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与地方财政体制激励》简...

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与地方财政体制激励》简...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将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观念,将城镇和农村有机地融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范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由“被动扶持”转变为“主动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与地方财政体制激励》简..._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

缪小林 王 婷

从云南、贵州、青海和宁夏等既具民族因素又具贫困特征的地区看到,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这种差距直接表现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较少,但在西部民族地区出现这种政府城市偏袒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本身发展滞后,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快速增长,从而理性地将财政资源尽可能多地投向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城市。因此,要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要在农村找到与地方政府利益相容的经济增长点,唯独通过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能达到这一目标。这样,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就将能走出财政负担下的“外生援助型”发展,进而实现一种经济作用下的“内生拉动型”发展,而这种发展模式离不开地方财政体制创新的激励。

研究成果《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与地方财政体制激励》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1)内涵界定:通过理论与国外实践经验研究,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概念界定和实现路径机理分析;(2)现状诊断: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并进行现状测度和原因诊断;(3)传导路径:主要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财政分权行为、城镇化进程等影响和传导,挖掘县域经济发展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统筹路径;(4)实现机制:基于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对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和地方财政体制激励的相关机制和制度进行创新设计。

其价值意义体现为:第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在市场化机制条件下缩小我国政府长期关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问题。第二,锁定地方政府利益及行为,研究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第三,选择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为例研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更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第四,通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传导及路径实现研究,有利于倒逼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财政体制创新。

成果主要创新点包括:第一,应用和丰富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将公共财政理论贯穿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始终,又将通过对公共服务本质和均等化内涵的理解来进一步丰富对公共财政理论的认识;第二,从政府的利益和行为出发。从政府利益分析出发分析政府提供城乡公共服务的行为,从根源上发现我国特定分权条件下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动因,并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找到合理的依据。第三,引入县域经济统筹的路径。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将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观念,将城镇和农村有机地融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范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由“被动扶持”转变为“主动支持”。第四,城乡统筹与财政体制结合。针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其市场化程度本身较低,通过财政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找到了问题的着力点。同时,通过省以下财政体制关系设计,从行为上激励和扭转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偏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