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峡区域经济开发的现实条件

三峡区域经济开发的现实条件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地域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城镇体系在一定地域上有机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三峡游”的兴起,区域内各地在经济领域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经济联系更为密切。

经济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地域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城镇体系在一定地域上有机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经济区域的形成有其内在条件和自身规律性。从我国现阶段看,以经济区域为特征的布局结构逐步展现,总体思路和格局不断清晰,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地区等八大跨省区的经济区域。[1]

三峡经济区域地处长江中上游,是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尤其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而逐步形成的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它以三峡工程为龙头,以三峡库区为纽带,以重庆和宜昌为主体,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三峡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西起重庆东到宜昌的700公里的长江流域地区,北到大巴山,中经巫山,南到武陵山,由鄂西山区、盆山地区及川东平行谷岭三部分组成,地跨鄂渝两省市,区域人口4 000多万,国土面积13.07万平方公里。

三峡区域范围的界定,不是人为主观臆断,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地理构成了紧密的地缘联系。“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虽然按行政区划,分属两个不同的省、市(瞿塘峡、巫峡属重庆市辖区,西陵峡属湖北省宜昌市辖区)管辖,但从自然风光来看,滔滔峡江血脉相连,两岸青山绵延无间,同属长江水系和武陵山脉。

二是历史沿革形成了密切的人文联系。在现代交通网络形成之前,长江水路成为历史上承载经济的大动脉。1877年,宜昌设立海关,被辟为商埠,鄂西、川东的农产品和土特产经宜昌销往欧美,同时大量的舶来品也经宜昌销往三峡各地。区域内居民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逐步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习惯和区域文化,可谓是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

三是现阶段的开放开发构成了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三峡游”的兴起,区域内各地在经济领域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经济联系更为密切。而工程浩大的库区百万移民,以及库区经济开发,更是使得区域内各地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因此,从客观上讲,三峡区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区域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布局,并统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