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镇扬经济板块基本概念及必要性分析

宁镇扬经济板块基本概念及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4-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镇扬经济板块是指南京、镇江、扬州构成的一个呈三角状的“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宁镇扬作为一个经济板块而言,其对外联系肯定是开放的。宁镇扬经济板块是江苏省沿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处于苏南和苏中的交接地带,其衔接苏南和苏中、带动苏北发展的力量不容小觑。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构建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沿江开发热潮,促进这一战略的深度推进。

一、宁镇扬经济板块基本概念及必要性分析

(一)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概念和特点

宁镇扬经济板块是指南京、镇江、扬州构成的一个呈三角状的“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我们在将宁镇扬经济板块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它所对应的区域经济空间和地理空间有三个层面:一是长三角;二是南京都市圈;三是江苏省。因此在探讨这个经济板块的结构、功能、发展战略时,我们采用三个区域层面彼此开放的、联系的基本视角。宁镇扬经济板块既是区域内的空间组织实体,又是一个观念性经济空间,概括来讲,宁镇扬经济板块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上的镶嵌性

就其经济板块的功能来讲,宁镇扬经济板块是镶嵌在长三角北翼、江苏省西域、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域内的经济空间,有别于区域内其他经济板块的功能。同时,从与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来讲,也相对区域内其他经济活动具有镶嵌性的经济活动特征。正是由于这种镶嵌性的存在,使我们能够通过产业布局等形式生成宁镇扬经济板块,镶嵌在这些区域内,作为区域的基本功能板块加以培育。

2.空间上的交集性

在理论研究时,一方面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将宁镇扬板块认作区域内功能相对独立的经济地域单元,不得不假定相邻经济板块之间具有明确的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宁镇扬经济板块作为一个板块经济空间,就其性质而言两个相邻经济板块边界之间有一个交集,即边界具有模糊性。

3.联系上的差异性

宁镇扬作为一个经济板块而言,其对外联系肯定是开放的。就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板块而言,各板块内经济单元和区域内各经济板块的联系则是有区别的、有差异的。宁镇扬经济板块和所在区域的经济板块之间的联系,有些领域的联系不够紧密,有些领域则联系得十分紧密。这种区域内经济板块的经济联系差异性特征也是我们在制定板块发展战略时重点关注的话题。

4.功能上的层次性

一个区域内任何一经济板块所依赖的地理空间总是有个限度的。作为其经济活动规模和空间规模的反映,区域内的经济板块总有大小之分。就其经济聚集程度而言,在地理空间上的反映也是有层次的、有梯度的。在功能上,经济板块内也存在着功能子板块,甚至许多功能子板块会有功能的交集和包含等状况。宁镇扬经济板块如何在长三角、江苏省、南京都市圈等区域视角内,如何在合适的层次上调整和优化自身经济构成,继而实现其独特的功能,实现板块和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是本课题研究需要重点回答的问题。

(二)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背景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市场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模式的主导,大多国家日益重视对外开放,力图使本国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以借助国际资源带动本国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历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工业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长江流域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极。在宏观层面上,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区域一体化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产品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日趋活跃,区域内基础设施网络趋于完善,核心城市上海的各类政策、制度、品牌、专有知识、专业人员、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等资源的扩散效应加强。2007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可以抓住经济全球化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有利机遇,促进宁镇扬组团高效融入长三角开放经济中,进而构筑三角洲北翼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板块,与苏锡常、杭绍甬等其他板块形成联动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沿江开发战略成效显著并向纵深推进

一直以来,苏南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核心。改革开放伊始,便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而著称于全国。随后,浦东开发又带来外资企业蜂拥而至,成为外向型经济最为活跃的一块宝地。因此,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心明显位于沪宁沿线的苏南地区,尤其是紧邻上海的苏锡常板块,而沿江地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形成了明显的经济梯度。因此,沿江开发战略的大力实施,能够有效推动长江南北联动发展,加快苏中融入苏南,促进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进而形成我省经济发展的沿线、沿江双轴。目前,这一战略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宁镇扬经济板块是江苏省沿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处于苏南和苏中的交接地带,其衔接苏南和苏中、带动苏北发展的力量不容小觑。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构建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沿江开发热潮,促进这一战略的深度推进。同时,相对于紧邻上海的苏锡常而言,宁镇扬的优势体现与发展重心更应侧重于沿江开发。因此,沿江开发必将是宁镇扬经济板块提升整体实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3.省内构筑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的步伐逐步加快

长期以来,在我省南北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落差。自“两个率先”提出后,振兴苏北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得到了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加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沿海开发、江海联动等发展战略相继提出,同时,通过南北市县结对帮扶,实施财政、科技、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召开“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具体举措有力拉动苏北经济发展。在这一进程中,苏北的后发优势日益突出,投资环境显著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全面增强,南北合作出现了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良好势头,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日趋形成。在这一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要求我们认真审视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战略地位。由于其承南启北的有利区位,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构建不仅可以有力提升三市竞争力,拉动苏中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更加迅速而直接地集聚苏南能量,带动辐射苏北地区,有效推动我省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4.长江三角洲各区域经济板块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有利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政策推动等因素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各区域经济板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杭绍甬、苏锡常等经济板块。改革开放至今,浙江省民营经济崛起,成为区域经济中最闪亮之处。1980—2000年,浙江省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4%,而个体私营经济则达60%。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众多民营企业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再辅以颇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形成产品集散中心,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逐渐成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地位急剧上升,强劲态势已逼近苏南,杭甬走廊经济效应日益强大,宁波、绍兴等城市地位大幅提升。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长江三角洲时,江苏省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30元,同年浙江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1元,相当于江苏省的3/4。2006年,浙江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31 684元,江苏省为28 685元。由此可见,江苏曾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板块的地位已经动摇。现已开始修建的宁波跨海大桥将会把苏州、无锡等市及至更远的苏中地带纳入宁波北仑港的腹地范围内,港口经济的蓬勃发展将会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区域发展背景下,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发挥区域制造业优势和招商引资等有利条件,与苏锡常板块形成联动发展,提升江苏省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已经刻不容缓。

img13

图4-1 宁镇扬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的区位示意图

(三)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基础条件分析

1.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有利于打造区域整体形象

“宁镇扬”这一概念并不是新近出现的,长江三角洲存在着宁镇扬、苏锡常、杭绍甬等具有不同经济发展特征的区域板块长期以来为大多数专家学者所公认。诸如此类的板块划分多是基于各城市所处的人文和地理单元的相似性与邻近性。宁镇扬在地理区位和地形地貌上具有共同特征,三市同处于长江三角洲顶点区域,是长江流域中游低山丘陵地带向下游平原过渡的区域,区域内山水锦绣,具有区别于苏锡常等长三角其他区域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其次,宁镇扬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接触点,三者同处于汇聚南北精神的江淮文化圈,山水城林相融的城市风貌和相近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打造具有突出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区域形象,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人文气息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当然,地理与文化特征的相近并不代表经济社会的真正融合,因此,尽管“宁镇扬”的提法并不陌生,但是这一经济板块的提出与构建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含义。

img14

图4-2 宁镇扬经济板块在江苏省的区位示意图

2.过江通道建设成果显著,已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平台。近年来,宁镇扬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公铁水联运、江海河沟通”的大交通格局。首先,宁镇扬之间由宁启、宁通、沪宁、沿江等多条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连接,并可通过宁合、宁芜、京沪、沪宁汉等多条交通干线与长江流域及华北、西北等地区相连,对内联系便利,对外已确立联系长三角和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其次,过江通道建设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使我省经济由沪宁、沿江等横轴向苏中、苏北地区纵向扩散的必然举措。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和润扬大桥构成了跨越长江的交通骨架,另有长江四桥等过江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中,宁镇扬空间联系日趋紧密,已由三个“点”联结为“面”,相互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经济圈”。例如,南京与扬州已实现了“一卡通”互联互通,润扬大桥建成后,扬镇两市之间开通了城际公交专线,宁扬城际公交的开通也正在积极探索中。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首要前提,宁镇扬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将会加快三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形成沟通紧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体

3.区域旅游合作已经从民间自发发展为有组织和制度化

宁镇扬三市均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同属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在山水之间蕴含着深厚的江桥文化、运河文化、民国文化、南北朝文化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三地旅游企业便利用宁镇扬区域在交通便利性、景点吸引力、旅游文化内涵上所存在的共性,积极探索和尝试旅游接待等相关业务合作。近两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2005年底,三市签订了“宁镇扬金三角旅游区域联合合作意向书”,通过统一推介、共搭平台、共享客源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联合宣传促销活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打出了极具个性、引人关注的金三角品牌,取得了明显效果,标志着宁镇扬板块旅游合作已经从自发到有组织到制度化。目前,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协调工作委员会议已经成立,实行三市旅游“同城市民待遇”、开通“城际旅游直通车”等相关举措正在进一步探讨中。由此可见,旅游行业是宁镇扬经济板块构建进程中整合速度较快、成效较明显的领域。宁镇扬板块已经具备构建旅游经济体,实现要素集聚效应和整合倍增效应,形成区域旅游经济联动发展的基础。

4.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具备产业配套与融合的良好基础

宁镇扬区域内已经形成石化、汽车电子信息、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凸现。例如,三市均有良好的石化产业基础,在沿江布局有南京化工园区、扬州化工园区及镇江的一些化工优势企业,有利于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宁镇扬石油化工产业带和沿江化工走廊。南京化工园区正在规划建设化工品交易所,扬州化工工业园也依托园区优良的岸线资源、港口条件和储罐设施,正在大力发展石化物流产业。双方在贸易撮合、联合采购、物流配套、信息交流等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域投资成本,在宁镇扬沿江地区建成一体化的石化产品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在产业构成上,宁镇扬三市也有足够的配套空间。如在汽车行业,扬州众多的零部件企业长期以来为南京的南汽、长安、依维柯等整车生产厂家配套;扬州与镇江同时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产业类别分工上却各有侧重,镇江汽车灯具产业与扬州的油箱、活塞环、水箱、整车等产业,可以形成互补优势,另外,镇江拥有“华东汽车灯具城”和“中国汽配城”两大专业性市场,也为扬州汽车零配件产业疏通了渠道;船舶制造行业方面,南京、扬州发展船舶制造产业群与镇江特种船舶及船用设备产业交流融合,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位于镇江的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学院)还可以为宁扬两地输送人才。此外,南京将光伏产业链作为发展的十大产业链之一,但在产业链上游的单晶硅多晶硅产品领域还是空白,而扬州顺大半导体公司以及相关单晶硅、多晶硅生产企业,可以接补产业链的空白环节。由此可见,宁镇扬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实现区域产业配套与融合,做大做强区域产业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5.科技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优势突出

宁镇扬三市均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扬州、镇江也拥有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和多个科研机构。2005年宁镇扬高校在校生数达61.8万人,占江苏省的49.93%,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文化产业基础,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三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