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树良种繁育

茶树良种繁育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优质名茶生产需要特定的优良茶树品种,如高档乌龙茶和某些名优茶必须选择特定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优质茶产品。用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红茶,具有汤色红艳、滋味浓强的特点;用龙井43号良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最好;用天府茶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的绿茶,色泽绿翠,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醇;用铁观音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具有“观音韵”。第四步,初步繁殖。入选单株的无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

第一节 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

一、选用优良茶树品种的作用和意义

(一)茶叶高产的必然需求

优良品种(简称良种)的增产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在同等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下,优良品种一般比良种增产20%~30%,甚至更高。如名山县农业局茶技站、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特早213,比福鼎白茶增产10%以上,且早开采20天左右;由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天府茶28号”比福鼎大白茶增产7.4%以上,且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抗性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福云6号”比福鼎大白茶高19.0%;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龙井43”比福鼎大白茶高8.4%。由此可见,选育和推广良种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二)茶叶品质的有力保障

栽培技术及管理水平、采摘及茶叶加工技术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但茶叶色、香、味、形的形成仍然主要受茶树新梢的化学特性和外部形态特征的影响,即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优质名茶生产需要特定的优良茶树品种,如高档乌龙茶和某些名优茶必须选择特定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优质茶产品。用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红茶,具有汤色红艳、滋味浓强的特点;用龙井43号良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最好;用天府茶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的绿茶,色泽绿翠,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醇;用铁观音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具有“观音韵”。国外某些国家虽然乌龙茶和某些名优茶消费量不断增加并努力开发相关的制茶技术,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茶树品种资源,至今仍然不能生产高档乌龙茶和白茶、龙井茶等名优茶。

(三)高效益茶叶生产的必然选择

由于优良茶树品种能提高品质,所以良种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我国以名优茶为主的茶类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也主要受益于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1990年,我国名优茶产量为2.59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14.37万吨,增长了4.5倍,产值从1990年的6.32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55.52亿元,增长7.8倍;2000年,名优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0.6%,产值却占总产值的50%以上,成为茶业增效的主要来源。如:近几年来,雅安市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使无性系良种茶园由1995年的不足5000亩发展到今年的11万亩,名列全省第一位,名优茶产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已达3500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24%,产值1.1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0%。名山县2002年,名山县茶园面积达10万亩,种茶农户占总农户的81%,占耕地面积的1/4,茶叶总产量达713.75万公斤,茶叶总产值达到1.5亿元,1998年,仅茶叶一项全县茶农人均纯收入就达117元。2001年,全县农民靠茶叶一项人均增收58元,占全县人均增收120元的近一半。2003年,全县农民纯收入53151万元,其中茶叶一项就达9420万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17.7%,人均纯收入增加155元,其中仅茶叶一项就贡献137元,占人均纯收入增加的88.4%。四川的高县、筠连等县茶叶税收几年前就达到县级财政收入的30%以上(高县茶叶税收最高时甚至达到50%),同时给千家万户的茶农带来了近2000万元的纯收入。经实地调查发现,许多县的茶农每亩茶园鲜叶收入在3000元左右,洪雅、名山、峨眉山市等茶区的茶农每亩收入高达4000元以上,远超过每亩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正是由于良种对提高茶叶品质方面的作用,茶农概括出“哪里有良种,哪里就有名茶,哪里的茶业就出效益”,这说明优良茶树品种在茶叶生产增效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四)茶叶低耗生产的重要途径

优良茶树品种之所以能实现高效低耗生产,其原因有三个,一是优良茶树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不同的茶树品种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主要取决于茶树品种遗传特性,选用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可以降低冻害、霜害、旱害、病害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使茶叶生产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同时,茶树品种对自然灾害抗性的增强,对于扩大茶树种植区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云南大叶种直接引种杭州时,无法正常越冬,但从驯化后的云南大叶种后代中选出的浙农25,却能在江南茶区获得高产优质。我国“南茶北引”的成功也是以优良茶树品种为基础的。二是不同开采期茶树品种的合理搭配,能有效地缓和采制“洪峰”,避免由于采摘“洪峰”期产量过大而不能及时采收和加工造成的损失。同时,由于全年生产均衡,茶叶加工的设备利用率也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设备闲置引起的投资损失。三是适应机械化作业,提高采茶效率。茶树鲜叶采收的人工费用占茶园管理人工费用开支的60%~70%,推广机械化采茶是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新梢生长旺盛而整齐,芽叶粗壮,密度大,采茶工效高,而且良种茶树发芽整齐,轮次明显,直立性和持嫩性好,有利于机械化采茶,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采茶成本。

二、茶树优良品种选育

选育茶树优良品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引种驯化等。

(一)茶树系统选种

系统选种又称单株选种。根据选种目标,在现有茶园中,选拔优良单株,通过比较鉴定,培育成新的品种。这是改良茶树品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茶树同时有无性和有性双性繁殖能力。因此,系统选种可以分为单选无性系和单选有性系两条途径。不过,国内外的一系列茶树良种,都是通过单选无性系的办法育成的。现将这一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步,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茶树性状的相关关系,在现有茶园中,选拔若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

第二步,观察。这一工作必须周年进行,以掌握选择对象在不同季节的表现,重复进行2~4年。观察项目应包括树型、树姿、新芽萌发及新梢生长情况、芽叶性状、抗逆能力、单株产量、制茶品质、适制性等。

第三步,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决定取舍。这一工作可连续进行数次。在选择过程中,既要重视选种目标所要求的主要性状,又要注意综合性状的选择。

第四步,初步繁殖。将入选的优良单株,采用短枝扦插法,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同时,了解各单株短枝扦插繁殖力。记载的项目应包括插枝的成活率、成苗率、苗高、主茎粗、根系生育状况、茶苗整齐度及抗逆性等,发现繁殖力低劣或其他性状达不到良种要求的,应予以淘汰。

第五步,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无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品系比较试验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或当地的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比较鉴定的项目包括:品质、适制性、产量、抗逆性、采摘期、全年萌发轮次、发芽密度以及芽叶性状等。为了加速育种进程,在品系比较试验期间,即可对较有希望的优良品系进行多点比较试验,以鉴定其区域适应性,并结合栽培试验,以掌握新品种对栽培技术的要求。

第六步,报请审定。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优良品种,报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跨省推广的良种还要报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七步,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品种即可繁育推广。

(二)有性杂交育种

遗传性不同的茶树,通过雌、雄性细胞的结合,产生杂交后代,经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过程叫茶树有性杂交育种。由于遗传基因的重新组合和相互作用,有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中,可能选育出兼有父本、母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双亲及其祖先从未有过的优良性状,培育出超亲本的新品种。茶树杂交育种是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规律,有目的地培育茶树新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茶树杂交育种基本上由杂交、选择、无性繁殖三个主要环节组成,是当前国内外选育茶树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其技术要点如下:

第一步,正确选择亲本。根据明确的育种目标,正确选择杂交的父本和母本,是茶树有性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生态型差异较大的材料作亲本,双亲的综合性状中应具有育种目标所要求的主要性状。父本、母本的花期要比较接近,母本必须有结果能力。

第二步,掌握时机,细致操作。茶树雌雄同花,常异交,自花受精率很低。因此,以研究遗传变异规律为目的时,应隔离,去雄;以创造变异培育新品种为目的时,可免去繁重的去雄工作。具体做法是:父本花朵充分成熟将开未开时采花粉备用,母本花朵含苞欲放时轻轻剥开花瓣,用毛笔蘸开一些父本的花粉授在母本的柱头上,立即套袋隔离。授粉工作宜在上午10时前完成,必要时次日上午可重复授粉一次,以求可靠。

第三步,加强授粉后的管理。授粉后3~5天即可去袋。柱头枯萎,花萼闭合是子房已经受精的标志。幼果极易脱落,应注意保护。

第四步,认真进行培育和选择,获得杂交后代,仅仅是杂交育种工作的第一步。杂交种子播种后,必须加强培育,并按照育种目标进行认真的单株选择和比较试验,才有可能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

第五步,申请审定,繁育推广。育成的良种按有关规定程序报请申定合格后,即可采用短枝扦插法繁殖推广。繁育推广过程始终要注意种苗纯度,防止混杂,以确保良种种性。

除上述两种选育方法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茶树育种工作者在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获得变异的诱变育种以及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多倍体育种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培育茶树优良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二节 四川主要茶树良种选择

一、选用茶树品种的原则

(一)多抗原则

选择茶树良种,除了要求优质、高产、稳产以外,对茶叶的食品质量安全也要有要求。农药残留是茶叶生产最大的质量安全问题之一,也是发展绿色食品茶的主要障碍。茶叶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使用不当,尤其是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选用的茶树品种,除了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和茶类适制性要求较强以外,还应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病虫害种类不同,不同茶树品种对不同病虫害的抗性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选用茶树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品种的抗性差异进行选择,选用那些对当地频发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这样,利用茶树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和用药频度,降低由于施药引起农药残留的风险。

此外,多抗茶树品种还应该对寒、旱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我国茶区纬度跨越幅度大,南北茶区之间的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差异很大。北部茶区及高山茶区选用的茶树品种,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寒力,否则,茶树种植后容易在冬季低温时受冻而导致严重损失,这在我国早期“南茶北引”过程中曾有过严重教训。另外,倒春寒出现频繁的茶区,不宜选择春茶萌发期过早而抗寒力低的茶树品种。

(二)多样性原则

生产基地推广的茶树品种应做到多种遗传特性的茶树优良品种合理搭配,即具有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种植单一茶树品种。在考虑品种搭配时,首先要考虑不同茶类适制性的品种之间合理的比例,因为茶叶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常常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70~80年代中期,我国以发展出口红碎茶为主,优质红碎茶品种很受欢迎;而进入90年代以来,发展内销为主的名优绿茶成为茶产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早生优质绿茶茶树品种供不应求,而早期的红茶则在名优茶市场中难以立足。为了使绿色食品茶基地的产品对市场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茶树品种搭配应该以适制当地当时主要茶类的品种为主,同时适制其他茶类的茶树品种也要有一定的比例。其次,春茶萌发期不同的茶树品种各有不同比例,避免春茶采摘“洪峰”过于集中。春茶萌发期早、中、晚的茶树品种的比例,在不同产区的要求可以不同,以名优茶生产为主,反之亦然。再次,基地内的茶树品种的抗逆性也该具有多样性,避免品种的单一性造成的某种病虫害快速蔓延和其他自然灾害扩散,减少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环境适应性和良种良法原则

优良茶树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适制性等优良性状的表现是茶树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选用茶树品种之前,必须对拟引进的茶树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和栽培条件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了解某个品种的这些性状表现。根据茶树品种审(认)定结论进行推断。我国的茶树品种审(认)定制度分国家审(认)定和省审(认)定两个层次。国家审定品种是经过3个以上(含3个)跨省的不同气候代表性区域试验点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的,拟引进的审定茶树品种如果在相应的代表性区域进行过适应性试验的,可以直接引进推广种植。各省审(认)定的茶树品种的区域适应性试验一般是在该省内的不同地区进行,省内引种时,可以参照国家审定品种的方式进行考察;但如果省级审(认)定茶树品种跨省引种时,必须先进行适应性试验或者生产性试验,如果适应性和其他性状表现良好,才可以大面积引种或繁育推广。适应性试验结果说明该茶树品种对本地自然条件的适应程度。欲使引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表现,还应该向育种单位或品种适应性试验单位了解拟引进品种对栽培条件的要求和茶叶加工条件,即实现良种良法,良种的优势才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茶树优良品种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所以茶树优良品种也会更新换代,引种时,绝对不能把那些历史上曾经是优良品种,但目前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茶树品种引进加以推广。

(四)无性繁殖原则

无性系茶树品种具有萌发期一致、生长整齐、品质均一等特点,而且树相的高矮大小也均一,便于田间管理、采摘的机械化作业和鲜叶原料贮运加工的机械化处理。所以,新建茶叶生产基地应尽可能选用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为今后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原则

图11 智能化育苗温室

为了保证引进茶树良种苗木的质量和防止病虫害的传播,从外地引进品种及其种苗运输之前,必须进行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苗木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种苗的纯度鉴定和定级鉴定。鉴定的抽样可以参照GB11767-1989规定:引种总数在1万株以内的,抽样数不少于50株;引种总数在1万~5万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100株;引种总数5万~10万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200株;引种总数超过10万株的,抽样数量应该>300株。苗木纯度的检验主要根据品种的典型特征,从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两个方面进行鉴定,从抽出的样本中逐株鉴定,统计出混杂品种苗木等不具备该品种典型特征的苗木数,并计算出品种纯度。苗木的分级主要根据茶苗的高度、茎粗、着叶数、一级分支数量、侧根数量、侧根长度和计算出的品种纯度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可参照国家标准GB11767-1989。

二、四川主推的茶树品种及其特性

(一)国家审(认)定的茶树品种情况

我国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曾经对全国各地育成的茶树品种进行了两次认定和两次审定,共审(认)定95个茶树品种作为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向全国推广。第一次是1985年,认定了30个茶树品种为国家茶树品种,这批茶树品种全部是各地传统茶树良种,其中无性系列茶树品种13个,种子(有性)系列品种17个;第二次于1987年认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育种单位育成的无性繁殖系茶树品种25个;第三次于1994年审定通过了无性系品种22个;第四次于2001年审定通过了18个茶树品种。在这95个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中,无性系茶树品种78个,种子(有性)繁殖茶树品种17个。其中,红茶品种22个,绿茶品种26个,乌龙茶品种14个,红、绿茶兼制品种33个。在78个无性系绿茶品种中,红茶品种15个,绿茶品种22个,乌龙茶品种13个,红、绿茶兼制品种27个。

从2000年开始,国家不再对经济作物进行强制性品种审(认)定。为规范茶树品种审(认)定工作,2003年成立了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开展对茶树品种的审定工作。该委员会对全国的茶树品种进行了两次审定,一次是2004年,在杭州,审定通过了由广西桂林茶叶所选育的“桂绿”,另一次是2005年,在四川成都,审定通过了由名山茶树良种场选育的茶树品种“名山白毫”。这两次审定通过的两个品种均为无性繁殖,均属绿茶品种。至此,我国现有茶树良种97个。

(二)部分通过审(认)定的国家级茶树品种及特性

部分通过审(认)定的国家级茶树品种及特性(见表1)

表1 通过审(认)定的部分国家级茶树品种

续表

(见彩图2~彩图4)

(三)四川茶树良种及其主要性状

1.四川省认定的省级传统茶树良种

在四川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栽培,逐步驯化出了一批比较突出的茶树品种,这些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并有相当面积的茶树品种在四川长期的茶树栽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85年,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早白尖、牛皮茶、南江大叶茶、崇庆枇杷茶等四个传统的茶树优良品种为省级传统良种,其主要性状见表2。

表2 四川省认定的省级传统茶树良种

在这四个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又选育出了一批新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早白尖1号、早白尖5号,南江1号、南江2号,崇州枇杷茶71-1等。

(见彩图5~彩图12)

2.育成了一批省级红茶品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了适应当时红茶出口需求和省内外对红茶茶树品种发展的需要,以钟渭基为代表的茶学科技工作者先后用国家级红茶良种云南大叶种与四川中小叶群体进行杂交,选育出了适应四川(包括重庆)的红茶系列茶树品种蜀永系列,提高了四川红茶产量和品质,这些红茶新品种在四川省红茶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蜀永系列红茶品种情况见表3。

表3 蜀永系列红茶品种情况

3.育成了一批省级绿茶新品种

绿茶品种的选育工作在四川省一直是方兴未艾,选后有四川农业大学李家光等选育成的省级良种蒙山11号等蒙山系列品种;四川省名山县李廷松、徐晓辉等选育的名选131、213等名选系列省级和国家级品种;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王云、罗凡等选育的天府28号、11号等天府系列省级品种;四川花秋茶业公司喻长根等选育的花秋1号等省级品种。这些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已经在四川乃至其他地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四川省育成的省级绿茶品种情况见表4。

表4 我省近年育成的省级绿茶品种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三节 茶树良种苗木繁育

茶树无性繁育的方法大约有三种,即压条法、扦插法和细胞繁殖法。压条法繁殖系数低,速度太慢;细胞繁殖法速度快,技术性强,农民朋友难以掌握;扦插繁育方法简单,繁殖系数高,速度快,易掌握技术。扦插繁育又分为根插、叶插、枝插、长穗插和短穗插五种,最适用的为短穗扦插法。

一、茶苗繁育

(一)穗条培养

确定了要繁育的品种后,就要选择该品种的壮龄茶园作母穗园,母穗园要求品种纯度100%,若不纯就要先去杂后培养,不然繁育出来的茶苗就成杂种苗;同时,加强该园的肥、水和病虫害防治管理,使穗条无病无虫,梢长粗壮。

(二)苗圃地选择

一般苗圃地要选择在交通、水源方便的地方,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好,土壤太沙或太黏均不适宜作苗圃。土地选好后,及时理通排水沟,使土壤干燥疏松,便于翻耕作厢(畦)。

(三)翻耕(撬挖)土地

四川扦插茶苗一般是夏季(夏插)、秋季(秋插)或初冬季节(冬插主要是川南茶区)。夏插的则在收了小春后翻耕土地;秋插的则在收了大春的玉米或蔬菜、西瓜进行翻耕;冬插的则在收了大春水稻或蔬菜后翻耕。土地翻耕后,让太阳暴晒几天,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土壤进行一次简单的消毒,这很重要。

(四)开厢(作畦)施底肥,再次进行土壤消毒

土壤经日光消毒后就可作厢,作厢前必须将田块四周理好排水沟,若田块在1000平方米以上,中间还理2~3条主沟排水,然后按“东西向”作厢,厢宽140厘米,厢高10~12厘米,人行道(厢与厢之间的道路)宽18~20厘米,深度与厢高相同。厢面基本形成后,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油枯100千克左右,均匀地撒在厢面上,然后在厢面上反复浅耕(深度8~10厘米)2~3次,把肥料嵌入土壤中,同时捡去厢面卵石、瓦片和草根树根等杂物,然后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对厢面做一次认真消毒。

(五)铺无菌土

无菌土又名生土,是将松树林内表层有树根、草根的土壤刨开,取下面的细土壤,铺在厢面上,厚度3~4厘米,并将厢面用木板打平整,厢边更应打紧打实,以防厢边垮塌。

(六)剪取短穗

将成熟的穗条取回后,均匀斜放在阴凉通风、地面湿润的屋内,然后用手剪(修枝剪)将穗条剪成一叶一穗,长度2.5~3厘米,中叶种3厘米左右,小叶种2.5厘米左右,若叶片过大、过长,可剪去叶子的1/3或1/2均可。

图12 各种插穗的选取与比较示意图

(七)短穗处理

为了不使短穗上的病虫卵块或病菌带入苗床,又要使短穗很快发根,可采用“多菌灵”或“绿金(印楝素)”防病治虫,或者用与白酒溶解的“生根粉”溶液(500~800倍液)浸泡短穗20~30分钟。如果穗条无病无虫,生长健壮,可以不加处理直接扦插也可。

(八)扦插短穗

处理或剪取的短穗应及时插入厢面。方法是:小行距8~10厘米,株距2~2.5厘米(根据叶面大小确定行距和株距),斜插入厢面至叶梗为止,边插边把土壤压紧,使短穗固定,斜度70度~80度,太斜或太直均不利生根。一般苗圃地土地利用率在70%左右,可扦插面积在467平方米上下,每667平方米厢面上要插21万~24万个插穗,插得少,壮苗多,插多了。小苗、弱苗多。茶农一定要根据品种、叶型大小确定扦插数量。

(九)喷水和遮荫

一般是边扦插、边喷水、边遮荫,特别是夏插,稍不注意就会晒死短穗。夏插后,第一次喷水必须喷湿、喷透、喷匀,最好用洒水壶,千万不能用水管冲水喷,冲水喷易使短穗冲松、冲翻、冲掉,短穗不黏土壤就会死亡。喷水后,应及时把遮阳网盖上,遮阳网可单厢覆盖(用厢面140厘米,宽200厘米的遮阳网,网高30~40厘米的半拱形遮盖是完全能遮完厢面),也可全园覆盖。

(十)苗床管理

一般插后40~60天生根(冬插要第二年才生根),苗床铺了客土后,一般很少长草,即使有草都在第二年春、夏季,扦插当年管理简单,主要是水分管理。若干旱,厢面发白,才需再次喷水,喷水次数多了,降低苗床温度,影响发根;若厢面或厢沟有杂草时,尽快扯了;若第二年5~8月苗床出现病虫害,结合叶面施肥,对症下药,抓紧防病治虫。苗期施肥要薄,要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薄施,在供水时,配成0.5%~1.0%的浓度喷施厢面或用肥料水浇灌厢面即可。

图13 苗圃繁育基地

图14 遮阳网苗圃基地1

图15 遮阳网扦插苗圃基地2

二、良种推广

良种推广对茶叶产业化企业来说比较容易,而且企业也愿意投资建立茶树良种基地,而对茶农来说,就十分困难。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条:一是茶农科技意识不强,认为祖宗留下来的籽茶好,管不管理都有茶采,何必费钱、费时、费力去种良种;二是良种必须良法,栽种时,基础牢、标准高、劳动强度大而使茶农不愿种良种;三是种良种必须买茶苗、买基肥、请劳动力、单位面积投资大,远不如种水稻、玉米或籽茶简单方便。如果国家没有资金扶持,茶农难以用自家的钱财与劳动力来发展良种茶园。

其实,茶农们可以算算账:比如种田,每667平方米每年大小春加起来收入1000多元,加上国家种粮补贴不足2000元,还一年到头干得很累;种种籽茶,每年收入也只有几百元到1000多元,最多收2000元,而种无性系良种茶园三年后,每年收入3000~5000元非常普遍(前两年还可间种、套种,不影响收入),加之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工具减少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何乐而不为。例如:名山县农村人口23万,种茶23.6万亩,其中良种18多万亩。希望广大茶农把适宜发展茶园的土地种上良种茶,把已经几十年的衰老低产茶园改植换种成良种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