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3.3文脉的主要特征

3.3文脉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2-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脉切片”构成也分为显性和隐性要素。对热力学定律的引用和借鉴是研究文脉特征的重要中介手段。文脉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活的生命机体,如同人一样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对文脉特征的分析需要借助文脉切片的概念。文脉的传承实质是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精神和价值标准的弘扬和继承。

3.3 文脉的主要特征

3.3.1 “文脉切片”理论模型的建立

文脉作为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具备多种特征、功能和价值取向等理论问题,为了便于研讨文脉理论,需要建立一个理论中介模型,从文化基因入手,借助于研究基因学方法,提出“文脉切片”模型概念,小中见大,“滴水见太阳”,并进一步延伸至“文脉链条”。“文脉切片”是一个创新的理论概念,其论证逻辑如下:①是什么?什么是文脉切片、文脉链?②为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理论概念?根据热力学定律的道理何在?③怎么样?有何作用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1)“文脉切片”模型的设想

文脉系统是由显性和隐性要素两个分系统构成,这两大构成体系内容丰富而庞杂。其中显性要素又分为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以及符号等子系统;隐性要素又分为社会文化及行为心理等子系统,而在各个子系统中又包含丰富的更小层级的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文脉体系。无论在文脉的系统、分系统、子系统或更小层级的系统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物质、信息、能量,作为城市和建筑赖以生存的时空背景,文脉作为活的机体本身就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系统中的物质、信息、能量丰富而充沛。

如果把文脉视作一个活的生物机体,借助医学和生物学的概念,截取其中一个完整的片段,作一个时间片段的“文脉切片”,建立一个“文脉切片”模型(图3.14)。这个模型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只是某一个时间片段的完整模型。第二,它包含了这个切片形成之前并予示以后,构成文脉的各个系统、分系统、子系统和更小的层级系统,以及这些系统内各要素所具备的完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img24

图3.14 文脉切片理论模型

来源:自绘

“文脉切片”构成也分为显性和隐性要素。前者包括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文化符号,其中自然环境又包括地形地貌、山川水系、气候等内容;建成环境包括在自然环境之上的一切人类构筑行为物,如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城市格局、轴线、天际线)、城市历史街区及传统街巷、城市空间节点及公共空间、历史建筑及其特色要素、具有城市地标意义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建筑技术,包括结构形式、营造方式、装饰艺术及建筑符号等。隐形要素包括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理行为,这其中包括了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如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伦理价值观、宗教信仰、传统民俗、人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等。“文脉切片”各构成要素是文脉演化机制的基础和内容,文脉运动的典型过程如延续、断裂、取代、融合等实际上就是这些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过程。

从“文脉基因”到“文脉切片”按照时间先后或空间特征的衔接形成“文脉链”,文脉链是表述文脉发展和作为一个活的生物机体的重要概念,也是表述和理解文脉运行规律的的重要中介。

2)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与交换定律)是文脉演进的理论基础

对热力学定律的引用和借鉴是研究文脉特征的重要中介手段。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索迪认为:热力学定律“最终控制着政治制度的兴盛与衰亡,国家的自由与奴役,商务与实业的命脉,贫穷与富裕的起源以及人类总的物质福利”。人类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受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的严密制约[17]。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指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能量的现实状况是储存于各种类型的物质之中,由于能量可以发生转化,因而人们在开发一种新能量时,要密切关注能量变为资源(物质)而耗散进入系统的状况。

借助能量守恒与交换定律可以表达文脉切片中动态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过程,是理解文脉特征的重要方法。文脉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活的生命机体,如同人一样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对文脉特征的分析需要借助文脉切片的概念。前述的文脉切片只是表达了文脉的静态的本质构成特征,未能表达文脉切片中动态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过程,借助能量守恒与交换定律更能清楚地认识和把握文脉切片动态的发展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脉所具有的各种特征。

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存在着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也存在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在能量的变化过程与信息的变化过程的同源关系上也得到证实。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描述了能量与信息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需要能量来获得信息,反之亦然,由于信息比能量有更高的放大率,因而符号象征的适应性往往比物质形体的适应性要更有效和节省能源。建筑就是能源与信息在形式上的变化过程,历史建筑从诞生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因此不难理解历史建筑往往比新建筑更具有魅力,对它的保护以及其文脉的传承就是要尽可能地维持其所储存的原有信息。

3)文脉链的演进

借助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定律,不难看出在“文脉切片”的各个层级的子系统中,都包含着各种物质、信息和能量。即使在最小层级子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和要素之间,以及各个分系统内外,都永恒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在“文脉切片”这样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内,本身它又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分系统,各构成要素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刺激、生生不息,共同推动着文脉体系的发展演进,正是因为“切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交流,使得文脉体系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自我特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整合、协同发展,使文脉呈现整体性特征;系统内各要素饱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着特定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使文脉呈现出原真性的特征;系统内各要素侧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使文脉呈现出有机性特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不断自我更替,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发展演进,使文脉呈现出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特征;也正是这种信息的交换,要素作为文化基因,使文脉明显地存在着继承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各要素之间文化信息的沟通,能量的互换,相互杂合,又使文脉呈现多元性的特征。可以说在这个“文脉切片”模型中,正是因为构成各要素之间,根据能量守恒以及熵定律,进行着永恒地能量、信息、物质交换,才使得文脉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并且共同推进“文脉切片”在历史的长河中向下一个时间段[18]的“文脉切片”演进,并形成“文脉链”。

“文脉切片”和“文脉链”模型概念的建立,是帮助分析研究和理解文脉构成以及具备的各种特征的重要中介和手段,这个模型概念也深刻地揭示了文脉演进以及运作的内部机制,是理解和掌握文脉理论体系的钥匙。

3.3.2 原真性与变异性

文脉的传承实质是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精神和价值标准的弘扬和继承。作为文化的载体,文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文化真实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变异的可能。因此,“文脉切片”中各构成要素的原真性(真实性)和其变异性是文脉本身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针对原真性和变异性,在“文脉切片”理论基础上,可赋予“文脉基因”的概念,“文脉切片”中各构成要素所包含的物质、能量、信息实际上就构成了“文脉基因”,它既有原真性,也存在合理的变异性。

原真性是文脉的重要特性,是表达了“文脉切片”中各构成要素所遗传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程度,是研究和传承文脉的最为重要的基础。其要求最早来自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代表遗产保存中真实无误的程度以及经历沧桑受到侵蚀的状态。“在不同文化、甚至在同一种文化中,对文化遗产价值特征及其相关信息源可信性的评判标准可能会不一致。因而,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原真性置于固定的评价标准之中来评断是不可能的。相反,对所有文化的尊重,要求充分考虑文化遗产及其文脉关系。”(《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第11条)文物保护的原真性程度为文脉传承的可靠性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它直接反映了文脉传承中的原真性特征和状态[19]

文脉的传承不可能是系统内各要素原封不动的全部继承,而是“扬弃”,这个过程必然体现了文脉的变异性。在传承中“文脉切片”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在不断地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因为能量守恒,文脉基因未作大的改变并在时间流中将文脉体系向下一个阶段推进,体现了文脉的遗传性和继承性。但是某些子系统,如文化中的某些构成元素,如技术条件、社会变革或使用功能要求在某些环境下发生了改变,那么在系统内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要素必然产生置换和替代,其结果必然体现为文脉的变异特征。中国国家大剧院在特定的区域(传统建筑文化密集之地)没有表达相应的文脉关系,不是因为在“文脉切片”中显形文脉构成信息不多,而是隐形构成中的制度决策的干涉,造成了新建筑与传统文脉关系迥异,产生了文脉变异性特征。中央电视台新楼也属于文脉变异性的例证。

3.3.3 时代性与多元性

文化是历史的投影,是在稳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世界上不存在超越时空的文化,任何文化都是在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同一民族又因生活环境的变迁,在不同历史阶段其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继承是在文化时代性与多元性相统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沉淀,文脉亦不例外。

在城市发展中,“文脉切片”构成要素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对时代的适应,部分要素因失去存在的意义被淘汰,有的要素因其更具现代意义而充满活力。基于时代性原则,文脉的传承总是传承代表时代的先进的因素,这意味着对“文脉切片”构成要素中积极要素予以传承,落后的、消极构成要素则会消亡。文脉的演进,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层面,都会随着当时社会经济形态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改变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反映出一种时代性的要求和特征。低级庸俗的文脉构成,如河北福禄寿喜大楼、“文化大革命”时期某些象征性建筑,无论是显形还是隐形的表达,将沦为笑柄,终将会被历史所淘汰。

具有时代性的“文脉切片”,体现了文脉优秀和富于活力的显形、隐形构成要素以及符合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特征。如斯东设计的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在泰吉·玛哈陵的启发下,传承了印度伊斯兰建筑中的文脉符号(十字水体及其建筑倒影),秉承了斯东自身的镀金柱廊等现代文脉语汇,形成了极富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成功地塑造了美国先进而富足的国家形象。安藤忠雄设计的世博会日本馆也体现了文脉传承的时代性,在日本馆的设计中,不仅在显性层面传承了日本古建筑文脉中的木构叠架和曲线收分之美,也在隐性层面继承了日本古建筑精细刻画、丝丝入扣的营建精神,用现代工业技术强化了木架建筑的结构之美和力学精确性,极富时代气息。安藤忠雄娴熟的设计手法将日本建筑的传统意蕴和现代工业文明精神的结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文脉的时代性特征﹙图3.15﹚。

多元性是指“文脉切片”各构成要素之间,特别是隐性的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换从而体现文脉多元。文化信息的交流,并不是彻底置换,而是形成了相互依附、多元并存的格局,从而体现了文脉多元化特征,用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历史上许多有趣的多元并存的文脉现象。如西班牙在8世纪被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占领,10世纪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北而南逐步赶走了伊斯兰教徒,同时建造天主教堂,教堂的型制完全采用法国哥特式,但是,西班牙人当时不得不用技巧比他们高得多的阿拉伯匠人,于是大量的伊斯兰建筑手法渗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史称“穆达迦风格”,这种风格体现了文脉中文化系统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相互依附、多元并存,体现了文脉的多元性特征。

img25

图3.15 世博会日本馆体现了文脉传承的时代性特征

来源:《日本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

尤其在社会历史与文化转型或激变时期,甚至在一些传统地域文化土壤深厚的小城镇,也受到所谓“新潮”的影响出现多元文化的涉入,如四川大竹县清河骑楼式场镇就体现了这样的文脉多元性。该镇的兴建主要是因为此地为川中爱国将领范绍增的家乡的缘故。他于1931年从上海带回仿西方古典筑式样的图纸并出资建造。该场镇距大竹县城北约25千米,位于一开阔缓丘上。街全长近400米,进场口略为弯曲后即是一条笔直的石板街,两侧为两层连续拱券柱廊,骑楼透视深远,气势颇为壮观。街心宽约5米,骑楼下层廊宽约3.5米,上层前部未作为房间,而是每间隔断为阳台。因此骑楼廊式街空间显得更加敞亮。

此外,它的屋顶仍采用四川农村居民常见的小青瓦坡顶,用以覆盖骑楼拱廊,且出短檐,而不是西式骑楼顶部多为女儿墙装饰如平顶样式的广东做法。这种小青瓦屋面配西式柱廊真有点像穿西装戴瓜皮帽,但如此这般的“土洋结合”却又非常自然,搭配得也较协调可爱。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拱廊的圆形柱头做法全然不用希腊罗马柱式,而是革新为灰塑的传统工艺塑成大白菜、南瓜等普通常见的乡土题材形象,而且造型比例式样也恰如其分,别具一格。这些也反映了川民之幽默、风趣和乐观的地方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巴蜀传统文化的宽容与融合力。清河镇川式骑楼街这些破格手法及无拘无束的创新精神使四川传统民居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极力加以合乎地方意趣的改造,结合本地原有的穿斗架、小青瓦、大出挑等传统做法,使乡土建筑呈现出别一番时代气质,也表达了文脉多元化特征﹙图3.16﹚。

同样在广东开平,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迫使华工们回国,因防御的现实需求选择了碉楼形式,在建造过程中,不仅使用了越洋带回的建筑材料(很多建筑材料甚至浴缸都是华工们从国外带回),在国外所熟知的西洋建筑符号也广泛地移植到碉楼之中,形成了开平碉楼多元文化符号并存的风格。这些在外域文化里融入本土符号的表达,体现了文脉的多元性特征﹙图3.17﹚。

img26

图3.16 四川大竹县清河骑楼式场镇

来源:自摄

3.3.4 整体性与有机性

整体性与有机性特征表达了“文脉切片”各构成要素在能量、物质、信息交换同时,各要素之间相互协同、影响的特征,这些构成要素之间联系紧密,互为因果、互为有无或者互为表达。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总功能和特征不同于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特质,整体不是各单个部分的简单叠加。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这样写道:“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达,至今仍然正确。”对于文脉现象表达,“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文脉各构成要素表现出的无论是城市整体风貌、空间形态格局等显性层面,还是其社会文化和人们心理行为等隐性层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互紧密联系、共同表达形成璀璨的城市文脉之花,体现出整体性与有机性统一的特征。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整体性与有机性在文脉表现的艺术魅力。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部分之间的现象是整体关系的函数。可以理解为文脉某一构成要素的视觉感知将随着文脉的整体而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文脉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秩序和结构关系:即文脉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个别要素才注意到整体的,而是先感知各要素所传达的整体含义,再去细探各要素的意味,因此人脑倾向于“完好”的形式应该是简单、平衡及对称的。这种结构将被看成“背景”衬托“图形”,即所谓的格式塔关系。文脉各要素之间及其所表现的整体性和有机性的特征,也可以解释为这种关系[20]

img27

图3.17 广东开平碉楼

来源:自摄

文脉有机整体性特征的最佳表达可以捷克首都布拉格城市历史博物馆为例。该城市以中世纪的老城广场——布拉格堡为中心,呈环状地分别环绕着中世纪以来各个时期如罗马风、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直到19—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的街区和建筑,既有机统一又极富整体感,被誉为欧洲最完整和最美的城市历史博物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不同时期的建筑表达了不同时期的文脉关系,体现了文脉各要素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生产力条件下的相互协调有机的表达,共同体现了和谐含蓄的文脉有机性和整体性特征﹙图3.18﹚。

3.3.5 动态性和连续性

动态连续性特征表明了文脉体系发展变化的本质以及“文脉切片”各构成要素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连续发展过程。文脉构成包含传统文化、技术等要素,但并不意味着落后守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脉体系始终处于一个吐故纳新、自我更替的发展过程,动态而非静止、连续而非间断反复。动态连续性是对文脉演化状态特征的最本质描述,它揭示了文脉的发展特征和运行规律。

img28

图3.18 布拉格城市建筑体现了动态连续的文脉特征

来源:翻拍

在科学研究中常采用理想的“孤立系统”或“闭合系统”的抽象概念,对某一具体的理论形态进行研究。但实际存在的系统,无论是其内部环境的各要素之间,还是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都有文化要素的流通与交换,所以系统总是动态的,永远处于流动变化之中的。在文脉系统中,构成文脉的各要素之间永远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刺激,相互催生,从而影响着文脉的整体构成并不断地把自己推向下一个阶段。由此可见,文脉系统长期处于生长发育、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中,是动态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这个体系不是静止的三维空间,具有第四维的时间性,永恒处于动态过程和连续发展的。

更深层次地分析,文脉的动态性与连续性统一的特征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因为构成文脉的各个单独的要素,都与系统之间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根据能量规律,其熵值一定不能超过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阈值,此时,系统达到单个要素各个内部特征之间均稳定的有序状态,否则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因此,文脉动态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征,对文脉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