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芬兰栽培外来菇菌

芬兰栽培外来菇菌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最大的香菇栽培场是位于芬兰东部的极地香菇栽培有限公司。现在,知识欠缺和信息不灵已不再是菇菌栽培的制约因素,尽管芬兰只有少数人在菇菌栽培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自开始栽培菇菌以来,技术已非常发达。菇菌生产者有时报告,他们用于接种的真菌品系已经退化,根本就不能成功栽培。极地香菇栽培有限公司计划将原场扩建成年产500吨新鲜香菇的半自动化栽培场,极地原木有限公司每年可生产2,000多吨发好菌的料块。

21.8 案例分析:芬兰栽培外来菇菌

作者:汉妮·马克拉(Hannu Makela),毛里·拉明沙罗(Mauri Lamminsalo)和阿里·帕皮能(Ari Pappinen)

21.8.1 芬兰外来菇菌栽培概况

菇菌专业化栽培在芬兰是个新生事物,小型商业化栽培场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办的,那时,形成了用新产业取代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创办了约90个香菇栽培场,其中多数在经济上的可行性没有预期的好,到2001年只有少数仍在生产。

2001年,芬兰专业栽培香菇产量为263吨(鲜菇重量),平菇为7吨(鲜菇重量),有4~5个菇场栽培香菇,其中最大的一个,产量几乎占了全部菇场年产量的一半,只有一个小型商业化平菇栽培场。其中最大的一个香菇栽培场,过去从日本空运已制备好的培养料块,因为它的日本员工坚持要用日本进口的培养料,现已不再生产,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最大的香菇栽培场是位于芬兰东部的极地香菇栽培有限公司。

20年前菇菌栽培知识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欧洲的几个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也了解一些,另外,新产品市场有限、管理问题突出、劳力成本很高。现在,知识欠缺和信息不灵已不再是菇菌栽培的制约因素,尽管芬兰只有少数人在菇菌栽培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自开始栽培菇菌以来,技术已非常发达。

21.8.2 液体菌种的使用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技术研究所(VTT)进行了特种菇菌的开发性研究活动,结果是液体菌种在菇菌专业化栽培中广泛使用,现在仍在生产的多数菇场还在使用液体菌种,但在其他国家的菇菌专业化商业化栽培中,推广使用液体菌种(北美有些菇场也使用)的不多。开始时,人们认为使用液体菌种是一种创新和节省劳力、风险小的方法,后来却证明这种想法过于乐观。

几十年来,一般微生物学中使用液体菌种积累的成功经验,并没有在大规模菌丝体生产中得到完全试验。使用液体菌种所需投资大,还需要专门培训过的人员来管理菌种质量,菇菌菌丝体对机械的刺激比细菌细胞敏感得多,液体菌种开始栽培时的停滞期也更长。由于这些因素,在液体菌种培养物中经常看到发生有害的遗传变异。使用固体菌种的话,很容易通过肉眼对菌种进行评价,但液体菌种则要在培养皿中单独检查。菇菌生产者有时报告,他们用于接种的真菌品系已经退化,根本就不能成功栽培。

下面几段目的是介绍液体菌种生产的概况,有些制种商想把自己的配方和方法保密,不愿说出来。

正如“附录B品种保护和菌种库”中介绍的那样,可用各种方法保存菇菌品种。芬兰液体菌种的主要供应商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中心,其菌种在液氮中保存,并逐渐适应了实验室的正常生长条件。有些菇场喜欢在自己的实验室制种,通常将菌种接种到营养贫瘠的琼脂斜面上,然后在4℃的冷却环境下保存。主要菌种或备用菌种常常保存在芬兰或国际品种库中,因为这里的设施适宜长期保存菌种。通常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保存的小块菌丝体接种到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制备母种。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要经过接种专业培训。技术研究所在发酵罐中制种,可以将影响生长的因素调节到最适宜状态,因为发酵罐里有温度计、空气进口和出口,可以保持液体中最适宜的气体浓度,还有混料机,确保混合均匀。

菌丝体从开始生长到可用于接种料块所需时间,依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变化,使用发酵罐时,5~7天后就可以获得栽培种。显然,所需时间越长,污染的风险就越大。如果生长时间要1个星期以上,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时也难于保证菌种的纯度,同时DNA(脱氧核糖核酸)突变率也大大增加,而这种突变在摇动的液体中通常难于察觉。将菌丝体样品接种到培养皿中培养,可以发现突变,因为培养皿中较容易看到异常现象。经常会看到菌丝体适应营养丰富的液体的现象,特别是生长时间延长时,而这种适应性不是我们想要的。

可以在液体中添加木屑、秸秆等的颗粒或提取物,引导菌丝体适应正常栽培培养料。显然,这也减少了菌丝体只适应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的风险,但这种方法不常用,因为好处不多。适应液体的菌丝体接种到栽培料块中,前几天生长非常缓慢。发菌要快,因为培养料未经高压灭菌,增加接种量以及确保菌种分布均匀,可减少生长缓慢和污染的风险。没有具体的特征可用来决定菌种什么时候可用于接种,建议不要等到长出大量的生物质再接种,因为这通常意味着在液体阶段生长时间过长。繁殖后,用实验室匀浆机将菌丝体打碎,以便获得分布均匀的细胞悬浮液,使它容易通过接种针。打碎菌丝体对细胞造成很大的机械刺激,变异的风险也增加,而菌丝体的活力减弱。在正常室温下,打碎的菌丝体要2~4天才能从刺激中恢复,之后就要接种。恢复后的菌种在冷却条件下最多保存1周,但建议不要保存那么久,因为即使在+4℃的温度下,菌丝体还会继续缓慢生长。太老的菌种要扔掉,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

img276

生产液体菌种的实验室,注意平流室中装有灭菌培养基的瓶子

img277

右图的料袋中注射了液体菌种(Hannu Makela友情提供)

21.8.3 极地原木有限公司和极地香菇栽培有限公司

极地香菇栽培有限公司及其姐妹公司极地原木有限公司,由最早在芬兰栽培香菇的实业家于1999年创办。经过14年的栽培,取得实践经验后,要做出如下的选择:要么关闭劳动强度大的菇场,要么进行现代化扩建。极地香菇栽培有限公司计划将原场扩建成年产500吨新鲜香菇的半自动化栽培场,极地原木有限公司每年可生产2,000多吨发好菌的料块。两个公司在许多生产环节都使用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设备操作,但一些关键环节如采菇还是手工操作。自1999年春菇场投产时起,就出现了技术问题,有些至今仍未解决。

这两个公司雇佣约30个工人,主要产品是新鲜香菇,只有少部分进一步加工成罐头和干燥香菇粉。大部分香菇都卖给迈科拉(Mykora,是芬兰新鲜浆果和菇菌之龙头分销商及进口商)销售有限公司。可从www.polarshiitake.com网站(芬兰语)上获得更多信息。香菇栽培为有机栽培,即不使用杀虫剂或人造营养物质,欧洲市场需要无污染的优质香菇,因此,有机香菇越来越受欢迎。

尽管如此,不管有无有机认证证书,给菇菌生产者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极地原木有限公司过去从技术研究所购买菌种,但现在有自己的实验室,可确保连续供应新鲜菌种,实验室配备有一般实验室制种需要的设施,采用发酵罐技术制种。它也将少量菌种卖给芬兰的其他香菇栽培场。公司目标是要形成一个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综合性、密闭式栽培体系,使用的是为造林之目的而砍伐下来的桤木,用电从环保发电厂购买,公司支持残料适宜用途方面的研究。

21.8.4 极地公司的生产过程

分包商将砍伐的新鲜原木送到菇场,原木只存放很短时间,避免形成霉菌,因为霉菌会增加菇场感染压力。用刨片机将原木刨成均匀的、大小一定的木屑,将有机谷粒添加其中混合,将混合物输送到贮存窖,之后再送入集中巴氏消毒房。

原料是新鲜桤木锯末加上有机栽培的玉米,菌筒平均含水量为60%~65%,培养料的具体配方保密。由程控加热设施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将培养料加热、混合、冷却,使用100℃以下的温度,包括加热和冷却在内,整个过程约需1天,这个过程中多数有害杂菌被杀灭,但一些耐热细菌可能存活下来。

用于栽培的菌筒平均料重为1千克,在中国的菇场可以看到类似的菌筒,但欧洲的菇场很少,因为欧洲喜欢用大菌筒。使用负荷大的半自动机器生产菌筒,但有些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菌筒放在有孔的箱子中,这样可以确保适宜的气体流通并方便搬运,箱子由机器人堆放成柱状,柱子之间留有空间,用来减少温度过高的风险并方便肉眼观察来控制这一过程。

img278

机器人将播种后的人造原木堆放在发菌架上(annuakela友情提供)

进来的新鲜空气经过滤,冷却或加热后吹入菇房,用喷嘴喷水雾保持菇房湿度,营养生长阶段都在黑暗中进行,发菌时间一般持续约3个月。

出菇:营养生长阶段之后,将菌筒传送到出菇房,出菇周期约4周,产1~2潮菇。通常在采收第一潮菇后,就将菌筒运到小型菇场生产更多的菇,1千克培养料平均产约250克鲜菇。链式升降机型栽培床架方便进料、采菇和清库,因为可以将它调节到所需适宜操作的高度。出菇过程中,催蕾所需操作如喷水都用手工进行,菇房有控制地采光。床架上装8吨培养料的一个出菇房,只需要几个人采菇就够了,用手工清空残料。这种床架的缺点是价格高(100,000欧元/套)、难于清洗、结构不稳定,床架的活动部分会对滚球轴承造成很大的压力。床架的总体结构相当复杂,有些地方难于清洗,要用蒸气和高压水清洗。

采收后处理:采收后,香菇要尽快冷却以保持其质量,贮存室温度为2℃,工作室温度为8℃。用肉眼检查香菇进行分级,手工装在盒子中,每盒装100~2,000克新鲜香菇。香菇装在标准板条箱中,用有适当冷却设施的卡车运送给客户,每周送两次。因为采收及时(在开伞前)且采收后马上进行快速冷却,有些香菇即使在采收4天后才从菇场运出,质量仍然很好。

img279

极地公司在活动的“链式升降机型”床架上栽培的香菇(Hannu Makela友情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