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对恐慌有赖提升科学人文素养

应对恐慌有赖提升科学人文素养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人类来说,恐惧是认知性的,与人类的理性判断有关。不难发现,科学素养仅仅对生理层面的恐惧情绪有抑制作用,在其他两个层面,则是人文素养发挥作用的领域了。一旦风险来临,象征标志发挥不了对社会心理应有的安抚作用。正如史文德森所说:恐惧文化是一种信任缺席的文化,而信任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黏合剂。相信通过这次事件,我们能更好了解恐惧现象本身,并且把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育与传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1.应对恐慌有赖提升科学人文素养

自日本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与海啸灾难以来,核泄漏等各种次生危机相继出现,危机事态迅速升级,引起世界各地的担忧与恐慌。受此影响,在大约半个多月里,一海之隔的中国出现了波及多个地区的抢盐潮。抢盐潮刚平息,随核泄漏事故的日趋严重,民众心中又蔓延起对核辐射的恐慌。对当下各种危机引发的群体心理恐慌,需要从整体国民素质角度来分析。

挪威哲学家史文德森曾说:当恐惧降临时,人类的理性便会缴械投降。对于人类来说,恐惧是认知性的,与人类的理性判断有关。此次出现的群体恐慌,反映了社会群体对自身安全的高度担忧,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对自身安全信心不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恐慌大多与人们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有关:如果未来风险可控,人们就不会如此恐慌;而一旦风险超出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那么出于本体安全的考虑,一些与风险防范有关的策略都会被人们不假思索地采用,因为即便是非理性的措施也比没有措施要好。非理性措施的最大特点就是容易引发群体的从众行为。因为,即便是后来证明为非理性的选择也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在没有办法彻底消除风险的情况下,非理性措施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最先采取这些措施的人都是拥有一定知识、并且很敏感的人,他们做出的判断也是经过反复考虑的。然后就是那些缺乏相关知识的人,同样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采取跟风策略以降低个体决策成本,这就是随大流的人群快速增加的原因。不管怎样,抛开个别利欲熏心者企图借危机谋利不谈,大多数人都是出于自己未来安全无法控制时的主动自救。这种行为至少可以给个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

然而,科学只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是否应该的问题。此次公众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范围的群体心理失控,恰恰反映了公众科学素质在单向度上的提高,否则就会出现无知者无畏的场景了。从科学知识来审视,含碘盐其实并不属于防辐射药物,而只是能够防止辐射性碘引发甲状腺癌,而知道这些知识,也正是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的表现。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这也是当下的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面临的重要问题,即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还处于一阶段,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向二阶科学普及转化,即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科学单向度的知识,还要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也就是活用阶段。传统的科学普及对科学知识的介绍是有选择的,导致人们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处于片面化状态,比如近来出现的瘦肉精事件,就是一个显例。引进者在引进当初就已经知道这种物质所具有的毒副作用,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需求,有意回避它的负面作用,如果一开始就全面介绍瘦肉精的所有情况,也就不会出现今日的局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知识的普及必须全面,而不能有选择性,以此才能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就此而言,当下的科学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科学已经证明无法短期消除的风险,仅靠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来避免群体性心理恐慌是不够的。科学素养只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状况如何,它无法化解群体心理的不安全感。要克服恐惧,我们还需要另一种素养,也就是人文素养,借此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坦然面对危机。对个体来讲,恐惧情绪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这些层面也是相互渗透的,某些因素调整不好就会造成恐慌的放大效应,进而带来全社会随大流式的恐慌。不难发现,科学素养仅仅对生理层面的恐惧情绪有抑制作用,在其他两个层面,则是人文素养发挥作用的领域了。

人文素养的塑造主要关涉两个层面:对自身的认同和对社会的信任。对自身而言,是如何坦然面对各种不期而至的风险,坦然心态的形成恰恰是文化对自身认同塑造的最好体现。中国文化过于强调回避忌讳死亡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种观念的典型文化表达,它导致我们的恐惧感总是无限的。

社会信任源于一种承诺与契约精神。按照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说法,现代社会就是一个脱域社会。所谓脱域,相当于参与者不在场状态下的有序运行。维系脱域社会有效运行的两种力量是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象征标志就是以国家背书的形式授予的具有合法性的机构或符号,如当下的各种职能机构或者称号。我们之所以相信各种权威部门发布的通告,原因也正在于此。在全球化时代,也许我们见到更多的是专家系统,由于知识日益高度专业化,我们无法了解所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时,具有正式授权并得到承认的专家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全球化时代的专业分工,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并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与质量。也正是专家系统的有效运行,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可靠信息,社会才得以结成有机统一体。由知识就是力量向知识就是权力的转化,暗合了现代社会是由承诺机制与契约精神连接起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有机团结。

当下之所以容易出现大范围的恐慌,是因为维系我们社会的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经常失灵,导致象征标志肆无忌惮挥霍宝贵的公信力。一旦风险来临,象征标志发挥不了对社会心理应有的安抚作用。专家系统更是失范,个别专家以自身的学术资本作为交换筹码,导致专家系统所应有的承诺机制完全失灵。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建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与契约精神,成了当下最为紧迫的事情。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开始真正进入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如果没有真正有效的信任机制,出现各种恐慌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命运。正如史文德森所说:恐惧文化是一种信任缺席的文化,而信任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黏合剂。相信通过这次事件,我们能更好了解恐惧现象本身,并且把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育与传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