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仓科技现代化的特点

太仓科技现代化的特点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科技局与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共同组建。“6”是指6所高校的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1”是指太仓市科技局。为增强县区、乡镇科技创新能力,江苏省组织开展“科技镇长团”选派工作。2008年10月,常熟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一是大力引进科技合作项目。在镇长团的协同努力下,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成为同济大学在县级市建立的首个研究院,总投资达10亿元。
太仓科技现代化的特点_现代化之路太仓实践与探索

1.四大产学研合作载体平台

“十一五”以来,太仓科技局紧紧围绕和依托四大载体,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优势,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初步形成了优质科技资源集聚的良好局面。

(1)“6+1”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由科技局与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共同组建。自2009年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局共建“3+1”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以来,近两年,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东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陆续加入联盟,“3+1”也逐渐拓展为“6+1”。“6”是指6所高校的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1”是指太仓市科技局。

工作站建立以来,已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技项目,其中,由引进人才带资金、带科技成果来太创办的7家企业是工作站工作的典型范例。这7家企业的创办人员均为各学科领域的尖端人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2名、教授6名、副教授3名,他们携带优秀项目来太,抢抓技术、应用的制高点,率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创造了客观的经济社会效益。7家企业累计申请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专利20多件,获批国家软件版权2项。获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3项、苏州市姑苏人才项目2项、太仓“双创”人才6项。

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联盟的名校人才资源优势,“6+1”推动了太仓产学研创新平台的建设。近年来,先后帮助两家企业建成了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即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苏州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苏州荣文东华大学郁铭芳院士工作站,建立了1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经“6+1”协调推进,共与上海高校院所达成13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2010年11项、2011年40项、2012年81项,总投资近9亿元;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近30个,柔性引进上海专家教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多项。

(2)科技镇长团。为增强县区、乡镇科技创新能力,江苏省组织开展“科技镇长团”选派工作。2008年10月,常熟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9年,江苏省选派68名年轻干部组成第二批“科技镇长团”,到苏南经济强镇挂职工作。在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科技镇长团利用所在高校、院所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深入企业调研,把握相关技术领域发展态势和创新资源布局;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促进科技资源融合,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紧扣科技和人才两大工作主题,注重打造“校地联合、校企联姻、镇团联动”的立体工作格局。

一是大力引进科技合作项目。

第五批科技镇长团自2012年8月到任太仓以后,累计走访企业1788家次,邀请专家学者1225人次到太仓对接洽谈,收集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368项,促成合作意向177对,达成各类政产学研合作协议84项,合同金额超过11亿元。帮助企业申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帮助申报省工业支撑计划项目10项,省创新资金项目5项,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4项,总计各类科技项目75项。协助建立各类各级产学研平台39个,成功对接“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等高层次人才97名。

二是努力完善“借力招才”机制,助力太仓企业引智升级。

“接轨上海”是太仓的重要发展战略,“科技镇长团”始终围绕借沪引智的核心任务,不断加大太仓—上海协同科技创新、招才引智、产学研合作的工作力度。2013年5月,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太仓港区,研究院和“同高院”有限公司相继注册成立,首期落实投资近3亿元,同时规划建设投资2.7亿元的“同高院”成果转化基地。

为了推进“同高院”建设,“科技镇长团”先后协调同济大学领导与太仓党政领导进行4次专题磋商,组织同济大学各院系与太仓各区镇开展对接交流30多次,同济大学100多名各级领导、教授到太仓考察调研,围绕“同高院”建设走访有关企业60多家,组织太仓近100名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赴同济大学考察交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同高院”总体建设方案与各分中心建设方案,并成立了由同济大学与太仓领导共同组成的推进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在镇长团的协同努力下,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成为同济大学在县级市建立的首个研究院,总投资达10亿元。

(3)健雄联合研究院。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太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太仓市委、市政府与东南大学、南航、电子科大等8所著名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了综合性政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健雄联合研究院(挂靠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7月揭牌。

健雄联合研究院是由政府、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的,集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联合研究生院和技术服务中心两大主要功能,其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人才储备与培养的功能。通过联合办学加强与知名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健雄学院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能力。把“联合研究生院”作为太仓高层次“双元制”人才培养基地,为太仓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太仓下一轮跨越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二是紧密政产学研合作的功能。从政府层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入高校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等资源为太仓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同时增进高校之间、企业之间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达到技术、行业强强联合的目的。三是构建科技金融体系的功能。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成功案例,调动企业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吸引企业资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搭台、院校推动、企业唱戏”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加速推进产学研风险企业科技资源与风险投资企业产业资本有效融合。

目前,健雄联合研究院上联国内外25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下接太仓各行各业的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需求,形成了1000多种符合太仓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资源库;与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成功引进高新技术47项,帮助2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升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助推太仓5家企业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专家学者80人;引进博士6名、行业领军精英团队6支;培育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人才1名、姑苏领军人才2人、太仓“522”人才4名;在籍在职研究生培养520人;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培训2000多人,成功孵化创业项目20多个。

健雄“智汇”风暴越刮越大

——联合研究院吸纳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金秋十月,正值市第四届“人才宣传服务月”活动开展之际,最近健雄联合研究院又吸纳了20位专家、教授、学者、行业领军人才。目前,健雄联合研究院专家库人数超过了80人,联合成员院校达25所。

日前,健雄联合研究院迎来市第五批科技镇长团的所有成员,这些成员就新一批科技镇长团如何立足健雄联合研究院共同服务太仓人才和科技发展作了深入探讨。通过前四批成员与健雄学院的紧密合作,科技镇长团认识到,健雄联合研究院是一个集聚各方高端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良好平台,是科技镇长团强有力的大本营,可以有效整合各成员及其身后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持续为太仓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据悉,健雄联合研究院已累计吸纳40多位科技镇长团成员加入自己的高层次专家团队。

挖掘太仓主体产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一直是健雄联合研究院的工作思路。10月11日,健雄联合研究院邀请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和纺织学院的四位教授来太开展企业调研和产学研合作。新材料是太仓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纺织和材料是东华大学的两个王牌专业,两者结合势必会擦出火花。东华大学的四位教授此次首选恒光化纤进行调研,并力争与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三方会谈中,东华大学的四位教授和恒光化纤的相关负责人以健雄联合研究院为枢纽,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健雄联合研究院的领导邀请东华大学的四位教授和恒光化纤的首席纤维技术专家加入健雄联合研究院的高端专家团队。五位专家接受邀请,并就如何开展工作制订了计划。据悉,恒光化纤立志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王牌纤维,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注重研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在业内享有多种纤维的定价权。

此外,健雄联合研究院依托大学科技园引进来自美国立足于研发抗艾滋病小分子药物的黄新江团队、来自北京的智能物联网李湃和张小全团队、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医学博士张晓东团队,这些团队的核心成员已成为太仓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除了通过合作吸纳联合高校及外部资源组建的高层次专家队伍,健雄联合研究院还通过招聘引进高端人力资源组建联合研究院专职博士团,目前这一专职博士团已有近10人,其中1人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一部分博士通过进驻企业支撑企业研发工作,并帮助企业申报了近10项专利,还有一些博士依托联合研究院平台建立产业研究中心,帮助企业开展产业研究,并积极筹建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业三个产业研究中心。同时,健雄联合研究院还借助高层次专家团队、技术资源和项目平台,加大对健雄学院本校师资的培养力度,打造本土化高层次师资队伍。

健雄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健雄联合研究院将继续以太仓主体产业为基础,以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借助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资源推动太仓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来源:2012年10月19日《太仓日报》,记者:徐盛兵)

(4)太仓东南大学重大技术成果转移和转化中心。是由太仓人民政府和东南大学科研院共同组建,旨在依托东南大学诸多学科领域的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太仓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特色和优势,积极为太仓提供一批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致力于打造成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有: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与东南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人才合作,引进、转化及推广东南大学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构建各类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提高太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积极服务太仓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建立各种人才交流合作渠道;负责校地合作相关工作的联络、各项产学研活动的组织、校企合作项目的推进、实施和跟踪服务以及其他工作。

2.五大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

“十二五”以来,太仓科技局着眼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发展战略,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了五大服务平台,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1)生产力促进中心。该中心是太仓科技局下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内设科技信息服务部、科技中介服务部、科技咨询服务部、科技载体建设部、成果转化服务部、科技创投服务部6个部门,采取“生产力中心+科技服务+科技企业”的创新模式,主要为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推广、科技项目申报、科技培训、科技信息、技术贸易、信息网络建设等服务;为初创期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投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服务;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等。目前,中心入驻各类科技服务单位13家,为160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2000多次,累计实现服务性收入近1千万元。

(2)太仓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教育厅于2011年12月批复同意以健雄联合研究院、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筹建的省级大学科技园,2013年4月通过省级验收认定。太仓大学科技园地处太仓科教新城的核心地带,位于太仓最南端,北依太仓市区和经济开发区,距太仓市中心约5公里,东南方向与上海嘉定完全接壤,距上海市中心约45公里,距虹桥机场35公里,是太仓接轨上海的最前沿,地理位置绝佳。以健雄联合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太仓大学科技园是一个创新,能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软着陆,同时健雄联合研究院起着“浇水、施肥、催化、助研”作用,能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孵化出园,从而得以产业化。太仓大学科技园不仅仅对某一高校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而是针对太仓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外高校范围内选择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成果和项目入园孵化,这就避免了完全依托某一所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面临科技成果不多、对太仓产业相关度不高、成果没有可比性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太仓大学科技园结合太仓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工作,促进其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截至2014年年底,园区累计引入各类企业264家,相关合作高校11家,转化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32项,引进和共建的研发中心达8所,引入培训机构3个;累计引入本科以上人才950多人,其中留学人员约35人,博士学历约85人,硕士学历以上约220人。园内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获评数达51人次,其中1人获国家千人计划奖励,2人获省双创人才奖励,4人获姑苏领军人才奖励,24人获得“522”科技领军人才奖励,2人获得“522”文化领军人才奖励,10人获得“522”文化重点紧缺人才奖励,8人获“522”太仓高层次人才奖励。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苏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

太仓大学科技园以高端人才打造创新高地

“我们正在对申请入园的每一家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只有符合标准的企业才能在园区安家落户。”近日,当记者在江苏太仓科教新城大学科技园管委会采访时,管委会主任王哲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王哲这番话的底气从何而来?

区位优势显著 政府给力扶持

太仓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11年12月,地处太仓东南部,紧邻上海、苏州。

“从科技园30分钟就能到上海虹桥机场,我们已经开通往返虹桥枢纽的专线班车,方便频繁来往沪太两地的旅客。”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陈主任说。根据太仓“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产业发展要求,大学科技园将建设成为整个太仓级的重点孵化载体,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文化信息产业,大力拓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紧缺产业人才教育培训等特色业务形态,构建具有太仓自身发展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给入园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园区除了构建“一站式”的中介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工作站以及食堂、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完善的生活和商务配套外,还搭建了技术、资金融资等特色技术平台,助力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科技园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所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分别在园区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分所,实现研发中心技术专利与园区企业产业资本的快速融合。针对高科技企业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的特点,园区引入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移动多媒体、动漫制作、影视渲染、网络基因等领域的大规模工程计算、海量存储、数据处理提供平台。

与此同时,太仓、科教新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了6000万元的创投基金,扶持文化科技产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积极对园内企业进行项目扶持和跟进投资。同时园区还联合市科技局、财政局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推出了“科才通”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集聚尖端人才 打造田园城市

“我们瞄准现代服务业和人才集聚高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三大目标’,全力打造江苏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代田园城。”科教新城党工委书记施燕萍说。

“最能影响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氛围的,是人才的聚集。”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发展,大学科技园配合太仓实施了“522”人才工程计划,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重点人才等高端人才给予包括人才奖励、项目资助、安家补贴在内的各种优惠措施。

不仅如此,对于入驻大学科技园的文化产业人才计划项目,由载体单位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免收三年租金,并根据项目情况,优先推荐给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金融优质服务,优先推荐申报省、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通过大力引进与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进一步扩大了以院士和业内知名人士为主体的专家库和智库,为产业及企业发展提供快捷、高质的服务。未来,大学科技园还将进一步推进人才国际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才能的高端人才,以人才高地打造创新高地。用3~5年,引进100名重点领军人才、1万名产业人才、新增1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园区,要发展必须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科教新城党工委委员包加林说,新城内没有工业企业,按照生态优美、低碳环保的要求精心打造现代田园城市,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展现水绕城、花映城、绿满城、田依城的美丽新城风光。

总占地面积约450亩风情水街海运堤目前完成一期建设,已形成汇聚中高级餐饮的特色美食文化街。二期也将于今年10月开街,将以特色中西餐饮和主题文化酒吧、休闲娱乐、儿童游乐、历史文化展示、精品酒店等为主,成为太仓城市文化休闲新地标。

人才培训基地 储备智力资源

“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排头兵。”目前,园区设立了水晶石实训基地、澳大利亚互动娱乐学院、太仓健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南数字媒体研究院、南航大文化产业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太仓分所等六大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规模可达5000余人次。

园区还与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大学生假期实习基地,吸引高校学生留在当地工作。这不仅满足了太仓文化科技企业对人才的巨大需要,还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重点面向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代科技培训基地。

2013年1月,位于太仓大学科技园内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太仓分所成功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在职工程硕士太仓培养点,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和孵化基地,为政府、金融、教育、制造业、零售、服务、能源、物流和交通、媒体、电信、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等行业输送创新型实用人才。“计算机技术”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满足了太仓各大中小型企业对计算机中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成为人才需求与输送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

今年2月,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入驻园区,这是继深圳、北京、西安、南京之后建立的又一个培训基地,实训总部依托中兴通讯强大的技术力量,提供专业的通讯、软件、移动互联网培训,为园区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

“实验机房、云计算……只要是培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我们都按照行业高标准来配备。”中兴通讯亚太区实训总部负责人焦敏告诉记者,“我们有先进的通信设备实验机房,有中兴通讯师资库支持的顶尖培训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定制’人才。”据了解,太仓大学科技园现已入驻企业近百家,贝乐欧车联网、中物时代智能化科技等40个科技文化类项目完成注册,另有各类在谈科技文化类项目约100个。今年4月成功获批成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园区。

(来源:2013年11月4日中国江苏网,通讯员:张伟伟)

(3)太仓市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公司。该公司是太仓生产力促进中心下属的法人独资企业,同时也是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组建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药分子和中间体合成的研发和创新。公司的目标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以最适宜的技术导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将技术中心新开发的实验技术或中试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广,致力于成为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先驱者和广大供应商、客户的最佳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拥有自主发明专利6项,合作发明专利8项,参与了10余项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功能涂料、生物医药、高分子助剂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公司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下辖2个科研创新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广泛的合作,与常熟理工学院搭建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共建研发平台,汇集了一批国内知名专业技术人才,已相继开发出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应用于塑料化工、涂料、生物医药等行业。目前,公司与苏州韬普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防静电电子胶、与太仓开林油漆涂料厂合作开发的船底防雾漆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与太仓浦源医药有限公司开展了“医药中间体”产学研前瞻性研究项目,与常熟理工学院合作申报了省级“功能氟碳树脂”前沿性研究项目,为太仓康辉科技有限公司改进PVC发泡材料技术,并促成华东理工大学与华伦皮塑有限公司、常熟理工学院与太仓市宝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4)科技服务中心。该中心成功打造了江苏省内第一家“科技服务超市”。所谓“科技服务超市”,就是将专利申请、项目申报、企业管理、技术咨询等一系列科技服务像货品一样集中陈列在某一区域内,企业就像顾客,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种类,解决发展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中心现有2600平方米的窗口式服务场所,为太仓中小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展示发布、技术产权转移交易、科技创业投融资、科技合作交流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中心累计举办成果发布17次,实现中科院与企业技术对接9次,培育成果产业化项目3个,带动社会资金8300万元,成为助推太仓经济社会高效发展、展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展现科技发展新形象、树立科技服务新品牌的窗口。

(5)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1年7月份,中心除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政策措施,组织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外,还搭建了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相关人才数据库,为科技人才、领军人才所在的企业提供团队建设、企业管理、人事服务、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担保、医疗保险、子女入学入托等全方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十大科技创新项目

2013年,太仓投资逾30亿元,打造同济大学高新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工程、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平台建设工程、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建设工程、太仓生物港建设工程、江苏太仓创意产业园建设工程、太仓检验检测产业园建设工程、太仓科技信息产业园二期建设工程、太仓张江信息产业园建设工程、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创新型企业群培育工程等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如表6-3所示)。

表6-3 太仓十大科技创新项目

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涵盖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研发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对提升太仓科技创新能力和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太仓科技局将认真做好项目沟通、协调、汇总和通报工作,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办法,认真加以解决,真正把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在科技创新引领方面的实效,提高太仓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4.各类人才彰显创新活力

太仓大力实施“522”人才工程,一方面通过举办科技人才企业——高校人才对接会、苏州国际精英周太仓分会场、广州留交会等重大活动,宣传太仓创新创业政策积极引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科技型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开展专题培训积极育才。同时,强化人才在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努力营造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良好氛围。

创新人才总量的不断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目前,太仓76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共拥有职工4338人,其中34.9%为研发人员、博士194人、硕士357人、留学归国人员121人、高级支撑134人,高层次人才占职工总人数的18.6%,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76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中有62家企业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赛业、冠科、昭衍、金盟等企业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链。陆群、蓝田、秦志光、路庆华等高端人才的落户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来太仓创新创业,推动太仓新兴产业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成功引进一名人才,可以做大一个企业,催生一个产业。76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中有11家规模工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太仓仅有的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虽然领军人才企业总量小,但创新能力强。共申请专利689件,其中发明专利280件;拥有授权专利214件,其中发明专利41件,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达19.2%,高于太仓3.43%的平均水平。领军人才企业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生工作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

随着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的相继落户和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人才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已成为板块上的领头羊。2012年,共有44家领军人才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96455万元,同比增长27%;实现利税21987万元,同比增长51%。2013年52家企业实现销售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约30%。

太仓“522”工程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太仓产的水果番茄、太仓产的滴灌肥、太仓产的药品配方……近年来,太仓大力引进各方人才,越来越多的东西打上了“太仓产”的烙印,尝到了高层次人才给太仓经济发展带来的甜头。随着“522”人才工程的实施与落实,太仓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的聚集。

放眼世界找人才

近几年来,太仓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为了在人力资源这块大富矿里淘到发展的真金,太仓接轨上海、放眼世界寻找人才,截至目前,已有86618名人才集聚太仓。

太仓与多家知名高校合作,先后成立了中科院上海技术转移中心太仓分中心,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等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建立“复旦—太仓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还通过技术对接,签订沪太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吸引沪上项目579个,投资总额196亿元,注册资金64亿元。

引进人才,还要有国际眼光。太仓在美国侨报、欧洲时报、澳洲侨报等海外主流媒体推介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增加太仓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每年,太仓都赴德国举办“太仓周”活动,并与国外培训机构合作选送人才集中受训;目前,太仓正在抓紧筹建驻德国、美国太仓人才工作站,力争于今年8月份正式运行。同时,引进外资艾立特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其总部在香港的“节点”优势,为太仓引进高端人才提供猎头服务。

人才开发“太仓产”

去年底,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中美冠科生物技术落户太仓科技创业园,这家从事生物医药外包服务的公司为美国辉瑞等世界医药巨头打工,企业领头人吴越团队在去年入选“姑苏人才计划”。今年,他们的销售目标为700800万美元,而他们在太仓只有区区数百名员工,人均创造的产值可谓非常巨大。

另一位入选“姑苏人才计划”的卜崇兴,刚刚研发了全国首创的“红串”水果番茄,将来全国的人均可吃到这种水果番茄,都会知道这是“太仓产”;此外,其在太仓开发的全价营养滴灌肥,可以防止土壤盐碱化,使作物增产,年销售500吨,5年内预计实现利润6800万元,并最终成为中国配方滴灌肥料的引领者。

如果多几个这样的人才团队,并带着他们的技术和项目,在太仓这片热土上汲取养分,收获成果,一个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可能被激发。太仓已经尝到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来的甜头,而这还只是开始,相信人才带来的潜力会有更好更大的爆发,他们代表着太仓更美好的未来。

人才创业舞台大

“太仓新兴产业崛起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都需要人才。”太仓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太仓也将在多方面积极打造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建好舞台。

在太仓出台实施的“522”人才工程政策中,计划在5年内投入5个亿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2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来源:2010年7月6日江苏人才工作网,记者:廖文婷)

5.政产学研合作成效日益显著

(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深化

企业有明确的技术创新需求和可供合作的技术项目,企业家对产学研合作高度重视,能够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这些是产学研合作的必要前提。市科技局调研数据显示,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的重要方式。接受调研的企业中,84.85%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数占企业总数的20%。与省内高校院所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被调研企业总数的75.76%。调研数据还显示,产学研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目前,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以联合开发形式合作的占36.36%、委托开发的占21.82%、咨询服务的占18.18%、人才联合培养的占16.36%、技术转让的占5.46%、股权合作共建企业的占1.82%。这些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了科技人才的有效集聚,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推手,也为这座快速崛起的科技新城增添了勃勃生机。

(2)政府搭建平台形式日益多样

近两年,通过市领导深入高校走访,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科技局、人才办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太仓市与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17所高校先后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其中“985”重点高校、“211”工程大学占70%。

此外,科技局、人才办等相关部门一方面通过举办“曙光学者太仓行”“科技人才双百对接会”“校企直通车”等上百场活动,把高校专家、教授请进来,与太仓企业洽谈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组织科技企业家开展东南大学行、东华大学行、苏州大学行、成都高校行等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与高校对接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所“985”高校和31所“211”工程大学与当地1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