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大楼)

广播大楼)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这幢楼后,在45个春秋中,人们称之为“广播大楼”,直到1996年10月,电台才搬迁到虹桥路新建成的广播大厦。广播大楼也是外滩建筑群之一,当年建造时,取中国传统坐北朝南的习惯,将正门置于北京路上。怡泰公司购下原禅臣产业后,立即重建大楼。四个多月后,所有英商在上海的大楼,都被日军强行接管。

(又名:怡泰大楼、广播大楼)Clen Line Building

No. 28 the Bund. Designed by Palmer & Turner. Completed in 1922.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Neoclassical style.

地点:黄浦区北京东路2号 中山东一路28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建筑群之一

现在使用单位:不详

几十年来,上海人似乎已经听惯了从北京东路2号发出的声音。自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这幢楼后,在45个春秋中,人们称之为“广播大楼”,直到1996年10月,电台才搬迁到虹桥路新建成的广播大厦。

广播大楼也是外滩建筑群之一,当年建造时,取中国传统坐北朝南的习惯,将正门置于北京路上。解放前,这座大楼名叫格林邮船大楼,是在20世纪20年代建成的。原来这里的地皮属于德商禅臣洋行,总行在香港,1856年禅臣来上海,在江西路设分行,1868年买下外滩这块土地。禅臣洋行是德国人在上海设立最早的洋行,但在社会上,它的名气远不及怡和、太古、颠地(即宝顺洋行)等洋行,因为它主要是经营军火,兼营五金、机器、颜料及药品。它与清政府和北洋政府一些官员有往来,商界对它倒不十分注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对德宣战,故战后得以接管德国在华的产业,禅臣洋行有部分产业寄于荷兰商人名下,中国政府只接收了一部分。位于江西路的禅臣洋行,为山东路矿公司所得,而其在外滩的产业,则被英商爱德公司远东分公司——怡泰公司于1921年收购。怡泰公司有十余艘轮船,经营直达日本的航线,还有上海—日本—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日内瓦一月往返的航线。这些轮船都冠以格林字样,如格林泰莱、格林粤格尔、格林爱维、格林洛忻等,因此怡泰公司又名格林轮船公司,而外滩的这幢大楼建成后也叫格林邮船大楼了。

img112

格林邮船大楼(摄于1925年)

怡泰公司购下原禅臣产业后,立即重建大楼。大楼于1922年3月落成,7层,高27.5米,占地面积1951平方米,建筑面积12825平方米,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外观为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下两层外墙用大块花岗石砌成,勾缝很深,显得结实。大门上有券形花环花饰,两旁置花岗石柱。进口处有半圆形大厅,以黑白大理石铺就地坪。二楼挑出阳台,三楼中间亦有阳台。四、五楼仅正中一间置阳台,以上两层又挑出阳台,七层上有塔楼。立面装饰简洁,但线条做工讲究。室内装修着重用料,楼梯为大理石,走廊等处地坪用马赛克,均抛光,各室开间较大,硬木拼花地板。顶层原是公司经理所住,装修十分考究。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941年7月,怡泰公司通过怡和洋行将大楼售与日本正金银行。四个多月后,所有英商在上海的大楼,都被日军强行接管。这座大楼底层,属正金银行。抗战胜利后,大楼又为美军使用,海军宪兵机关、军邮局均设在内,沿外滩底层转角处开了门,为美国新闻处阅览室,解放后曾为中苏友好阅览室。

这座大楼虽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但已配有水泵、水汀、锅炉、发电机、电梯、消防水泵等,设施已十分完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