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技术与文化维度

科学技术与文化维度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化生产力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以手工业为主,而现代文化则可用“产业”来形容,这意味着现代文化进入了大工业化时代,文化生产力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科技发展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科技和产业革命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新机遇,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上下工夫,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竞争力。

五、科学技术与文化维度

科学技术与文化并列为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与科技历来如影随形,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6]文化则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7]从定义上看,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知识体系和精神财富可以归属到文化的大范畴中,只不过它是作为知识和技能的精神产品体现出来的。然而,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异。科学发展从总体上看,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在文化这个大体系中,科学技术对艺术、伦理道德、教育都起着特殊作用。这里涉及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新闻、电影电视、体育等各种文明承载形式。文化竞争力包括物化价值和非物化价值两个部分,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文化的物化价值,而且能提升其无形的非物化价值,使文化拥有长期持续发展的成长潜力和整体竞争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新颖多样的文化艺术产品,无一不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文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支撑和推动。

首先,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表现为其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念,直接或间接决定了人类的理想和信念。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8]由此可见,人类思维活动与劳动生产,与科学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思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科学发展史证明,几乎每一个时代中占中心地位的科学理论、观念及方法,都支配着该时代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科学革命的本质是人的思想革命和价值的革命。科学提供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方法、演绎方法、系统方法就是从科学研究中萃取出来的,它们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例如,机械自然观支配下的思维方式对于神学宗教的胜利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次重大飞跃,然而它忽视了人的思想和文明的发展并非按照机械运动的规律进行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因此这种观念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又如,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理论从机械论发展进步到更复杂、更多变的层次,人类对于物质、能量、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辩证的、整体的、发展的科学观代替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人类的思维发展到复杂认识与整体思辨。

其次,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体现为新技术对文化生产的贡献。历史表明,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结果。例如,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带来了广播和电视的新生,网络技术的发展则引发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传统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网络游戏、数字视听、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兴业态,使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文化传播更加快捷、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受科技因素的影响,一批新的文化形式得以产生发展起来,间接带动了传统文化承载形式的更新。例如声学应用于音乐、印刷术应用于文字、光学应用于绘画与影视等。从文化生产力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以手工业为主,而现代文化则可用“产业”来形容,这意味着现代文化进入了大工业化时代,文化生产力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功能是产生附加值和增强软实力,它既是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动力,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与精神的创新能力。

科技发展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科技和产业革命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新机遇,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上下工夫,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竞争力。要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须打破封闭式、“小而全”的文化小生产格局,建立起产业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开放式、分工明确、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走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推动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原创性文化产品;必须大幅度增加文化创新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不断激发文化创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能,催生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文化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和全新的文化媒介。例如,加快推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运用,提高工艺创意内涵和技术装备水平,改造、升级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品优势。

再次,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起主要作用。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文化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而且取决于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率。先进技术是增强文化表现力和影响力的新引擎。这种引擎作用在当代看上去似乎是不可替代的。大众传媒借助传播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更多更广泛的手段,电子媒体逐渐取代纸质媒体,平面媒体发展为网络媒体。现代艺术的表现无不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来完成的,技术已经成为表现、存储、传播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动文化创新,既能丰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又能加速文化的传播,提升文化的内涵。例如,传统图书出版业运用现代技术将庞大的文字信息浓缩为一张光盘,文字、声音和图像汇成的多媒体信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获取信息的形式。2010年风靡全球的3D电影《阿凡达》、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既大大拓展了艺术的创造思维空间,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艺术视觉审美,是科学技术增强文化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典型例证。

最后,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反映科学技术的内容日益增多,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反映也越来越深刻。例如,当代产生了许多基于科技的幻想小说和幻想影视作品,这些文化作品既基于现有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发挥人类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不可预知的状况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假设,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完成作品的制作与传播,从而能够把艺术美感、文化美感和科学美感结合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进化,原始社会的人们以图腾崇拜为美,以大自然为美,近代工业社会则把简单性、对称性作为审美标准,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倾向于复杂性、非对称的美,强调“丰富多彩”的审美原则,提倡“百花齐放”的创作原则。这与科技理论和方法更多关注复杂性、多样性紧密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精神对人类文化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精神作为对真理和理性的追求,包含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严谨周密的理性精神,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勇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总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以丰富的知识形态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先进文化的水平: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被广泛地用于改进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思想传播的最新工具和手段;科学精神的弘扬、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也都对人类文化体系产生了积极的重要影响。同时,正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人类从繁重的脑力体力活动中逐步解脱出来,人类才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精神文化创造与消费活动,人类生活才变得日益精彩纷呈。可以说,社会的文化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