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熟悉而陌生的“建筑”

熟悉而陌生的“建筑”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书作者认为主要是沒有考虑到建筑的特性及其与雕刻、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区别,最终导致摒弃了建筑独特而重要的本质——空间。当前建筑史书或建筑评论的一般惯例就是以抨击外行人来开头。职业建筑师为探讨现代建筑的问题,必须要对有生命力的建筑物怀有深厚的热情。现代建筑目前应当在建筑传统中占有自己的席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对这个传统本身作批判的修正。构思期间,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

如今人们对于建筑的整体评价与了解,即便是建筑专业者,也非常欠缺且充满错误,并且盲目地追随工程师的施工技法,或仿效考古学者卖弄文学上的知识。建筑的评论不像音乐、雕刻、绘画和文学等艺术领域,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原书作者认为主要是沒有考虑到建筑的特性及其与雕刻、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区别,最终导致摒弃了建筑独特而重要的本质——空间。

当前建筑史书或建筑评论的一般惯例就是以抨击外行人来开头。例如:“现在报纸用整栏的版面评价某个作家的一本新书或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著名版画家、油画家)的一个展览会(图1-1),但却不登载一座新建筑物建设的消息,即使由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也不登载。各类报纸都经常去报道音乐、戏剧、电影消息,但人们对建筑仍然是极其陌生的。”

建筑不可能像搬运绘画作品那样容易,我们可以把它搬移到指定地点来进行展览。要有系统地又能理解地来鉴赏建筑,就必须要先具备对这方面积极的兴趣。建筑师、建筑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若不能使自己热心于建筑、宣传鼓动人们去热爱建筑,若不能做到使广大公众热爱起建筑来,最起码也要使有素养者能热爱起来。

图1-1 莫兰迪的绘画作品

图1-2 从实际方面考虑的旅游参观路线

一般人在游览一座历史名城时,他们总是根据旅游手册,从纯实际的方面来考虑参观路线:今天到一个特定的地段,先观赏一座巴洛克教堂,再参观一处罗马废墟,接着再看一个现代广场和一座早期基督教的巴西利卡。明天,又去到城市的另一地段进行第二天的游览,他们又照样胡乱看些互不关联、年代远隔、类型异迥的建筑。几乎不会有游客决定今天要参观全部拜占庭时期的教堂,明天只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纪念建筑,后天再看现代建筑。所以,要凑集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或巴洛克时期建筑师的作品,然后再去进行观看和亲身体会,这的确是会耗尽一个人对建筑的热忱和精力(图1-2)。

可惜这种热忱是极为罕见的。职业建筑师为探讨现代建筑的问题,必须要对有生命力的建筑物怀有深厚的热情。但即使具有专业知识素养、有资格参与历史研究及评论的人,如今也大多缺乏热情。他们在与抄袭、做作的学院派斗争中不止一次地宣称他们对过去好的作品也不感兴趣。例如:F.L.莱特和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责(对于天才人物,什么事情都可以原谅,特别是对其不客观的评论),还有勒·柯布西耶在文化修养上的倾向性,他对建筑历史上各时期的评价总是浮光掠影和凭印象发表意见的。这最多是一种知识阶层风雅才子所具有的习气,但却无助于对建筑进行重新评价(图1-3)。

图1-3 莱特与柯布西耶对历史建筑的评论

现代建筑目前应当在建筑传统中占有自己的席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对这个传统本身作批判的修正。一种有生机的文化,如果决心要做自己份内的工作,就要为方向迷乱而缺乏根底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基地和一点历史渊源,如果打算把当前自由与计划、理论与实践已呈现出对立状态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统一起来的话,那么在对待过去,特别是对待建筑的历史上,就要从同一范畴来品评现代建筑和若干世纪以来的历史建筑。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如果明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美学的、艺术评论的和建筑历史的书拿过来作一次简单的检验:我们试着给历史建筑类的著作加上一章现代建筑的内容,看看该书评价的基本概念对之是否同样适用;而对于着重讲现代建筑的书,我们则加上建筑的章节,然后看看那些纯功能主义的或合理主义的评论观点会引申出何等可笑的结论(图1-4)。

图1-4 不同时期的建筑论著分别加入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进行评判

因为很少有几本书能经得起这样的检验,所以我们可以淘汰很多建筑史著作,因为它们不能吸引活着的人们活跃的注意力,只能让建筑的历史和评论成为最死板的考古学。

截止目前,我们发现有很多艺术评论家几乎全力以赴地在研究建筑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就会发现,在数量的表面现象背后,其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基本原因仍然在于艺术评论家所写的大多数艺术史书中有关建筑的章节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建筑物是不能被当作雕刻品或绘画作品来评价的。也就是说,不能当作单纯的造型现象,只对其外表进行表面的品评。评论家们把评价绘画的方法扩大到整个艺术造型领域,这就把一切都缩减到仅有图面上的价值,这种错误是因为他们不能考虑建筑的特殊性所致(图1-5)。

图1-5 建筑与雕刻、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

图1-6 毕加索的《格尼尔》

随着20世纪立体派的兴起和对绘画的更新,使绘画表现方法简单化了。随之兴起的这一运动,首先宣称脱离主题和脱离真实性,然后又宣告抽象艺术的出现。他们向全世界宣告: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并最终取消了内容。线条、色、形、容积、体量、时间与空间,这些现代艺术评论所崇尚的字眼,成了日常闲谈中即使很空泛但却很是风行的陈词滥调。例如:毕加索的《格尼尔》(Guernica,西班牙巴斯克省的文化中心。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等作品都表现出一种简化的表现方法倾向。凡是企图以视觉形式表现现实的某一方面的本质,不加任何形容词和装饰的作品,都被冠以“建筑构成”的特色(图1-6)。

图1-7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与其论著《空间、时间和建筑》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不管所有审美方面的宣言如何,艺术评论一直是主要围绕着表现方法的内容,但却并不探讨实质。可恰恰相反,建筑与以上所探讨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建筑并不是像艺术评论家所说的“抽象”的艺术,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艺术形式。

有些人追求评论的表面效果。例如: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瑞士著名建筑理论家,现代主义先驱,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之一,著有《空间、时间和建筑》一书)这样严肃的学者(图1-7),也做过以下类比:

图1-8 “跳舞者”中的平衡效果与巴黎博览会机械馆拱脚的稳定性做对比

将德加(E.Degas,1834~1917,法国印象派画家,在表现光线方面有高度技巧,曾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以及赛马画的“跳舞者”中的平衡效果与1889年巴黎博览会机械馆拱脚的稳定性做对比(图1-8)。

将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的绘画来与密斯·凡·德·罗的平面渲染图进行匹配和类比(图1-9)。

图1-9 蒙德里安的绘画与密斯的建筑平面做对比

将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曲线形城市规划总平面来与波罗米尼(Borromini,1599~1667,意大利著名巴洛克建筑家。与自信开朗的贝尼尼相反,他性格乖戾、沉郁,最后自杀身死。圣卡罗教堂是他设计的第一个重要建筑物,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新建筑语汇。比如它的立面,不是平面一块,而是呈波浪式凹凸起伏的曲面,好像是随时都可被挤压、变形的)作的卷涡形式做比较(图1-10)。

图1-10 波罗米尼的教堂曲线与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做对比

以上所有这些碰巧的偶合,与智力测验一样有趣,但其实都不过是儿戏而已。

当我们面对评论工作的这种混乱状态时,不能去责备公众,说公众对建筑无知!说公众对建筑缺乏兴趣!如果工程师们写建筑史还继续仅仅涉及施工技术的方面,我们怎么能要求普通公众去读懂并追随他们呢?所以请考古学家不要去卖弄他们在文献学上的渊博知识,因为这样很难引起非专业人员的热情。另一方面,艺术评论家如仅仅把建筑当作绘画潮流的一种反应和回响,那么公众有什么必要下功夫去欣赏建筑呢?那还真不如干脆直接去看绘画和雕刻作品算了。

如果我们真正打算教大众如何品评建筑,那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要明确建筑的本质并以其为核心,不能让一般读者为其空洞的词语所吓倒。例如:真实、动感、力、生命力、协调、优雅、广度、尺度、平衡、比例、光影、律动(Eurythmics)、虚实、对称、节奏、体量、容积、重点、性格、对比、个性、类似性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