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对策

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对策

时间:2022-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规划是宁杭城市带发展的“龙头”,是宁杭城市带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指南。宁杭城市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引导和统领作用。宁杭城市带规划是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宁杭城市带是纵跨江浙两省的区域性综合体,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子系统。

五、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对策

(一)充分发挥宁杭城市带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宁杭城市带发展的“龙头”,是宁杭城市带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指南。千里之行,始于规划。宁杭城市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引导和统领作用。宁杭城市带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坚持科学性,要凸现特色,要在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规划理念和方法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

1.编制宁杭城市带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宁杭城市带规划是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区域和城市都不仅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经济单元,而且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和文化单元,是地理、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的综合体。因此,要根据全国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根据现代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研究编制宁杭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科学预测未来宁杭城市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目标,确定宁杭城市带发展的空间基本形态、规模、城镇体系和功能分工,统筹安排宁杭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基本关系和重大项目。要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宁杭城市带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宁杭城市带诸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诸城市性质、规模、主要功能、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和重大项目建设。要根据总体规划,编制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保护等一系列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

2.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坚持科学性

宁杭城市带规划的科学性是客观性、前瞻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具体有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坚持因地制宜。这是宁杭城市带规划的第一原则,它不仅决定着规划的科学性,而且决定着规划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是彻底改变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之命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切忌主观随意性,诸如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和体量要充分考虑气候影响和地形地貌特征;城市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环境资源、土地的承载能力。(2)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宁杭城市带规划和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宁杭城市带规划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切实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如,按以人为本要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要具有充足性,而且要具有多样性和方便性,要建设汽车快速通道,更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还要建设舒适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按以人为本要求,住宅建设不仅要有适度的建筑高度和密度,满足人们对自然风和阳光的需要,还要注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娱乐、购物设施的配套项目建设,为人民群众拥有平等、自由、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创造条件。(3)坚持整体协调。宁杭城市带是纵跨江浙两省的区域性综合体,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子系统。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要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江浙两省城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要充分体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城市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要坚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与远期建设有机结合。(4)坚持突出重点。任何规划都是阶段性的。规划的阶段性本质特征决定了宁杭城市带规划不能包罗万象,必须坚持以综合性为基础,以突出重点为主导的原则,特别是首部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在全面科学把握的基础上,突出三个方面重点,一是科学把握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趋势,重点规划宁杭城市带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近期发展任务;二是科学把握宁杭城市带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规划具有全局意义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是科学把握现代市场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规划经济、科技、文化、管理诸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5)坚持与时俱进。宁杭城市带作为一个新的城市体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处于初创和早期发展阶段,因而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充分反映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宁杭城市带发展,人们对宁杭城市带范畴日益趋向认同,宁杭城市带组成范围很可能会扩大,如皖东地区的马鞍山、芜湖、宣城、当涂、郎溪、广德、宁国等市县将很快加入宁杭城市带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城市群范围扩大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可能是扩大宁杭城市带范围。宁杭城市带规划要遵循长三角城市群及宁杭城市带的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区域城市体系规划。(6)坚持分步实施。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坚持从矛盾较少、认识较为统一、推进较为容易、区域性共同利益最大、利益摩擦最小的领域和项目做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发展中扩大合作,在合作中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宁杭城市带潜在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推动宁杭城市带持续发展。

3.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凸现特色

城市发展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范畴,也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密切相关。不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是形成不同的城市个性和特色的物质基础。宁杭城市带诸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峦延绵、林木密布、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尤其是宁杭两市是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千年建城史、百年建都史,山水林园融为一体,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宁杭城市带规划一定要凸现区域特色和城市特色,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和凸现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风采,彰显诸城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个性和山水自然景观特色,如南京的明清文化和民国文化个性,钟山伟陵和滨江景观特色;杭州的宋文化和茶文化个性,西湖和千岛湖景观特色;湖州宜兴的太湖景观特色,“湖笔”文化、“丝绸”文化和“陶都”文化个性等等。在此基础上,把宁杭城市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城市带。

4.宁杭城市带规划要创新

宁杭城市带发展要体现时代发展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为此宁杭城市带规划必须在理念、思路、方法、体制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思路创新,要转变传统的单一政府主导的总体规划理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要求的总体规划思路,一方面,突出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引入系统论、控制论和公共政策理论思想,在城市总体结构功能、布局、公共利益保护、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增强刚性和强制性;另一方面,突出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和个性化的创造力、想象力,在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局部空间和具体项目方面,赋予相当大的弹性和选择自由度,形成宏观控制与微观调控灵活相结合,刚柔相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总体规划机制。二是规划技术创新,宁杭城市带区域规划和诸城市规划要全面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理论和现代科技技术,加快推广综合运用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系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提高规划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三是规划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行规划公示和公众意见回复制度,实行重大规划项目公开讨论制度,让社会各界为规划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提高规划的民主化程度;要打破规划师、建筑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吸引和鼓励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文化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各产业企业家等等不同学术和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研究讨论和决策、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二)加快宁杭城市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宁杭城市带崛起的先决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是基础性、先导性、公共性和综合性,在城市形成、发展和竞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体系,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的必要条件。城市经济越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性就越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标志,只有基础设施先行,才能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而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又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功能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规模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仅用十余年时间就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并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特区设立初期就开始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加快宁杭城市带发展,推动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城市规模升级和功能提升,就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城市基础设施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由若干个独立运行又相互联系的行业所组成的经济体系,主要有六大组成部分。(1)能源设施系统,主要包括电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生产、输配和供应。(2)供、排水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废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净化及排放;中水供应。(3)交通设施系统,主要包括港口、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客运站、货运站、停车场。(4)邮电通信设施系统,主要包括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网、移动通讯网。(5)环保设施系统,主要包括绿化、园林、垃圾收集和处理、环境卫生、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6)防灾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消防、人民防空。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一个由多行业多系统组成的庞大经济体系,而且是一个需要巨额投资和巨额营运维护费用的经济体系。当前,宁杭城市带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势与全国基本相似,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投资不足,制约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同时,投资浪费严重,营运效率低下,又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紧缺状况。

加快宁杭城市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增加投资总量和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的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建立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1)经营性基础设施有投资收益机制,竞争性强,可以完全按市场经济法则投资和经营,如通信、港口、出租汽车、停车场、客运站、货运场等,政府投资完全可以退出这些领域,建立以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2)准经营性基础设施有投资收益机制,但公众利益关切度高,垄断性强,政府定价,不是充分竞争的、完全的市场化经营,如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环卫、收费道路和桥梁等,政府投资可以有条件的退出或部分退出这些领域,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根据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规范程序,向社会公开选择投资者和经营者,由社会私人资本投资经营这些领域或者由政府出资授权国有独资公司与社会私人资本合资合作经营这些领域,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以社会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为调动非政府投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按照行业平均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供水、供气、公交等行业的服务和产品价格,建立和健全适应价值规律要求,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价格运行体系和机制,并且根据价格水平适当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为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3)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是纯公益性的,难以量化消费和微观经济核算,没有投资收益机制和现金回流,主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非收费道路和桥梁、排水、路灯、公共绿地、环境监测与治理、防洪设施等,这些领域应完全由政府投资,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投资建设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营城市理念都不能改变这一基本职责。在西方发达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如此。

根据上述思路,为加速宁杭城市带崛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一方面政府投资要退出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即退出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和部分退出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将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政策、做好规划、优化软环境上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外资和民资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比重;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预算资金、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财政性投资为主的,以市政债券、信托资金、国内外贷款为辅的,多形式、多渠道的,“财政与金融联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城市政府运用金融机制,适度负债,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土地收益→城市政府以增加的财力偿还先期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负债;依此循环往复,形成“财政与金融联动”的投融资机制,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述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这样做意义重大。(1)有利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加快城市发展。投资总量增加表现为两大部分,一是相对增加的投资量,即政府将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的投资额转移到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上,增加了纯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量;一是绝对增加的投资量,即政府投资退出的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由民资和外资投资建设,其总量势必大大超过原来单一由政府承担的投资量。可见就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而言,此举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效率。城市政府退出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后,减少了直接承担和管理的项目建设,可以集中精力和财力,建设城市道路、环境、防灾等非由政府投资不可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突出,能出精品;在政府投资退出的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由民资和外资投资建设,则能大大减少投资浪费,杜绝“形象工程”。(3)有利于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政府投资退出部分基础设施领域,必然能够减少政府直接组织市政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日常繁琐的具体事务,从而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扭转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同步加强。(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由民资和外资投资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存在“铁饭碗”和“大锅饭”现象,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特许经营制度的约束功能的作用下,这些行业和项目的经营者势必能够加强内部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三)推进宁杭城市带区域性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加快宁杭城市带发展,交通必须先行,要大力推进对区域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要载体的区域城市间大流量的快速交通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国际航空港为主要载体的内连全国、外通世界的现代化航空交通体系。

1.建设新宁杭高速公路

现有宁杭高速公路全长约250千米,在南京境内借用了机场高速公路,2004年9月建成通车,是连接江浙两省、宁杭两市,途径溧水、溧阳、宜兴、长兴、湖州、德清六市县的干线快速通道,与沪宁、沪杭两条高速公路共同连接沪宁杭三大核心城市,构成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公路主骨架,也是目前支撑宁杭城市带发展的唯一的快速通道。不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一条宁杭高速公路,难以满足宁杭城市带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规划建设新的宁杭高速公路。新宁杭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多功能、网络化、全覆盖为目标,在现有高速公路网基础上,连接“断头”路,形成三条新的宁杭高速公路。

(1)南京—汤山—句容—溧阳—广德—安吉—临安—杭州高速公路。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汤山段、现有宁杭高速公路溧阳境内段,新建汤山(沪宁高速公路汤山立交)—句容—溧阳段高速公路、溧阳—广德—安吉—临安段高速公路。

(2)南京—溧水—高淳—宣城—宁国—桐庐—建德—淳安高速公路。利用南京—高淳和杭州—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两段高速公路,新建高淳—宣城—宁国—桐庐段高速公路。

(3)南京—马鞍山—芜湖—南陵—泾县—黄山—淳安高速公路。利用南京—马鞍山段高速公路,新建芜湖—黄山段高速公路、黄山—淳安段高速公路。

这三条新宁杭高速公路的主要意义有四个方面。第一,可以将句容、高淳、安吉等宁杭城市带的三个主体城市纳入宁杭高速公路体系,弥补现有宁杭高速公路的不足;第二,可以将杭州南部市域的临安、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五个市县纳入宁杭高速公路体系,促进杭州市域城镇全部融入宁杭城市带一体化发展范畴;第三,可以将皖东南区域的马鞍山、芜湖、宣城等若干市县纳入宁杭高速公路体系,为宁杭城市带发展壮大,增强宁杭城市带对皖东南区域的辐射功能创造条件;第四,可以将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千岛湖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纳入宁杭高速公路体系,缩短宁杭城市带诸城市特别是南京与这三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距离和运行时间,这对促进宁杭城市带旅游业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尽快建设宁杭直达干线铁路

江浙两个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之间至今没有直达的干线铁路通道,这既阻碍了江浙两省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是目前宁杭城市带崛起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又严重加剧了沪宁铁路线的负担,制约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目前,沪宁铁路线每天开行货物列车53对(其中5 000吨重载列车27对);旅客列车79对(其中快速列车26对),最高时速达160千米,既有高速旅客列车,又有重载货物列车,客货运输密度分别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5.8倍和2.5倍,不仅在全国铁路系统首屈一指,而且在世界铁路领域也是独一无二的。造成沪宁铁路高度紧张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宁杭直达铁路,江浙两省之间、宁杭两市之间的铁路客货运量基本上压在了沪宁铁路上,本应直达的客货运量绕道上海,大约消耗了沪宁铁路1/3的运输能力,导致沪宁铁路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上海的客货外运。建设宁杭直达干线铁路已刻不容缓,应按近期、中期、远期三期建设三条宁杭干线铁路。

——近期,2010年前建设宁杭城际铁路(东线)。城际铁路是公交化运行,专门承担城际旅客运输的现代化铁路。宁杭城际铁路(东线)走向是南京—句容—溧阳—宜兴—长兴—湖州—德清—杭州;全长约280千米,江苏境内约180千米,浙江境内约100千米;双线电气化,时速250千米。

——中期,2015年前建设宁杭快速铁路。快速铁路既承担货物运输,又承担旅客运输,是介于城际客运专线铁路与普通铁路之间的高标准铁路,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宁杭快速铁路走向是南京—溧水—高淳—郎溪—广德—安吉—临安—杭州,全长约260千米,江苏境内约90千米,安徽境内约70千米,浙江境内约100千米;并和杭甬铁路相连,直达宁波北仑港;双线电气化,时速160—200千米。

——远期,2020年前建设宁杭城际铁路(西线)。此线走向是南京—马鞍山—芜湖—宣城—宁国—临安—杭州;全长约320千米,江苏境内约50千米,安徽境内约190千米,浙江境内约80千米;双线电气化,时速250千米。

建设宁杭直达干线铁路,不仅是宁杭城市带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可以带动沿线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大大降低江浙之间客货运输费用,降低“浙商”、“浙货”北上的运输成本,是促进宁杭城市带崛起的重要力量,而且更重要的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可以缓解沪宁、沪杭铁路的紧张状况,为上海腾出对外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是一举多得多赢、综合经济价值巨大,是对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抉择。包括宁杭铁路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铁路网规划已列入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十一五”开始的长三角城市群新一轮铁路建设过程中,应把宁杭铁路建设置于优先地位,率先建设。

宁杭直达干线铁路建设面临两个重大历史机遇,一是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一是铁路投资体制改革。2005年3月,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撤销铁路分局建制。在这一新体制下,上海铁路分局被撤销,上海铁路局没有了原上海铁路分局的利益束缚,能够遵循铁路运输生产力的规律,合理安排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干线铁路网的建设时序,把宁杭直达干线铁路建设放在应有的优先地位。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进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铁路领域;2005年7月铁道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装备制造、多种经营四大领域的具体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以投资参股、项目融资以及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铁路干线、铁路支线、地方铁路的建设;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合资、合作、联营及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铁路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经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允许设立非公有资本控股或独资的铁路货运企业。江浙两省及宁杭城市带诸城市应顺应时代潮流,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民间资本优势,联合多元化投资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和股份公司形式,率先建设宁杭城际铁路和快速铁路,为宁杭城市带崛起创造更强大的内在动力。

3.加速提升两大国际航空港功能

宁杭城市带的一大优势是在相距300千米之内,拥有南京禄口、杭州萧山两大国际航空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位于南京南部江宁区禄口镇,距市中心约36千米,有专用机场高速公路通往市区;1995年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同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飞机开放;至今已通航国内外(地区)60个城市、88条航线,其中开通了南京至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际客运航线和香港、澳门地区客运航线,开通了南京—韩国、南京—新加坡—美国、南京—泰国—荷兰等国际货运航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位于钱塘江南岸,距杭州市中心27千米;1997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2000年12月30日建成通航,200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目前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26条,通航59个城市和地区(国内44个、国际13个、地区2个)。两大国际机场的技术标准和规模基本相同,飞行区指标都是4E级规模,建有3 600米长的跑道滑行道以及相应的导航助航设施,机场供电、供水、供油、环保诸类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设备、车辆和操作系统均采用国内外先进产品和技术,能够满足B747-400型等世界上各类运输机全重起降。两大国际机场都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是华东地区的主要客货运输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互为备降机场。两大国际机场通航以来,客货运输量迅速增长,位居全国机场运输量增长最快的行列之中,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城市群和苏浙皖三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显示了两大国际航空港的功能急需提升,否则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特别是宁杭城市带经济持续更快发展的需要。

——尽快启动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扩大客货运输规模。宁杭两大国际机场都是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建设的,目前完成和使用的都是一期工程。南京禄口机场现有一期工程运输能力为年飞行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 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杭州萧山机场现有一期工程运输能力为年飞行近7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万吨。2004年运输生产状况是,南京禄口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3.8万吨,比上年增长39.4%,净增4万吨;旅客吞吐量4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6%,净增120万人次;飞行5.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30.3%,净增1.2万架次。杭州萧山机场通航4年来,运输生产量实现翻番,从2001年到2004年旅客吞吐量从298万人次增加到634万人次,年均增长28.19%;货邮吞吐量从8.7万吨增加到16万吨,年均增长20.9%;起降数量从3.65万架次增加到6.65万架次,年均增长20.55%。可见,宁杭两大国际机场的货邮吞吐量都已超过现有设计能力,南京禄口机场超了15%,杭州萧山机场超了45%;飞行架次已接近设计功能;旅客吞吐量按目前的增长率也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设计能力。因此,宁杭两大国际机场应尽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新建第二航站楼及相应站坪、第二跑道、第二滑行道等项目,提高飞行区等级指标,实现综合运输能力的倍增,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运输能力滞后于运输量增长,将严重制约宁杭城市带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加快空港物流中心建设。空港物流中心集航空货站、货代、物流和海关保税功能于一体,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理念和管理手段,为国内外航空公司、货主、货代提供货物过港保障、进出港交接和仓储、地面运输等“一站式”全程物流配送服务,提供物流加工、保税和国际快件处理等增值性综合服务,以及海关、联检、航空公司、货代办公、银行、商品展示、会议、交易等配套服务。空港物流中心能够提升国际机场的货运保障功能和服务质量,增强国际机场对货运代理人和货源的吸引力和物流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空港经济体系的形成,进一步发挥国际空港对区域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组织和推动功能。宁杭城市带发展特别需要宁杭两大国际机场加快建设空港物流中心,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的空港物流产业园区。南京空港物流中心已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年货运处理能力30万吨,总投资1.83亿元人民币,应加快建设;南京禄口空港物流产业园区,已纳入南京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应加快实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已拟建设一个占地达1 000亩的集航空物流、海关保税、为进出口企业和国内外航空公司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应尽快启动实施。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航空运输业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管理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实施国际化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与国际大航空公司、大航空港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对提升宁杭两大国际航空港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空港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把两大国际机场建设成为立足宁杭城市带、服务长三角和苏浙皖,对内辐射全国,对外连接亚太和欧美的区域性航空中心,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以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先后与美国休斯敦机场、英国机场管理公司(BAA)、新加坡樟宜机场、香港机场管理局和丹麦哥本哈根机场洽谈合资合作,最终选择了香港机场管理局。2005年4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订了增资认购协议书,双方分别持股65%和35%,杭州萧山机场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整体合资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已提出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产权多元化的目标,应加快实施。

(四)政府要积极组织推动宁杭城市带发展

宁杭城市带是跨越江浙两省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域。行政区划经济与区域经济并存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之一,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行政区划经济功能日趋弱化,区域经济不断壮大,但双轨制并存仍将是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基本格局。行政区划经济的主要内涵是,在行政区划范围内,以行政性运行机制和手段为主来组织、布局和发展经济,追求行政区划的经济规模和效益最大化。区域经济的主要内涵是,在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基本相同,经济文化联系比较密切的空间范围内,以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为主来组织、布局和发展经济,追求超越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行政区划经济与区域经济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的客观基础是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经济都以发展为目标,发展是两者共同的内在本质属性;统一的主观基础是政府要实现也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思路和理念的创新,统筹发展行政区划经济与区域经济,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推进行政区划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行政区划经济和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因此,宁杭城市带崛起迫切需要江浙两省政府从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江浙两省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宁杭城市带发展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率先打破行政壁垒,积极发挥组织、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建立一系列促进宁杭城市带区域发展的有效机制,重点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有机结合的经济调节机制;建立城市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互相信任,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对话机制;建立宏观与微观、原则与具体有机结合的,分层次及时解决问题的磋商决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宁杭城市带发展。

为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协调功能,有效发挥宁杭城市带区域发展与合作机制的作用,有必要建立以江浙两省政府为主导,以江浙两省相关部门为主体,以区域诸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宁杭城市带区域发展协调与合作组织体系;建议组建“浙江—江苏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合作委员会”,由两省省长或分管副省长轮流担任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委员会成员由两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区域诸市县主要领导人组成,重点研究制定宁杭城市带发展战略和政策,讨论解决宁杭城市带规划、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若干重大问题。在此框架下,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各专业领域的区域性合作协调组织。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建设和规划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宁杭城市带城市规划与建设协调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落实宁杭城市带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交通、铁路、民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宁杭城市带交通发展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区域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城际铁路、空港物流中心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时序和合作事宜;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发展与改革、经贸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宁杭城市带产业发展与合作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先进制造产业带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事宜;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科技部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宁杭城市带科技发展与合作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事宜;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农林部门、农林院校及研究院所负责人组成的“宁杭城市带特色农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和重大项目合作事宜;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旅游管理部门和风景名胜区负责人组成的“宁杭城市带旅游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资源整合、黄金旅游线路配置、旅游品牌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事宜;

——建立由两省及区域诸市县文化、出版、广电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宁杭城市带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委员会”,近期要重点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动漫、传媒产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合作事宜。

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宁杭城市带都是一个全新的范畴。发展宁杭城市带,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江浙两省发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学术界、新闻界加强宁杭城市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宣传,组织举办多领域、多主题的宁杭城市带一体化发展论坛,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的宁杭城市带发展大计,营造宁杭城市带一体化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宁杭城市带崛起提供思想、理论和舆论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