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猴头菇栽培

猴头菇栽培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猴头菇又名猴头、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山伏菌,既是珍贵的食用佳肴,又是重要的药用菌。猴头菇在自然界中寄生在树木的枯枝上,主要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各省区,其他各省也有生产,但数量稀少。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猴头菇孢子萌发后产生单核菌丝,为单倍体,又称一次菌丝。猴头菇的氮源来自蛋白质等有机氮化物的分解。猴头菇属中温型真菌。猴头菇是喜偏酸性菌,在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5~6。

项目七 猴头菇栽培

猴头菇又名猴头、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山伏菌,既是珍贵的食用佳肴,又是重要的药用菌。其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似猴子的头并因此得名。近年来,人工栽培尤其代料瓶栽的成功,产区日益广泛,加上可用于栽培的原料种类多,生长周期短,成本低,收益大,猴头菇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一、重要价值

猴头菇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色、香、味上乘,是我国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并与熊掌、海参一起列为“四大名菜”。其营养价值高,每100g干品中含蛋白质26.3g,而且在其蛋白质中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

猴头菇也是贵重药材,具有滋补健身、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其菌体所含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物质,对消化道肿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腹胀等有一定疗效。以猴头菇为原料制成的“猴头菌片”就是作为治疗消化道系统溃疡和癌症的一种药物。

二、生物学特性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l.ex Fr)Pers)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猴头菇在自然界中寄生在树木的枯枝上,主要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各省区,其他各省也有生产,但数量稀少。

(一)猴头菇的形态特征

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略有差异。在试管培养基上,初时稀疏呈散射状,后变浓密粗壮,气生菌丝呈粉白绒毛状;在木屑培养料基质中,浓密,呈白色或乳白色。其菌丝细胞壁薄,有分支和横隔,直径10~20μm。子实体肉质,外形头状或倒卵形(见图8-10),基部着生处较窄,外布有针形肉质菌刺,刺直伸而发达,下垂毛发,刺长1~5cm。新鲜子实体洁白或淡黄,干后变淡黄褐色,形似猴子的头,直径为3.5~10cm,人工栽培的可达14cm以上。猴头刺面布有子实层,能产孢子。孢子椭圆形至圆形,无色,光滑,直径为5~6μm,内含油滴,大而明亮。

img86

图8-10 猴头菇的子实体形态

(二)猴头菇的生活史

猴头菇完成一个正常的生活史,必须经过担孢子、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几个连续的发育阶段。猴头菇孢子萌发后产生单核菌丝,为单倍体,又称一次菌丝。不同性的两种一次菌丝接触,两个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双核菌丝(即二次菌丝)。二次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就形成子实体。子实体上长出菌刺,在菌刺上形成担子。担子中的两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很快又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细胞核,然后4个单倍体的细胞核进入担子小梗的尖端,形成担孢子。一个猴头菌子实体上可产生数亿个担孢子。在干燥、高温等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厚垣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厚垣孢子又会萌发菌丝,继续进行生长繁殖。

(三)猴头菇的生活条件

1.营养

猴头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相当强,能使朽木变白色,称为白腐。猴头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利用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淀粉等作为碳素营养,通过分解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质,吸收利用硝酸盐、铵盐等无机氮化物作为氮素营养。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钾、镁、钙、铁、铜、锌等矿质营养。目前棉子壳、甘蔗渣、锯木屑、稻麦秆、酒糟、棉秆等已被用作碳素营养的来源。猴头菇的氮源来自蛋白质等有机氮化物的分解。锯木屑、棉杆、甘蔗渣等蛋白质含量较低,必须添加含氮量较高的麸皮、米糠等物质。在猴头菇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为25∶1,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5~45)∶1为宜。

2.温度

猴头菇属中温型真菌。但适应范围较广,菌丝正常生长的温度为10~34℃,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子实体属低温结实型和恒温结实型,最适温度为16~20℃。菌丝体在0~4℃下保存半年仍能生长旺盛。

3.水分与湿度

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时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5%~90%。在这种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迅速,颜色洁白;如相对湿度低于60%,子实体很快干缩,颜色变黄,生长停止;如相对湿度长期高于95%,会生长长刺,很易形成畸形的子实体,产量低。

4.空气

猴头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对空气的要求并不严格,而子实体的生长对二氧化碳特别敏感,当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缓慢,常出现畸形。在栽培时,子实体生长阶段要特别加强通风换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以不超过0.1%为宜。

5.光照

菌丝体可以在黑暗中正常生长,不需要光线。子实体需要有散射光才能形成和生长。栽培时必须注意控制光照条件,避免阳光直射。

6.酸碱度

猴头菇是喜偏酸性菌,在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5~6。所以在人工栽培时,培养料内加入适量的柠檬酸对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猴头菇菌丝在培养基中生长时,由于分解有机物质而产酸,使培养基变酸,形成了反馈抑制作用而影响自身生长,所以在培养基中加一定量的石膏粉或碳酸钙,不但增加猴头菇的钙质营养,而且可调节培养基中的酸碱度。

三、栽培管理技术

人工栽培猴头菇有瓶栽、袋栽、菌砖栽、段木栽培等多种方法。但目前应用较多、周期短、管理方便、成功率高的是瓶栽和袋栽。

(一)猴头菇的栽培工艺流程

备料→配制培养基→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

(二)栽培季节及类型品种

1.栽培季节

目前大多是利用春、秋两季自然气温适宜的时期进行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栽在3—6月,秋季以9月上旬—11月中下旬为适宜;河南省春天在3月,秋天在9月。

2.品种类型

猴头菇属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1)猴头菇(Hercium erinaceus(Bull)Pers),是著名的山珍之一,可药用,其提取物对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浙江、甘肃、山西、东北等地。

(2)格状猴头菇(Hericium clathrotdes(Pall)ex.Fr.Pers),别名假猴头菌、分枝猴头菌。子实体通常比猴头菇要大、味美。分布在云南、四川、吉林等地。

(3)珊瑚状猴头菇(Hericium coralloides(Scop.ex Fr.)Pers.ex Gray),别名玉髯、红猴头,子实体分支,刺成丛生。可食,味美,也可药用并有抗癌活性。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新疆等地。

(三)原材料的准备

1.培养基的选择

代料栽培猴头菇选用的培养料以木屑、棉子壳、玉米芯和麸皮较多,还有稻草、甘蔗渣、米糠、麦秸、废甜菜丝等。最好选用新鲜、无病虫害、不结块的材料。如果材料隔年,应曝晒2~3天,并放在通风阴凉处保存,防止霉变或腐烂。

2.原料的处理

(1)稻草的处理:选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腐烂的稻草,用铡刀切成2~3cm长,放入1%~2%的石灰水中浸泡12~24h,除去稻草表面的蜡质并消灭部分病虫害,然后用清水洗至中性,沥干备用。

(2)麦秸的处理:选新鲜、无霉变的干麦秸,用1.5mm网底的粉碎机粉碎。用2%的石灰水中浸泡24h,然后用清水洗至中性,沥干备用。

(四)培养基配方及配制

1.培养基配方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五种:

(1)棉子壳78%、谷壳10%、麦麸10%、蔗糖1%、石膏1%;

(2)棉子壳100%,或另加1%石膏粉;

(3)甘蔗渣78%、麦麸10%、米糠10%、石膏粉2%;

(4)锯木屑78%、米糠10%、麦麸10%、石膏2%;

(5)玉米芯78%、麦麸20%、蔗糖1%、石膏1%。

2.培养基配制

根据当地资源,选好培养基配方,按比例分别称好各种配料。如果有蔗糖,先把蔗糖溶于水中,将配方的其他料混匀,再将蔗糖水徐徐加入料中,边加水边搅拌,使料与水混合均匀,以用手握料时,手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其料中含水65%~75%。调pH值至5~6。

(五)袋栽和瓶栽的装料

1.袋栽的装料

袋栽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工具的优点。与瓶栽相比,生长周期可缩短15天左右。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菇有袋口套环栽培法和卧式袋栽法两种方式。

(1)袋口套环栽培法:采用长50cm、宽17cm、厚0.6cm的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培养料含水量要比瓶栽低一些。装料时逐渐压实,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代替瓶口。再用聚丙烯薄膜或牛皮纸封口,灭菌接种。

(2)卧式袋栽法:将长50cm的聚丙烯塑料膜做成筒形袋。装料后两头均用线扎口,并在火焰上熔封。用打孔器在袋侧面等距离打4~5个孔,孔径为1.2~1.5cm,深1.5~2cm,将胶布贴在接种孔上,然后灭菌接种。

2.瓶栽的装料

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培养瓶(菌种瓶,或用广口瓶代替),边装边用木棒捣实,使料上下松紧一致,料装至瓶肩,再将斜面压平,并在中央用捣木向下打一洞穴,以便接种。装好料后用清水将瓶口内外及瓶身洗干净,塞上棉塞,进行灭菌。

(六)灭菌

培养料装满瓶或袋后,按常规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时,在0.14~0.15MPa压力下,持续2~3h;用常压蒸汽灭菌时,在100℃条件下,持续8~10h,再闷一夜。冷却后迅速将袋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进行接种。

(七)接种

待料温降到28℃时,按无菌操作规程撕开胶布,接入菌种后再将胶布封好,移入培养室培养。瓶装时,拔开棉塞进行操作。

(八)栽培管理

1.菌丝培养

培养温度为25~28℃,瓶栽约20天菌丝可以发到瓶底。袋栽培养15~18天,即两个接种穴菌丝开始接触时,应揭去胶布,以改善通气状况,约1个月后袋内长满菌丝。

2.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至料中2/3时,原基已有蚕豆粒大小时,开始催蕾(瓶要竖立并去掉封口纸)盖上湿报纸,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给予50~400lx微弱散射光,通风良好,温度调至18~22℃。

3.子实体发育期

当幼菇长出瓶口1~2cm高时,便进入出菇期管理。室温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切忌直接向子实体喷水,否则会影响菇的质量。

(九)采收

在子实体充分长大而菌刺尚未形成,或菌刺虽已形成,长度在0.5~1cm,但尚未大量弹射孢子时采收。此时子实体洁白,含水量较高,风味纯正,没有苦味或仅有轻微苦味。采收时,用弯形利刀从柄基割下即可。采割时,菌脚不宜留得过长,太长易于感染杂菌,而且影响第二茬猴头菇的生长。但也不能损伤菌料,一般留菌脚1cm左右为宜。

(十)猴头菇发生畸形的原因与防治

畸形猴头菇的商品价值受到影响,必须尽力防止。

常见的畸形类型有珊瑚丛集型、光秃型和色泽异常型等。出现以上畸形的原因主要是在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若生长中湿度大,通气差,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就会刺激子实体基部产生分支,形成珊瑚状,致使不能形成球状子实体;若温度高于25℃,加上空气湿度低,会出现不长刺的光秃子实体;若温度低于14℃,子实体即开始变红,并随温度下降而加深。

防止方法是:当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时,应加强通风透气,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产生光秃型子实体时,要加强水分管理,向空间喷雾状水或地面洒水,以降温补水;当子实体出现红色时,加强温度管理;若因菌种传代次数较多,种性退化而产生畸形猴头菇时,应提纯复壮,培育优良菌种;若因感染菌造成子实体变黄,则应及时连同培养基一并挖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