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进化的趋向

生物进化的趋向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进化的趋向众多生物的进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化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拉马克、达尔文在提出生物进化论时都比较明确地阐明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逐步表现出来的进步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向上发展的趋向,随着古生物学研究中化石的不断发现,更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生物进化的趋向_生命科学

生物进化的趋向

众多生物的进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化过程是错综复杂的。这其中到底是有规律可循,还是杂乱无章的呢?其实早在达尔文提出进化理论之前,有些科学家已经在探索生物进化的规律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已经大体搞清了各类生物的发生、发展的系统发育史,认识到生物的进化的确是有规律可循的。

拉马克、达尔文在提出生物进化论时都比较明确地阐明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逐步表现出来的进步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向上发展的趋向,随着古生物学研究中化石的不断发现,更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掩埋有不同的占优势的,生物类群化石,对这些化石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越是古老的地层中生物种类的结构越简单,越是年轻的地层中生物种类的结构越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如终表现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进步和高级的倾向。

从生物界的整体观察,动植物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类群明显表现出这种进步的趋向,例如植物界从中生代寒武纪以前的藻类,到中生代泥盆纪以后兴起的蕨类植物,再发展到佛罗纪出现的裸子植物、白垩纪出现的被子植物。随着进化的演变历程,每一类群植物从个体的构造到器官系统的功能上都较之前一类群的植物更加高等、更加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就是在同一个类群中的不同植物中也明显有这种进步的倾向,比如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藻类植物,在距今30多亿年前的太古代、元古代出现的蓝藻仅是很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到元古代末才分化出多细胞形态的藻类,而真正高等藻类的出现则是到了距今5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寒武纪。可见藻类这一大类群植物中,在发生演化的过程中,也具有这种进步向上的演化趋势。

img23

生物进化谱系树

在动物界也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情况,由元古代以后陆续出现的各类原始无脊椎动物到中生代志留纪以后不断涌现的各类脊椎动物,无论是在形态结构还足在生理机能上均体现出了这种进步性的演化。

从动物界各类群的消化系统上分析,开始出现的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原始的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形态的,如变形虫,它的取食是通过细胞膜的吞噬作用,将食物吞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分解,消化不掉的食物残余又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而草履虫则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形成了固定而简单的摄食通道,——口沟,废物的排出也有其专门的位置——细胞上的肛点。

海绵动物的身体虽然已是多细胞的了,但是其消化方式还是停留在“各自为政”的每个细胞上,大致与原生动物差不多。到了腔肠动物,比如水螅,它的口既是进食口又是排泄口,它的腔肠是最原始的消化腔,腔内壁上的大部分细胞采用变形虫取食的方式来进行取食,但已有一小部分细胞演变成能分泌消化液的腺细胞,这是向后来出现的细胞外消化迈出的一大步。

到了三胚层动物中的环节动物,蚯蚓已有了完整的消化道,身体前端有口,摄进的食物从口中进入,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废物由身体后端的肛门排出。胃肠中具分泌消化液的细胞明显增加,并且趋于集中。

发展到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节肢动物如昆虫类,消化系统更加完善,具有各种不同的口器,适于咬切、咀嚼和吮吸不同的食物,并且分化出适于贮存食物的嗉囊(前胃)和消化吸收食物的胃肠,细胞外消化已经完善。

在脊椎动物中,消化道的食管、胃、肠的分界十分明显,并且出现了各自的消化腺体,细胞外消化更加完善。在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圆口类中还没有颌,到了鱼类才有上、下颌,能主动取食,以后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取食方式大体相仿,食物囫囵吞下,在胃中经消化液消化,在肠中吸收,废物经肛门或泄殖腔排出体外。

到了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的发育得到了根本的改革,它们嘴中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各司不同作用,可使食物先在嘴中初步加工,便于胃肠消化吸收。而食肉类和食草类动物在齿、胃、肠的分化上还具有明显的不同。食肉类犬齿发达,肠道较短;食草类臼齿发达,肠道较长,有的胃甚至分成了四室,各自适应对不同食物消化吸收的需要。

除了消化系统外,动物体在其他系统例如呼吸、循环、神经、生殖、内分泌等系统方面,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向上发展过程,机能逐步趋于完善,而这种生理机能上的发展成熟又反过来大大增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它们各自的进化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