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邯郸神话传说之后土

邯郸神话传说之后土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 水神信奉邯郸既然古来河流纵横,沼泽遍布,那么人们对这方面的崇拜也就会多,形成这方面的神也就会多。2.崇奉龙王神崇奉龙王神在邯郸十分普遍,有河有水的地方有龙王庙,无河无水的地方也有龙王庙。唐宋以来,帝王又封龙神为王,龙王信仰遍及中国,逐渐取代了河伯,而独居水神之首。4.崇奉水母娘娘在邯郸众多的水神中,有些水神是由平民百姓充任的,其中水母娘娘便是。
水神信奉_邯郸民俗录存

二 水神信奉

邯郸既然古来河流纵横,沼泽遍布,那么人们对这方面的崇拜也就会多,形成这方面的神也就会多。以下是关于水神的一些民间传说。

1.以活人祭河神

在邯郸一带,古时候确实存在过以活人祭河神的风俗。大名县的娘娘庙记录了这一段史实。黄河在宋以前曾从大名流过,滚滚的黄水经常吞没人们的田园和房产,那时人们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缺乏与其河水斗争的能力。因此,当大水淹来,人们便乞求神力相助,乞求的办法就是以活人祭河神。有一年黄河决口,淹没了田园,冲毁了村庄,百姓四散逃亡,为了阻止河水继续外流,官府决定以活人祭祀河神,他们当时选中了一名叫黄兴的农民,决定把他扔入河中祭神,黄兴的女儿秀秀听到以后,毅然代父去死,于是秀秀被人投入了黄河的滚滚巨浪中了。相传,秀秀被投入黄河后,黄河水立即回到了故道,人们感谢秀秀,在下游找到了秀秀的尸体,并在那里为她建了一座庙,后人就叫娘娘庙。此庙现仍在。

这说明古代在邯郸一代确实存在过以活人祭河神的风俗,这种风俗起于何时,终于何时,史无记载,自宋代黄河南移以后,这种风俗在邯郸遂不复存在。

2.崇奉龙王神

崇奉龙王神在邯郸十分普遍,有河有水的地方有龙王庙,无河无水的地方也有龙王庙。旧时,龙王庙遍地皆是。

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象征祥瑞的动物神,能兴云播雨,汉代祈雨就常用土龙。龙又能化身为天子和伟人,所以又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又加强了龙的地位,《妙法莲花经》认为:龙王有八。《严化经》又认为有“十大龙王”。佛教中的龙王和中国古代对龙的想象基本相同,他们也认为“龙王”莫不勤力兴云布雨。唐宋以来,帝王又封龙神为王,龙王信仰遍及中国,逐渐取代了河伯,而独居水神之首。

邯郸的龙王有三类:有河龙王、井龙王、陆地龙王。河龙王是管理河流的龙王,在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有庙,如滏阳河的黑龙泉,img23牛河源头、南名河源头、输鼋河源头都有龙王庙井太多,不可能井井有庙,但人们认为每个井都有井龙王。有的龙王庙既不在河流源头,也不在井旁,我称他们陆地龙王。

邯郸市原有龙王庙,在东门外,是清代雍正年间奉诏而建,每年春秋仲月辰日致祭,祭祀方式是准备好祝版,器皿还有羊一只,猪一只,簠簋各两只,笾豆十个,炉镫具务,香盘一个,尊一枚,爵三只,傍明时,承祭官穿上公服,到庙里洗盥毕,迎神上香,三跪九叩,初,献尊、帛、爵,读祝辞,三叩。再献尊爵,三叩头,第三次献奠爵,三叩头。撤去供品,送神归天三跪九叩,把帛烧化,礼毕各退。

祝辞是: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龙王之神。曰:维神德祥寰海,泽润苍生。允襄水土之平,经流顺轨,广济泉源之用膏雨及时。绩奏安澜,占大川之利涉,功资育物,欣庶类之蕃昌。仰籍神庥,宜隆报享。谨遵祀典,恪按良辰。敬布几宴,肃陈牲币。尚飨。

3.崇奉后土神

后土本是土地神,俗称土地爷,可在邯郸一带,后土不是男性神,而是女性神,这或许也有道理。《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说:“社神”,民间常称为“后土祠”。“后”字最原始的含义,像母亲育子形,社母才是真正的“后土”,社公则是男性中心社会以后的产物。《礼记·郊特牲》说:“社祭土而主阳气也君南乡于北牖下,答阴之义也。”神即后土,这里也暗示后土原来是女性,可汉代人却称社是社公。所以邯郸一带把后土当女性神也许更原始些。

可邯郸的后土和原始的后土也有不同,邯郸一带的后土是龙母。邯郸县南文庄有后土庙,后土南向穿龙袍,戴凤冠,人称老奶奶。相传她有子有女。有子十个,全是龙王,本庙中只有三个,西侧东向,即三龙王、四龙王、九龙王。在后土东侧有圣母像。相传圣母为后土女儿,南向。门后西侧有开路神太鬼像。他手执虎牌,高举钢鞭,既是开路神,也是庙宇的守护神。从这个庙宇的神像排列来看,女性居主位,不管后土还是她的女儿均面南,三个儿子均居侧面东,这确是以女性为中心的神庙。

后土的祭祀在正月二十六日,这天,善男信女纷纷来烧香上供。后土既是神仙,当然可保佑人们平安。南文城的孩子都有戴角的习惯,角有两种,一种是三角形的,一种是圆的。孩子们到了八岁开始戴角,连戴四年,南文庄有谚语说:“三年扁、四年圆”。即前三年戴三角,第四年戴圆圈,不论三角或圆圈都糊有红绿纸。小孩戴在脖子上,很新鲜,在这三年里每到正月二十六,大人就要带了孩子到后土庙烧香上供祈祷平安,孩子过十一岁就不再去拜奶奶庙了。

4.崇奉水母娘娘

在邯郸众多的水神中,有些水神是由平民百姓充任的,其中水母娘娘便是。

水母娘娘,也叫晋祠娘娘,其庙在滏阳河晋祠源头。

据传,晋祠娘娘是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因家乡闹灾荒被卖到鼓山与一个石匠结婚。之后,石匠被征徭役外出修庙。家中只剩下晋祠娘娘和婆母两人。

晋祠娘娘的婆婆为人刻薄,见儿子外出,对晋祠娘娘非打即骂,并让晋祠娘娘每天下山挑水。一天,晋祠娘娘挑了水上山,忽见一个老翁牵着驴迎面走来。说:“让我这小驴喝点儿水吧。”晋祠娘娘虽累,但见那毛驴快渴死了,就让老头在桶里饮驴。老头饮完驴,把一根柳枝送给晋祠娘娘,并告诉她“你家没了水,把这柳枝放进缸里,顺搅三圈缸里就会冒出水,倒搅三圈,就会停止。”晋祠娘娘有了这根柳枝就再不用下山挑水了。

一天,晋祠娘娘的老母亲病了,派人来叫回了晋祠娘娘。

晋祠娘娘的婆婆在家吃完了水,她懒得去担,也找出那根柳枝去搅,她一搅,缸里的水立即哗啦啦冒了出来,她不知道怎样叫水停止,那水就流满了院子,流满了村庄,一直哗啦啦向山下流去。

晋祠娘娘听说大水淹了村庄,立即返回婆家,那柳枝早已不知漂到哪里去了,她一急,就坐到了水缸里,一大股水被压住了,只有屁股两旁还有少量水流出,后来,晋祠娘娘坐化在那里,人们为她修了庙,此后,晋祠娘娘就成了这里的水神——水母娘娘。

据传四月四日是晋祠娘娘生日,每到这天,人们便纷纷前来烧香上供。香火盛旺时,河南郑州、新乡、安阳、山东济南、德州也有人来上香。在平常节日里,当地百姓也常来烧香上供。

现存庙宇仍是原庙宇,有卷棚出厦,厦后瓦脊。晋祠娘娘就坐在庙中一朵莲花上,莲花下便是泉水源头,原先有孔,隔孔可以看见下边泉水涌动,现已无水,孔也堵死。晋祠娘娘右侧有三家泰山奶奶,前方两侧有十位美女,还有一位金童、一位玉女。不知谁最近塑像时又敷演出一晋祠爷,竖在晋祠娘娘左后方,名曰晋祠娘娘丈夫,此像原无。东侧有东海龙王庙。西侧是吕祖庙和观音菩萨。

5.崇奉九龙圣母

邯郸市西部有圣井岗,岗上有九龙圣母庙。相传,圣母是北牛叫村房永的女儿房宝,她十六岁那年和嫂子一起到河边洗衣,有一个桃子从河上漂来,她拾起吃了,之后怀孕,她父亲认为她玷污门庭,把她抛弃山中。第二天,她哥哥前去看她,见有九条龙环绕着房宝,其兄大惊,忽见云雾四起,雷电交加,九龙升天。一会儿,雨停了,房宝也死了。后人认为房宝就是龙母,于是在圣井岗为她塑了神像,并居于主位。此事相传在明朝时期。

圣井岗建庙,实始于元仁宗延佑二年,那时有个董社长,在圣井岗建立龙王庙,井在庙中,之后,人们就常常到这里求雨。明朝,求雨风俗更盛,嘉靖年间,邯郸县令沈麟就三次到这里求雨,据碑文记载“三祷三应”。于是他又在这里大兴土木,重修庙宇,庙宇修完,曾两次遇见大蛇,房宝的故事很可能由这里附会而来,圣井岗最兴盛的时期是清朝末。同治六年,北京大旱,穆宗皇帝命礼部尚书万青藜到邯郸请铁牌,回京得雨,于是皇帝命铸金牌还送,发拨帑银三千两,命令重修庙宇,并把圣井岗列入祀典。既有祀典当有祭祀仪式,但县志未载,民间也未采访到。同治九年,光绪四年,皇帝又两次求雨,两次得雨,于是皇帝给九龙圣母加封号为灵应照佑宏济龙神。自此之后,圣井岗迅速发展起来。

原来圣井岗春秋两祭,现为四祭,二月二大祭,九月九大祭,一般情况是二月二龙抬头来许愿,九月九还愿。许愿还愿都要烧香上供送钱。此外还有四月四,六月一两祭。四月四是九龙圣母生日。四个祭日是四个庙会,祭祀这天除人们纷纷登门烧香磕头外,还要唱戏、打扇鼓、扭秧歌。

6.崇奉五龙圣母

在邯郸三陵乡姜窑村北有罗敷潭,潭北岸有五龙圣母庙。罗敷潭中有五条石龙,其形宛延曲折,其长几十米至一二百米,龙首皆向东北,考古学者纷至沓来,有说自然形成的,有说人工造成的,莫衷一是。原来,潭水清冽,树木繁茂,景色优美。今已涸。

旧时,人们常到此处求雨,据说每求辄应,故香火甚盛。每年五月二十五为龙王爷生日,六月十三为醮会,每逢这两个节日,即举行大祭祀活动。

7.广祭雨神

武安固义村有在正月十六晨广祭雨神的风俗,其仪式和祭虫蝻王相同。辰至村西北,杀白公鸡掷向西北方向,然后宣读祭文:“社首×××暨合社人等,谨以香烛品物之仪,致祭于当年行雨龙神云雷电霹雳冰雹一切尊神案下曰:维神至灵,求之即应,感之遂通,冰雹远去,甘霖调匀,烈风弗作,迅雷无闻,上天施泽,下民沾恩,伏讫照鉴,察以小心,神如有知,来格来歆伏维尚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