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位视阈下的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生态位视阈下的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生态位视阈下的城市发展战略调整根据生态位竞争理论,生态位宽度越大,说明所研究对象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的生态作用越大,对周围城市资源的利用越广泛,竞争力越强;反之,生态位宽度越小,其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低,对周边地区资源的吸引力越小,其生态位则急需拓宽。
生态位视阈下的城市发展战略调整_城市生态位论纲

四、生态位视阈下的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根据生态位竞争理论,生态位宽度越大,说明所研究对象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的生态作用越大,对周围城市资源的利用越广泛,竞争力越强;反之,生态位宽度越小,其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低,对周边地区资源的吸引力越小,其生态位则急需拓宽。

在资源和空间充分饱和的情况下,竞争将导致种群中某些个体的生态位被压缩,使其在发展中被淘汰从而释放出其所占有资源空间,这些物种个体不得不降低生态位宽度。而一些优势个体因得到这部分资源空间的养料而使其生态位得以扩充,这类个体的适应面更广,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求得生存必需品。但这类个体因其可利用的资源通常横跨其他生态位,因而所面临的竞争可能更多、也更激烈。一旦所依赖的资源因故急剧减少或枯竭,将危及物种的生存。这一理论对处于相同区位条件下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协调、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取得双(多)赢的效果。

(一)生态位分离与错位竞争策略

城市或者城市群应保持各自特有的特点,充分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减少与其他城市生态位的重叠。

首先是强化城市核心生态位,优化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同时也要发挥各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强引导扶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

其次是大力整合有关资源,充分发挥一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把国家给予的政策用好、用足;二是必须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竞争合作有序的经济生态位。

第三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城市和城市间的第二、三产业的投入。打造城市产业群。综合考虑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实行“重点布局”、“全面布局”和“轴线布局”相结合,加速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带

(二)潜在生态位与选择性变异策略

城市群应当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及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形成长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应完善区域创新网络,发挥区域创新功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并抢占潜在城市竞争生态位,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第一,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在深化改革中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要促进地区利用外资战略和目标的创新,努力提升利用外资能力,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在更加开放的市场中配置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载体,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二,要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建设时,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区域内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各项工程应广泛采用新工艺、新装备,减少单位产值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建立节约、清洁、可循环的高效现代化企业,提高防治“三废”力度;制定有效处理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建造整洁、文明、和谐的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第三,要坚持科教兴市,实现人才强市。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地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能力建设,完善和优化区域科技体系和资源配置效率,是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生态位扩充与互惠共生策略

任何生态位的城市(或城市群)皆应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为地促成生态位的扩充,即增加资源的供给量,以减缓城市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信息和知识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生存资源,而知识和信息总是处在不断的更新、扩张中,每天都有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使得城市竞争生态位的扩充成为可能和必然,传统的“环境容纳量”的作用越来越低。

由于知识和信息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开发的风险和成本不断增加,各个城市应当通过互惠共生策略(合作开发)来实现生态位的扩充(新知识和资源的开发),解决生态位重叠的问题。城市互惠共生策略是指两个或多个城市通过分工协作或资源共享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享共生”的结构体系,提高城市群整体对知识、技术、人才等关键资源的吸收、控制、转化和利用能力,不断扩充城市群整体的竞争生态位,从而在城市个体的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群体的进化。

处于互惠共生状态的城市群,不仅会产生新的生理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等级结构等),而且会产生新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以及新的物质流通网络、信息流通网络和能量流通网络,从而提高城市个体和城市群体的生存能力和成长能力。同时要注重区域协调,提高整体水平,提高整个区域的生态位,根据其各自比较优势实行不同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形成延伸性产业链带。

由生态位竞争理论、生态位态势理论可知,提高其生态位,便可增强竞争力和对周围资源的吸引力,反过来又拓宽了城市或地区的生态位,形成一个有益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基础设施是拓宽城市生态位的重要步骤。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内部必须有完善的交通、通信等设施,构建高效、快捷、环保的轨道交通系统,以保障城市间或区域间联系的畅通。城市群中,应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构城市信息网络,同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相配合,发挥信息流的先导、枢纽、辐射作用。[3]

【注释】

[1]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1984年第4期。

[2]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生态学报》1997年第3期。

[3]参考本书第七章第一部分:杭州城市空间生态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