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溧阳市小城镇体系重构

溧阳市小城镇体系重构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整个常州市域城镇体系来看,两市市区规模偏小。在常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金坛、溧阳市区被作为特大城市(常州市)与小城市(中心镇)之间的一个层次来考虑,即要建设成为2个中等城市。表10.5 金坛、溧阳城镇体系人口等级规模结构注:*平均值不包括2个市政府驻地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被撤销的镇区出现衰退现象。2)金坛、溧阳市小城镇体系重构总体思路构建合理的村镇规模等级体系,形成“中等城市—小城市—一般镇”的体系。
溧阳市小城镇体系重构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10.5.3 案例研究——常州金坛、溧阳市小城镇体系重构[4]

1)金坛、溧阳市小城镇现状与问题(图10.17)

img70

图10.17 金坛和溧阳市小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金坛市位于常州市中心城区以西,距中心城区约40 km,总面积976 km2,总人口54.1万,于1993年撤县设市。溧阳市位于常州市西南,距中心城区约80 km,总面积1 535 km2,总人口78.7万,于1990年撤县设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金坛、溧阳由常州市代管并延续至今。两市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金坛、溧阳各自形成了以县级市市区为中心的“市区—中心镇—一般镇”3级体系。一级城镇是中心市区,交通便捷,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服务范围可覆盖整个市域;二级城镇是中心镇,是县城范围内的次级中心,往往位置适中、交通条件较好,尽管在行政级别上与其周围乡(镇)并无区别,但实际上担负着为周围几个乡(镇)服务的职能;三级城镇是一般镇,是一个乡(镇)的中心,其职能是为本乡(镇)服务,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均小于中心镇。两市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1)村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从整个常州市域城镇体系来看,两市市区规模偏小。在常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金坛、溧阳市区被作为特大城市(常州市)与小城市(中心镇)之间的一个层次来考虑,即要建设成为2个中等城市。然而从发展现状来看,两市城区发展水平与常州市区之间相差较大,市域城镇体系出现了断层(表10.5)。

表10.5 金坛、溧阳城镇体系人口等级规模结构

img71

注:*平均值不包括2个市政府驻地镇。

(2)一般建制镇规模小而分散,中心镇地位不突出。金坛、溧阳两市一般建制镇规模小,人口少于3万的共有19个,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薛埠、南渡两个中心镇的人口也仅为4.37万和6.94万,与金城、溧城两镇相差悬殊,中心镇地位不突出。从城镇人口来看,各建制镇规模小,溧阳市17个镇(不包括溧城镇)的城镇人口总和仅占全市城镇人口总数的45%左右;金坛市薛埠镇城镇人口仅1.33万,是金城镇的1/10。

(3)市域村镇空间结构不平衡

金城镇、溧城镇相对偏离市域几何中心。两市市区都相对偏离各自市域的几何中心,尤其是溧城镇偏居市域东部,对西部乡镇的集聚、扩散作用较弱。有必要在现有的行政、经济中心以外规划建设新的经济中心,在全市域形成“双中心”的相对均衡的空间结构,带动全市各乡镇的发展。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被撤销的镇区出现衰退现象。经过上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金坛市乡镇总数由20个减少到15个,溧阳市乡镇由36个减少到18个,多属于“撤二建一”。调整后的乡镇多形成了现有镇区和原被撤销乡镇镇区并存的“双中心”结构。由于管理等原因被撤销的镇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其原有基础设施,建成镇域内的新功能区。

(4)市域产业空间整合与协调不力,影响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乡镇工业园区规模小,整合力度不够。经过近期土地清理整顿和行政区划调整,一批乡镇工业园区被撤销,原有工业园区规模小而分散的局面有了一定改观,但被撤销后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性质并未改变,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空间整合,“一镇一园”,甚至“一镇多园”的现象仍然存在。截至2003年,溧阳市14个镇的工业园区总面积不到50 km2,平均面积仅3.6 km2,园区规模小,投资成本高,浪费耕地现象严重。

乡镇功能定位不明,难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各乡镇没有明确的功能与产业定位,同位竞争,引进项目时盲目跟风,难以在全市域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错位发展,招商引资内耗严重。乡镇在引进企业时对环境污染因素考虑不足,给该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2002年三废治理项目总投资额占全市的96%。2003年,两市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9.7%,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占了全市的22%,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全市的38.4%。金坛市薛埠镇虽已经定位为旅游城镇,但是2003年又新投资建设了日产5 000 t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镇域内大大小小的采石厂、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企业对茅山风景区的可持续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金坛、溧阳市小城镇体系重构总体思路

(1)构建合理的村镇规模等级体系,形成“中等城市—小城市—一般镇”的体系。到2020年,将金城、溧城镇建设成为2个中等城市,城镇人口25万~30万;薛埠、南渡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成为2个新市镇,城镇人口8万~10万;其他作为传统物资集散地的中心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特定区域的流通中心,其辐射影响范围,不受行政区界的限制,在区域中的中心地位具有相对稳定性,平均镇域总人口在10万人左右,镇区人口3万~5万人左右;其他一般镇镇区人口争取达到1万人以上。

(2)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市域内形成“城区—新市镇”的“双中心”空间结构,镇域内形成“镇区—功能区”的结构。由于两市行政中心都偏离了市域几何中心,客观上要求将新市镇建设成为行政中心以外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各镇内部要充分利用被撤销乡镇的镇区资源,建设镇域内的居住、产业等相关功能区,与新镇区统筹协调发展。

(3)进行科学的城镇功能分工,在市域内形成产业错位发展,空间协调发展的局面。在全市范围内根据各镇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统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市场型、工业型、交通枢纽型、商贸综合型、基地服务型、人文景观旅游型、传统农业型、新兴农业型等特色城镇。发挥各镇比较优势,避免同位恶性竞争。

3)金坛市小城镇体系重构方案

(1)构建“一城六镇”的规模等级体系

“一城”——金城镇,现状镇域总人口13.5万(2003年),2020年规划城区人口25万。

“六镇”——薛埠、儒林、直溪、指前、朱林、尧塘镇,现状镇域总人口18.04万(2003年),平均镇域人口3万;2020年规划镇区总人口35万,其中薛埠新市镇8万~10万,其他五镇平均3万人左右。

其他建制镇——远期通过区划调整等方式与“一城六镇”进行整合,成为“一城六镇”各镇域内的相关功能区。

(2)形成“金城—薛埠”双中心空间结构

金城镇——2020年规划城区人口25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建成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服装制造名城和盐化工城市。

薛埠市镇——2020年规划镇区人口8万~10万,达到新市镇规模,建成金坛市西部经济、文化中心和茅山风景旅游基地。

4)溧阳市村镇体系重构

(1)构建“一城八镇”的规模等级体系

“一城”——溧城镇,现状镇域总人口21.37万(2003年),2020年规划城区人口28万。

“八镇”——南渡、戴埠、社渚、别桥、上黄、竹箦、上兴、天目湖镇,现状镇域总人口32.17万(2003年),平均镇域人口4万;2020年规划镇区总人口45万,其中南渡新市镇8万~10万,其他七镇平均5万人左右。

其他建制镇——远期通过区划调整等方式与“一城八镇”进行整合,成为“一城八镇”各镇域内的相关功能区。

(2)形成“溧城—南渡”双中心空间结构

溧城——2020年规划城区人口28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建成为溧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浙、皖3省边界中心城市,以湖光山色为品牌的江苏省重点旅游城市;南渡新市镇——2020年规划镇区人口8万~10万,达到小城市规模,建成为溧阳市西部经济、文化等综合职能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