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区域与经济区域(一)区域“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多、大小范围变幅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一)区域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多、大小范围变幅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它有不同的解释,比如: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来划分;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按行政权力覆盖面来划分;社会学把区域看做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一般来说,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界限范围,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乡村、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以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

(二)经济区域

从经济学角度看,区域就表现为经济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对区域概念进行界定的,当推1922年全俄经济区划委员会所给出的定义:“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色、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中的一个环节。”(全俄经济区划分委员会:《苏联经济区划问题》,商务印书馆,1961年)。而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定义则是由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于1970年给出的。他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理划分。”(E.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导论》(中译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239页)。在我国,不同的学者在自己的论著中也都给出了不同的表述,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敦富在他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中认为:“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四川大学的杜肯堂在他主编的《区域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认为:“经济区域是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南开大学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认为:“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中国人民大学的孙久文、叶裕民编著的《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认为:“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小至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如亚太地区、东北区、南极、太平洋等等。”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人认为: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内涵。

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不管它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的信息生产,最终都是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有了这个空间维度,我们才能考虑“何事在何地”的问题以及“为何”的问题。

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

3.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

(三)经济区域的划分

任何经济区域既存在着区内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又存在着区际的差异性。因此,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经济区域,关于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这里简单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及政府关于经济区域划分的代表性方案。

1.十大经济区域

东北区(辽、吉、黑)、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青、宁)、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域

东北区(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黄河中下游经济区或称华北区(京、津、冀、晋、鲁、豫、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赣、鄂、湘)、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藏)、西北区(陕、甘、青、宁、新)。

第二种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3.七大经济区域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即把我国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区及西北地区。

4.三大经济区域

东部地区(12省市区,辽、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桂、琼) 、中部地区(9省区,吉、黑、内蒙古、豫、晋、鄂、皖、赣、湘)、西部地区(10省市区,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

二、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学

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是研究区域经济运行和管理的两个基本范畴,如果说,考察经济区域的着眼点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那么,研究区域经济,则关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人类经济活动。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区域经济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即特色经济。区域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

在一个完整统一的经济系统中为什么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呢? 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既要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以及空间差异性去理解,又要从人类经济活动本身由自然分工到专业化劳动地域分工,由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市场经济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社会历史进程去理解。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空间差异和历史演进的统一。

(二)区域经济学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诺斯(H.O.Nourse)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杜贝(V. Dubey)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陈栋生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张敦富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郝寿义、安虎森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可以简单扼要地下一个定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运行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