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元芳大楼)

元芳大楼)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开埠以后,外国银行一家又一家开设在外滩和邻近的马路上。北伐军到上海后,曾通缉傅筱庵,他逃往大连,并托杜月笙、张啸林向国民政府一些要人疏通。大楼于1936年7月竣工。但在竣工之前,该行已是资金周转不灵,于是由杜月笙经手,将大楼以150万元卖给了宋子文主持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外滩6号在抗战时为汪伪政府占领,抗战胜利后,通商银行由重庆迁回。而这幢大楼则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因旁边是元芳弄,故又名元芳大楼。

(又名:元芳大楼)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Building

No.6 the Bund. Designed by F. M. Gratton. Completed in 1906. City Hall building in Gothic style.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6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建筑群之一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现在使用单位:外滩六号

       东京和食、天地一家等餐馆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钱庄、汇号、银号。上海开埠以后,外国银行一家又一家开设在外滩和邻近的马路上。直到1897年,第一家在沪英商银行已创立了52年,上海的外国银行已多至17家的时候,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才在外滩6号开张。那天是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廿六日(1897年5月27日)上午九时,一面长旗上书“中国通商银行”几个大字在三层屋顶旗杆上升起,广东路上停了许多轿子,十分热闹。

中国通商银行开办时的资本额为500万两银子,官商合办,其中轮船招商局投资80万两,电报局20万两,这两家皆为盛宣怀任总办的企业。盛本人与李鸿章、北洋大臣王文韶以及其他大官僚认股近80万两,大商人张振勋认10万两,严信厚认5万两,其他投资者还有叶澄衷、朱葆三等。通商银行虽说是国人自办,然而却借鉴“汇丰模式”,请了一位洋大班美德伦,华人大班是北市钱业会馆(在河南北路塘沽路)董事、咸康钱庄经理陈笙郊。开办早期,账册、单据等全用英文,并加入外商的银行同业公会,这样才能在外滩的银行中有一席之地。

img69

1897年,当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已达17家时,在中山东一路6号终于诞生了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以上海为总行,在天津、广州、北京、汉口、九江、重庆及香港等地设分行。早期业务颇有发展,放款给铁路、民族企业,也向外商如美孚、祥茂、礼和等洋行贷款。经清政府户部批准,银行还发行钞票,分银元券和银两券两种,票面为1、5、10、50、100元或两。及至20世纪初,业务逐渐萎缩,其中原因甚多,如各地分行的总董或总经理,不是候补道台,就是地方豪绅或退职官吏,他们将银行当作私人产业,对下官气十足,对外则将贷款等作为应酬,贪污舞弊盛行。1903年又有日本人大量印行中国通商银行伪钞,结果发生老百姓挤兑风潮。1912年后,银行不得不以工商股占多数,但大权落入董事傅筱庵(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期间当上了伪上海市长,后为国民党特工暗杀)手中。当时他一心投靠北洋军阀,明知有去无来的对象,也大量贷款,到北洋军阀垮台时,银行账面亏损达230万元之多。北伐军到上海后,曾通缉傅筱庵,他逃往大连,并托杜月笙、张啸林向国民政府一些要人疏通。1932年他又重返上海任董事长,而董事中也因此增添了杜月笙、张啸林等人。

1934年,该行见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兴建大楼,不顾自己资金呆滞,以210万元在江西路福州路建造了一幢17层高楼为营业大厦。其占地面积为7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757平方米,由英商新瑞和洋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施工。大楼于1936年7月竣工。但在竣工之前,该行已是资金周转不灵,于是由杜月笙经手,将大楼以150万元卖给了宋子文主持的中国建设银公司。解放后,上海市委曾在大厦内办公,不久为冶金工业局等单位使用,又名建设大楼。

商办也不灵光,于是通商银行在1937年又成了官商合办,利用官方力量,经营公债证券,获利37万余元。抗战期间,银行在重庆设分行,仗了与杜月笙、军统局等的关系,在敌占区及内地之间运销原料及农副产品。抗战胜利后,通商银行贷款给军统,而在资金周转不灵时,军统也拉拢一些人为银行帮忙。

外滩6号原是一家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购下房地产,原是三层,有内外阳台,东印度式建筑,砖木结构,因不敷银行使用,1906年进行翻造,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设计师为格兰顿,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开埠时就来到上海。

翻建后的大楼为假四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698平方米,建筑面积4541平方米,是具有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市政厅式建筑,装饰上带有欧洲宗教建筑的色彩。原为青砖红砖镶砌的清水墙,后被使用单位以水泥粉刷,不够美观。底层、二层的窗户,皆为落地长窗,两肩并列对称,窗框券状。而顶层中间为哥特式尖顶,墙上有一排尖角形窗,顶端树立一个十字架(早已被拆除)。屋面四角也耸出哥特式小尖顶。四楼南面为平台,可容百人,是观赏黄浦潮的胜处。三层面临四川路一隅,也有平台,后来使用单位改建为会议室。墙面上多装饰性的线脚,经几次修理粉刷,已被尽数铲去。大门入口的廊柱,具有罗马风格。

中国通商银行于20世纪20年代,为扩充业务,将外滩7号原大北电报公司的大楼购下作为办公大楼,解放后,为长航局使用,后来底层开设了长江饭店。

外滩6号在抗战时为汪伪政府占领,抗战胜利后,通商银行由重庆迁回。解放后,政府将通商银行中的官僚资本没收,作为公股,成为最早一家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又与上海59家私营银行、钱庄及信托公司统一组成了公私合营银行。而这幢大楼则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因旁边是元芳弄,故又名元芳大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