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眉山三苏祠怀古

眉山三苏祠怀古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号称“岛居”的三苏祠,位于四川眉山县城内西南角,原为三苏故居。看来,这副楹联的内涵即已点明了三苏祠的应有主题。在三苏中苏辙被称为小苏。我这次远足眉山,瞻仰三苏祠,登堂入室,问书香怀古,此时虽身在眉州,却没有那种客乡的感觉。
眉山三苏祠怀古_天涯情怀

远足眉山,时已至秋。潇潇秋雨不免让人感觉有些丝丝凉意,但却丝毫未减我拜谒三苏祠的情致。

拜谒三苏祠并非我突发奇想,那还是在中学读赏苏家诗文时就曾受到感染,更何况此次眉山之行正值我甲子之年,实难舍弃。

号称“岛居”的三苏祠,位于四川眉山县城内西南角,原为三苏故居。三苏指北宋著名文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据《眉山县志》记载,三苏祖籍河北赵郡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唐代中宗神龙元年(705),赵郡苏味道作眉州刺史时,任内逝世。他的子孙开始定居眉山。明洪武年间(1368—1398),人们为了纪念三苏父子,改苏家故宅为祠。

在拜谒三苏祠之前,为避秋雨袭身我在附近的一家杂货铺买了把伞。当我来到三苏祠的正门时,不由止住了前行的脚步。我凝望着祠堂门楣上方那块硕大的匾额,三个鎏金大字——三苏祠,熠熠生辉。顿时,在我心中又平添了几分敬慕之情。

我轻轻地跨越门槛来到祠院,四周红墙环绕,主体庭院绿水萦回,遍植翠竹,间有参天古木;池沼亭榭,古雅多趣。占地五万多平方米的三苏祠,以木质结构中式平房组成,建筑风格为中国古典园林式。因翠竹成林,溪水环绕,素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称。据记载,三苏祠曾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模拟重建。后又经历代不断添修扩建,才具有现在这个规模。

由正门向里走去是二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二门两侧的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看来,这副楹联的内涵即已点明了三苏祠的应有主题。再向里走去,便是三苏祠的正殿。这里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三苏的全身雕像。自左至右是苏轼、苏洵、苏辙,各自神态毕见。我敬慕在雕像前,不禁被这三苏文坛豪杰爱国忧民的精神,文学艺术的造诣和正直的品格所感动。我想,也正是因此三苏父子而赢得后人们的敬仰。

在木假山山堂。讲解员介绍说:“木假山原是苏洵向一位溪边老人买来的古树根,置于家中。因状似山,有山峰,令苏洵尤其珍爱,故取名‘木假山’,寓意‘天生之材甚难’。并写有《木假山记》而借物咏志,比喻父子苦读成才,道路艰辛。另据说,现在的木假山并非原物,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眉山书院主讲李时寿特意补置的。当时,这块大树根在眉州城南泯江边上,李时寿将其运回,陈列于木假山堂中。如今物虽有易,但寓意犹在。”

三苏祠主体庭院的西侧是瑞莲池。传说,原是苏洵的洗砚处。苏洵在池内植养荷花,极盛时并蒂开放。人们以为这种荷花预兆着眉州人科甲及第,故将此池称为瑞莲池。

在跨越瑞莲池的水廊中间建有百坡亭。说是后人纪念苏东坡(苏轼)的桥亭。苏轼56岁时被调任颍州太守,时常在这里泛舟颍水,并作有《泛颍》诗。每到夏日,游人站在百坡亭上,脚下池内的荷花竞相绽放。于是,曾有诗人赞写:“眼明小阁涛堆翠,身在荷花水影中”。

在三苏中苏辙被称为小苏。他与苏轼同时进京中进士,擅长政论与史论。曾任大名府和河南的推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后因新法派被贬而隐居,号称“颍滨遗老”,以读书写作参禅终老。

我这次远足眉山,瞻仰三苏祠,登堂入室,问书香怀古,此时虽身在眉州,却没有那种客乡的感觉。倒是苏氏父子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和有四大名碑之誉的《丰东亭记》《醉翁亭记》《表忠碑》《罗池庙碑》金石刻文或拓本,以及书法绘画珍品,而让我浸沉于品赏和深深的敬仰之中。令我颇为感慨,即作一首小诗,以示眉山三苏祠怀古之志感:“远足眉山拜苏堂,登殿入室问书香。一门父子三词客,博辩宏伟千古章。老泉天下立大节,东坡当有世志强。小苏文长政史论,北宋三杰后人仰。”

注<<<

①老泉:苏洵号老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