0.6%~1.7%,在枝干内为0.3%~0.5%。缺钾则新梢生长不良,叶片从边缘开始逐渐变为黄白色,严重缺钾时,则叶片弯曲,以致枯死。

表17 施钾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4)钙(Ca)。钙在茶树体内可以调节细胞液和输送液的酸度,使养分的输送和转化正常进行。钙还可以中和植株体内的有机酸,如代谢产物草酸常与钙结合晶沉积于成叶中。钙与细胞膜的果胶酸结合成为果胶酸钙,呈难溶性,可调节细胞膜的渗透性。随叶片成熟,钙量渐增,据测定,5月15日新叶中含钙量为0.44%,7月15日升为0.89%。9月15日升为0.94%,11月15日升为1.19%,老叶中则上升为1.22%。由于茶园适宜的土壤为酸性土,一般不会吸收钙量过多。若土壤中含钙量较多,则会影响钾离子吸收,对茶树生长不利。

(5)镁(Mg)。镁是叶绿素和酶的结构元素。茶叶中的叶绿素是由4个吡咯核、3个CH和1个戍酮环并结而成的复合镁盐。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而镁元素则是中心元素,所以镁元素直接关系着光合作用。另外,镁元素和磷酸盐代谢也有关系,如果土壤中缺镁,茶树出现缺绿病,需施用硫酸镁等镁盐补给之。

(6)硫(S)。硫是组成蛋白质的一些氨基酸的结构元素,如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中都含有硫元素。土壤中缺硫会影响茶树的氮代谢,导致茶树生长发育不良。氮氨酸的二硫键裂解后产生的二甲基硫是绿茶香气的重要成分。

(7)铁(Fe)。铁是叶绿素生长和行使光合功能的重要条件,也是茶树体内多种酶的成分元素,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8)锰(Mn)。锰是一些酶的活化剂,能促进呼吸作用和物质转化,也是生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在土壤中如施用锰肥,在一定范围内,茶树的吸收量可以随施用量的上升而上升,但不能过量。

(9)硼(B)。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糖转化和细胞膜果胶的形成。茶叶中含硼量甚微,但缺硼则叶尖变红、弯曲,严重时叶片脱落;可以为叶面喷施低浓度硼酸进行补给。

(10)铜(Cu)。铜是酶系中多酚氧化酶的结构元素,缺铜常会抑制铜酶形成,使茶叶酸酵困难。铜还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增加产量。据研究,用0.5‰的铜液喷施茶树,可增产8.9%。

(11)铝(Al)。铝能加强茶树根系的生长和吸收,还可和磷组成磷铝络合物,有助于茶树对磷的吸收。吸入后磷被利用,铝以铝盐的形成沉积,所以老叶中铝含量较高。

(12)锌(zn)。锌能促进酶的活化,有助于氮代谢,如缺锌则蛋白质合成受阻。所以茶园缺锌时常用硫酸锌喷射补给之。

(13)钼(Mo)。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元素,与蛋白质合成关系较大。施用钼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据研究,如连续三年施用0.3‰的钼液,可使茶叶增产27.97%。

2.茶树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分配

(1)在施肥和不施肥情况下,茶树对氮磷钾的吸收见表18。

表18 茶树对氮、磷、钾的吸收表

由表18可见,不施肥的茶园只能靠土壤中自然贮存的矿质元素供应茶树生长发育,所能吸收的氮、磷、钾均少得多。以施肥区与不施肥区相比,茶树吸收的氮增加11.79倍,磷酸增加10.29倍,氧化钾增加9.46倍,这必然会反映于产量、质量的悬殊,即吸收量多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鲜叶质量也较高。表中两者吸收钾量相似主要是由于试验地土壤本身富含钾素。从表18可以看出使用完全肥料的茶叶品质较好,如缺乏其中某一种元素,都会影响品质。

表19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茶苗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另外,从表19还可看出,施肥茶园的吸氮量和吸磷量,5、6两月均较多;而不施肥茶园5月份的吸氮量和吸磷量较多,以后由于可溶性氮和可给态磷匮乏,故吸收甚少。说明持续供肥,才能使茶树吸收平衡。

全年施用氮、磷、钾数量和茶树能吸收量,在一般情况下,氮为40%~50%,五氧化二磷为20%,氧化钾为60%。

(2)环境条件对氮磷钾的吸收。茶树吸肥量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温度上升到10℃时,茶芽萌动,茶树根系即开始吸收矿质元素,上升到15℃时,吸收作用明显加强,越冬叶转绿;上升到20℃时,吸收旺盛。在茶树采摘期中,随温度上升而吸收加快,新梢展叶速度也加快,但温度超过25℃或由秋到冬降温时,则吸收明显减弱。这种反应一方面是由于受根系活力和酶的活性所左右,即温度高,根的呼吸作用强,酶促反应亦快;所以吸收机能亦强。另一方面,是因温度上升,二级代谢和细胞分裂加快,新梢伸育也快,所需矿质元素量也增多。

但是茶树吸肥高峰期在各个茶区并不一样,如我国南方茶区,茶树吸收氮磷钾量以第一轮新梢(3、4月间)最多,以后各轮新梢的吸收量依次递减。由于全年生长期长,吸收总量较大。北方茶区则以8月份吸收最多。在四川,川东北总的吸收量较多,第一轮吸收时间比川西早半月至1月,但无论川东川西,均以第一轮吸收量为最高。

当气温比较稳定时,雨量多少常与氮磷钾吸收量成正相关,如旬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时,则肥料吸收正常。据中国茶科所观测,6月上旬降雨量为130.5毫米,7月1日所采鲜叶吸氮0.046千克,磷0.009千克,钾0.038千克,比6月上旬雨量缺乏时分别增加24%、21%、16%。又如7月下旬降雨量为59.4毫米,8月14日所采鲜叶吸氮0.021千克,磷0.004千克,钾0.014千克,比7月上旬雨量不足时分别增加65%、100%、65%。当年雨量呈4次起伏,产量也呈3次起伏,其趋势是水分充足时,下一旬吸收量大增,产量也增加。这是因为:①水分充足时,酶活性趋向于合成,不足时,酶活性趋向于分解;②水分是光合作用重要原料,水分充足则代谢旺盛,吸收矿质元素较多,进而影响茶树二级代谢速率;③所有元素均由水溶解才能被吸收和运输,缺水则吸收不良。

(3)新梢不同叶位和不同季节的氮磷钾含量。据分析,1芽3叶各部位氮、磷的绝对含量,以第2、3叶最高,第1叶、茎、芽依次降低,这是由于各部位干物质重量有差异所致。但就各部位的氮、磷所占百分率而言,均以芽为第一位,其余依次为1叶、2叶、3叶、茎,这主要是因为新梢伸育的顶端优势造成氮磷吸收后送到生命力最旺盛的生长点(芽),然后再分配到其他部位之故。至于钾的含量则呈相反趋势。

各茶季氮磷钾含量以春茶为多,因为春茶雨水充足,茶树经一冬休养生息,生长势转旺,所以春茶吸收较多。夏季雨水调匀,气温较高,吸收仍旺,氮磷钾含量次于春季。秋季常出现伏旱,茶树长势下降,吸收较少。所以春茶的营养条件最优,夏茶次之,秋茶又次之。

在不同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情况下,茶树新梢分配氮磷钾的次序基本相似,只是施肥水平高的,氮磷钾绝对含量也较高。

(4)年度内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氮在4~11月均能吸收,但4~9月份用于地上部生长,9~11月份用于根的生长,磷在4~6月和9月为吸收高峰,但4~9月用于叶片,9月用于茎部,10~11月则用于根部;钾在4~11月都能吸收,4~8月使用于叶片,9月于茎,10月用于根。新梢各部位氮磷钾的分配比例见表20。

表20 新梢各部位氮、磷、钾的分配比例

(5)土壤条件对氮磷钾吸收影响。由于茶树根系从土壤中以离子交换方式吸取矿质营养,所以土壤条件,特别是酸度、厚度和氧气含量,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影响很大。

①土壤酸度:茶树适宜的土壤酸度为pH值为5左右,而在此酸度范围内正是土壤中代换性钙下降和代换性酸上升的交会点,所以土壤中的养分呈速效反应,适宜于根系的离子交换吸收。从表21可知当pH值在4.0~4.5时,土壤中NH4-N含量高,磷酸和氧化钾也很丰富,这种可给态的氮、磷、钾含量高,所以被茶树吸收的也多。

表21 土壤酸度与氮、磷、钾吸收 单位:毫克/升

②土壤活土层:土层深厚,茶树根系才能深扎。而且活土层加深,土壤中的可给态矿质元素较丰富,被茶树吸收利用的也较多。从表22可知,当土壤深度加厚时,氮素供应率上升,土中的可给态水解氮、磷酸、氧化钾含量均高于土层浅的,所以土壤条件改善,茶树吸收氮、磷、钾的总量必然增加。

表22 土壤深度与氮磷钾吸收

③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并不直接影响氮磷钾的吸收,而是根系呼吸在影响。因为根系的呼吸作用是根系活力的表现,也是离子交换的能量来源。氧气充足时,呼吸旺盛,吸收加强;不足时,呼吸减弱,吸收也减少。而且氧气不足时,二氧化碳含量不升,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氧化亚铁、硫化氢等积聚增多,吸收受阻,生育不良。据实验,土壤含氧量不能低于10%,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于1%,否则将影响根系生育和吸收。

3.茶园肥料种类

(1)有机肥和无机肥

①有机肥料的种类及性质。施于土壤的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类。有机肥养分为有机化合物,其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常用的有机肥料有饼肥、厩肥、堆肥、青草沤肥、绿肥、蒿秆、人类尿等(见表23)。

表23 有机肥料种类和氮磷钾含量

(续表)

有些有机肥料如人粪尿、油饼等,容易分解,肥效较快,属于较速效性肥料。有的有机肥料如厩肥、绿肥、堆肥等,分解较慢,肥效较迟,属迟效性肥料;但分解后能在土壤中残留较多有机质,养分慢慢释放,肥效持久。有机肥料肥源丰富,成本低,是茶园施肥中的主要肥种。

②无机肥料的种类及性质。无机肥料多数是化学合成肥料或由自然矿特质提炼而成的肥料,依其主要成分含量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常用无机肥料的种类、性质、含量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见表24。

表24 无机肥料种类和性质

续表

续表

表24所列均为四川省常用的无机肥,应因地制宜,合理使用:①依肥料性质选择使用于各种茶园,如高山茶园春肥宜施硫酸铵,夏肥宜施尿素;②依土壤性质确定肥料,如紫色土不缺钾,可少施钾肥,黄壤或长期种茶后的土壤常缺钾,宜多施钾肥;③氮磷钾素肥配合使用时,应注意不要酸碱肥混用,以免损失肥分。

(2)农家肥料、商品肥料及其他肥料

①农家肥料。农家肥是指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各种有机肥料。它由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生物排泄物、生物废料等积制而成的,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

堆肥:指以各类秸秆、落叶、山青、湖草为主要原料并与人畜粪便和少量泥土混合堆制、经好气微生物分解而成的一类有机肥料。

沤肥:沤肥所用物料与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条件下,经厌氧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类有机有料。

厩肥:指以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为主与秸秆等垫料堆积并经微生物发酵、分解而成的一类有机料。

沼气肥:指在密封的沼气池中,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厌氧微生物发酵制取沼气后的副产物。主要由沼气水肥和沼气渣肥两部分组成。

绿肥:指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经沤制、堆腐后而成的肥料。主要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两大类。

作物秸秆肥:指以麦秸、稻草、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直接还田的肥料。

泥肥:指以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等经厌氧微生物分解而成的肥料。

饼肥:指以各种含油脂成分较多的植物种子经压榨去油后的残渣制成的肥料,如茶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花生饼、蓖麻饼等。

农家肥来源复杂,常常含有较多的有害微生物和杂草种子等,如人畜禽粪便含有寄生虫卵、病毒、大肠杆菌等。因此,在使用前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杀灭寄生虫卵、病原体和去除臭气等。

农家肥无害化处理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物理法如暴晒、高温处理等;化学方法是采用添加化学物质除害;生物方法是在接菌后进行堆腐、沤制,使其高温发酵。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自然堆制法。

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块地势较高的平地,先将作物秸秆、杂草铺在地上,宽3~4米,长度不限,厚度40~50厘米,在秸秆上面铺上动物粪便,上面再加秸秆,如此一层一层往上堆积,使形成2~3米高的长梯形大堆。秸秆和粪便中应混入一定量的泥土,撒上些石灰或草木灰,秸秆和粪便较干时应加一定量的水,最好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如酵素菌等,以促进有机肥腐熟。最后堆表面铺上一层10厘米厚的细土,或用稀泥封闭,以维持堆内温度和保存养分。一般堆制1~2个月即可使用。

②商品肥料。商品肥料指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在国家肥料管理部门指导或管理下生产,以商品形式出售的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叶面肥、有机无机肥、掺合肥等。

商品有机肥料:指以大量动植物残体、人畜排泄物及其他生物废物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商品肥料。

腐殖酸类肥料:指以含有腐殖酸类物质的泥炭(草炭)、褐煤、风化煤等经过加工制成、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指以特定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的、含有活性微生物的肥料制剂。根据微生物肥料对改善植物营养元素的不同,可分成五类:即根瘤力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

有机复合肥:指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及其他生物废料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肥料。

无机(矿质)肥料:指矿物经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处理,按工业生产方式制成,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矿物钾肥、硫酸钾、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石灰、石膏、硫黄等。

叶面肥料:指喷施于植物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料中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包括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和含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料等。

有机无机肥(半有机肥):指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通过机械混合或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

掺合肥:指在有机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腐殖酸肥中按一定比例掺入化肥(硝态氮肥除外),并通过机械混合而成的肥料。

③其他肥料 其他肥料指由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及骨粉、骨胶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等有机物料制成的肥料。

4.茶树施肥的原则

(1)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有机肥为主。我省现有茶园多数系20世纪70年代末开辟的,建园前荒地植被多为杂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特别需要补给有机肥料。有机肥多为蒿杆肥和畜肥,内含多种矿质元素,可以代替许多微量的单独补给。多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活跃微生物群落,并可缓慢分解释放肥分,源源不断地供应茶树。但是有机肥是粗质肥,矿质元素尤其是氮磷钾的绝对含量少,不能满足茶树生长和大量采摘的需求,所以应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无机肥料,以增加土壤中三要素的贮存量。

(2)基肥和追肥并重,追肥分次使用。土壤质地的改良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分年施用基肥,逐步熟化和改良土壤。所以在秋末深耕时,凡有条件的都应重施一次基肥,以增进土壤肥力,为翌年茶树生长准备条件。追肥则应按照茶树吸收氮磷钾的季节和比重有计划地分次施用。由于茶树新梢生育具有批次性,所以应根据生育性及时施用追肥,补足因采摘而消耗的矿质元素。南桐矿区推行按发芽轮次施用追肥,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3)三要素配合施用,不要偏废。茶树吸收土壤中的三要素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施用追肥不能偏于一种。目前农村中多数茶园只施氮肥是不够的,必须适当配合施用磷肥、钾肥才能更好促进茶叶高产优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已投产的成龄茶园,以3∶1∶1(纯量)为好;幼龄茶园则应多施磷肥、钾肥,可改为3∶2∶2,对缺磷的土壤宜加大磷肥比重,可采用3∶2∶1;对缺钾的土壤,宜采用3∶1∶2的比例。初开垦的茶园,一般土壤不缺钾素,可以缓施钾肥。

5.不同种类茶园的施肥

绿色食品茶在质量标准上与非绿色食品茶有不同要求,由于肥料施到土壤以后,主要供应茶树吸收利用。因此,施入茶园土壤的肥料各种成分都有可能被茶树吸收,而且积累在茶树的收获对象——茶树新梢上。所以,使用的肥料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的质量标准要求。绿色食品有A级和AA级之分,两者在质量标准上有不同要求,在肥料的应用上也各有不同要求。

(1)A级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A级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①AA级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全部肥料种类皆可以在A级绿色食品茶园中使用;②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肥料类产品;③在①②两类肥料不能满足A级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上述商品肥料中所述的掺合肥(注意: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掺和比例不能超过1∶1)。

A级绿色食品茶园施肥除了须按上述要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之外,在肥料使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①必须选用A级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如这些规定的肥料种类不够满足生产需要,允许按以下②和③的要求使用化学肥料(氮、磷、钾),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②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不超过1∶1。例如,施优质厩肥1000千克加尿素10千克(厩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或追肥用)。而且追肥施用时间必须在收获前30天以前进行。

③化肥也可与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合施用。比如厩肥1000千克,加尿素5~1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复合微生物肥料60千克(厩肥作基肥,尿素、磷酸二铵和微生物肥料作基肥或追肥用)。而且追肥施用时间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④城市生活垃圾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到GB8172中1.1的技术要求才能使用。每年每公顷茶园限制用量,黏性土壤不超过45000千克,砂性土壤不超过300000千克。

⑤秸秆还田:与AA级绿色食品茶园的要求相同,还允许用少量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

⑥其他使用原则,与生产AA级绿色食品茶园的肥料使用原则相同。

(2)AA级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AA级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①上面所述的农家肥中的全部种类;②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肥料类产品;③在①、②两类肥料不能满足AA级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上述商品肥料中的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有机无机肥(半有机肥)。AA级绿色食品茶园不允许使用上述商品肥料中的掺合肥及其他肥料中介绍的肥料种类。

AA级绿色食品茶园施肥除了须按上述要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之外,在肥料使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准则:

①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等。

②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作为肥料。

③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秸秆土壤覆盖等形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④通过覆盖、翻压、堆沤等方式合理利用绿肥。绿肥应在盛花期或之前进行翻压,翻埋深度为15厘米左右,盖土要严,翻后耙匀。压青后15~20天才能进行移苗。

⑤腐熟的沼气液、残渣及人畜粪尿可用作追肥。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

⑥饼肥要经过发酵处理,禁止施用未腐熟的饼肥。

⑦叶面肥料质量应符合GB/T17419,或GB/T17420,或表25的技术要求。按使用说明稀释,在每个生长期内,喷施2次或3次。

表25 无机肥料的技术要求

⑧微生物肥料可用于面肥、基肥和追肥使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的数量应符合NY227中4.1及4.2技术指标。

(3)绿色食品茶园肥料使用的其他规定

①生产绿色食品茶的茶园使用的农家肥料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包括人畜禽粪尿、秸秆、杂草、泥炭等)进行制作堆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表26和表27)。农家肥料,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农家肥料应经过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质量指标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推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表26 高温堆肥卫生标准

表27 沼气发酵肥卫生标准

(续表)

②如果因施某种肥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或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达不到卫生标准时,要停止施用该肥料,并向有关专门管理机构报告。使用这些肥料生产的产品也不能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4)有机茶园施肥。有机茶园的肥料可以参照AA级绿色食品茶园的肥料使用标准。由于有机茶不同颁证机构的标准要求有所区别,还要根据颁证机构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严格筛选肥料的种类。申请国内认证的有机茶的肥料使用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7-2002)的要求执行。表28至表30中列出的部分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生产管理中可以作为参考。

表28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

(续表)

表29 有机茶园限制使用的肥料

表30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的肥料

为了确保有机茶生产的高产、优质、安全,在幼龄茶园除了要重视施用农家有机肥和专用商品肥之外,还可以间作豆科绿肥作物,以便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含氮量。

6.施肥方法

(1)施肥次数。一般每年应施一次基肥。基肥以迟效性有机肥如蒿杆堆肥、厩肥或饼肥为主,配合施用一些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和硫酸钾等。施基肥时间以9~10月为宜,当时正值根系生长旺盛,地上部休眠,地温还不太低,有利于树势恢复,而且对越冬芽的叶原基发育有利,次年发芽早,生育好。

追肥应按发芽轮次分次施用。一般每年追肥3~6次。早春,地温已达10℃而气温尚未达到茶芽萌发需要时,根系已开始生长,这时宜施一次早春肥,促使春茶萌发快,伸育强。春茶结束到夏茶开始前,地上部暂时休眠,茶树根系进入新的吸收高峰,此时宜施第二次追肥,促使第二轮育芽多,新梢壮。夏茶基本结束到秋茶萌发前,施用第三次追肥,以促进秋梢第一轮发芽强壮。秋茶中期宜施第四次追肥,以促进秋茶后一轮新梢生长良好。秋茶结束时,施用第五次追肥,以促进秋茶后一轮新梢生长良好。秋茶结束后,施用第六次追肥,以促进树上叶片生长健壮,增强越冬抗寒能力并为芽原基分化准备条件。如有条件,最好在夏茶间隙增加一次追肥。按轮次施追肥的优点是:①头一轮新梢生长结束,即为二轮作好养料补给准备;②轮间地上部休眠,常为根系吸收旺季,施肥吸收利用率高。

有的高产茶园采用管道施肥办法,使茶树随时都吸取水分和肥料“吃饱喝足”,营养丰富,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

我省多数茶区,在有充足的肥料贮备条件下,丰产茶园一年可施5~6次追肥,一般茶园应施3~4次追肥,时间在早春、春夏茶间、夏秋茶间、秋茶结束后,如肥料不足,次数可适当减少,但不能减少春茶前和春夏茶之间的两次追肥。

(2)施肥数量。茶园施肥量依茶树年龄、采茶数量和土壤条件而定。投产茶园一般按采摘量折算施肥量。如以茶叶中所含矿质元素的纯量计,氮、磷、钾的干物百分比为5∶(0.3~0.4)∶(1.1~2.3),如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则为4.5∶1∶2.5。说明每生产50千克干茶,实际上从土壤中带走氮素2.25千克、磷酸0.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但是,每一种肥料施下后,茶树实际上只能吸收利用其一部分,如土壤结构板结,茶树对氮素的利用率为45%,磷素为20%,钾素为40%;而且吸收的肥料,并不全部供应新梢,有一部分用于枝干、根系和开花结实,所以实际上分配到新梢的分量只占吸收量的30%~40%。依此计算,则每生产50千克干茶,应施用纯氮10千克,磷12.5~15千克,钾12.5千克左右。当然由于茶园土壤条件复杂多变,有时向土壤深层渗积的氮素第二年还能重新上升到土壤上层为茶树吸收利用,原来已固定为不可溶的磷盐也因微生物(磷细菌)的活动而转变为可给态。因此施肥的绝对量还要根据土壤情况来计算。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一般亩产干茶(细茶)100公斤以上的茶园,冬季施基肥每亩可用厩肥、堆肥1500~2000千克或饼肥100~150千克,配施磷肥25~30千克。全年追肥用量,可按照氮素25~30千克,配合清淡粪肥或泡青肥2000~2500千克,结合浅耕除草,按发芽轮次分次施下。5月份追肥时宜配施磷肥150千克左右,9月追肥时配施硫酸钾等钾肥15千克左右。如全年施5次追肥的,春茶前的一次追肥数量应占全部追肥量的25%~30%,如全年施3次追肥的,春茶前的一次应占40%以上。

亩产150千克以上的茶园,其施肥量应随之增加。重庆南桐区云寨茶园和名山县双河茶园亩产400~500千克的,都是施基肥3500~4000千克,追肥纯氮50千克以上,磷素50斤以上,钾素15千克以上。

幼龄茶树的耗肥量比成龄茶园少,但绝不能忽视幼龄茶园的施肥。四川省有些新辟茶园,基础差、肥力低,茶苗生长良,迟迟不能投产。这种情况尤宜加强施肥,幼龄茶园施肥以土壤改良为主,重施基肥,每亩可施堆肥或厩肥4000~5000千克,配施磷肥25千克。全年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少吃多餐,每次用量少些,次数多一些,以促进幼苗生长,以后随树龄增大逐年增加追肥数量。

(3)施肥部位。施肥方法是否适当,对肥效有很大影响。茶园应开沟施肥,施基肥应挖较深的沟,施后和土混匀,然后覆土。施追肥应开浅沟,一般深度15厘米左右,施后盖土,容易挥发的肥料如氨水,则应深施并盖土。

开沟部位视树龄而定,茶树根系分布范围常大于树幅,其吸收根的分布,在幼年期略大于树幅,成年期近似于树幅,衰老期略小于树幅。所以施肥沟应从树冠外沿下面开挖。由于吸收根的垂直分布以土深20厘米处为多,施肥宜开浅沟,一般宽限4~5寸,深2~5寸,施肥后均匀盖土。梯式茶园可在内、外两侧树冠垂线下交替开沟施肥,坡地未开梯茶园应在坡向上方一侧开沟施肥。

速效性化肥最好加水或清粪施用,这样才能被茶树迅速利用。施肥时不要把肥料溅在叶片上,以免产生肥害。

用可溶性的氮磷钾素肥料作茶树根外追肥,是促使茶树迅速吸收的一种施肥方法。也可结合喷药治虫同时进行,一举两得。根外追施的肥料,一般采用1%的硫酸铵液或0.5%的尿素液,浓度不能过大。宜在晴天上午和傍晚喷射幼嫩新梢和叶背部,使茶叶气孔吸收肥液。喷施时间以新梢一芽一叶初展阶段为宜,因为幼嫩芽叶需肥量大,新梢的叶片和嫩茎的角质层尚未形成,易于吸收。

国内外常有应用生长刺激素如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等喷射茶树叶面以促进茶树新陈代谢,使新梢伸育加快的情况。生长激素以赤霉素为最好,喷施浓度主要为10~100单位,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但年施用次数不宜过多。

施根外追肥或激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外追肥只是一种辅助方法,并不能取代根部施肥。由于茶树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有相关性,地上部的生长有赖于强大的根系和旺盛的吸收机能,如果不施肥于土壤,则根部吸收机能削弱,根系生长不良,会造成地上部生长势衰退。所以必须以根部施肥为主,而根外追肥一般是在高产茶园根部施肥量大的情况下,作为一项增进产量的辅助手段。

②在根外追肥和激素运用时不能任意提高浓度,以免产生副作用。特别是在治虫药剂和肥液混合喷射时,两种成分要分别计算浓度,分别加水稀释,然后才能混合施用。

③根外追肥和激素在即将采茶时不能使用,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4)因地制宜,广开肥源。随着我省茶园面积的迅速扩大,有机肥明显不足,必须广辟肥源,大量积造有机肥料。名茶区自然肥源十分丰富,可采取“猪—沼—茶”、“茶—绿肥—畜禽”等复合模式,充分开发利用。

①积肥。农村积肥材料很多,青草、落叶、作物蒿杆、沟泥、塘泥、垃圾和山林的腐殖质土等等都可积造堆肥,农村大办治气,也是开辟有机肥源的好办法。有些地方习惯于将杂草和蒿杆等烧成灰,这是一种浪费的做法,应该改烧灰为沤制堆肥。

②种绿肥。幼龄茶园行间种绿肥,既可熟化土壤,培养地力,又可覆盖地面,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适宜茶园间种的绿肥种类很多,春夏季可种黄豆、豌豆、花生、绿豆等;秋冬可种豌豆、胡豆、紫云英、萝卜、土豆等。茶园间种绿肥要在茶行两边轮换种植,并与茶苗保持一定距离。种植密度不要过大,以免影响茶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梯式茶园可在坎壁种植宿根性植物,既保坎,又能作绿肥。

③养牲畜。山区草源丰广,可以通过养牛、养猪、养羊积造厩肥。为了积肥,养牛、养羊应用圈养方式,不要放牧。

(四)水分管理

1.水分与茶树发育

水分是茶树各器官细胞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树体内各部位水分含量均较高,全株约占干重的60%,根的50%,枝干的40%~50%,老叶的65%,花的70%~75%,幼嫩可采新梢含水量最高,占75%~80%。水分又是茶树一切新梢代谢和生理活动的介质,绝大多数矿质元素必须呈离子态才能被茶树吸收,根系吸收后,通过水溶状态上输到幼嫩生长点,有机物须藉水溶解输送到树体各器官;光合作用需水的光解取得质子使NADP+还原;水分又可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张弛度,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和生理功能,呼吸过程也需水的参加才能使淀粉、蛋白质和糖水解。所以水分是影响茶树新陈代谢强度的重要物质。

茶园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来自人工灌溉和地下水上升。茶园水分的消耗主要是通过地面植被的根系吸收和枝叶蒸腾。

四川省茶区降水量是比较富裕的,大多数地方年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多的达1700毫米,但是茶树的平均日耗水量并不对应于降水量。据中国茶科所研究,随树龄增大,耗水量上升;随产量提高,生长势旺盛,耗水量上升;随密度增加,耗水量上升(见表31)。一年中,耗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冬季休眠期,气温低,光照弱,茶树日均耗水量为1.3毫米;春季气温上升,光照加强,茶树生长活跃,耗水增加,日均耗水量约3毫米;到了炎热的夏季,虽然茶树生长量并不大,但蒸腾作用强烈,日均耗水量达7毫米,入秋后又逐渐减少,全年呈现低—高—低的规律。

表31 茶园耗水量

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冠庞大,缺水时,会造成严重的生理失调,出现:①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无水的光解,光合系统Ⅰ、Ⅱ不能协调作用,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光合作用停滞;与此同时,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产物大量分解,积累减少,消耗剧增,导致芽叶瘦小,叶色暗淡,严重时新梢萎蔫枯死。②体温上升。由于水分不足,蒸腾被弱而不能散热,叶绿素作用破坏,蛋白质凝固,酶活性减弱。③由于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多核糖体降低,氮代谢相似于植株衰老时的低能状态,可溶性氨基酸上升,脯氨酸、天冬氨酸积聚。④原生质层透性加大,无机盐和电解质外渗。

因此,当外界环境条件的水分不能满足茶树发育要求时,茶树新梢开初出现较多驻芽,新梢伸育停滞;继而嫩梢萎枯,叶片泛红;进而出现叶片灼伤,甚至局部落叶,最后全株死亡。如果土壤水分充足,茶树生长量大,则鲜叶中有益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高。(见表32)

表32 茶园土壤水分与茶树生长和鲜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注:伸长速度指7月29日~8月16日时期内。

2.茶园蓄水保水

(1)茶园蓄水。茶园失水主要有地面径流、地下水渗漏、茶树蒸腾、行间杂草蒸腾等方式,其中除茶树蒸腾为正常失水外,其他都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尽可能减少茶园土壤水分的消耗。如对渗漏可通过深耕来改良土壤结构,增大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对杂草蒸腾应采用勤除杂草和行间铺草等办法以减少无效消耗,对地面径流可采用减缓茶园坡度(如开梯、横向种植等)、行间盖草、间种绿肥等办法以减缓径流。还应在茶园坡顶水道、路旁植树,从根本上改善茶园的小区域气候和湿度。

为了蓄积雨水,应在茶园建立蓄水系统,修好隔离沟、横沟、纵沟,使之相互贯通,汇集水流进入蓄水池子。茶园最大日耗水量一般不超过8毫米,而日降雨量有时可高达200毫米,蓄水潜力很大。暴雨不蓄积,不仅影响茶园本身用水,而且还可能造成表土流失。特别是坡度较大的茶园,泥沙流失量很大,一日淤塞河道,就可能给山下农田造成灾害(表33)。所以,茶园建立蓄水池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建设措施,开辟新茶园时,就要根据地形地势,以及当地的雨量,合理规划修建,并经常注意维修,防止水池垮塌渗漏。

表33 茶园水土流失情况

(2)茶园灌溉。茶园是否需要灌溉,视茶树生理指标和土壤混度指标而定。茶树新梢的细胞液浓度低于8%时为正常,接近10%时为缺水;茶树叶细胞沙哑势在巴之间为正常,第2叶水势为-10~11巴时为缺水;茶园土壤持水量达90%时为正常,降低到60%~70%时为缺水;土壤水势在-0.2巴时为正常,降到-0.5巴时为缺水。这些缺水指标,即为应灌溉的指标。另外,亦可观察天气,如久旱不雨,气温高,蒸发量大,茶树新梢出现弯直现象,就应及时灌水。

茶树喜酸,灌溉水亦需pH值小于7的酸性水,含钙量大的碱性水忌用。在石灰岩地层的蓄积水,使用时尤应注意。含盐量高的水忌用,泥沙多的水需过滤后再作灌溉用。另外,灌溉水温必须略低于土温,过冷的水则需迂回晒水升温后再用。

灌溉用水量应根据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计划灌溉的土声层深度、灌前土壤水分的下限、渗入土壤的速度以及茶树日耗水量等因素确定,可用下公式计算:

①式……M=10rh(p1-p2)1/p

M为灌水量(毫米)r为土壤容重,h为灌溉深度,p1为灌后含水率上限,p2为灌前含水率下限,p为水利用系数。

②式……T=M/W

T为灌水周期(天数),M为灌水量(毫米),W为茶树生育阶段日耗水量(W=茶树发育阶段日蒸发量×耗水系数)。

茶园灌溉方法有:沟灌、喷灌、滴灌等。

喷灌是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茶园空间,然后落到茶地,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还可改善小区空间湿度,是一种较好的灌溉方法(见表34)。

表34 茶园喷灌效果

茶园喷灌的喷头最好选用中压喷头。

滴灌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将过滤水送到滴头,均匀地滴入茶园根际土壤,使茶树吸收根分布范围内的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这种方法节约用水,效果显著。滴灌根据茶树生理指标和天气确定始灌期,第一次使土壤湿透,以后每日或隔日滴一段时间,旱热季若以每3丛茶设一个滴头,每小时滴水2公升,每日滴灌4.5小时,即可满足茶树生长需要。据杭州茶试场测试,滴灌区比对照区增产15.5%~26.8%。但滴灌设备复杂,管道耗资较大。

图21 设施茶园(喷灌)

沟灌是在茶行间开沟引水灌溉或挑水灌溉,最好将蓄水池中的水提高水位,引入茶园,使其自流灌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耗水较多。据湖南米江茶场试验,实行沟灌的茶园可增产5.8%。沟灌的流量不能过大,以免冲刷土壤,一般以每小时4~7平方米为好。

(五)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为了改变茶树自然生长状态,使其树冠结构向着人们要求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尽快成园和持续优质高产的目的。通过对茶树一部分枝条的切割,可以发掘茶树体内养分分配条件而产生一种刺激力,促使各器官的生长发生量变,较长期地保持旺盛的生机。对成龄茶树修剪,能合理控制树高和树幅比例,调整蓬面发芽基础,使生产枝数量和质量协调,并抑制生殖生长,促进新梢伸育良好,维持高产优质。对衰老茶树,修剪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兴生长势,重新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质量。此外,修剪还能使茶树保持适当的高度和整齐的树冠,便于管理和采摘。

1.茶树修剪的生物学原理

投产后的成年茶树,由于不断采摘新梢,以致采摘面高低不平,分枝稀密不均,必须采取轻修剪办法,使蓬面发芽基础相对一致,并调节芽的数量和重量。在连续多年采摘之后,茶树蓬面小桩出现衰老现象,枯枝、鸡爪枝增多,萌芽能力下降,这时需用深修剪手段,重新组成树冠生产枝层;如果蓬面小桩衰老程度不一致,可用逐枝修剪的办法去劣换新。不论轻修剪或深修剪都是在树冠面上进行,所以统称为冠面修剪。

(1)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有相关性。当二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如果剪去了冠面一部分或较大部分枝叶层,光合量降低,茶树根系的碳水化合物在短时期内处于亏缺状态,被迫减缓生长,并将贮存的糖水解,同时加强对土壤中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集中全力促进新枝的生长,以求得新的平衡。茶树一生中都存在着根系和树冠生长相互促进的关系。如表30所示,一年生茶苗根幅大于树幅,以后随树龄的增大,根系和树冠之间一直呈现节奏性相关生长,而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也就是“根深叶茂”的道理。到了衰老期,部分根系老死,向轴心收缩,萌生新的侧根代替原来的根根,同时,地上部也从根颈处萌生新枝代替衰老枝条。这种相关生长使茶树在修剪后能因树冠和根系生长的不平衡,起到激发地上部旺盛生长的作用。

表35 根系和树冠生长的相关性

(2)修剪调节茶树体内的碳氮比例,刺激营养生长。茶树生长发育中,碳氮比例较大时,倾向于生殖生长;碳氮比例较小时,倾向于营养生长。茶树栽培是以采叶为目的的,希望少花果而多芽叶。但是茶花从孕蕾到果实成熟,在树上长达18个月,而且是连年着生,周而复始,消耗的养料很多,如树上花果多,将会严重影响茶树的营养生长,降低鲜叶产量。茶树嫩叶含氮量高,老叶含碳量高,如顶部枝叶长期不修剪,就会使碳氮比上升,有利于花果生长而不利于营养生长。因此,为了少花果而多芽叶既要摘除花果,又要进行修剪,送增加枝叶数量使光合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下降,树体内水分和氮的含量相对上升,碳氮比相对降低;另外,剪后抽发的新枝,嫩度比原来的高,含氮的比率上升,这也促使碳氮比值变小,从而能够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

(3)茶树体内糖分的消长。据日本赞井研究,叶的全糖量在2月份达最高峰,7月中旬最低;根和茎的糖量高峰值虽不及叶,但规律相似;淀粉在根内的积累于2月份达最高峰,在叶、茎中的积累于5月份达小高峰。

根据江西黄积安的研究,福鼎种和上梅州种的总糖量都是从11月开始逐渐上升,1月中下旬达最高值。1月中旬以后,茶树体内的糖转化为可溶性以供新梢萌育之需。越冬叶的情况是:整个越冬期(11月至5月中旬),碳氮比值一直比较平衡(18.2~22.6∶1),其中氮含量在4月后下降(因为转移到新梢萌芽),而碳仍较稳定,此时碳氮比值升高。

上述实验证明茶树体内糖类积聚的最高峰是在1月中下旬到2月,以此时作为修剪时期是较为适宜的。

(4)茶树落叶规律。茶树一年中每月都在自然落叶,但有落叶高峰期。修剪应错开老叶脱落高峰期,以免叶指数骤然下降过多,光合量锐减,造成营养积累脱节。据研究,落叶高峰期在4~6月(见表36),此时正值春梢伸育和春茶采摘时期,头年老叶完成历史任务而脱落,同时,采摘和自然落叶使叶面积指数大为降低,所以这个时期不宜修剪。12~1月虽然落叶最少,但正值寒冬,亦不宜修剪。7~9月地上生长正旺,同样不宜修剪。实际上一年中适宜修剪时期只有2~3月和10~11月两段时间。

表36 各月落叶比率

(5)剪期要求的环境条件。四川地处北纬30度左右,剪期的气候条件也与其他茶区迥异。根据原灌县茶试站试验,以立冬和大雪修剪为最好(见表37)。灌县冬季较温暖(除1月外其余都高于10℃),光辐射也不太强(12~1月为4053~4406卡/平方厘米),有利于剪后的恢复。适宜剪口愈合的气温以7~12℃为好,相对湿度以80%以下为好。

表37 不同修剪期新梢伸育情况

云南由于春早,春剪效果不好,多在春茶后修剪。安徽冬季较冷,宜在晚秋修剪;江苏、浙江一带多在晚秋或早春修剪。

根据四川一般的情况,茶树体内养分积累在1~2月最高,落叶高峰在4~6月,剪后气温、湿度适宜有两段时间,即立冬—大雪,尺蛰—春分。所以一般宜采用早春剪或秋末冬初剪。早春剪时间短促,要抓紧时机,以免影响春茶发芽。冬天无冻害的地区宜于秋末修剪。但秋天不是养分积累高峰期,所以秋末剪不如早春剪好。

2.修剪时期

茶树修剪时期最好选择在茶树地上部生长休止、根系生长活跃的时期进行,因为这个时候修剪,对地上部的损伤比较小,同时地下部根系生长活跃,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强,而且根系贮藏的营养成分也比较丰富。地上部经过修剪以后,其光合作用能力严重下降,新梢再生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依靠根系供应。我国茶区进行茶树树冠修剪主要在三个时期:一是秋末冬初的10月至11月初;二是早春的2月中下旬至3月初;三是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上中旬。不同时期修剪各有优缺点,而且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有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夏季由于气温高,同时也是旱、热害出现的主要时期,一般不在这个时期修剪。

茶树修剪最经常的作业是轻修剪。对于抗寒力强的茶树品种,在冬季气温不太低的茶区,可以采用秋末冬初进行轻修剪,因为这时茶树已经停止生长,修剪以后茶树在越冬期间逐步恢复,待春季来临新梢萌发早;与早春季节轻修剪的茶树相比较,秋末冬初轻修剪的茶树第二年春芽萌发可以提早3~5天,对提早春茶开采,增加早春季节的名优茶产量效果明显;但是,在秋末冬初轻修剪,修剪后会有部分芽梢萌发,这部分萌发的芽梢容易在冬季受冻害。所以气候温暖的茶区可以采用秋末冬初时期修剪;冬季温度低的茶区不宜提倡秋末冬初轻修剪,宜在早春或者春茶结束以后轻修剪。由于早春轻修剪影响春茶萌发期,为了提早春茶开采,增加早春名优茶产量,也可以在春茶后期提早停采春茶,进行轻修剪。因为夏茶的经济效益相对比较低,所以这些茶区在春茶后期轻修剪,既不影响春茶名优茶生产,也不耽误轻修剪作业。至于轻修剪的频率,不同地区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有人认为每年轻修剪一次,能有效控制茶树树冠高度,新梢粗壮、生长整齐一致,产量和品质都比不进行轻修剪或隔年轻修剪的茶园高;但也有人认为,隔年轻修剪的茶园茶叶产量比较高,因为每年轻修剪一次,茶树树冠面上的叶片数量减少,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同茶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适合于自己茶叶生产基地的轻修剪频率。然而,采用手工采茶与机械化采茶相结合的茶叶生产基地,如果轻修剪的间隔期长,树冠面不够平整,在树冠面上有突出的粗老枝梢,机械采茶时与嫩梢夹在一起被采收,影响制茶作业和产品质量,这些茶园应该提倡每年轻修剪一次。

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是茶树更新改造的方法,修剪以后当季没有茶叶收获,对当年的茶叶生产影响也比较大。为了减少由于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对当年茶叶生产的影响,而又能使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以后茶树得到较快的恢复,许多茶区的试验表明,在春茶生产将要结束的春茶后期进行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春茶的产值占全年产值的比例大,春茶生产基本完成以后进行修剪,对当年的茶叶生产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树势很衰弱、产量很低的台刈茶园,即使生产一季春茶,产量和产值都不大,经济价值不高,这些茶园应该选择在秋末冬初或者早春期进行台刈,更有利于台刈后茶树的恢复和更新。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的周期或频率,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根据树势衰败的具体情况决定。原则是生产力没有明显衰退时不采用这些树冠更新措施。

3.成年茶树的树冠形状

成年茶树树冠的形状涉及树冠面的形状和树冠面的高度等因素。各地对成年茶树树冠面的形状构造曾经有过很多尝试,有水平形、弧形和凹形等多种形式。但是由于凹形树冠面修剪操作比较困难,现在已经很少采用;目前采用的主要有弧形和水平形两种。有研究表明,弧形树冠面的总采摘面积比水平形树冠面大,但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生长状况有差异,即树冠中间的新梢长势比树冠两侧的新梢旺盛一些,容易导致新梢生长不均匀。水平形树冠面的茶芽平均密度较高,茶行中间和两侧的新梢生长比较一致,新梢的平均长度和重量都比较均匀,对夹叶比例也比较低。所以,其产量比弧形树冠面要高一些。但是,推广机械化采茶的茶园,由于采茶机具有一定弧度,必须采用弧形修剪。

成年茶树树冠面的高度因茶区的气候条件、栽培茶树品种和土壤肥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种植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品种、气候温暖的茶区,茶树生长茂盛,树冠面的高度可以控制在90~100厘米,在良好的管理水平下,这种树冠产量高;但由于树冠高度较高,不便于采茶等田间作业。土壤肥沃、管理条件好、种植小乔木和灌木型茶树品种的长江中下游茶区,茶树树面可以控制在80~90厘米的高度,这种树冠面高度比较适合人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在良好的管理水平下,也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而在土壤比较瘠薄、种植灌木型茶树品种、冬季气温低的江北茶区,树冠面高度可以控制在70~80厘米,这些茶园由于每年的生长季节比较短,树冠采摘面也比较小,可以通过提高种植密度的手段提高茶叶产量。

4.成年茶树修剪的类型

成年茶树的修剪是在幼龄茶树或老茶树台刈更新后、经过定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剪的类型主要有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疏枝等方式。

(1)轻修剪。轻修剪是在原来茶树树冠修剪面的基础上提高3~5厘米,按照树冠面要求进行水平修剪或者弧形修剪。剪去树冠面上突出的枝梢,控制树冠面高度,使树冠面平整,便于下一个生产季节采茶作业的进行;同时,通过修剪,也有利于调节树冠面上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使树冠保持强盛的育芽能力。在推广机械化采茶的绿色食品茶基地,轻修剪最好使用与采茶机弧度相配套的修剪机进行轻修剪,避免由于树冠面的弧度与采茶机弧度之间的差异而影响机械采茶的效果和质量。

①轻修剪次数:乔木型或顶端优势较强的品种,以年年修剪为宜;树龄较小,正当青壮年阶段,长势旺盛,则可隔年修剪,亦可年年剪;树龄较大,已到丰产年限的中后期,则宜年年修剪;采摘留叶较多,叶层较厚,蓬面升高较快的,宜年年修剪;肥培好,长势旺,制茶鲜叶要求壮芽型的,宜年年修剪;要求密芽型的,亦可隔年修剪。

②轻修剪强度:轻修剪的强度,应根据以下原则:第一,纬度和海拔。纬度越偏南、海拔越低的地方,茶树年生长量大,修剪宜重;纬度偏南而海拔高的,可略轻。第二,结合茶树品种进行采摘。品种为大叶种的,顶端优势强,年生长量大,修剪宜重;种植密芽型中小叶种的,修剪宜轻。采摘留叶较多的,修剪宜重;留叶少的修剪可略轻。第三,修剪后留在树上的生产枝数量和质量:要求修剪后的生产枝数不低于上年水平,剪后枝粗平均度上升;留桩部位以春梢为佳,因春梢生长慢,细胞结构致密,育芽基础好。

③轻修平:轻修平是轻修剪方式的一种,比轻修剪的程度还要轻一些,剪位介于上一次轻修剪和随后打顶之间的一半,剪位刚刚低于新采摘面提高部位的脚叶层或在顶部的绿色枝。

(2)深修剪。深修剪是对于那些经过多年轻修剪和采摘以后,树冠面形成了较多数量衰老的纤细生产枝和鸡爪枝,而新梢再生能力下降的树冠进行的修剪深度为10~20厘米的一种修剪方式。其目的是剪除这些衰老的细弱生产枝和鸡爪枝,使上层分枝重新再生组建健壮的生产枝层,较快地恢复茶树的生产力。深修剪的深度可以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合理掌握。修剪过深,再生的生产枝叶虽然比较粗壮,但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修剪过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要把树冠上的细弱枝、鸡爪枝全部剪除即可。选择合理的修剪深度,如果在秋茶结束以后或者春茶之前进行修剪,经过春茶和夏茶两个季节的生长恢复,秋茶即可恢复正常采茶。如果是在春茶结束以后进行深修剪,经过夏茶和秋茶两个季节生长恢复,第二年春茶即可开始恢复正常生产。深修剪后,对根系的再生也有促进作用,据试验,深修剪可使输导根增加14%,吸收根增加37%。

一般而言,在连续五年左右采摘和轻修剪之后,树冠面出现衰老现象,此时为深修剪适期;当然不能以年限为准,而应以树冠面上是否有较多的鸡爪枝、鱼骨枝、枯枝为主要依据。当这些枝条比率很高时,说明了树冠面生产枝需要更新,此时宜进行深修剪。深修剪的增产效果如表38所示。

表38 深修剪的增产效果

深修剪的剪位一般剪至上层分枝较粗壮处,剪后基本上失去了叶丛,而只剩下上层的分枝。依靠这些分枝上的不定芽,可以萌生新枝,重新形成生产枝层。所以重修剪的深度应该以消除衰老生产枝层为界限,不能过深或过浅。深修剪的次数也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影响树势。

图22 茶树深修剪

(3)重修剪。重修剪是针对那些骨干枝尚健壮,而上部分枝和生产枝衰败的半衰老或未老先衰茶树的一种改造措施,其方法是离茶树根茎上方30~50厘米将上部衰老枝条全部修剪除去,使骨干枝上的不定芽再生萌发重新组建新的树冠。它适用于树龄较大,整体长势不过分衰弱,只因管理粗放,分枝衰弱过稀,树冠面上生产枝萌发力弱,对夹叶多、产量低,或者受病虫害的影响落叶严重的茶园。重修剪的效果取决于修剪的高度,修剪的剪口离地太高,不能把上部衰败的枝条全面清除,以后又会从这些枝条重新萌发出生产枝,这些新萌发的生产枝由于源于那些衰弱的枝条,同样不会很健壮;修剪高度偏低,虽然新再生的枝条较为粗壮,但恢复时间比较长。正确的修剪高度的掌握可以根据茶树的具体长势和树相情况而定,控制在30~50厘米比较合适,衰老程度大的茶树可以修剪低一些,反之可以高一些。重修剪的工具最好使用专用的重修剪剪刀或相应的重修剪机,而且在一片茶园中修剪高度要整齐一致,今后的管理才比较方便;切忌使用柴刀或钩刀任意乱砍而造成留下部分的骨干枝受损或破裂,影响树冠的再生时间和再生枝的健壮。重修剪的时间一般在春茶采摘后休止期进行,用锋利刀具或台刈铗逐枝切割,要求切口光滑平整,略呈倾斜面,重修剪时必须结合重施肥料。

图23 树重修剪

(4)逐枝修剪。对于树冠面只有部分枝条衰老的,可采用逐枝修剪方法剪弱枝,留壮枝。对突出枝、病虫枝可全部剪除;对过分密集的小桩进行疏剪;对鸡爪枝、枯枝进行短截;从树冠整体看,密处多剪,高处多剪、衰处重剪。这种方法比较精细,可用于轻修剪后剔除树冠内残存的废枝和生长势有所下降的壮年茶树,以及未老先衰的茶园。

在进行这种修剪时要选好发芽部位,留下角度好、位点佳的生产枝。

(5)台刈。台刈是针对树势完全衰老的茶树,从离地10厘米左右处将茶树树冠全部切除的修剪方式,是树冠修剪程度最深的一种方法。它适合于树龄大、主干灰白并长苔藓、中部分枝枯老、树冠面上新梢稀少而且细弱的茶树。因为这些茶树已经严重衰败,通过其他修剪方式或加强水肥管理也难以恢复树势,只有重新构建主干、骨干枝和生产枝才能恢复生产力。由于茶树根茎附近的主干比较粗大,台刈应该用专用的台刈工具,如台刈铗、锯或割灌机等,使用的工具一定要锋利,使切口光滑平整。切面可以呈一定斜度,但不撕破骨干枝,避免病虫侵袭,才能有利于切口愈合和不定梢的再生和树冠的重新构造,台刈后应该进行土壤深翻,并施基肥。施基肥的肥料种类和用量可以参考正常生产的成年茶树的基肥标准执行。台刈以后的田间管理,包括定型修剪、施肥和采摘可以参照幼龄茶树的管理。

有的衰老茶树在台刈前已从根颈部萌生许多自然更新枝,这些枝条如较为粗壮,而同株其他枝条已十分衰老,这种情况可用抽刈办法,剪老留壮,然后利用留下的自然更新枝进行定型修剪,组成新的树冠。

台刈的时间必须考虑刈后长出的新枝能否安全越冬,所以不宜在秋季进行;最好在春季台刈,使新枝通过一个生长年而木质化,第二年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型修剪。台刈必须结合土壤改良和重施有机肥,以保证其剪后效果。

图24 茶树台刈1

图25 茶树台刈2

5.衰老茶树再造树冠的修剪

我省古老茶区还有许多百余年以上的老茶园,树势衰败,采叶量很少,经济效益微薄。衰老茶树的重修剪是为了缓和其日益衰落的生长势,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复壮树势,增加产量。

衰老茶树经过重修剪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壮树势的原因是:

(1)茶树不同部位的细胞异质性。茶树的上下部枝条和同一枝条上不同叶位的芽,不仅部位上有差别,而且还有生物年龄和物理年龄上的质的差别。按照植物阶段发育的顺序性、不可逆性和局限性等规律,茶树上部枝条和同枝顶部的芽的物理年龄较幼嫩,而生理年龄却是较老的,即阶段发育的质的基础较为成熟;而这种质的差异不能通过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进行传递,只能从同阶段细胞分裂中再现。当老茶树剪去地上部1/4~1/2后,当年仍可开花;剪去3/4,第二年才开花;剪去树冠大部或全部,第三年新枝才能孕蕾开花。所以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后,阶段性较幼嫩的部位大量抽发新枝,营养生长十分旺盛。

(2)打破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了营养生长。茶树的着花部位大多数是在当年生枝梢上,其中短枝多于正常枝,春梢多于夏梢。如果不留春梢,花蕾就集中于夏梢,而且着花部位向枝梢上部发展。当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相对平衡后,茶树的营养分配转注于花芽,营养芽发育减退,它的养分也向花果输送。这种现象从茶树壮龄时开始,一直持续到衰老期。所以,用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剪去地上部大多数枝条,使生殖生长的条件不复存在,从而促进茶树转入营养生长,组成新的树冠。

衰老茶树的修剪分为重修剪和台刈两种类型;国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修剪方式如“冠心修剪”“预修剪”“边缘修剪”等,都属于台刈或半台刈的范畴。

衰老茶树的修剪,一是适当选用修剪的类型。凡树势衰老,但主枝尚强壮而分枝不能再利用的,宜采用重修剪方式,利用其主枝和低位分枝,较快地建成新的树冠。凡树势衰老,主枝侧枝均无利用价值的应选用台刈。二是重修剪和台刈并不能返老还童,恢复高水平的生长势和产量,因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死亡是必然规律,通过台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其利用年限也是有限的(一般只利用1~2个树冠周期)。所以对于十分衰老的茶树,最好挖掉重新种植。

6.机剪技术

(1)采茶机、修剪机的使用

①机采茶园的修剪改造

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修剪:生长健壮、未形成鸡爪枝、冠面比较平整的手采茶园,用修剪机进行轻修剪;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中、下部各级分枝健壮的手采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鸡爪枝,适当留养后机采;树势衰老、骨干枝尚健壮的手采茶园,进行重修剪;同时改土增肥,培养树冠;树龄较大,树势衰败的茶园,进行台刈改造,重新培育树冠。

机采茶园的年间修剪:每次机采后的5~10天,用修剪机进行一次修剪;每年机采结束后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3~5厘米。同时进行茶园行间和周边的修剪、清理。

②机采茶园的改造

机采茶园5年左右进行一次深修剪;10年左右进行一次重修剪;15~20年进行一次台刈。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要求剪口平整,防止枝干撕裂。茶园修剪改造,应与改土、改园相结合,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③机采茶园的留养

机采茶园保持叶层厚度10厘米以上,叶面积指数3~4。留养方法:每年夏秋季留1~2片真叶采摘,2~3年留蓄一轮新梢。

④机采茶园的肥培管理

施肥标准:由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每100千克鲜叶年施纯氮8~10千克,氮、磷、钾肥根据当地土壤状况合理配施;有机肥亩施饼肥150千克以上或土杂肥2000千克以上。

⑤机采茶园的采摘

机采适期与采摘批次:机采适期根据品种、茶类、茶季、采摘批次等多种因子综合确定,春茶以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比例达70%~80%,夏、秋茶为60%时为机采适期。机采批次根据品种、茶类、新梢生育情况确定。

机采作业要点:机手根据身高、茶树高、树幅,将机器把手调节到最适宜位置。

每台双人采茶机配备3~5人;主机手后退作业,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副机手双手紧握机器把手,侧身作业;其他作业者手持集叶袋,协助机手采摘或装运。每台单人采茶机配备2~3人;主机手背负采茶机动力,手拿采茶机头,由茶树边缘向中心采摘;副机手手持集叶袋,配合主机手采摘。树幅1米以上的茶园,每行茶树来回各采摘一次,去程采过树冠中心线5~10厘米,回程再采去剩余部分,两次采摘高度要保持一致。采口高度根据留养要求掌握,留鱼叶采或在上次采摘面上提高1~2厘米采摘。机采时,保持采茶机动力中速运转。

⑥采茶机和修剪机使用保养

采茶机、修剪机的选型配套:采茶机的选型根据茶园立地条件与树冠形状来选择,平地、缓坡条栽茶园选用双人采茶机,山地茶园选用单人采茶机;弧形树冠选用弧形采茶机、修剪机,平形树冠选用平形采茶机、修剪机。

修剪机器的台数及机种按茶园面积大小配置,见表39所示。

表39 茶园面积与机器台数按下表标准配置

可供选用的采茶机和修剪机的型号 如表40、表41所列。

表40 常用采茶机型号

表41 常用修剪机型号

单人修剪机由汽油机、减速曲轴箱、切割刀片、机架组成,主要用于坡地和窄梯地茶园的轻、深修剪和平地茶园的修边作业。

双人修剪机由汽油机、机架、减速曲柄箱、刀片、吹叶风机组成,刀片分平形和弧形两种,平形修剪主要于平形树冠茶园的深、轻修剪,以及未成龄茶园的定型修剪,弧形修剪机主要用于弧形树冠茶园的轻、深修剪。

通常平形采茶机的作业效率为1333.4米2/(台·时),弧形采茶机1000米2/(台·时),单人采茶机为266.7米2/(台·时),修剪机作业效率依作业条件和机型而异,双人修剪机作业效率为1333.4米2/(台·时),定型修剪可达1666.7米2/(台·时),单人修剪机作轻深修剪时,工效为266.7米2/(台·时),作修边可达1333.4米2/(台·时),重修剪机工效为1000米2/(台·时),台刈机的作业效率为266.7米2/(台·时),茶园所需采茶机修剪机的数量可根据采茶或修剪面积、作业时间和机械的工效以及日工作时间计算:

(2)机械化采茶、修剪无公害作业要求

①防止燃油污染茶园。修剪和采茶机械采用二冲程汽油机作动力,均使用混合油燃料〔汽油和机油容积比为(15~20)∶1〕,由于机器本身的油箱较小,需带备用油料到茶园中。燃油必须盛放在能够密闭的金属容器中,避免翻倒溢出,污染茶园,加注燃料时不得在茶行中进行。

②使用无铅汽油。由于采茶、修剪机的废气直排在茶园中,而茶叶是对铅敏感的作物,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对铅的限量标准很高,因此必须使用无铅汽油作混配燃料,防止废气的铅对茶树造成污染。

(3)采茶机、修剪机的使用要点。采茶前,机手要进行岗位培训,并熟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机械性能,掌握开、关机程序,刀片间隙调整,注意事项等操作要领。机器作业时,要注意人、机安全,机手与辅助人员要密切配合,换袋、出叶、调头、换行、间休等非有效作业时间,要关小油门,停止刀片运转,以防伤人;茶园中的铅丝、铁器等坚硬杂物,应在平时或事前清除。各种修剪机械和采茶机械作业,要求操作人员技术熟练,保证质量。应采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汽油与机油污染土壤和茶树。

采茶机、修剪机的保养:机器在使用前、后都要对各部件进行严格检查,如发现机件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应及时更换与调整,不允许机器带病或缺件工作。采茶机、修剪机每天使用后,要清洁机体,用清水洗净刀片上的茶汁,擦干后在注油孔注入机油。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时定期进行保养。

防止刀片润滑时对鲜叶的污染。采茶机、修剪机刀片每隔几小时需要加油润滑,提倡使用刀片专用油,它具有无色、无味、对人体无害等优点,不会影响鲜叶的质量,采用机油润滑时做到少添勤加,防止过量的机油污染鲜叶。

做好机器的清洁工作。每次采茶修剪后,清除上、下刀片及护板上的茶浆,防止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持刀片卫生、干净,防止刀片锈蚀,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

收集鲜叶的容器必须干净、透气。使用竹制或藤等天然材料编成的筐、篮等盛装鲜叶,防止茶叶受压升温而发生品质劣变,不得使用农药、化肥包装袋盛装鲜叶。

7.修剪后的管理

(1)修剪后的肥培管理。茶树修剪后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对树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使剪后恢复快,生长好,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加强肥培管理。

施肥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剪后的恢复生长成正相关,剪位越深,施肥量应越多。据原浙江农业大学在衢江区调查,茶树重剪后施氨水150千克比不施肥的,效果要好得多(见表42)。施肥量的确定应因地制宜,但不能少于最低限度,如台刈后,每亩至少放有机肥(厩肥)1500千克或饼肥100千克,加尿素7.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于修剪前结合冬季深耕时施下,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内矿质元素贮量,为剪后恢复树势提供养料。重修剪和深修剪对树体创伤亦重,也应重施有机肥料。

表42 施肥量的确定

(2)修剪后的树冠培养

①台刈后的培养。春天台刈的,当年新梢可高达50厘米,秋末可打顶,但必须使新梢留够20厘米以上(指剪口以上20厘米,即离地55厘米左右),年末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第二次。第三年春、夏二季留真叶2片采茶,季末在离地55~60厘米处剪平树冠。以后可进行正常的留养采摘。

②重修剪后的培养。重修剪后留桩在50厘米以下的,需培养两层骨干枝,一般应留养一年,秋末在剪口以上提高12~14厘米剪平定型,然后再培养一季,提高10厘米剪平,然后投产。重修剪后采摘留养十分重要,一般均应留真叶1~2片,以养蓄分枝。

③深修剪后的培养。深修剪后一般留养一季不采茶,然后于秋末剪平,培养新的生产枝层,第二年投产如初。

(3)其他管理。一是衰老茶树是病虫蔓延的场所,通过台刈、重剪,可剪除病虫枝,集中烧毁或沤肥。修剪后的嫩枝新叶最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必须注意,及时进行防治。二是修剪后还要做好耕作、除草、灌溉、防冻等工作,使修剪效果更好。

三、茶树采摘

茶叶是饮料,特别讲究品质。茶树是以采芽、叶为主的经济作物,芽、叶为营养器官,也是收获的部分,其采法不同、采的部位不同、采期不同,其制成的茶叶产品品质有很大差异。

茶叶品质好坏取决于制茶原料和加工技术。原料品质的好次,首先要看茶树品种的好坏;其次要看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技术;最后还要看采茶技术是否合理。茶叶采好采坏,不但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制茶成本和整体的经济效益,而其中茶叶品质的好坏,受采摘技术的影响最大。

由茶树营养芽萌发而成的新梢是营养器官。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重要场所。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供应茶树各器官的营养,人们从茶树新梢上采下一部分“芽叶”,势必影响一部分营养器官,降低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质的形成,有碍茶树的生育。所以茶叶采摘既要采叶又要留叶。

新梢在一年中受各季节自然条件的不同影响,芽叶生育极度不一致,性状不一,有大有小,有嫩有老(粗),有长有短,内含成分也各有异,变化大,伸缩性广,它并不像大田作物的谷粒或果树的果实,有很明显而固定的收获对象,一旦成熟便可采收。人们采收“芽叶”,因采期不同、采法不同,就有不同性质的芽叶,从而影响茶树生育,影响当时或后期的产量和品质。如采的茶叶粗大,新梢上留叶少,产量虽然较高,但品质大幅度下降,得不偿失。

(一)合理采摘

1.合理采摘的概念

合理采摘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可概括为标准采、适时采和留叶采三个方面。

标准采是指按茶叶加工需要的嫩度要求从茶树树冠面收获茶树新梢。成品茶的品质,受加工技术影响,但鲜叶原料的嫩度、匀度、新鲜度等对成品茶的质量更为重要。一般来说,采摘细嫩的芽叶,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化学成分含量高,内质好;但采摘嫩度高,往往产量较低;而采摘粗老,多糖类、纤维等含量高,新梢重量大,产量较高,而有效成分含量低,内质差。也就是说,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收益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标准决定的。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制定并严格掌握采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茶类众多,不同茶类由于品质风格各异,对鲜叶采摘标准的嫩度要求有很大差别。

2.合理采摘的作用

在同一地区,同一茶树品种,同一树龄,加工同一茶类,因采法不同,留叶不同,所得到的产量和品质差异很大。不合理的粗摘滥采,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影响内外销市场,对长期生产也极为不利。因此,茶叶采摘必须因地、因树、因茶类而进行合理采茶,才能兼顾采茶过程中各方面的矛盾。

就国内外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对于比较多的茶类而论,合理采茶的原则:采下的芽叶,能适应某一茶类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通过采摘,能够持续不断地优质高产高效,并且能借以调节一季一年与比较长期的产量、品质之间的矛盾;通过采摘,能不断促进茶树新梢萌发,有利于茶树正常生长,增加树冠上新梢的密度和强度,有利于增加采收次数,延长采期,并能借以调节茶树生长势,促进茶树生长健壮,延长经济年龄;能够适当兼顾同一茶类,不同等级或者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能借以调节当地采制劳力的安排,提高劳动生产率。

总之,合理采茶是一定条件下,在有较好栽培管理的各种采摘茶园上,通过人为采摘,能够显出比较长期的良好的综合作用,能够适当调节茶叶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和茶树生育各方面的矛盾,能获得持续高产优质的制茶原料,取得以较高效益,采留结合,产量与质量并举,长短兼顾为目的的一种良好的采茶制度。

名优茶类,采制精细,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这些都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名优茶发展迅猛,不但一些传统名茶产区不断扩大,单产提高,而且还不断开发了新的名优茶品种。名优茶加工对鲜叶的嫩度和匀度要求高,有些要求只采初萌展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这种细嫩采标准,季节性强,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目前内销和外销的大宗红、绿茶类,如眉茶、珠茶、花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品种,它们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适中,一般是待新梢展叶到1芽2~3叶或1芽4~5叶时,采摘1芽2~3叶的幼嫩的对夹叶。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按季节迟早和成品茶不同级别的要求而灵活掌握。一般春茶前期,采制特级茶和一级茶以采1芽2叶为主。春茶中期采制2~3级茶,以采1芽2~3叶和对夹叶为主。春茶后期,采制4~5级茶,以采1芽3叶和对夹叶为主。这种按茶叶加工原料要求分时期采用不同采摘标准采收茶叶的采摘制度,被称为按标准分批及时采。这种采茶制度,质量和数量容易得到比较好的协调,是大宗茶类生产值得推广的采摘制度。

3.合理采摘的原则

(1)按茶类要求严格标准采原则。茶叶品质标准首先取决于采摘标准,使茶叶加工原料符合品质要求。采摘标准是依生产茶类、茶树生长状况,当地气候和新梢生育特点来确定的。我国制茶种类多,同一茶类又有很多等级,采茶标准很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细嫩采,适中采和成熟采三种标准。

细嫩采标准是指茶芽初萌,或嫩梢开展1~2嫩叶时掐采,所采下的细嫩芽叶多数制成特级名茶。

适中采标准是当前中外红绿茶最普遍的标准,较好的是从新梢上采下1芽2叶,较次的为1芽3叶和细嫩对夹叶。

成熟采标准依茶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采制乌龙茶须待新梢成熟,顶芽已成驻芽,叶片大部已展开,采下1个驻芽和2~3叶片,或3~4叶片,采制边销茶、砖茶的原料,待新梢充分成熟,基部已木质化时进行割采。

(2)依树龄、树势重视留叶养树原则。种茶是为了采收量多质优的芽叶。采茶是目的,养树是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茶树采叶与留叶依树龄、树势的不同而有差别。

(3)掌握季节分批多次采原则。茶树具有多年、多季和多批采收的特点,每季每批的采收都要不失时机,及时按标准采下,特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更要注意。一般茶园有10%~15%新梢达到标准,就应开始采摘。茶树芽叶由于着生部位不一致,萌芽有先有后,所以按标准采就是要分批多次采。分批因天气和茶树实际情况而异。春茶一般每隔2~3天采一批;夏茶每隔3~7天采一批;秋茶每隔6~7天采一批。

(4)讲究采摘手法,逐步推行机采原则。采茶手法的好坏,对合理采茶的影响很大。用手扭采,捋采,破坏树冠的培养,损伤茶芽,采下的芽叶老嫩不一,又多破碎,老叶、梗子一把抓,既有碍茶树生长,又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必须讲究采摘手法。采茶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而且费工,随着茶叶生产专业化程度以及茶园面积和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机采逐步代替手工采茶,已势在必行。今后建设新茶园应选用发芽齐一的无性系良种,便于机采的进行,现有茶园从手采过渡到机采,栽培上对树冠要有一个培养过程,首先要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平整树冠,使之适应机采的要求,树冠愈强壮平整,就愈有利于机采。

(二)采摘方法

我国目前茶叶采摘的方法,可分为手采法、机采法和刀割法三种。由于刀割法对茶树生长不利,且采摘质量相对较差,不适应绿色茶品茶的生产需要,以下主要介绍前两种方法。

1.手工采茶法

手工采茶法是我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茶树树龄、树势和所制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手采法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因此,尽管手工采茶法工效低,但由于我国茶区大多分布在山区,受茶园地势条件和茶叶生产机械设备投资等因素的制约,机械化采摘还不能普及,手工采茶仍然是最主要的手段。

(1)手工采茶法的基本方法。手工采茶按采茶作业的手势划分有单手采和双手采两种。按茶树新梢上留叶数量的多少,又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打项采。一般是幼龄茶树或者重修剪、台刈以后的茶树用以协助定型修剪而进行的采茶方式,在每轮新梢生长即将结束、新梢展叶5~6片叶子时,采去1芽2~3叶,留下基部3~4片以上大叶。打顶采摘的要领是“采高养低,采顶留侧”,其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树冠”。这是一种以养为主的采摘方法,一般宜在一、二足龄茶树和更新复壮茶树(更新后一、二年)上采用。

②留叶采。也称留大叶采。当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一片或二片大叶。留叶采摘法常因留叶数量和留叶季节的不同而又分为留一叶采摘法和留二叶采摘法等多种。这种采摘方法的特点是:既注意采摘,也注意养树,采养结合,一般视树龄、树势状况而分别加以运用。

③留鱼叶采。指当新梢长到一芽地、二叶或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只把鱼叶留在树上。这是一种以采为主的采摘法,是名优茶和一般红、绿茶的基本采摘方法。

(2)手采法的具体应用

①幼年茶树的采摘。幼年茶树的特点是主干明显,顶端优势突出,分枝疏少,树冠尚未定型,系茶树的培养阶段。采摘的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枝冠,是定型修剪的补充。因此,一般宜采用打顶采或留叶采方法。

幼年茶树一般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开始打顶采摘。长势强的茶树,春末时即可打顶,留下三四片叶子。夏、秋梢留二三片叶子采摘。如果茶树势长势弱,春茶期间不打顶,延迟到夏茶时开始打顶。茶树经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进行留叶采摘,春、夏季各留二叶采,秋季留一叶采。当茶树树冠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仍需培养扩大,宜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的采摘方法。

②成年茶树的采摘。茶树进入成龄阶段后,树冠进一步扩大,枝叶茂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且布满行间,茶叶产量逐年增长,直至达到高峰。成年阶段是茶树高产、稳产时期,经济年龄的主要阶段。采摘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采收质量好的鲜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应贯彻“以采为主,多采少留,采养结合”的原则。因此,采摘方法,应以留鱼叶为主,并在适当季节辅以留一叶采摘。

③老年茶树的采摘。老年茶树树冠的特点是生机开始逐渐衰退,枝梢随树龄增长而日益衰老,育芽能力减弱,芽叶变小,对夹叶大量出现,树冠鸡爪枝逐渐形成,部分骨干枝出现衰亡和自然更新现象。茶树的衰老期是相当长的,对这类茶树的采摘,应根据衰老的程度而灵活掌握。茶树衰老前期,树冠还比较宽阔,枝杆尚有一定的育芽能力,能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宜采用留鱼叶采摘和集中留叶的方法,一般多在春、夏季留鱼叶采,秋季停采集中留养。茶树衰老中期,树冠鸡爪枝大量形成,育芽能力明显减弱,产量显著下降,这时,须在春茶前进行深修剪,剪后当年宜采用留一至二叶采摘。第二年在春、夏期间留一叶,秋茶期间留鱼叶采。第三年后可按成年茶树采摘方法进行采摘,这样,一般可维持3~5年树势。茶树衰老后期,树冠枝梢逐渐衰亡,出现自疏现象,育芽能力很弱,产量很低,品质下降,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的需要进行重修剪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有的则需要改植换种。

④更新复壮后茶树的采摘。重修剪或台刈后的茶树,在修剪后的第一、二年内生长旺盛,顶端优势突出,采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分枝,培养树冠,宜采用打顶采。春茶前进行重修剪的茶树,在当年夏、秋季即可打顶,留三、四片叶子采摘。第二年在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第三年在春茶和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第四年以后可按成年茶树采摘方法进行。台刈后的茶树,当年一般只养不采,或在秋季后期打顶。第二年进行打顶采,春梢留三、四片叶采摘,夏、秋梢一二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第四年采用春茶和和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摘。第五年开始,可按成年茶树采摘方法采摘。

2.机械采茶法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对采茶机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机械化采茶推广进展较快,已在部分地区和茶场较大面积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机械采摘工效高,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所以它必然是绿色食品茶企业今后采茶的方向。

图26 茶园机采1

图27 茶园机采2

在无性系良种茶园,合理地利用采茶机收获茶树鲜叶,具有增产、提高采茶工效、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质的效果。浙江省宁波福泉山茶树良种场1991年因自然灾害全场平均减产12%,而3龄以上的10.1公顷机采茶园平均单产比全场平均产品税量增加10.7%。重庆狭江市茶技术站1991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夏茶和秋茶应用机械采茶,茶叶产量比手工采茶分别高15%和85%(见表43)。采茶工效比较结果也表明,一般机械采茶的工效比手工采茶高6~15倍;机械采茶的采茶成本(工资、能源、机械折旧等)比手工采茶低30%左右。机械采茶的鲜叶质量不但不比手工采茶低,如果茶园面貌良好、技术掌握熟练,茶树鲜叶质量还会有所提高。1990年,浙江奉化茶场机械采茶与手工采茶毛茶等级比较表明,采用机械采茶加工的毛茶全年平均等级比手工采茶其加工的毛茶提高一个等级(见表44)。所以,只要应用得当,机械采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43 重庆狭江市茶技站机械采茶与手工采茶产量比较(1991)

表44 浙江奉化茶场机械采茶与手工采茶毛茶等级比较(1990)

为了使机械采茶这项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各个绿色食品茶基地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用无性系良种茶园推广机械采茶。发芽期差异大、植株高矮悬殊的种子繁殖茶园采用机械采茶,工效低、质量不好控制。无性系茶树良种与种子繁殖的茶树相比,具有发芽整齐、新梢长势旺盛的特点,适合于机械采茶。浙江奉化茶场对无性系品种“迎霜”和种子繁殖品种“鸠坑”两种茶园的机械采茶比较试验表明,“迎霜”茶园的单位面积产值和利润分别比“鸠坑”茶园高46.4%和144.4%。说明不同茶树品种茶园应用机械采茶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应该首选不性系茶园推广机械采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提高施肥水平,提高茶树鲜叶的持嫩度。机械采茶要求茶树新梢有一定长度,如果施肥水平低,即使将新梢留养到要求的长度,但茶树新梢容易出现老化,品质得不到保证。推广机械采茶的茶园施肥水平应该比手工采茶的茶园高10%~20%。

(3)掌握适宜的开采时期。合理的开采时期应该使茶叶的产量、品质和工效都得到很好的协调。机械采茶的茶园,在新梢成熟度高的时候开采,茶叶产量比较高(见表45),90%以上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的茶叶产量比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的产量增加107%以上。但由于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大多数随着鲜梢成熟老化而降低(见表46),茶叶品质也随之下降。从反映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指标产值分析,春茶80%左右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夏茶60%左右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产值比较高。各地可以根据茶园面貌和加工茶类情况确定每个季节机械采茶的开采时期。

表45 机械采茶不同开采时期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表46 机械采茶不同开采时期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4)合理选择采茶机及其与之配套的修剪机。一个茶叶生产基地可以根据机械采茶推广面积要求选择合适数量的采茶机型及其与之配套的修剪机。表47提供了部分常用每台采茶机和修剪机适宜的面积资料,可供实施参考。

表47 不同采茶机和修剪机的适用配套面积

(续表)

(5)手工采茶与机械采茶相结合。由于目前名优茶生产仍然是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各个绿色食品茶基地可以根据当地名优茶生产的品种和销售状况,在春茶早期适当采摘部分名优茶,为了保证机械采茶产品的质量,名优茶的产量比例可以控制在全年总产量的5%左右。

(6)机械采茶的批次。在国外,尤其是机械采茶推广普及的日本,每年机械采茶的次数为5次,由于他的施肥水平相对比较高,而且主要以蒸青茶生产为主,新梢原料的长度比我国生产炒青、烘青和乌龙茶等可以长一些,所以我国每年的机械采茶间隔时间可以适当短一些,每年采6~7批;在早春手工采收名优茶的地区,由于前期采收了一段时间的名优茶原料,春茶可以机采2批,夏茶机采1批,秋茶机采2批,全年机采5批。南方生产季节长的茶区每年可以增加采收一次。

3.名特优茶的采摘

我国名特优茶品类很多,品质各异,其品质形成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尤其与独特的采制技术有关。一般名茶都以鲜叶细嫩、均匀著称。采摘甚为精细,采得早,摘得嫩,拣得净是其主要特点。但由于各种名特优茶品质风格独特,加工工艺精湛特殊,对鲜叶原料又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各种名特优茶的采摘在嫩度和时间上颇有殊异。

(1)以采芽为对象的名优茶,有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石花等。君山银针采摘要求很严,于清明前后,用特制小竹篓盛茶,篓底垫纸,以防磨损茸毛。选晴天上山采摘,茶芽要求粗壮重实,每个茶芽由3~4片叶裹住,长25~30毫米,宽3~4毫米,采时用手指轻轻将芽攀断,忌用指甲掐采,以防破伤。通过近年实践总结提出“八不采”规程,即雨天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有病弯曲芽不采。采回后即行拣剔,除去杂劣,随即交付加工。蒙顶石花采摘也甚讲究,采时留鱼叶,采芽尖,不带真叶。

(2)以采细嫩芽叶为对象的名优茶,有杭州西湖龙井、江苏洞庭碧螺春、安徽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老竹大方、南京雨花茶、河南信阳毛尖、湖南安化松针和高桥银针等。采摘均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细嫩芽为对象。芽叶细嫩纯整,如高级龙井采一芽一叶,叶如旗,芽尖细似枪,炒制500克“明前龙井”需3.5万~4万个茶芽。500克高级碧螺春,要细嫩“雀舌”6万~7万朵。猴魁的采摘有拣山、拣果、拣枝、拣芽“四拣”的经验,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采回后进行拣尖,即在嫩梢一芽二叶的基部折断,老叶制魁片,经过拣尖,芽叶大小划一,外形整齐,品质一致。

(3)以采嫩叶为对象的名优茶,有安徽六安瓜片等。瓜片选采新梢的单片制成。采摘分采片与攀片两个过程。采片:采摘约在谷雨到立夏之间,在茶树上选取即将成熟的新梢,按顺序采下新叶片,梗留在树上。但一般带嫩茎一并采下,携回经攀片,使芽、茎、叶分开。攀片:鲜芽叶采回后摊放在阴凉处,待叶面水湿晾干,将断梢上的第二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片制“提片”,品质最好;第二片叶制“瓜片”,品质次于提片;第三四片制“梅片”,在梅雨季节采制的也称梅片,品质较差;芽制为“银针”。攀片实际是对鲜叶进行精细的分级,将老嫩分开,便于炒制,并使品质整齐纯一。

(4)以采成熟嫩梢为对象的特种名茶,有闽北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等。岩茶选采优良品种的鲜叶或以单株的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3~4叶对夹;安溪铁观音以采三叶对夹为标准,四叶以上的对夹只采三叶,选明朗的北风天采摘。

图28 标准化茶园(日本)

图29 标准化茶园(中国)

图30 标准化梯形茶园

(三)鲜叶的运送

刚采摘下的鲜叶,由于呼吸作用仍然在继续进行,糖类等化合物分解,消耗部分干物质,放出热量,如不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就会造成鲜叶温度升高影响品质。如果使用的贮运容器透气性差,使茶叶因呼吸作用而升温,产生不愉快的水闷味,或发生红变等,使鲜叶失去鲜爽度,从而使茶叶失去加工、饮用价值。防止鲜叶变质的办法就是将采摘下的鲜叶用通风良好的竹制或藤编的篓筐存放,切忌用塑料袋和不卫生、有异味的容器具装运。装运过程要做到轻装,并使采下的鲜叶及时快速运至加工厂进行处理或加工。对于临时不能运送而滞留在茶园的鲜叶,不得在日光下暴晒、雨淋。

绿色食品茶的鲜叶验收,重要的是把好鲜叶的来源关,确认茶叶是否来自绿色食品茶认证基地,并同时检查采摘匀净度、新鲜度等。不合格的鲜叶另行堆放、单独另行加工处理。运送茶叶时应做到不同茶园、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盛装,做到轻装快运。盛装茶叶的器具必须洁净,一般每筐装25~30千克鲜叶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