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发展中宁县域经济的思考

加快发展中宁县域经济的思考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发展壮大中宁县域经济必须重新认识县情。今年又提出了加快发展红枣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硒砂瓜新产业的思路,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推进了中宁新农村建设。个体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中宁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中宁县域经济的思考

宁夏中宁县委政策研究室 武文诣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固本强基的作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而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那么,究竟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加快发展中宁县域经济谈点个人浅见。

1.正确审视县情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加快发展壮大中宁县域经济必须重新认识县情。对县情的认识关键是理念的创新。正确认识县情要创新以下三个理念:一是在发展的大环境中审视县情。我国已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在一起,必将全方位扩大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跳出县域看县域,破除安于现状、自我封闭的小农意识,在全球、全国、全区、全市范围内审视自己,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和市场格局变化,确立参与全球分工的定位,更好地利用县域之外的生产要素,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发展自己。如中宁枸杞、畜牧特色产业发展,就是站在国际国内大市场上,盯着畅销的中宁无公害枸杞优质品牌、黄河无抗奶粉、瘦肉型猪肉来确立的。二是在大环境中开发县情。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把自己的比较优势放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去思考、去把握,用全局思维的观念来审视中宁的优势与劣势,确立符合中宁县情,体现时代精神,遵循发展规律的正确思路。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如中宁县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县委、政府明确提出了“三大战略转移”,即强化农业,由种粮大县向枸杞、畜牧大县转移;突出工业,由以农业县向以工强县转移;优势第三产业,由以城镇开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转移。今年又提出了加快发展红枣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硒砂瓜新产业的思路,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推进了中宁新农村建设。三是在竞争中发展县情。“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中宁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壮大中宁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目前,全区上下正在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要求,紧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发展形势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树立竞争意识,敢于站在世界的角度和巨人的肩上分析形势,把握机遇,争抢县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特色优势产业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点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有特色才有比较优势,才有市场竞争力。特色优势产业是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主要体现在特色产业上。发展中宁县域经济要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定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摸透县情,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劣中选优,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发展特色产业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拓市场,振兴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中宁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称,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中宁还有着饲养生猪的传统历史,堪称宁夏养猪第一大县,加上地理位置独特,山区适宜种草养畜,发展草畜产业,川区秸杆作物丰富,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发展牛、羊的前景十分广阔。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要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提升枸杞、畜牧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以枸杞、畜牧业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县,要将特色产业发展目光定位在产业链上,定位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在枸杞产业上,大面积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种植,规范市场准入条件,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设立中宁枸杞专卖店,鼓励运销户畅开销售,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在畜牧产业上,要以养猪、养牛、养羊为主,借以加长产业链,既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又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还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搭台,业主投入,各方服务”的原则,实行业主负责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县、乡、村干部投资入股,广泛招商引资,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走出一条“业主投入为主,信贷扶持为辅,政府以奖代补”的多元化投入的发展路子。

3.个体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宁个体非公有制经济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发展迅速,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务各个领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县域经济特色。2005年,全县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7468家,其中上亿元企业11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6家,500万元以上的74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8家;从业人员达到3.97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0%;实现总产值24.38亿元,完成增加值7.7亿元,占全县GDP的55%;实现总收入1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实现利润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上缴税金6147万元,同比增长12%,占全县地方财政收人的近76%,农民人均来自非公有制经济二、三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1386元,占全部收入的49%。个体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中宁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要继续保持中宁个体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先地位,就要以整体提升为主旨,在政策导向上应使个体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提高,把个体非公有制企业做强而不是一味做大。因此,当前及今后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来抓,按照“放宽政策、放开搞活、放手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政策上重“民”,在措施上放“民”,在服务上厚“民”,在利益上优“民”;从经营领域、经营条件、财税政策、行政服务、民营企业家地位等多方面扶持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型方向发展壮大。要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外向型民营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就业的民营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等类型的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

4.招商引资上项目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招商引资不破题,县域经济很难加速发展。中宁要在加快发展中牢固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外向思维,借助外部资源,激活资源要素,加大双向开放力度,灵活招商引资机制,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加财源,吸引人才,调整结构,构建开放的工作新格局。在招商引资上,政府要努力抓好以下几点:一是企业搭桥,以商招商。千方百计密切与外商的联系,通过外商宣传中宁的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二是找准载体,资源招商。立足县情,突出优势,充分利用枸杞、畜牧、红枣、硒砂瓜、煤炭、石膏、劳动力、文化等资源进行招商。三是广泛出击,宣传招商。坚持“请进来”,不断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招商引资新形势;坚持“走出去”,全民参与,主动出击,形成全民开放,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建设上,政府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强化引导:(1)引导现有企业通过联合等方式,尽最大能力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2)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3)千方百计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4)引导规模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强化诚信意识,以良好的形象取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更大支持。

5.优化经济环境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点

环境决定发展,发展取决于环境,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要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优化县域发展环境。环境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要以营造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为目标,以规范治法、强化服务为根本,以行风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坚持不懈地抓好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硬环境上,按照城乡发展规划要求,强化精品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在软环境上,要继续完善政策,兑现承诺,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彻底铲除滋生“三乱”的土壤。对所有审批项目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特事特办,专人服务,跟踪落实;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诚信中宁”、“开放中宁”、“平安中宁”、“和谐中宁”,要在服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进一步优化。在服务领域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环境发展的障碍。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县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优服务”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县乡镇政府的工作效能,加快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减少审批程序和项目,推行集中办公,并联审批,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6.强县富民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点

“强县富民”是发展第一要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之所盼。中宁究竟怎么强县富民芽应从中宁实际出发,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县富民,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宁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中宁发展工业要从当地实际条件和优势资源出发,依据这些优势资源,多渠道发展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能否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决定着中宁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事关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在新型工业化方面,中宁要以发展特色工业为着眼点,以民营企业为着力点,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枸杞、红枣、硒砂瓜、鲜奶、玉米加工、建材、冶金、煤炭、金属镁等支柱产业,实现中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一要立足资源产业优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通过整合县、乡镇、村三级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对外资、民资的吸引力,努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要积极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以规模效应拉动农村经济。全力培育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公司,带动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进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促进城市工业的升级,集中力量发展高新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农村工业进一步集中,使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非农收入。重点抓好宁夏红集团枸杞酒、恒兴公司果汁、早康公司枸杞深加工、杞乡公司枸杞原汁、国祥枸杞芽菜、赢嘉公司玉米淀粉、黄河乳品厂无抗奶粉等重点工程扩建项目的达产达效,争取赢嘉公司2万t谷氨酸项目启动实施,狠促中宁赛马公司1500t干法旋窑熟料生产线、天元公司5000t金属锰、天昊公司2万t碳化硅、鑫力源公司30万t洗煤、兴尔泰公司3万t液氨等项目的提质增效,通过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增加值达到5.8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3.7%。二要完善提高园区功能,着力构筑发展平台。坚持“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园区筑巢、政府推动”的工作思路,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前沿阵地和“孵化器”,集中力量抓好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建设,解决园区内生产、生活、绿化用水、修筑延伸园区主干道路,在宁兴工业园区新上一座110KV变电所,为园区新上项目提供电力保障,逐步完善园区功能,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建设一批工业园区,对更多的县内外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再造扩张新优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要更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向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等领域扩展。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大做文章,强化服务工作,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和民营大户。引导电石、铁合金、碳化硅等生产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尽快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培育电信、保险、法律、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挖掘大佛寺、枸杞观光园、洪岗子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和有经济实力的民间大户参与供气供暖、基础教育、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领域的投资、经营和管理。四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网络到乡镇、信息进村”,逐步建立村级信息发布点,努力提高全县工业的整体实力。通过连续不断抓投入、上项目、扶优扶强,扩张经济总量,实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使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强县富民,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济组织,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要在“扶”字上建机制,抓落实,促提高。要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要在“大”字上做文章,抓基地,扩规模。大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枸杞、红枣、生猪、育肥牛羊、乳品、优质米、压砂瓜、小杂粮八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建设完善舟塔万亩枸杞标准化无公害节水示范园区和杞乡观光长廊。规划建设沿高速公路枸杞生态绿化长廊和石空红枣宽幅种植带,重点抓好以大战场为主的万头奶牛养殖园区。到2010年,力争全县枸杞种植总面积达到1万hm2,红枣种植总面积0.67万hm2,硒砂瓜种植总面积1.67万hm2。三是要在“加”字上求突破,抓龙头,促转化。建龙头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培植龙头企业一手要抓现有龙头企业的改造提高,另一手要抓资源性龙头企业新建培育。扶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时,要集中资金优势和技术力量,扶持对整体经济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产品的深度研发和市场开拓步伐,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转化增值。四是要在“活”字上动脑筋,抓流通,拓市场。培植流通大户,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着力培育一支东进西出、走南闯北、千户万人、辐射全国的枸杞、硒砂瓜、红枣、生猪运销大军,积极组建枸杞营销集团,打造销售航母。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在全国大中城市增设中宁枸杞授权专卖店。重点培育枸杞、硒砂瓜、粮油、畜禽、林果等运销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运销专业经济服务组织的流通作用。五是要在“质”字上搞服务,抓科技,提质量。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全面推行枸杞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和烘干技术,提高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引导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有效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六是要在“特”字上下功夫,抓宣传,树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利用新闻发布会、网络媒体、航班列车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宁枸杞系列产品,提高枸杞之乡知名度,扬“中宁枸杞”名牌。进一步加大枸杞市场整顿力度,规范“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维护中宁枸杞品牌声誉。

第三,强县富民,必须以城镇化为支撑,扩大城镇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县走向工业强县的必由之路。通过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机制,整合城镇各种基础设施等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城镇规模,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起动民资、经营城镇”的理念,把城镇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把城镇建设作为一个产业区运作,促使土地从资产形态向资本形态转变,走异地生财、聚财建城的路子。以创建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经营城市为核心,以与城镇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暖、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努力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步入齐头并进、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科学编制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农村住宅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先进的农村建房理念和住宅文化,引导农民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功能的新家园。加快朱路、秦庄、新堡、殷庄、太平、余丁等七个“塞上农居”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村庄、巷道、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支持太中铁路、中孟、中盐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改扩建109国道中宁黄河大桥至桃山口段、101省道中宁至白马段,争取新建宁新工业园区主干道路,进一步整修养护喊叫水、鸣沙、白马硒砂瓜基地生产路,改造建设农村道路,切实抓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实施马家塘生态移民、六期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建设项目,继续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实施灌区末级渠道砌护改造、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维修整治黄河险段的重点山洪沟道,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以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达标县为目标,重点抓好中德合作造林、国家级优质种苗基地、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草)等11个工程项目建设,完善新老灌区二代农田林网和黄河护岸林补植,加快城镇绿化美化步伐,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对城市垃圾、污水、烟尘、噪音、工业“三废”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土地、矿产、草原等资源。努力营造绿草青山、碧空蓝天的人居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城市经济发展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和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以城市建设凝聚人气、商气、财气,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吸引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能力,推动二三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要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城镇的快发展,努力实现兴一座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转移一批剩余劳动力,致富一片群众,富裕全县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