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2 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量的扩张、质的改善和和结构的优化。GDP是属于生产范畴的概念,也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反映了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益。生产条件如交通与市场状况,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遵循这些规律,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

2.1.2 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量的扩张、质的改善和和结构的优化

一、量的扩张

量的扩张也就是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通常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收入

GDP以国土范围计算,是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即增加值(总产值减生产消耗)的总和。GDP是属于生产范畴的概念,也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反映了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益。因此,要反映或考察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的程度,通常都是用人均GDP或单位国土面积创造的GDP来衡量。

此外,绿色GDP(或GGDP)也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概念。绿色GDP即是指在传统的GDP中扣除了自然部分虚数(如环境污染治理开支)和人文部分虚数(如发展使国民丧失的其他方面的享受)后的剩余部分。绿色GDP是衡量和考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GNP以国民的国籍为限计算,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分配的最终成果的总和。GNP是属于分配范畴的概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富裕程度的标志。世界银行1999年制定的低收入国家标准是,人均GNP不超过760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为761~303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为3031~9360美元,高收入国家为人均GNP大于9361美元(吴殿廷《区域经济学》,第39页)。

国民收入是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农、工、建(筑)、运、商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一年)所创造的价值即净产值(即社会总产值减中间消耗)的总和。国民收入与GNP的差别在于,一是国民收入只统计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而GNP则统计所有部门(即全部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结果,是所有部门的新增价值;二是即使是对于物质生产部门,国民收入也不统计固定资产折旧,而GNP和GDP都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对于一个相对封闭或者外向性不强的国家或地区来说,GNP和GDP相差不会很大,GDP提高了,GNP也会提高。但是对于一个外向型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吸引外资和劳务多,或者资本和劳务输出也多,因而GNP和GDP相差可能会很大,前者GDP大于GNP,后者GDP小于GNP,从而出现繁荣未必富裕,或者富裕未必繁荣的现象。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NP和GDP之差额可用来反映投资收益的净流向。当差额为正值时,表明本区从区外所得利润超过了外区从本区所得利润,说明本区在区际分工中处于一定的强势地位,本区区域经济属于“老板型经济”。当差额为负值时,表明本区从区外所得利润少于外区从本区所得利润,说明本区在区际分工中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本区区域经济属于“打工型经济”。

二、质的提高

质的提高也就是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具体地说,包括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效率(产投比)的提高,技术结构的优化,积累与消费比例的改善,所有制结构(或产权关系)的合理化,以及与周边地区和环境关系的改善等等。

生产条件如交通与市场状况,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投入效率的提高,就是要求投入一定产出最大,或者产出一定投入最小,或者以较小幅度的投入增加换取较大幅度的产出增加。技术结构的优化包括技术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合理化强调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高级化强调在适应当地条件的前提下高级技术和前沿技术要占一定的比例。积累与消费比例的改善是说,在满足必要的消费的前提下,应适当地提高积累的比例,以便不断地扩大投资,加速经济发展。罗斯托(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经济成长理论认为,积累率(也就是投资率)达到10%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的积累率大约在30%左右,我国的经济起飞大约已经接近30年了,生产过剩现象已经显现,因此积累率应该得到适当控制。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即区域内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及相互关系。产业结构属于社会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

根据配地-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

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逐渐增加趋势。这就是配地-克拉克定律。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靠发展第一产业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经相当困难,必须不失时机地把产业结构调整到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重点上来。此外还要注意,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非越快越好,因为产业结构除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切不可揠苗助长。必须按照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确定恰当的主导产业部门,带动各个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区域经济质的提高。只是由于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人们才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单独的一个形式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