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合理化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合理化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子商务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产物,电子商务需要解决网上安全支付、网络安全、金融认证体系、安全体系、产品品种和经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综合来说,完整的电子商务应该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基础——建立高效可靠的物流系统,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电子商务在线服务背后的物流系统建立成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

电子商务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产物,电子商务需要解决网上安全支付、网络安全、金融认证体系、安全体系、产品品种和经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综合来说,完整的电子商务应该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随着支付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更多的目光就应该集中于如何建立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这一问题上来。 电子商务的基础——建立高效可靠的物流系统,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电子商务在线服务背后的物流系统建立成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

一、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概述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指企业运用网络化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一系列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仓储、运输、配送等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地域范围限制的各类客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与传统物流系统并无本质的区别,不同之处就在于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突出强调一系列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工具的应用,以及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对物流过程的监督,更加强调物流的速度、物流系统信息的通畅和整个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二、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功能及模型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具有输入、转换和输出三大功能。 (图2-1)

图2-1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三、仓储合理化

1.仓库合理化的主要内容

(1)仓库选址。 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 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仓库的布局要与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相适应,应尽可能地靠近供货单位,这就是所谓“近场近储”的原则。 否则,就会造成工厂远距离送货的矛盾。 物品供应外地的,仓库选址要考虑临近的交通运输条件,力求接近车站码头,以便物品发运,这就是所谓“近运近储”的原则。 如果仓储的物品主要供应本地区,则宜建于中心地,与各销售单位呈辐射状。 总之,在布局时应以物流距离最短为原则,尽可能避免物品运输的迂回倒流,选择建设大型仓库的地址,最好具备铺设铁路专用线或兴建水运码头的条件。 考虑到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应具有大型集装箱运输车进出的条件,附近的道路和桥梁要有相应的通过能力。

(2)仓储数量。 物品仓储要有合理的数量。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即在新的物品运到之前有一个正常的能保证供应的库存量。 影响合理量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社会需求量,社会需求量越大,库存储备量就越多;其次是运输条件,运输条件好,运输时间短,则仓储数量可以相应减少;再次是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如进货渠道、中间环节、仓库技术作业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品库存量的水平。 目前科学的管理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对合理数量范围作出决策,但是较为实用的还是在消耗稳定、资源及运输可控的约束条件下所形成的仓储数量控制方法。

(3)仓储结构。 仓储结构就是指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物品,根据消费的要求,在库存数量上,确定彼此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库存物品的齐备性、配套性、全面性和供应的保证性。 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仓储合理与否。 由于这些物资之间相关性很强,只要有一种物资耗尽,即使其他种物资仍有一定数量,也会无法投入使用。 所以,不合理的结构的影响面并不仅局限在某一种物资上,而是具有扩展性的。 结构标志重要性也可由此确定。 仓储结构主要是根据消费的需要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确定。

(4)仓储时间。 仓储时间,就是每类物品要有恰当的储备保管天数。 合理的仓储时间要求储备天数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储备天数过长就会延长资金占用,储备天数过短就不能保证供应。 仓储时间主要根据流通销售速度来确定,其他如运输时间、验收时间等也是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此外,某些物品的仓储时间还受该物品的性质和特点的影响,如仓储时间过长,物品就会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从而变质或损坏。

(5)仓储网络分布。 仓储网络分布指不同地区仓储的数量比例关系。 仓储网络分布可用于判断仓储数量与当地需求比,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由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 仓储网点布局直接影响到仓库供货范围,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都有较大的影响。 生产系统中仓库网点少,储存量相对集中,库存占用资金较少,但要求送货服务质量水平很高,否则,可能延误生产过程的需求。 流通系统中的批发企业仓储网点相对集中,要考虑相对加大储存量,利用仓储网点合理布局、储存调节市场,以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零售企业一般附设小型仓库,储存量较小,应当加快商品周转。 采用集中配送货物的连锁店,可将库存降至最低水平,甚至是“零库存”。

(6)仓储费用。 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作为判断仓储合理与否的标准。

2.仓储合理化标志

(1)质量标志。 保证被仓储物的质量,是完成仓储功能的根本要求。 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物流之后得以最终实现。 在仓储中增加了多少时间价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润,都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 所以,仓储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是反映使用价值的质量。 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拥有很有效的维护货物质量、保证货物价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即通过物流过程的控制,以及工作质量来保证仓储物的质量。

(2)数量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

(3)时间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仓储时间,这是和数量有关的问题,仓储量越大消耗速率越慢。

(4)结构标志。 是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仓储数量的比例关系对仓储合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仓储合理与否。

(5)分布标志。 指不同地区仓储的数量比例关系,以此判断当地需求比,以及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

(6)费用标志。 考虑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才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仓储合理与否。

3.仓储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1)实行ABC分类控制法。 ABC分类控制法是指将库存货物按重要程度细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货物)、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货物)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货物)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类型级别的货物进行分别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2)适度集中库存。 所谓适度集中库存是利用储存规模优势,以适度集中储存代替分散的小规模储存来实现合理化。

(3)加速总周转。 储存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周转速度一快,会带来一系列的合理化好处: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成本下降等。

(4)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保证每个被储物的储存期不致过长,“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成了仓储管理的准则之一。 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贯通式货架系统储存;“双仓法”储存;计算机存取系统储存等。

(5)提高仓容利用率。 ①采取高垛的方法。 ②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③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6)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储存定位的含义是被储物位置的确定。 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大大节约寻找、存放、取出的时间,节约不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便于清点及实行订货点等的管理方式。

(7)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监测清点的有效方式主要有:“五五化”堆码(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五、重叠五);光电识别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等。

四、运输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及方法,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作用

(1)合理组织货物运输,有利于加速社会再生产的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货物的合理运输,可以使物质产品迅速地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2)货物的合理运输,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 运输费用是构成物流费用(成本)的主要部分。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行运输方案的优化,实现运输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必然会达到缩短运输里程,提高运输工具的运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3)合理的运输,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快了物流速度。 运输时间的长短决定着物流速度的快慢。 所以,货物运输时间是决定物流速度的重要因素。 合理组织运输活动,可使被运输的货物在途时间尽可能缩短,实现到货及时的目的,因而可以降低库存商品的数量,实现加快物流速度的目标。 因此,从宏观角度讲,物流速度加快,减少了商品的库存量,节约了资金占用,相应地提高了社会物质产品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利于促进社会化再生产过程。

(4)运输合理化,可以节约运力,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还能节约能源。 运输合理化克服了许多不合理的运输现象,从而节约了运力,提高了货物的通过能力,起到合理利用运输能力的作用。 同时,由于货物运输的合理性,降低了运输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这些对缓解我国日前运输和能源紧张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2.主要形式

(1)分区产销平衡。 分区产销平衡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时,对某些产品使其在一定的生产区域固定于一定的消费区,实行这一办法对于加强产、供、运、销的计划性,消除过远运输、迂回运输、对流运输等不合理运输,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促进生产合理布局,节约运力,降低物流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直达运输。 在组织运输过程中,跨过商业、物资仓库或其他中间环节,把货物从运地直接一步到位运到销地或用户手中,减少中间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降低流通费用,采用直达运输的比例在迅速提高,这为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益和生产经营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3)提高“装载量”。 这种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载工具的装载吨位和装载客积,提高运输能力和车辆的运量。 主要方法:①实行分单体运输;②组织轻重配装;③提高堆码技术;④合装整车,也叫“零扭”,拼装整车中转分运。

(4)推进综合运输。 精心规划、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推进联合运输方式,可以增强运输生产能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痼疾。 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出现的不平衡情况:有的线路运输压力过大,有些线路运力发挥不够,有的运输方式严重超负荷。 而实现综合运输体系将改变这一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建立合理的运输结构,使其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合理化运输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3.不合理式

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 目前我国存在主要的不合理运输形式有以下几种。

(1)返程或起程空驶。 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 在实际运输组织中,有时候必须调运空车,从管理上不能将其看成不合理运输。 但是,因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社会化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造成空驶的不合理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能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而不利用,却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这往往出现单程重车,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②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空去空回,形成双程空驶。

③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只能单程实车,单程回空周转。

(2)对流运输。 对流运输亦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称对流运输。 已经制定了合理流向图的产品,一般必须按合理流向的方向运输,如果与合理流向图指定的方向相反,也属对流运输。 在判断对流运输时需注意的是,有的对流运输是不很明显的隐蔽对流,如不同时间的相向运输,从发生运输的那个时间看,并无出现对流,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要注意隐蔽的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 迂回运输是舍近取远的一种运输。 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迂回运输有一定复杂性,不能简单处之,只有当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组织不当而发生的迂回,才属于不合理运输,如果最短距离有交通阻塞、道路情况不好或有对噪声、排气等特殊限制而不能使用时发生的迂回,不能称不合理运输。

(4)重复运输。 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之处,或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这是重复运输的一种形式。 另一种形式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 重复运输的最大问题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5)倒流运输。 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 其不合理程度要甚于对流运输,其原因在于,往返两程的运输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双程的浪费。 倒流运输也可以看成是隐蔽对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6)过远运输。 过远运输是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资源不调而从远处调,这就造成可采取近程运输而未采取,拉长了货物运距的浪费现象。 过远运输占用运力时间长,运输工具周转慢,物资占压资金时间长,远距离自然条件相差大,又易出现货损,增加了费用支出。

(7)运力选择不当。 未选择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势而不正确地利用运输工具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有以下若干形式:

①弃水走陆。 在同时可以利用水运及陆运时,不利用成本较低的水运或水陆联运,而选择成本较高的铁路运输或汽车运输,使水运优势不能发挥。

②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不是铁路及大型船舶的经济运行里程却利用这些运力进行运输的不合理做法。 主要不合理之处在于火车及大型船舶起运及到达目的地的准备、装卸时间长,且机动灵活性不足,在过近距离中利用,发挥不了运速快的优势。相反,由于装卸时间长,反而会延长运输时间。 另外,和小型运输设备相比,火车及大型船舶装卸难度大,费用也较高。

③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不根据承运货物数量及重量选择,而盲目决定运输工具,造成过分超载、损坏车辆及货物不满载、浪费运力的现象,尤其是“大马拉小车”现象发生较多。 由于装货量小,单位货物运输成本必然增加。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对于货主而言,在可以选择最好托运方式而未选择,造成运力浪费及费用支出加大的一种不合理运输。

例如,应选择整车未选择,反而采取零担托运,应当直达而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运输而选择了直达运输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不合理运输。

上述的各种不合理运输形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注意其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否则就容易出现判断的失误。 例如,如果同一种产品,商标不同,价格不同,所发生的对流,不能绝对看成不合理,因为其中存在着市场机制引导的竞争,优胜劣汰,如果强调因为表面的对流而不允许运输,就会起到保护落后、阻碍竞争甚至助长地区封锁的作用。 以上对不合理运输的描述,主要就形式本身而言,是主要从微观观察得出的结论。 在实践中,必须将其放在物流系统中作综合判断,在不作系统分析和综合判断时,很可能出现“效益背反”现象。 单从一种情况来看,避免了不合理,做到了合理,但它的合理却使其他部分出现不合理。 只有从系统角度,综合进行判断才能有效避免“效益背反”现象,从而优化全系统。

五、配送合理化

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对于配送合理化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按一般认识,以下若干标志是应当纳入的。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 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1)库存总量。 在一个配送系统中,库存是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施行一定程度的集中库存。 在实行配送后,配送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数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2)库存周转。 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2.资金标志

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 具体判断标志如下:

(1)资金总量。 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2)资金周转。 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 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3)资金投向的改变。 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如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 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在满足用户要求,即投入确定了的情况下),则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4.供应保证标志

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并不简单是个心态问题,更是可能要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 配送的重要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才算实现了合理。 供应保证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判断:

(1)缺货次数。 实行配送后,必须下降才算合理。

(2)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 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

(3)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的特殊供应保障方式,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

特别需要强调一点,配送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无限的概念。 具体来讲,如果供应保障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属于不合理。 所以追求供应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实现的。 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可以简化判断如下: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一家一户自营运输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配送的重要作用是以配送代劳用户。 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用于订货、接货、供应的人减少才为合理。 真正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则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了。

7.物流合理化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