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l、民营经济是县域财政增长的主动力。民营企业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大多数民营企业以服务地区经济为主,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_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

在新形势下,积极创造民间投资扩张的局面,积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市县目前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它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

由于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清晰、动力机制强、机构精干、调控合理、顽强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命力等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它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过去十多年里,当民营企业的投资迅速上升时,经济增长率也就随之上升;而民营企业投资乏力时,经济增长率随之下降。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l、民营经济是县域财政增长的主动力。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国家财政在县域的投资减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县市过去严重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现在却转为要靠自己的发展来增加县域经济实力。但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落后,企业内部的权债关系尚未清晰规范,出资人缺位,经营者缺乏有力的激励与约束,企业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靠国有企业来增加县域的财政收入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目前许多县市的财政相当困难,那么谁能扭转这种艰难的局面,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1年底,我国民间储蓄超过8万亿元,若加上居民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民间金融资本存量不少于10万亿元,这巨额的资本并没有进入投资领域,而在“休眠”。如果有十分之一的民间资本能够从“休眠态”进入“市场态”,就会有上亿的资金进入“投入-产出”循环,释放出来的活力将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依托,大力启动民间投资,唤醒“沉睡”的民间资本,为县域经济发展装上新的引擎,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县域经济发展中,实践也证明了这点,民营经济创造了地区经济的繁荣。民营企业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大多数民营企业以服务地区经济为主,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税收,实际就是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是县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例如,江苏昆山市是个县级市,但它2000年利用民间资本的数量比江西和安徽两个省的总和还要大,其财政收入的56%、两税的67%、工业销售的72%、工业投资的85%都来自于民营企业或外资。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各县市的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所创造的收入比重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内地民营企业所创造的收入比重只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3。由于沿海地带各县市的民营经济为地方财政创造了大量的收入,因此这些省份的县域经济势力就强。所以说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

2、民营经济是县域工业化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我国县域工业存量特别是县属国有企业存量大都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属于“五小”工业范畴。这些“五小”工业企业,区域间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不高,工业附加值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工业产业链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随着县域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的结束,这些计划经济时代质量低劣、产品滞销的工业产品,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工业的要求,不能参与国际竞争,不实施战略转型只有死路一条。但是,要实施战略转型必须有资本增量的投入,但目前大部分县市财力困难,如果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完成县域工业的战略转型,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县域工业转型的大部分资金来源要依靠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参股国有企业,使其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事实也证明了民营经济确实盘活了许多国有资产存量,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化进程,推动了县域工业化实施战略转型。

3、民营经济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减震器”。民营经济缓解了就业压力。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工人下岗数量激增,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统计,1991至2000年10年间,国有单位因精减人员减少了2500多万人,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却吸纳了2600多万人就业,我国城乡从业人员供职于民营经济单位的有84.1%,弥补了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就业缺口,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缓解就业压力的“减震器”。这在极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治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4、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的“助推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行社会化生产,提高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是其主要目的。因此,这必须依靠具有一定规模的民间资金,发展龙头企业、龙头公司、龙头市场,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农业市场化的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由于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加快了向县域小城镇集聚的速度,同时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了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快了乡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速度。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否蓬勃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县域经济繁荣的程度,从而决定我国现代化进程。

可以说,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县市财力困难、大部分国有企业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民营经济更是县域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启动民间投资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县域经济更是举步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启动民间投资,使民间投资进一步跟上;更应该重视如何启动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空间,使整个县域经济更富有活力和激情。

1、实行对内开放,让民间投资享受“国民待遇”。投资遵循“高回报”的原则,只有回报率高的行业才能吸引民间投资。目前我国投资率高的行业大都由国家垄断,诸如电信、电力等行业,几乎都设置了行业进入壁垒。民间投资只能进入那些竞争激烈、投资回报率不高的行业,这严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如何启动新一轮的民间投资,首先是让民间投资享受“国民待遇”。加入WTO后,外国人到中国来可以享受“国民待遇”,而民间资本却享受不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的投资。再过四年外商将逐步全面进入中国的各个产业,包括现在尚未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诸多垄断领域。到那时即使政策再放松转而向民间资本开放也将无济于事,因为市场份额早已被跨国公司瓜分殆尽,中国民间资本进入的良机已失。因此,我国必须给民间资本以国民待遇,淡化所有制,淡化所有制歧视。实行对内开放,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尤其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更应该首先向民间投资开放。比如:金融、保险、电信等部门向外商开放的同时,更应该优先向国内储蓄型投资者开放,既降低了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又给民间投资者提供了安全的投资工具。一些有稳定收益、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部分社会事业项目,政府不能进行投资的公共部门应允民间资本进入,例如机场、隧道、公路、水厂、港口等部门。一些国家要控制经济命脉的行业,可采取“联合投资式”,引入民间资本和经营能力。让民间投资享受国民待遇,激活民间投资,搞活县域经济。

2、制定配套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形成吸引民间投资的动力机制。由于投资环境。由于投资环境的优劣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关系,而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因此要吸引民间投资就必须改善相应的投资环境,形成吸引民间投资的动力机制,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环境的改善会带来民间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投资环境主要由政府这一最大行为主体,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法规营造的,因此,投资环境的改善主要在于政府行为。近几年,尽管各县市先后出台了一些扶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普遍存在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同时还缺乏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部门和地方利益,往往互相掣肘,难以落实,形成党委、政府和群众两头热,一些部门中间冷的局面。因此,在投资环境中,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有没有优惠政策,也不是地方发文件的问题,而是贯彻执行落实到没到位的问题。很多地方对民间投资的优惠还只是停留在政策上、表面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实质上,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形同虚设。比如针对企业和项目的“三乱”问题,在有些地区屡禁不止。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环境优越,资金就流向哪里,哪里的发展就快。例如,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比内地优越、宽松,所以这些地方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就快。因此,政府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力度,制定配套的投资政策;严抓政策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来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按市场化原则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严格执法,惩治腐败,让民间投资由自由投资时期进入到规范化的市场投资阶段,降低民间投资的经营成本;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公开信息资源,搞好信息服务,为民间投资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激活民间投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3、通过各种载体,发展特色经济,启动民间投资。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载体”作支撑,才能对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工业园区是实现民营经济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聚集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私营经济总体实力和形象的重要窗口。民营经济的发展、县域工业化必须以建设工业园区为载体,因为现代化大工业要求一个能将各种比较优势(水、电、路、土地、劳力、政策、环境、机制、体制、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充分集中起来,能用特色来创造产业集聚效应,能极大地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的良好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凭借其现代化设施、高效能管理及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谐的投资环境和极具吸引力的进区条件而吸引了众多的外商和民营企业家。园区的统一规划,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资源共享,促进了环境的集中治理,吸引了一大批分散的农村工业进入小区落户,促进了企业和产业集聚,同时也带动了人口、资金的集聚,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批转移,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广大农民居住分散、生活方式落后的状况,带动了城镇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走出了一条靠激活民间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兴市富民之路,实现了由穷变富、由弱到强的重大转变。第二,以市场建设为载体。市场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建好一处市场,就能带动一大批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市场规模的大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通过建立各类市场和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接成一个整体,逐步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将激活民间投资的“支撑点”放在市场培育上,并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采取得力措施,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一条保持县域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子。让市区呈现出有街无处不经商,沿街无处不店铺的繁荣景象。这其中“市场”必将担当起激活民间投资有效载体的重任。

以“工业园”、“市场”为发展平台,特色经济应做“领头羊”。县域经济属区域经济范畴,不求大而全和统而全,侧重于新、奇、特色和高效。县域工业化必须以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由于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在经济上就是所谓的特色经济,或资源型旅游型的,或制造型加工型的,或农业型流通型的,或冶炼型工艺型的。我们应利用民间资本兴办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作者: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 丁爱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