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水体为主体的蓝色元素

以水体为主体的蓝色元素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理水注重其蕴含的意义,儒、道、佛都赋予水这一景观要素以生命与性格。与之相比,认知的多元性导致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水的运用的多样化和复合化趋势。其次,无论是中国传统理水哲学,还是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都强调“尊重水的本性”,因此,现代水景观规划设计必然是以上诸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2.2.2 以水体为主体的蓝色元素

1)传统的延续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水决定了人类生存及其聚居环境的形态。山清水秀,地灵人杰,风水中的水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景观创作,如何利用“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理水”一直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中国传统园林创作中更始终位居第一。在空间布局上,大面积的水面往往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亭、台、楼、阁、植被、叠石等其他组景要素则围绕水面展开,而水的形态处理以模拟自然为主,讲究不违背水的本性,注重发挥水的特质,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一脉相承。

(1)哲学寓意

中国传统理水注重其蕴含的意义,儒、道、佛都赋予水这一景观要素以生命与性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的性格与儒教结合,产生了道德上的价值判定。孔子遇川必观水,根据水的自然特性,提出水是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等德行,成为入世哲学的观照物。

老子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种柔能克刚的观念,深植于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导致传统园林几乎都具有内敛的水,而且多位于正中心。同时,道家哲学还把水的存在作为环境中阴阳平衡的关键,颇具现代生态学含义。

佛教中,水作为灵性、洁净和洗尘去忧的象征被奉为圣物。中国佛教讲究参禅,需要清静的环境,著名的寺庙大都位于风景优美、包含水源之处,设有“神泉”、“洗心池”等。另外,水的运动还作为生命轮回的征象。

(2)艺术美学特征

无论是坠落千丈的瀑布、潮峰陡立的海潮,还是雄伟壮丽的江峡、宁静妩媚的湖泊,形态万千的水景总不乏赞美之词,给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视觉享受。以湖泊为代表的静水具有清晰地反射图像、色彩的能力,其景观特征和质量与周边环境的特征、质量相对应。一般来说,静水面积越大,景观价值也越高,而瀑布、跌水、喷泉、海浪、潮水等体现出的水的动态美,表现出的自然活力,往往提供更多的视觉刺激机会和更大的刺激感受。以瀑布为例,它通常以超乎想象的视觉尺度和震撼人心的雷霆声响,展现着水粗犷而雄壮的力量美,和谐而富有生气[11]

基于中国传统水哲学的水之美学意义,还体现在注重通过水的意义的赋予而得到赏景过程中的无穷韵味。自唐宋文人山水园兴起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使理水的审美水准逐渐提高,达到对抽象美的高度欣赏。传统水景抽象、含蓄,表现形式简单、凝练,以不规则和静态为主,激发观赏者心中丰富的联想,以“意到笔不到”的写意手法使一泓碧水成为内心再创造的凭借。

2)现代的拓展

传统的“借水造景、景因水成”的景观创作手法通常更多地注重于水的哲学含义和美学特征,随着科技对于水的各方面研究的深入,景观规划设计师对于水的认知已不再仅仅停留于美学形态,而在众多科技领域得以深入扩展,表现出多元特性。

(1)生态特征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水是极为重要而活跃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因素。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被确定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Water—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在生态环境维护方面,水不停地运动,将污物带走,继而被稀释、化解、净化。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水分子分解产生负离子,营造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当然,由于环境的破坏,水源的污染也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江河横溢,陆地行船;赤地千里,禾苗枯槁;水体腐臭,疮痍满目……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不管多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都离不开对水的治理、开发和利用。

(2)动力特征

水的运动成因有三:势能、风作用和潮汐,其所孕育的动能造就了许多鬼斧神工般的神奇景致,因此有人将水誉为“自然界最伟大的雕刻家”。水流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洞、崖、岛等,给人神秘和动态景观的感受,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地表水的搬运、堆积和侵蚀作用,既会带来泥沙等形成三角洲和江心小岛,供人居住和游玩,也会留下水纹的印迹,给人无限的遐想。

(3)文化特征

由于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人类“逐水草而居”,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傍依江河湖泊;水的稀缺与资源的分布不均,使水曾经或仍然是圣物,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通过不同的习俗与节日活动,水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如藏族的沐浴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在古代中国,水还是文人比征、自喻的媒介,具有高尚的情操。这些承载在“水”上的抽象意味,增强了“水”的人文内涵,凸显了水这一普遍景观元素的地方特性。

(4)心理学特征

心理实验研究表明水在我们的心理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我们需要与周围的水保持亲近。景观中水的发现,是判断景观偏爱的压倒其他一切因素的特定因素。水对人们的这种内在的持久吸引力,不仅表现为形态变化中的视觉效应,而且还具有听觉效应、场效应、味觉效应和触觉效应。其中,水声是一种与尘世喧嚣相对的具有主动性的自然语言,其强弱、音频与水流及水流作用物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对应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形成听觉和视觉的通感。而且,水声的传播导致水的景观感受往往超出水体的实际范围,产生神秘感和吸引力。

(5)游憩特征

面向大众提供游憩机会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众多水上、滨水活动项目的开发、普及,水成为众多活动的载体。这些活动有安静的,如垂钓;有热闹的,如赛龙舟;有传统的,如曲水流觞;有现代的,如冲浪、滑水;有大众型的,如划船、游泳;有专业型的,如皮划艇跳水等。多种类型的以水为载体的游憩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提供娱乐休闲的机会,同时满足人们亲近水的愿望。

3)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中关于水的运用,从意义的赋予、美学的追求,到形式的表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一一对应,遵循“意境—情境—物境”的设计过程,影响水景的因素基本上是单方面的。

与之相比,认知的多元性导致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水的运用的多样化和复合化趋势。无论是从艺术美学、生态、动力、文化、心理,还是从游憩特征来说,作为载体的水为我们展示着一种强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对于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多重功能的叠加与组合、变化与统一,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其次,无论是中国传统理水哲学,还是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都强调“尊重水的本性”,因此,现代水景观规划设计必然是以上诸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