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翻译的职业化趋向

翻译的职业化趋向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的职业化源于当下社会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翻译需求。这些大型国际组织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自然不可估量,这极大地推动了翻译人才的职业化发展。尤其在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权力均等,但凡正式会议、文件都必须有六种语言的版本,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一语独霸”的阴谋与势头,也为多语种、职业化的翻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翻译的职业化趋向_共生翻译学建构

翻译自产生之初,便是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各种民间交往活动。随着古代城邦、帝国、王朝的不断兴衰更替,不同文明间持续上演着合众或抗衡的权力神话,不同文明区域的控制版图不断演变,语言文化、商业贸易、科学技术、军事外交等大量翻译活动随之产生,文明大迁徙、大融合成为人类最壮观的历史画卷。而翻译作为技术手段为各个时代的统治者娴熟利用,其代价小、成本低,收益却大。

非文学文本翻译(non-literary text translation)原指科技文本翻译,主要指自然科学文本或文献的翻译。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急速推进,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更新换代频繁,这使得国际化交流与全球化贸易网络急速扩大,商品与服务的传播与应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与普及,在程度上也超过人类以往任何时期;也使得社会生产、人际交往、信息沟通,甚至是生活方式产生了时代性巨变。因此,科技文本翻译逐渐被实用、应用或语用文本翻译(applied,practical or pragmatic text translation)等各种称谓所取代。目前,非文学文本指涉甚广,可包括宗教、文学以外的各种实际应用文本,如公文信函、科技文献、国际商务、国际关系等。此类文本所体现的主要翻译功能为信息传达。评判此类文本翻译的优劣是看其对信息传递的效果,指标有:能否迅速解决交际双方的语言障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达是否达到客户的预期要求;是否符合客户支出的最低成本需求;是否能在客户设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等。

翻译的职业化源于当下社会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翻译需求。比如,国际交流合作、学术文化互动、公民出国旅游、教育留学接洽、商贸信函往来等,无论是活动规模,还是参与人数,都是史无前例。这就意味着翻译人才、机构、设施、场所等方面的急剧需求,翻译的职业化教育、培训已然兴起,各种外事翻译学院、翻译职业学院应运而生。比如,西安翻译学院成立于1987年,号称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大学,招生规模达3万多人。另外,全国各综合大学、外语院校也纷纷开设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重点外语院校还设立了高级翻译学院,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朝着职业化、专业型、规模化、多层次迈进。

历史告知我们,民族与国家间的较量从未停止过。尤其“二战”以来,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各种国际化大型组织、同盟相继成立,区域性、行业间的组织、团体、协会更是不计其数。比如,联合国(U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欧洲联盟(EU)、上海合作组织(SCO)、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拉美一体化协会(LAIA)、南美洲国家联盟(USAN)、非洲联盟(AU)、阿拉伯国家联盟(LAS)等。这些组织的成立制衡了各区域力量的平衡与稳定,也推动了各方之间的妥协与合作,加速了人类全球村落化进程。这些大型国际组织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自然不可估量,这极大地推动了翻译人才的职业化发展。同时,在“国际译联”(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的简称,英文缩写为:FIT,1953年在巴黎成立)的带动下,各个国家、地区的翻译组织协会相继成立,并成为“国际译联”这个大家庭的组织成员,目前已达115个,其中包括“中国译协”(1987年加入)。这些翻译组织协会不但保障了各大国际组织、政府机构、行业团体翻译服务的需求,保障了译员们的尊严、权益和待遇,也保障了世界平台中各族语言的平等权益。尤其在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权力均等,但凡正式会议、文件都必须有六种语言的版本,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一语独霸”的阴谋与势头,也为多语种、职业化的翻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