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也是推进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关键点,更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增收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可见这是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加强农业科技投入,这是最关键的一条。

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宁夏老科技工作协会会长 戈 敢

1.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可概括为四句话,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也是推进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关键点,更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增收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大革命。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的很紧很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农村工作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需要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专家们,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需要有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要极大地提高广大农民首先是青年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可见这是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产加销、贸工农融合一体为特征,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物质基础条件;二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三是以现代管理方式来经营农业;四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化;五是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指实现现代农业目标达到的程度。我国农业现代化路程还有多远?据国家统计局有关单位研究、运用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业现代化程度1999年为29.99%,2000年为30.36%,2001年为31.37%(平均发展速度为0.46%),按平均速度计算,2006年应为33.67%,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的路,按全国平均水平才走了1/3。但事实上东部已接近1/2,我们西部只有1/4。测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四项一级指标是:农业生产手段(主要指农业科技化水平,电气化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动植物良种化水平,水利化水平)。农业产出能力(主要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人均农业产出和农业供养能力)。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人口比重、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主要指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农作物生产环境)等。目前的瓶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手段中农业科技化和电气水平低。2001年仅为5.51%和6.99%(农业科技化水平主要指农民掌握与应用科技程度,农业科技人员比重,农业科技贡献率)。

(2)农业产出能力中人均农业产出和农业供养程度不足任务目标的20%。而发达国家人均产粮达25t,产肉3~4t,我们只相当于他们的1/ 14~1/20。

(3)剩余农业劳动力多,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提高速度慢,每年不足1个百分点。

(4)农业生产环境条件,西部不如东部。这是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具体反映,其中市场环境浙江高达85.12%,低的省区连他的一半也达不到。

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加强农业科技投入,这是最关键的一条。温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美国经济学家舒而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要使农业发展,必须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问题是要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引入到农业中来。也就是说要把传统农业生产要素改造成现代农业要素。哪些是影响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呢?他列举了三大因素:一是农业科学;二是人力资本;三是市场机制。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力、物质资本、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就是要不断提高物质产品中的技术资本含量,劳动力要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力资本,土地要成为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而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能力,这就是把传统农业生产要素改造成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具有非同质性,其本质区别是物质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因此,要把技术化入到经济要素中,技术含量高的现代物质资本(主要是指土地、农业装备)和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哪一个更重要呢?舒而茨认为:土地的差别相对来说是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我区宁南山区农民种植的蔬菜和蘑菇产量仅相当于川区的一半,就是农民技能差别的最好例证。它深刻地揭示了农业问题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本质。最近通过对浙江义乌的考察,使我感受很深。义乌属温州地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民营企业迅速铺开,到本世纪初,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5%,在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均占到98%左右。经济学家把它叫做“温州模式”,说白了就是民营企业创造了民营经济奇迹。有人非常形象地把民营经济比喻为“草根”经济,意思是它的生命力像野草一样顽强,一遇泥土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国富豪,是草根精神和智慧的绽放。在浙江全省评选出的非公有制企业100强中,90%的民企精英,创业之初大多是鞋匠、铁匠和裁缝出身。在这充满悬念和神话般传奇色彩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决?揭开这个谜底,你也可能就成为超越群雄的赢家。仔细想想,他们成功的决窍其实也不复杂,他们能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不等不靠;靠的是个人的学习、钻研、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与智慧。因此,改造传统农业,一方面要用现代技术和装备武装农业,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否则,再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农民不会用也是枉然。教育、培训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长期性根本任务。

2.联系区域实际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卫是我区唯一的一个全国县级科技示范实验区,我两次参加过中卫实验区规划报告的审查,总的感觉中卫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灌区农业发达,工业有一定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也已初见成效,宣和的鸡,城郊的菜已有一定名气。治沙取得一定成绩。中部干旱带的压砂田发展快,压砂瓜、红枣、枸杞已成为中卫的亮点。“十一五”期间中卫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但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还不大,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的经验证明:哪里的民营企业做的大,做的强,哪里就能实现强县富民。如江苏的四小龙: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都超过20%以上。尽管他们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非常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的把率先发展私营经济作为突破口,65%以上的投入来自私人企业。河南偃师,属于欠发达地区,原来是种粮大县,但当地小麦水稻不具资源和效益优势。他们通过调整和实施“三个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三个转变:一是由种粮为主向特色经济转变,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水果、畜牧业和优质小麦等五大产业。一亩花卉的收入等于种五亩粮的效益。以5%的蔬菜面积生产出仅次于粮食生产的总产值,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二是由局限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农村工业化转变,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非公有制为主转变。陕西风翔县,他们的理念是:县域经济要强壮,必须拉长工业这条“短腿”,走工业强县之路。首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实际就是农村工业化,通过民营化、扶持服务和引进新建等途径把龙头企业做多、做大、做强。2006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其次,新建、引进、扶持一批亿元企业,发展一批亿元村。工业化的核心是企业化,工业强的关键是企业强,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和园区带动使县域亿元企业超过15个,亿元村总数超过20个,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47.26%发展到65%以上。第三,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上案例表明:全国的经济大县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县,无一不是二、三产业发达的县。

从中卫科技示范实验区规划来看,在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上,提出要“稳定提高一产,调整优化二产,着力发展三产;一产由23.7%下降到16%;二产由39.2%提升到50%;三产由34%增至37.1%。提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步子并不大,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县比还有一定差距,须要进一步提升二、三产业比重,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提出:”四个突出,即:突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草畜业,林果业,这也是非常正确的,但主要还是侧重于产中和品种、质量的优化,而没有进一步加大对产前、产后的结构性调整,这是远远不够的。从全国看,无论哪个产业,只要做大、做强,都能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生产,内蒙和林格尔的奶牛、五原的油葵,河南郾城的养猪,新野的蔬菜,山东金乡的大蒜,都做成了大产业,关键在于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把产业做大做强。以金乡的大蒜为例,全县5.33万hm2耕地3.33万hm2大蒜,十户农民八户种蒜,两户贩蒜,从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到产品的保鲜、加工、销售,紧紧依靠科技和一体化经营把产业做大、做强。他们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大体可以概括总结为8句话:转动在龙头,成龙在服务,关键在主体,保障在基地,搞活在流通,稳定在机制,驱动在政府,启动在投入。龙头企业不仅要依靠大的,还要重视小的和民营的。搞好服务,要落实在组织上,措施上,建立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机制和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地位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合作经济发展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对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发展合作经济上与国内先进地区比有差距。基地建设要做到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套政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条线抓到底,做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集贸市场的兴衰关键在管理,在监督、准入、有序。这些有益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目前,中卫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很好。设施蔬菜、压砂瓜、红枣、枸杞、养鸡等产业都是很有希望的。相信经过“十一五”的努力,一定会成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先进典型。当前,要紧紧抓住进入全国县级科技示范实验区的楔机,围绕上述产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项目带动,使先进科技在中卫农业领域的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得到广泛应用,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知识化的农民,用一体化经营方式,使农村、城市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打破二元结构,争取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带动中卫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如压砂瓜,2001年我们在调研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与农牧业发展时,全区只有0.33万hm2地,当时不少同志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主要担心:一是不可持续发展,20~30年后会失去生产能力;二是兴仁扬水工程上马后,影响新灌区规划;三是从山上开采砂石资源破坏生态。虽然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压砂田的效果明显,发展很快。已成为中部干旱带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这项传统技术,解决机械耕作与施肥,避免土石混合和地力耗竭。加强和保持压砂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乃是当务之急。我们几个老同志为此很费了一番脑筋,在一起议论过解决的办法,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要组织几个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又有创新意识的农业和农机人员,共同研究设计一种集播种、施肥于一体的小型耕作机具,通过机械特定装置功能,在确保土石不混合的前提下,一次完成播种、施肥作业。这样既减轻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将彻底打破传统压砂田逾越不了的“苦死老子,富死儿子,穷死孙子”的怪圈。解决轮作倒茬的途径,有两种选择:一是引进选育耐连作的西甜瓜品种;二是试种其他多年生高效作物,比如啤酒花,性喜干旱、少雨的条件,种植的株数少,经济效益高,很值得一试。压砂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以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的典范。试想,在年降水小于170cm,补水不超过10~20m3的情况下,产出超千元,难道这不是世界奇迹?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中宁圆枣,以甘甜、嫩脆、多汁、味美名誉中外,但由于保鲜技术跟不上去,难以扩大鲜果市场占有份额。要想做成大产业,必须下决心解决保鲜技术。目前虽然已有人在做工作,但一时还难以突破。据了解,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保鲜剂,叫MCP,在山东冬枣的保鲜上取得了成功,在红枣、黄元帅、甜瓜上也可进行试验。一旦取得突破,就可把产业做大。发展绿色和有机枸杞则是中宁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否则出口将会受阻。中卫灌区农业发达,土质肥沃,但水土资源不丰,如何充分运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也是一个大的课题。鉴于自治区冬麦北移取得成功,最高亩产达到750kg,加上复种,经济效益比水稻和麦套玉米提高近一倍,值得推广。冬麦北移使一季变两季,这将是宁夏灌区耕作制度上的一场新的变革,希望中卫也能走出一条新的路来。同时中卫灌区形同一个盆地,南面有南山台子,北边是高沙地,高处农田和林地的传统灌溉对川区的威协十分巨大。必须统筹山川发展,通过调整结构,把高耗水作物改为省水作物,山地农田发展草地畜牧业,川区农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以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