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馆藏文献的布局

馆藏文献的布局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馆藏文献布局的目的是要通过对馆藏文献的划分与组织,序化和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从而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图书馆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满足读者及社会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的需求,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动力。

一、馆藏文献的布局

所谓馆藏文献布局,是指将图书馆入藏的全部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相对独立联系的若干部分,建立各种功能的书库、为每一部分藏书确定合理的存放位置,以便保存和利用。馆藏文献的实质就是对馆藏文献进行空间位置上的划分,力求馆藏文献与读者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一)馆藏文献布局的依据与要求

馆藏文献布局是人们为有效利用和妥善保存文献资源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客观因素决定的:

第一,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所担负的服务任务不同,读者的需求特点和规律不同,因而图书馆所设置的文献收藏点的性质、职能也不同。如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设置的教学参考书借书处、教师和研究生阅览室;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设置的地方文献参考阅览室;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科研图书馆设置的文献检索室等,都是依据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读者的需求而建立的。按需设置,区别服务,是藏书布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第二,馆藏文献的规模、结构及原有馆藏文献的历史分布现状。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和学科、文种、时间及文献类型的供求状况,决定了藏书布局的层次和规模。一般来说,藏书丰富、综合性强的图书馆应设立较多的藏书点和具备较完整的馆藏文献体系,藏书较少、专科性的图书馆则不应追求过大的规模。图书馆原有馆藏文献的分布状况是进行馆藏文献布局的现实基础,馆藏文献布局实际上是对原有的布局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发展。因此,要充分研究原有馆藏文献布局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规划,并尽量避免过多的变动。

第三,人力、物力条件及图书馆建筑格局。馆藏文献布局的规模、藏书点的多寡,必然受到图书馆人员、馆舍、设备、资金等物质条件的制约,此外,图书馆的建筑格局也客观地制约着馆藏文献布局。比如,书库空间狭小则限制了馆藏文献的借阅一体化布局,制约了图书馆构建大空间的文献收藏与利用模式的发展。

因此,馆藏文献的布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各种制约因素,要通过科学的组织与规划,使馆藏文献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个理想的馆藏文献布局体系,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一,有利于提高藏书利用率,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效益。馆藏文献布局的目的是要通过对馆藏文献的划分与组织,序化和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从而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藏书利用率,是对馆藏文献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基本尺度。

第二,有利于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率。现代图书馆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满足读者及社会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的需求,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动力。重视读者文献利用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的研究,围绕读者的需要构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环境和服务环境,是馆藏文献布局的工作重心。如许多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采用大空间开架式的藏、借、阅、一体化的文献布局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馆藏文献资源,扩大了读者与馆藏文献直接接触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又如,图书馆将馆藏文献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和流通,并针对各类型读者的文献需求,设置不同的阅览室,方便不同类型的读者利用。

第三,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和研究藏书,开展灵活、迅速、周到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图书馆特别强调将馆藏文献区分为常用书和呆滞书,以不同的方法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使藏书既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也便于对藏书的清点、保护。

第四,有利于文献在馆内的流动,并与图书馆各项业务相协调。馆藏文献从登记编目到送进书库,再从书库流向阅览室、借书处、参考咨询室等,这中间各环节要灵活迅速地运转、互不交叉干扰,并尽量减少书刊运送的路程。

第五,有利于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效面积,节约书库和阅览室的空间。

第六,有利于文献的保管,避免丢失和损坏,延长书刊的使用寿命。

以上要求,有些是相辅相成的,如方便读者利用,便于馆员熟悉研究藏书,有利于提高藏书的利用率,也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如藏书保管和方便利用。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完全理想化的藏书布局,要互相兼顾,也要有所取舍。

(二)馆藏文献布局的方式

馆藏文献布局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馆藏文献布局的要求。

1.展开式水平布局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大多数图书馆由于藏书不多,建筑规模也不大,图书馆建筑的三个主要部分即书库、阅览室、工作人员办公区共处于一个水平面上。目前,除了小型图书馆继续全部采用水平布局方式外,许多有多层书库的大中型图书馆仍局部采用这种方式布局藏书。由于大中型图书馆通常有若干个分科借阅体系,每个体系可分别占用一个楼层平面,所以国外形象地称之为“分层蛋糕”式的水平布局。

展开式的水平布局主要适用于直接面向读者的开架流通书库。由于这种布局形式的书库、阅览室、借书处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因而便于读者对图书馆藏书的查找和利用,提高藏书利用效率。但这种布局方式占据空间范围大,书刊传递路程长,限制了自动化传递装置的使用,书库的建筑造价高,同时也不利于藏书保管。

2.塔式垂直布局

20世纪30年代以后,藏书布局的理论与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从一个平面的布局发展为多层布局,出现了塔式书库。这种塔式书库主要适用于闭架流通书库和保存书库。它的主要优点是能使藏书在最小的空间范围内得到最大集中。塔式书库一般作为图书馆的基本书库,它可以与图书馆的其他建筑分开,而以专门的通道和运输线路相联系。书库与阅览室的衔接方式,或者是书库为各阅览室所环绕,或者是书库环绕着阅览室,这些方式都能使书库藏书与读者保持短距离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使相应的藏书接近各阅览室,而且也能保持藏书的安全状态。因而现在许多大中型图书馆的书库都采用了这种结构。

但这种高层式的垂直布局也有它的缺点。为了迅速传递书刊资料,每层书库都要设置管理员,这样劳动效率就不高。如果每人负责几层书库,就会降低为读者服务的效率,同时也会使工作人员体力负担过重。此外,这种书库大都安装了全自动或半自动的运输设备和联系设施,所占空间太大,同时也提高了馆舍的建筑费用和使用费用。

3.立体交叉式混合布局

为了吸收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的优点并减少其缺点,在许多藏书结构复杂的大型图书馆中采用了水平与垂直混合布局的方法。混合布局对不同的藏书采用不同的布局形式,常用书尽可能放在和阅览室处于同一平面的书库,使其最接近于读者。而将不常用图书放在书库中不与阅览室相连的垂直位置上,形成立体的交叉布局。

一般来说,藏书规模在10万册以内的小型图书馆通常采用水平布局,使图书的验收、编目、典藏、流通形成一个直接的平面的工作流程;而10万册以上的中型图书馆则应有单独的书库建筑,藏书布局以一两种方式并用;对于100万册以上的大型图书馆,一般建立塔式书库,藏书采用立体交叉式布局。

4.藏借阅一体化布局

这是国外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馆藏文献布局方式。近年来国内新建馆舍的图书馆也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所谓藏借阅一体化布局,是一种全开架布局,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采用“统仓管理方式”,即大开间、少间隔的建筑格局,各处设有桌椅,方便读者就近阅览,除特藏文献和现刊以外,其他文献尽量不单设阅览室,文献资料尽量按学科、知识门类进行组织并集中起来,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内随意浏览和自由取书。

藏借阅一体化布局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由于读者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直接接触到图书,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利用藏书。

(2)减少复本,节约购书经费。大开间、少间隔的布局避免了同一种文献分散在多处收藏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少复本的配置,特别是部分利用率不高的文献,无需配置复本。

(3)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大开间、少间隔的布局还可以减少因分散布局而需要的人员配备,同时图书馆员可有较多的时间在室内巡视,随时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因而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藏借阅一体化布局的要求:

(1)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设计要符合大书库、大开间、大阅览等藏借阅一体化的要求,采用同层高、同柱网、同载荷的三统一设计方案,增加使用上的功能转换和灵活性。

(2)更新管理模式。藏借阅一体化的布局要求架位排列有序,架标简明易懂,易于读者查找并节约时间,对部分借阅量大的书刊实行优先突出的集中排列,藏书区设专人负责进行整架顺架,保证架位准确,并加强经常性巡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习惯使用代书板,减少取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查找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减少因书刊的频繁上下架而带来的破损。

(3)强化用户参与意识。藏借阅一体化布局,需要读者的参与意识与自我服务能力,因此要加强用户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意识和查找文献的能力。

(4)提高馆员的参考咨询能力。藏借阅一体化布局,馆员提供检索咨询服务的功能大大增强。因此,要让高层次馆员进入阅读辅导、参考咨询的第一线,以广博的知识面和专深的专业知识为用户答疑解难。

(5)营造人性化环境。藏借阅一体化布局,要统筹安排藏、借、阅各项功能,形成静区、较静区与闹区分布,将三统一的室内大空间灵活地分隔出藏书区、阅览区、办公区、读者信息区等不同功能区,形成藏、借、阅、管为一体的综合功能空间。

5.三线典藏制布局

所谓三线典藏制,就是按照馆藏文献的利用率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馆藏文献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二、三线的布局体制。如果说传统的馆藏文献布局是依据文献的内容性质、载体形式、文种、学科属性、读者对象等标准划分出来的诸多书库子系统进行组织,体现出横向分布态的布局模式的话,那么,三线典藏制则是依据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划分出来具有内在递进关系的三个水平面,使馆藏文献呈现出纵向层次状态的布局模式。按照文献的利用率组织馆藏文献,把有区分地组织馆藏文献与有区分地组织读者服务结合起来,是馆藏文献合理布局的重要条件。

一线书库包括开架外借处辅助书库和开架阅览室辅助书库。其馆藏文献布局的特征是:提供利用率最高、针对性最强、最新出版的馆藏文献,供读者开架借阅。首先保证分科开架阅览用书的需要,其次,将复本满足分科开架外借用书需要。一线书库藏书应能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50%~60%。

二线书库的文献布局的特征是:提供利用率较高,参考性较强、近期出版的馆藏文献,可根据情况供读者开架借阅或查目借阅。首先保证馆内阅览用书的品种,其次将复本书满足读者外借用书需要或提供复制品。二线书库应能满足读者20%~30%的借阅需求。

三线书库文献布局的特征是:集中收藏利用率低的书刊、过期失效书刊、资料性书刊、以及内部备查参考的馆藏文献。三线藏书的借阅量不能高于总借阅量的10%。

三线典藏制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图书馆学家特鲁斯威尔总结的馆藏文献利用的“二八率”:即在图书馆全部的馆藏文献中,大约20%的常用文献满足了80%的借阅需求,其余80%的馆藏文献仅能满足20%的读者需求。三线典藏制布局就是将能满足读者大部分需求的相对少量的高利用率的文献集中在一、二线书库,而把只能满足读者少量需求的相对大量的低利用率文献集中在三线书库,从而使读者能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布局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