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持续全面实施体系认证的实践体会

持续全面实施体系认证的实践体会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持续全面实施体系认证的实践体会_产业前沿:机器人、能源装备、设计之都——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论坛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是国内最早建成的大型发电设备的制造基地,是代表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和“中国汽轮机生产的摇篮”。上汽厂先后七次获得“全国设备管理先进企业”称号。目前上汽厂拥有主要设备1 214台,固定资产设备原值近20多亿元。

持续全面实施体系认证的实践体会

上海汽轮机

一、企业概况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以下简称“上汽厂”),是国内最早建成的大型发电设备的制造基地,是代表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和“中国汽轮机生产的摇篮”。

上汽厂于1953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汽轮机厂,1995年底与美国西屋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1999年西屋公司股权转让给德国西门子公司,上汽厂成为德国西门子全球合作伙伴之一,2007年上汽厂与同为西门子合资的其他两家厂合并成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上汽厂位于上海西南部,濒临黄浦江,占地面积约50多万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21万平方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并出口东南亚多国。58年来,上汽厂创造了中国汽轮机制造史上的18项“第一”,经历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中外合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如今已经步入技术创新、自主开发的第四阶段,成为具有独立设计开发能力、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年产量3 000万千瓦的全球名列前茅的大型汽轮机制造工厂。

上汽厂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装备创新,已逐步建立了与产品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汽轮机厂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到2011年多次被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和“汽轮机及辅助制造行业排头兵”荣誉称号,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中国机械500强”,多次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优秀企业”。2004年、2007年两次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2008年获上海市“职工最满意企业”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称号,2010年再次荣获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和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奖,2011年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上汽厂先后七次获得“全国设备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在建党90周年之际,荣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上海仅五家)。工厂生产的引进型300 MW汽轮机获得国内同行唯一的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所有系列的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均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1.主要的产品和服务

上汽厂以设计、制造电站汽轮机为主,产品范围覆盖6 MW~1000 MW等各个系列的火电汽轮机,1 000 MW核电汽轮机和E、F级重型燃气轮机,并采取订单式销售。企业根据供货合同,将产品部件直接发往电厂工地配套安装,对汽轮机产品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

上汽厂实施“顾客满意工程”,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做好五个服务(全方位服务、24小时服务、现场服务、快速反应服务、终身服务)。

2.企业文化

上汽厂经过50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崇“一”企业文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理念,已经成为上汽人的座右铭和核心理念,“海纳百川、融合创新,从一做起、追求卓越”已经成为企业文化战略传承与创新的新理念。

3.员工概况

上汽厂突出“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的员工管理思路,结合国际化进程和自主技术能力的提高,合理控制员工数量,并以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为抓手,以优化三支队伍结构为突破口,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满足各类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员工队伍并呈现年轻化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底,上汽厂员工总数2 987人。其中:

——硕士以上学历96人,本科学历709人,大专学历645人;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管理人员98人,中级342人,初级420人;

——管理人员413人,技术人员654人,其余为制造和服务人员;

——高级技师128人,技师231人,高级工673人,中级工588人。

三高(高级工程师及以上、高级工及以上、管理类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的比例为35.8%,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4.主要技术和设备设施

上汽厂通过技术引进及自主创新的发展,已建立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独立自主产权的现代汽轮机产品的开发体系,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终端用户的合作,已实现对主导产品的不断优化并抢占了大型火电汽轮机技术的制高点。到2010年底,上汽厂累计申请专利199项(发明70项),授权139项(发明18项)。

企业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核心制造能力不断得到拓展提升,固定资产集中投向大型关键设备,先后引进了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各类高精度、高工效的数控加工设备,生产装备快速向核心生产能力聚集。目前上汽厂拥有主要设备1 214台,固定资产设备原值近20多亿元。金切设备新度系数0.669 4,金切精大稀设备数控化率66.82%,具有当今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

5.运营的法规和政策环境

上汽厂遵循依法经营、诚实可信的基本原则:

上汽厂1993年4月获得了国家认可的第一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编号为0193A001);1997年和2000年,又分别实施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认证,并于2010年4月通过上海试点评价,获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证书。2011年获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奖;2012年5月参加上海首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获发布证书和第三方评价证书。2012年1月,上汽厂按GB/T23331要求在企业内推行了能源管理体系,并建立了相应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了企业能源采购、转换、分配和使用全部生产环节,目前已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现场审核。

企业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199份,涉及环境、安全、质量、员工保障、能源等,企业设立安技环保处和基建装备处,科学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并准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努力减少资源消耗。

企业每年接受并通过财务审计、税收审计等,被评为A级信用等级单位。

二、主要经验

1993年4月,上海汽轮机厂获得了经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认证审核后国内颁发的第一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编号为0193A001);1997年年底,实施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0年,又根据国家经贸委颁发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成为首批向SAC申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认证的企业,并于2001年年底通过审核;2010年4月通过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和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评价,首批获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证书。企业通过实施卓越绩效标准,不断持续改进,效益显著。中国第一张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获得,也使汽轮机厂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过去是注重于生产、满足于生产,那么从拿“证”的那一刻起,企业就转变到以用户为关注焦点,并且从以让用户满意的理念逐步提升到担负起社会责任,让社会各相关方满意,追求卓越绩效。

1.率先体系认证,打入国际市场,开创中国先例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汽厂首先在当时的八车间(即现在宏钢公司铸钢车间)根据原有的32个控制点编制了最初的质量保证大纲,其他车间陆续参照编写,最后扩展到各个科室,形成了早期的质量保证大纲的原型。质量保证大纲是根据办厂方针和质量方针的总要求制定的,是上汽厂开展质量保证活动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1985年12月,上海汽轮机厂的《质量保证大纲》编制完成。上汽厂借鉴了美国西屋公司质保大纲,结合本厂三十余年汽轮机制造的历史,1986年编制颁发实施了上汽厂《质量管理手册》,作为生产汽轮机质量管理纲领性文件。随着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质量体系不断完善,1990年12月形成《质量手册》(初稿)。

1992年,上海市质协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由国家授权认可的、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1993年1月6日—8日,上汽厂接受了SAC的初审,3月26日—28日接受了正式审核,4月,上海汽轮机厂获得SAC认证审核后国内颁发的第一张在国际上具有同等效力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当年出口机组的订货达到了近3亿元,开创了我国30万千瓦等级大型发电设备机组打入国际市场的先例。

此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颁布,上汽厂于1997年年底,依据ISO14001标准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999年年底通过了SAC扩证审核,之后又通过了换证审核。上汽厂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盲目追求生产的发展,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协调。上汽厂将厂区环境及其周边地区和作业环境的改善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等重要措施之一。

2000年,上汽厂又根据国家经贸委颁发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成为首批申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认证的企业。公司于2001年12月通过认证审核,并获得证书。由于上汽厂坚持“可持续发展”,贯彻“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得到不断改善,多年来工厂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

2.持续有效运行,体系促进管理,创造经济效益

1996年、1999年我厂相继通过了国际标准94版的复评审核,2001年9月通过了ISO9001:2000版国际标准的换版审核,2009年通过了ISO9001:2008版国际标准的换版审核,质量管理体系一直保持有效运行。从1993年第一次取证起,上汽厂每年根据市场变化和实际发展要求,对手册、程序文件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订,按时接受SAC的换证审核,至今已达6次。

随着证书的一次次换版,取证给工厂带来的是管理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1993年上汽厂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后,当年生产汽轮机335万千瓦,销售收入5.77亿元,利润800万元,利税3 71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6万元/人,分别比认证前的1992年增长了34%、37%、66%、42%、23%。到近年生产汽轮机千瓦数、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1993年首次认证时增长了约6—17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每年电力部可靠性发布会上,上汽厂汽轮机产品可靠性均名列前茅;在近几年的电力部可靠性发布会上表彰的火电汽轮机机组中,上汽厂生产的机组比重几乎占到一半。

在“十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的获证企业认证有效性调查问卷中,上汽厂根据调查中20项认证前后的效果对比,显著提高的有6项,略有提高的有9项。

上汽厂建厂以来,先后创造了我国汽轮机制造业的“18项第一”,但上汽厂却非常看重曾经取得的管理方面的“第一”——即国内第一张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企业一直注重捍卫“001”的光荣称号,不断完善提高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企业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下,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效益型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汽厂的主导产品结构从6千千瓦~30万千瓦汽轮机,发展到60万千瓦~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机以及当今最先进的重型燃气轮机;汽轮机年产量从当年的335万千瓦增加到3 000万千瓦,位居世界前列,并曾创下世界第一的3 600万千瓦的记录。电站汽轮机总容量占全国国产发电设备总容量的1/3,海外机组比重逐年上升,已形成1/3国内市场、1/3EPC市场以及1/3西门子分包市场的格局。

2002年起,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兼容,编制了相兼容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大部分运行记录都实行了并轨运作。目前,上汽厂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兼容,在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等各环节做到三证合一。

建立质量、环境和安全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虽以证实企业满足了所选定的管理体系模式,但证书不是荣誉,亦不是奖状,更不是保险单。为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上汽厂管理者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环境和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严格管理、持续改进。注重“产品是人品的体现”的质量文化建设,弘扬“万众一心,爬坡登峰”的企业精神,要求每个员工上岗第一次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比昨天更好,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上汽厂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中规定了职能部门在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环境、安全、能源负责,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责任。其次,强调管理体系文件需要适用企业生产实际、具有本企业特色和可操作性。第三,组织开展全厂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内部的过程审核,使管理体系的运行处于受控状态,具有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为保持体系有效运行,提高内审员的素质和审核水平,上汽厂还经常组织相关培训,尤其是三个体系的整合培训。第四,不断增强用户满意度,从市场调研到用户服务,想方设法地了解用户需求,通过优化设计,满足用户需求。上汽厂每年科研经费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3%~5%,不断跟踪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在引进技术消化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和突破,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促使引进原型机组的优化升级,每年的科技攻关项目多达100多个,多年来获得市级科技成果20多个,其中《905长叶片研制开发》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超超临界660 MW汽轮机”等项目组连获“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成果奖”一等奖,超超临界1 000 MW汽轮机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近年来,公司的专利申报数逐年增加,共申报159项,已受理149项,授权专利104项。通过技术攻关、开展合理化建议、QC小组和6σ团队活动,不仅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在生产任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废品损失率明显下降。继1978年全厂拉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序幕后,为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和健康发展,1979年全厂又大力推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每个部门均成立了QC领导小组。工厂每年在厂内召开QC成果发布会,所有高层管理人员以评委的身份亲临出席,对QC成果进行评审、鉴定和奖励。在上汽厂30年“质量文化”的演进过程中,QC小组活动起到了实践“质量文化”、塑造“质量文化”的作用。从1979年开展QC小组活动以来,全厂共成立QC小组3 200余个,开展QC活动近4万次,QC小组活动历年平均普及率21.5%、活动率79.9%、成果率55.9%。

为满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控制汽轮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和安全影响,上汽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实现机组设备的节能降耗。例如,引进30万机组经过五步优化设计,使机组额定工况下设计热耗下降了243 KJ/kw.h,每台机组每年按7 000小时运行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 400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26吨;按一年投入10台30万机组运行计算,由机组优化而带来的效益一年可节约标煤174 000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 260吨。

在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工厂还积极推进排污控制和清洁生产。上汽厂位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为减少污水排放,工厂为此建立了废水处理站,所有生产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并已接入北排工程,实现了向黄浦江零排放。经排污控制和清洁生产,工厂每年可减少悬浮物(SS)排放370吨、减少化学需氧量(COD)排放3.6吨、减少油类排放1.5吨。

3.抓住发展机遇,拓宽体系认证,全面打开市场

上汽厂距离获得第一张证书已近20年,在这20年中,更多的体系、认证应运而生,而上汽厂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紧紧抓住各种机遇,不断拓宽体系认证工作,更为自主地选择对企业发展有促进、对自身成长有提升的模式。

1994年,上汽厂开始建立ASME压力容器质保体系,开始包括申请ASME“U”钢印及授权证书在内的工作,建立了ASME取证工作班子,订购英文版ASME规范,设计示范产品,确定材料采购要求,编写ASME质量手册,各专业编写中、英文程序文件;1995年5月18、19日,美国ASME总部代表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的上海汽轮机厂ASME“U”证书和钢印联检小组,对工厂的质保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流程图、工艺流转卡、材料、焊接、探伤、检验、计量、文件管理、实物制造、质保体系运转及不合格管理、处理和解决等方面进行检查,经过两天检查,当场宣布,上海汽轮机厂ASME联检通过,同意上海汽轮机厂得到ASME“U”证书和钢印。

2009年9月,上汽厂积极参加了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研究实证单位”评选,2010年1月在上海市质量协会会员大会上,被推荐为“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与评价试点单位”,2010年4月通过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和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评价,首批获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评价证书(试点)。2012年5月又通过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按上海市《社会责任指南》1.0版的书面和现场评价。上汽厂连续三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得到上海市工经联和全国工经联的高度评价。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是一个组织的自发行为,它不受体系的局限,但更高于各类体系的要求,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通过各项行为的发布来总结过去一年的发展和不足,从更高的要求来帮助组织的发展。企业的行为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追求,而是把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共同体都放到企业发展要考虑的范围内,追求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上汽厂还于2011年9月全面启动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通过淘汰设备识别、重点耗能设备识别、全厂能源因素识别、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及基准、安装计量器具等一系列工作,按照GB/T23331-2009标准,逐步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并于2011年11月到2012年4月开始试运行,最终在接受了SAC两个阶段的现场审核后,于2012年6月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证书。

除常规的体系认证外,近年来上汽厂在与合资方西门子的合作过程中,通过体系对标西门子,不断提升自我,针对不同产品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更多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上汽厂产品活跃于国际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9年,由于上汽厂大量获得西门子分包汽轮机订单,其中涉及有大量焊接产品,根据西门子要求,必须获得欧洲焊接管理体系认证。为此,上汽厂在TUV莱茵公司的指导下,质保部与工艺部门共同协作,积极向已取证的其他公司学习取经,通过半年的努力,不管是在焊接管理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焊接现场的管理水平上,都得以提升,并根据ISO3834的各项条款,将厂内焊接现场、焊材库、材料库等进行了集中的管理改进、规范,从而于2010年7月获得ISO3834焊接管理体系证书,为我厂焊接产品打开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上汽厂承接西门子分包燃机订单,为进入俄罗斯等国家的需要,必须通过GOST质量体系认证,为此,该厂对标西门子,作为西门子的生产基地,最终顺利以无不符合项通过俄罗斯GOST质量体系认证,从而意味着上汽厂的SGT5-4000F燃机、SGT5-2000E燃机和SST5-3000汽轮机获准进入俄罗斯等国家。

在对标西门子取得各类认证的过程中,上汽厂已经不再是就事论事地取证,而更多的是学习西门子等国际一流企业的管理理念,在认证的细节中学习其态度和方法,从细节着手,改变管理现状,提升管理的着眼点。

4.吸取先进理念,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1)核电体系和文化建立健全

近几年来随着核电产品的增加,上汽厂根据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的质保大纲及工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的要求,以及阳江核电项目合同的要求,编制了质量保证大纲。依据用户要求和工厂组织机构的变化,阳江核电质保大纲前后经过5次改版,不断完善。

大纲明确由总经理进行管理授权与承诺,表达了最高管理层对核电项目工作的重视及相关部署。在大纲的这个部分提到了要在上海汽轮机厂建立和发展“核安全文化”,切实培育和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核安全文化”意识,规范行为,还提出了核电“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总经理授权于项目总经理和阳江项目负责人,并赋予项目质量保证部履行“鉴别、把关、报告、改进、预防”的组织职能,监督同项目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制和执行,保证有足够的权力使项目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能够满足体系、合同和标准的质量要求,并具有不受干扰独立行使职权,包括拥有不受经费和进度约束的权力。项目总经理负责组织质量保证部、技术部、订单管理部、制造部、服务部责任人员及各企业项目经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项目管理评审会议,对质保大纲的状况和适宜性进行评审,并持续改进。

大纲适用于中广核1 000 MW阳江核电项目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承制的常规岛汽轮机设备从项目策划、设计开发(技术转让)、原材料/设备采购(含工序采购和服务)、加工制造、装卸、运输、贮存、检验和试验、不符合项处理、纠正措施、返修、改进、监查等对合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事项活动的控制。根据核电汽轮机产品的实际要求和使用条件,大纲对零件重要性进行了分级:A(关键件),B(重要件),C(一般件)。质量保证等级均在图纸或标准中予以明确。上海汽轮机厂按此要求确定了质保分级清单,以加强质量控制有效性。根据分级清单,对相应零部件的供应商也有相应的控制程序。大纲对特殊过程的工艺评定、人员资质等都进行了强制要求。

大纲明确了阳江项目总经理、阳江项目高级经理、计划经理、项目经理、质保经理、生产经理、技术经理、工艺经理、采购经理、服务经理、临港项目经理等各自职务的职责和权限,确立了阳江项目各条线均有专人负责的保证体系。在大纲内部沟通的要求之中还明确规定了SIEMENS职责、权限和接口,包括遵守合同条款、编制质量控制文件、接受相关方的监督检查、各项业务与电站集团和汽轮机厂的接口等等。

大纲提出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的质量监查,特殊情况下监查频次可适当增加。策划时应结合产品和以往监查结果,对重要过程和区域进行重点监查,并编制内部监查年度计划经审批后组织实施。编制的年度质量监查计划应提交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SECPG)审核,并抄送中广核(CNPEC)。

大纲明确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内容和完工报告(EOMR)的格式和内容,并严格规定了文件和记录控制要求;确定了阳江项目的不符合项如何处理:分为I类(Internal)和E类(External)。I类根据上海汽轮机厂内部不符合项管理程序自行处理,E类分E1和E2两个等级。E1类根据上海汽轮机厂内部不符合项管理程序自行处理,但是该类不符合项一旦产生,须立即通告用户监造代表,抄送集团质保部;E2类不符合项要按规定流程提交给用户审批,抄送集团质保部。西门子作为技术支持方应根据不符合项的重要程度,参与对不符合项的处置,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持。

大纲明确规定了项目的制造质量控制计划(MQCP)的实施,并要求编制核电项目的A、B类制造质量控制计划,明确适用的程序、验收标准、人员要求,确定各类文件和现场见证点,提交用户或其代表审核后予以实施,并抄送SECPG。通知点有以下三种:见证点(标记为“W”),文件见证点(标记为“R”),停工待检点(标记为“H”)。

中广核和电站集团质保部每年对我厂的核电项目进行监查,质保部负责接待监查人员、会议安排、整改行动的分解以及监查整改行动的收集反馈。在每次监查接待过程中,由质保部安排相关领导和部门有效参与到监查工作中;问题暴露出来后,由质保部牵头组织整改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每次检查后,都对核电质保大纲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了核电文化意识,推动了整个核电质保体系更好运行。

(2)燃机质量体系和文化建设

国内近年来燃机生产井喷,面对巨大挑战,上汽厂对标西门子,勇于摘下燃机这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上汽厂从最初的建立燃机工作团队到2011年专门成立燃机部门,对燃机设计、项目、商务、服务、质保进行了集中管理,全面应对井喷订单,努力向月产一台的方向靠拢。燃机产品对产品质量有着最高的要求,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面对F级、E级燃机的考验,上汽厂从最初的派人到德国西门子学习到西门子专家来厂进行现场指导、再到厂内的传帮带和持证上岗,较快保证了涉及燃机的制造者都能全面接受燃机技术、质量的熏陶。

在产量井喷的情况下,要求上汽厂除了不断调整产能,保证所有产品的正常生产外,还需要对燃机产品进行部分的分包。对于分包供应商的管理,也是燃机产品最终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所有燃机供应商,上汽厂也建立了质保清单,对供应商供货范围明确定义,并接受西门子审核。对于燃机产品,每个供应商必须签订燃机质保协议,该协议对于燃机产品的一些特殊要求,例如追溯性、标识、文件、NCR不符合项报告提交等,都做出了具体要求。

每年上汽厂还接受西门子柏林工厂的两次质保审核,对燃机质保体系进行全面审核。每次审核需要三天时间,对车间现场文件、管理、设计、档案、仓库等涉及燃机产品的全过程进行审核。通过跟西门子质保专家的交流,将不符合项、观察项等不断减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不断向西门子这类世界级工厂的标准靠拢。

(3)星级车间管理

车间现场作为企业完成产品的最前沿阵地,是成本的实际发生所在,也是企业效率的初始驱动力。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构建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内容。上汽厂的车间5S管理已推行多年,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涌现出多个获得上海市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的车间,其中第一个获得上海市现场管理五星级评价车间的配套件车间,目前正在申报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车间。

上汽厂领导一直保持着经常到车间现场巡查工作的惯例,为车间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资源协调。上汽厂从2010年开始实施综合管理检查制度,由工厂中层干部组成检查小组对车间现场管理进行检查,针对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意见;每年汇总不符合项的情况和整改结果,通过展板的形式到各个车间进行巡展,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通过质保部、安技环保处等部门每年组织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的活动,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强化质量理念;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干部群众恳谈会、班组现场职工座谈会等活动与员工直接交流,及时回答解决职工的疑惑和问题。

为了评价下属公司现场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推动工作现场和生产现场的持续管理改进,电站集团于2007年颁布了《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现场管理评价准则》,开始实施现场管理的检查评价,5年来,上汽厂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上汽厂引入《制造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配套件车间参加了上海市的评价并荣获五星级现场;2012年,公司决定全面推广《制造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并将之作为公司各个车间现场管理改善与评价的标准,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推进办公室,并制订了详细的推进计划和实施内容。2012年,配套件车间参加了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叶片车间获上海五星级车间,汽轮机车间获上海四星级车间。

配套件车间作为上汽厂一个重要的生产车间,工厂管理层和制造部都高度重视车间的管理,通过签订年度各项目标指标责任书,对车间领导实施有效授权和监督考核。产品质量方面,由质保部常驻车间的质检人员实施控制考核;安全环保方面,由安全环保处指导车间共同开展管理工作,并由安全环保处实施考核;产品生产计划方面,按照工厂的商品计划、节点计划要求,由计划处和生产处负责协调控制考核;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由基建装备处指导车间共同推进,并由基建装备处实施考核。

配套件车间领导积极传承发展企业文化,提出了“凝心聚力、精益求精,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车间文化目标,全面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善,保持车间“窗亮、地洁、物齐”的工作常态化。针对现场管理提升的目标,车间领导提出了“六个融入”的要求:质量管理要融入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要融入现场管理、员工培训和参与要融入现场管理、安全环境管理要融入现场管理、信息化管理要融入现场管理、降本增效要融入现场管理,并明确责任和指标要求,深入现场督促执行,明确分工合理授权,持续推动现场管理改进。在车间领导的积极推动下,车间全体员工积极践行5S的现场环境改进要求,参与全员生产性维护TPM工作,在质量意识方面严格做到“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合格产品的三不原则,参加群众性质量管理的QC小组活动,提交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进的合理化建议并参与实施,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契机推动班组、个人的学习和交流提高,不仅为车间顺利完成工厂各项考核指标做出努力,还为车间的绩效改进、现场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管理体系外延,覆盖供方认证,建立互利共赢

在自身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上汽厂十分重视在供应商中推广质量认证工作,将质量认证延伸到供方。工厂对合格供方规定:凡是国家有产品认证要求的,均必须取得证书,以此为前提才能进行现场审核。并且,在对供方现场审核的评分中,企业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的权重占到了20%,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供方的质量认证工作。目前,上汽厂的A类合格供方中,取证率超过90%,新进供应商除代理商均要求取证,从而有效保证了零部件供应的质量。上汽厂还派出质量管理及质量体系方面的专业人员,前往供方单位帮助培训质量管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协助供方建立质量体系,并逐步使质量体系运转,以此保证产品质量。

从2005年开始,上汽厂参照西门子对供方的年度评价标准,结合自身特点,修订了供方评价程序文件,从采购、质量、物流、技术四个方面,对合格供方进行年度评审。评审工作分别由采购、质保、物流和技术等部门的相关处室打分,最终形成综合结论。主要供应商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覆盖80%的采购量。在对标西门子体系管理的基础上,上汽厂根据自身供应商的特征将供应商评审、认证工作推上了新的轨道。同时,上汽厂也不忘倾听供应商的声音,要求供方对上汽厂质量保证部外购、外包检验人员的检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听取供方的意见,从而使供方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对于燃机、核电等重点产品,上汽厂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所选供应商认证覆盖。其中由于西门子分包产品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出现向供应商分包的情况,根据分包需要,对于焊接件尽可能选用已取得欧洲焊接管理体系认证的供应商,并对其他同类供应商进行宣传指导,培养出一批有资质承接西门子分包产品的供应商,保证了企业供应链的正常有序,建立了与供应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核电产品方面,上汽厂对于所有核电供应商都要求必须签订质保协议,相应编制核电质保大纲,保证所有产品在可控体系之下运行,并且每年举办核电供应商培训,针对新产品和特殊产品采购分包的要求,组织专题培训,如核电质量理念和质量管理的培训等。在核电项目的供应商管理过程中,质保部要求所有关于核电项目的供应商必须经过评审,按照质量分级清单,由上汽厂对关键和重要的物项进行严格的评审。在此过程中,逐步规范对供应商的审核流程,并根据大纲、QG/SQG07.12《供方选择、评价和再评价控制程序》和电站集团DZ.02.06.005《电站设备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程序》规定,制定了专用程序文件QGSQH 01.07《核电供方质量管理规定》,建立了核电供应商清单并定期更新。为加强核电供方的管理,在大纲中要求A、B类供方必须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C类供方原则上也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对未通过ISO9001认证的C类供方,需要供方评定时,报SECPG质保部审核,涉及制造许可证的应同时具备相关的资质。SECPG/CNPEC有权对供方评审提出要求。在实施采购前,对阳江核电项目的供方按QG/SQG07.12《供方选择、评价和再评价控制程序》和电站集团DZ.02.06.005《电站设备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程序》规定进行批准,形成并及时发送新版合格供方目录,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档案,每季度向客户提交合格供方清单,同时抄送集团质保部。对关键类(A)和重要类(B)供方需向用户提交评审资料,并将A、B类评审资料中带有通道号的文件页以电子版形式抄送集团质保部。核电供方评审每月都有文件评审和现场评审。质保部还定期选择部分合格供方,编制供应商监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分供方进行监查,同时通知中广核监理人员共同参与分供方监查。除此之外,还组织参加电站集团质保部进行的核电供方监督检查。

上汽厂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客户和国外客户与企业资源信息和办公信息统一管理与整合,建立了基于WEB技术的全动态交互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真正的协同工作环境,培养了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在为上汽厂生产高质量的汽轮机提供有力保证的同时,还促成了有效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提高了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提高了各方的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多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