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科技文化与大科学观

当代科技文化与大科学观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与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互动,存在着科技社会化进程。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生产力功能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即科技社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强大的历史潮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又重合在一起。因此,在推进科技文化的理论研究与普及的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必须树立大科学观。
当代科技文化与大科学观_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导论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与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互动,存在着科技社会化进程。所谓科技社会化,是指将科技知识及蕴藏在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科学信念和科学精神等通过一定的渠道渗透到社会之中,为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并且内化为自觉的社会生活规范的过程。显然,科技社会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公众尽可能地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更多、更高水平的科学知识;二是(也是更主要的)让公众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确定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活更富创造性,更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古代,科技力量不强,科技社会化并不突出,直到近代,科学技术才显示出其知识的力量,正如弗里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近代初期(15—17世纪), 自然科学的功能主要还不是促进经济腾飞,而是作为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的思想武器即作为精神力量对人类生活发生影响的。近代科学的先驱们不惜生命代价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给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生产力功能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即科技社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强大的历史潮流。科学技术那种实事求是、客观而公正的本性,否定迷信、不承认教条的革命精神,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的创新意识,学术自由民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科学观念,为真理和正义而义无反顾的科学品格等,对提高社会公众的精神生活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是值得借鉴的。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由自然科学各部门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不仅反作用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创新,而且进一步影响到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研究,由此而产生了人文社会科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社会“科学”只是一些经验材料的积累,只是对社会发展的片断的、零星的经验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社会历史发展的有序可寻的规律被发现了。不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变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而且也由此大体上把握了政治以及文化变化的脉络。

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逐步深化且日益成熟的象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主要不表现为知识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而表现为各门科学之间既分化又综合的对立统一。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原来的一门分为两门或多门学科;另一方面,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又重合在一起。例如社会生物学、生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生命伦理学等等,都是由两门或数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而成。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这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在生产、实践中统一起来的世界:复杂的自然—社会实践系统。

有必要指出,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并列是现代欧美国家学科分类的一种常见的做法,我国正式提出“人文学科”则是近十多年的事。在学科不断走向大综合的今天,尽管我们很难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划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但是二者的侧重和特点还是比较清楚的。具体说来,以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严格的科学性和事实性是它们的特性;而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宗教学、历史学、教育学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则是以本体性的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为对象的人文学科,它们从本性上与其说并不是、或者说主要不是对于事实的认可和认同,而毋宁说是人类基于自身的生存自由追求所进行的价值创造和意义创造,侧重于对个体的人以及文化的意义世界的研究。从功能上讲,人文学科侧重于培养人的自我意识、提高人的素质并保存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而社会科学侧重于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运作和变革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科学成果可以直接通过软科学研究作用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与改革、战略规划与发展预测、科学决策与管理等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人文学科的成果由于缺乏直接的功利性,还得经社会科学研究整合后,沿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人文导向、提高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即人的素质等渠道,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然而,人们清楚地认识到: 以人和文化传统的意义世界探讨为核心的人文学科,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论的学科群,它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起着一种导航作用;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价值上的盲目性,需要人文性的价值引导;人文学科对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也起着提供动力、确定目标、端正方向的巨大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最讲功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学科反而受到更多关注的原因。

因此,在推进科技文化的理论研究与普及的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必须树立大科学观。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离只是一种受历史制约的暂时现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自然科学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同时,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都是科学,首先表现在它们都是通过已知探求未知的人类认知活动。第二,它们总的研究程序及方法相似。都是在取得感性资料(或科学事实)基础上,用理性的方法对感性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形成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第三,它们在基本的社会功能方面是一致的。 自然科学认识自然,为的是适应与改造自然(人工自然),使人类在自然中生活得更好;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人及社会,为的是适应与改造社会(使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好。当然,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同一个基本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在推进科技文化的理论研究与普及实践中,应十分强调科学的人文主义。科学的人文主义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是人文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文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科学的人文主义不像传统的二元论,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而是强调二者的相互依存。传统的文化观念把人文学(它认为这不是科学)和科学(它认为这是非人文主义的)分开。科学的人文主义认为,对科学的无知就是对现代化的无知,教育应以科学技术的训练为基础,但是科学与技术训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从学科形态上看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结合,从社会形态来看是科技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是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它与世界上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将获得它在新时代的多元形态。[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