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创新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创新战略重点之一。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已初见成效。要围绕自身特色,从实际出发,把握需求趋势与自身优势,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条件下,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特色出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
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_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主体、生息、稳定的作用。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艰辛实践的重要课题。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创新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创新战略重点之一。

据统计资料显示,沅陵县在今年一季度完成GDP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高于本年度计划7%的目标,比市、省、国家分别超出3.2%、2.8%、5.0%。三类产业实现了速度与效益、总量与质量的同步增长。财政总收入2582万元,同比增长22.1%,全县职工发放劳动报酬4394.7万元,同比增长33.5%。沅陵县今年首季GDP增幅创近十年来同比最高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运行稳定、质量上升的良好态势,其中特色产业的增加值近亿元。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已初见成效。

如何抓住这个突破口、解决这个战略重点问题呢?笔者认为:

(一)要选准以“特”取胜的项目

培育特色经济,发挥竞争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能否迈上新台阶的关键,而科学地选准特色项目又是这一关键的前提。各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不同的区位特点、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存在各自的发展优势,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有的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县域经济优势。在认清自身特色的同时,把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要围绕自身特色,从实际出发,把握需求趋势与自身优势,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条件下,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特色出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

近两年来,沅陵县围绕“主攻五大特色农业即干水果、茶叶、中药材、畜牧水产、旅游生态林,构筑五大亿元支柱工业即高能耗加工业、矿产采掘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林产工业,营造三大经济热点即民营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逐步解决三大难题即工资发放、两个确保、移民及扶贫”,安排了47个发展项目(第一产业12个,第二产业7个,第三产业5个,固定资产投资23个),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今年一季度,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县属工业完成增加值7262万元,同比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幅为87%,居全市第二,为改革开放以来同期最好水平,特别是已开工生产的8个招商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767万元,对沅陵县县域经济增长相对贡献率为29.9%。

(二)要创出以“特”入世的品牌

选准了特色项目,还必须创出特色品牌。县域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三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选择了名牌战略,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实施名牌战略,人们生活消费越来越看准名牌商品,振兴县域经济需要名牌产品作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这样说,名牌产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象征;也是经济实力的标志。特色产品是特色经济的核心。而特色品牌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特殊的内涵和特色的使用价值上。同时,特色产品的供给也应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域性,稀缺程度较强。“物以稀为贵”。特色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特殊内涵及产品供给特殊地域性都“三位一体”地聚缩于产品的品牌上。在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品牌的商品必然受到冷落,只有实现了名牌经营的集约化、名牌产品的系列化、名牌认知的社会化,才能让特色经济发展壮大。为了打造我省第二张国际旅游品牌,近年来,沅陵县按照“搭好滨江小区旅游平台、舞活黔中郡旅游龙头,突出文化、生态、民俗风情旅游三大特色,打造龙兴讲诗历史大观园、滨江小区湘西街、酉水二酉藏书洞、传统龙舟竞赛、凤凰山森林公园五大精品”的总体思路,将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亮点,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2001年客流量达1.5万人次,收入6000万元。

(三)要形成以“特”兴县的产业

有了特色品牌,还必须形成具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少、散、乱、低”是县域经济中的通病。一些县市已经有了特色产品生产企业,但这些企业规模很小,经营分散、技改乏力,产品难以上档次。同类企业不仅不能同一个声音说话,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过度竞争,形不成区域整体优势。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全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力量使其自由逐步组合,走向壮大,这有利于发展还不充分的行业的发展。二是当某个行业已发展较成熟,而且形成了企业之间过度竞争时,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进行联合、兼并,走特色经济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沅陵县在2001年新开发黄姜8500亩、退耕还林12万亩,新增恢复优质网箱3433万口,水产品产量达4802万吨。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11.88亿元,增长1.2%。对县硫铁矿、水泥厂等6家县属企业实现了整体改制,国有工业向民营转化步伐加快。2001年内,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占县属工业总产值75%,实现税收2900万元,比重明显加大。今年计划完成板栗低改、新造5000亩,开发银杏2000亩,种植黄竹草1200亩。按照“多的调优,优的调多”的思路,抓好粮油、茶叶、柑桔、生猪、板栗等五大品改工程。依托林间草地、草坡和库区大水面资源优势,加快草食动物和水产开发,建成一批畜牧业基地,将其发展为“半壁河山”大产业。

(四)要依靠以“特”竞争的人才

县域特色经济的开发必须依赖于特色技术的支撑,特色产品(品牌)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生产它的特色技术。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产品,技术级别不同,经济价值和竞争力度也截然不同。为了采用特色技术,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择优竞争上岗,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用武环境。全县今年实施科技推广项目10个,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00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发展科技示范500户,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以上。

(五)要制定以“特”倾斜的政策

对于县域内确定要发展的特色产业,在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要尽可能的集中力量(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给予重点支持,实行资源倾斜配置的政策。在运用自身力量、重点突破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寻求外部的资金、技术支持。沅陵县2001年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4个,实际到位资金1.l亿元;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工作全面实行“村为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外来投资商兴办企业的若干优惠政策》等两个重要文件,抓住了拉动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关键。今年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6万元,同比增长2.6%;实际利用内资1800万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净增1637万元,拉动GDP6.64%,贡献率为50.4%,同比提高35%。三类产业相比贡献率上升最快。对创特色农业竞赛成绩优异的6乡、8村、17户发给奖金3万元,给予表彰、鼓励。

(作者:沅陵县委党校校长卢银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